美军的M16在越战中表现怎么样?

真像传说中的那么差吗?

M16在越战表现的并不差,它是当时美军的拯救者,否则美国不会换装的那样迅速,改变的那么彻底。M16遭遇的绝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是部队的转型“抵制”,并非什么很差。

对于美军而言,换装M16这种5.56mm小口径武器需要相当的决心。然而越南战争中,M14的不适应已经彻底打消了美军的疑虑,所以尽管代价巨大,他们仍然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威力强大的7.62X51mm的NATO标准弹,采用了使用小口径弹的M16。仅从这一点上来说,M16就绝不是被炒作的那样难用。

应该说,越战中的M16总体表现的非常不错,是一型很有效的自动化武器。但毛病也不少,总体上毛病集中在:

1.枪膛积垢严重,长时间发射后容易卡壳。

2.厂商宣称不用保养,实际连保养工具都缺乏。

3.枪械缺乏必要试验时间和磨合,结构小毛病颇多。

4.部队对新武器不信任,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更愿意使用老武器。

其实1、2、3条都是一个毛病,早期M16推出的过于仓促,许多问题都指盼战场反馈数据再行修改,士兵们拿着的并非“成熟版”M16,甚至连发射药都有问题,“积垢”一大部分得归罪于发射药。在改进弹药之后,再加上内膛镀铬技术,M16其实已经基本解决了积垢导致的卡壳。

早先配发的M16严重缺乏保养工具,有的士兵甚至自造通条进行枪管擦拭,当相关的保养手册和工具盒下发后,到M16A1的时候,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

至于第四条,这其实是受军队根深蒂固的传统毛病影响,许多新老装备交替时,因为战术性能的差异和使用习惯上的不同,都会发生对武器的抵触情绪。

可以肯定的是,美军“丢掉M16,捡起AK47”只是个片面的报道,因为美军不止捡了AK47,他们的海军陆战队还跑去仓库搜刮了汤普森、M1卡宾枪、BAR、对于之前的M14更是舍不得撒手。

有些美军部队压根不愿意丢弃被外界“骂残”的M14,他们用坑蒙拐骗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老枪,还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拿军用给养(通常是一些烟、咖啡、罐头)与南越士兵换取美国援助的二战武器。关系大的还能跑到兄弟部队去搞FAL步枪。据说美国陆军173空降战斗旅连莫辛纳甘1944都用了,用的还不少。美军当时缺乏精确狙击枪,有闲钱的部队还干脆去国内采购了雷明顿M700猎枪,再后来雷明顿700变成了M40/24狙击枪。

这并不难理解,不是M16招谁惹谁,更不是AK47神到哪儿去,纯粹是美军当年的体制有问题,当M16A1被逐渐用顺以后,杂七杂八的老枪们便消失了。

换句话说,M16并不是真有多差,而是因为“不够优秀”而遭遇了“推广”难题。部队是个大人群,转型是痛苦的,多了些杂音不为过,M16在当时解决了美军的当务之急,这已经属于成功的表现。

相反,现代的一些地摊文学和人云亦云的自媒体,把AK47渲染的太过强大,再通过AK去打击M16,好似这是一款上打天下打地的神级武器,这是极不负责的。

AK47最早对比的其实是M14,大多越战中对自动步枪的吐槽都来源于后者,无论是所谓的“连发不稳定”还是“丢AK捡XX”,某些故事直接把阿拉伯数字4换成6,就偷换了一个概念。

当年因为7.62X51mmNATO标准弹,整个北约的武器其实都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无论是泛滥的FAL步枪还是M14,没有不出问题的,后来这些武器大多改成了半自动。但也有一些佣兵和部队就是喜欢这种全自动的全威力弹药射击。

比如越战中澳大利亚使用的L1A1(英标FAL步枪),他们就认为很好,前面也提到过不少美军部队坚持就要M14,哪怕M16强制装备的命令下来,他们也要通过弄虚作假继续保有M14。呵,想当年81换95是什么情况不说都明白,何况美军是在要命的战场上,一款熟悉的可靠的武器,比令人充满疑虑的武器令人信任的多。

现代美军对M16系列的使用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几十年一直在谋求新枪,然而让当兵的换掉M16那也是百般不可。越战也许在一开始M16并不令人讨喜,也有不少坑死人的毛病,但对整个美国军事体系而言,说它是适当时间出现的适当武器并不为过。

美军的M16在越战中表现怎么样?

M16在越战中要真那么差,后来的小口径家族怎么流行起来的。而且美军到现在还大量装备M16。

由于意识形态问题,所以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地摊,总是喜欢把M16说的一塌糊涂。尤其是可靠性问题,小口径杀伤不如AK的中口径。

先说可靠性方面,我们首先得承认最早进入越南的XM16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参与的德浪河谷战役,M16表现非常可靠。因此美军方面也立刻决定用M16换装M14.

但问题是一把武器从试验到列装是需要反复测试和试验的,但当时越战的苦逼大兵已经恨不得把M14砸了。所以M16是匆忙上架的,而且试验性和量产型往往不一样,量产的M16得考虑到成本和制造加工时间,尤其是新的5.56mm弹药美军那会是一点储备都没有。全得开足马力生产。

M16量产型第一批进入越南之后确实出现了很大问题,一个是当时在测试时候发现M16非常可靠,几乎不需要维护,也不容易卡弹。所以当时连保养套件都没发,也没有后来AR系列上那个复进助推器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当时测试时候的子弹所用火药和量产的M193所使用的火药不一样,设计当中的M193弹应该使用IMR4475发射药,但是因为产能问题跟不上。所以陆军采用了和762NATO一样的WC846发射药。这种发射药用在AR这种小口径直接气吹结构上很容易燃烧不充分,黏在枪管和枪机上,导致出现一堆机械问题。

这就是M16不可靠的来源了。但是M16A1之后,装了复进助推器,并配发了保养套件,有良好养护的M16还是很可靠的武器,从泥浆里捞出来的AK一发就卡,而M16因为密封性不错,反而比AK能射击更多轮次。

另外是威力,这个我想也不多说了,5.56mm M193弹用的是铅芯铜壳,很软。初速又高达900多m/s,进入人体之后直接翻滚破裂,造成巨大空洞。

相对AK的M43低碳钢芯弹一个是重,二是硬,三是初速不够,射入人体之后往往需要更长距离才能翻滚,空腔不大。假设AK三发才可以让一个敌人完全失去反抗能力,M16一发就够

美军的M16在越战中表现怎么样?

M16其实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武器,不然美军也不会将这款步枪装备到现在了。不过M16在初期却是由于种种原因出了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后来的改进,已经变得非常可靠了。至于国内M16的恶名,主要就是很多媒体跟风吹捧AK系列而贬低M16系列步枪的原因,至今那个美军扔M16捡AK47的段子还在流传。

AK47当时应用在越南战场后,美军开始发现其使用的M14自动步枪表现极为糟糕。M14使用的是全威力步枪弹,比较适合平原等这些环境使用,便于发挥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但是越南战场主要就是近战,交火距离较短,而自动射击不容易控制的M14很受诟病。

后来作为应对措施,美军看中了民用的AR15步枪,不过最初是美国空军率先装备的,后来美国陆军才开始装备。试验性装备后部队反响较好,所以美军开始了全面换装M16的步伐。但是此时由于美军的失误,导致M16反而在大规模装备后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发射药的问题,正式装备的M16步枪使用的是另一种规格的发射药,结果导致燃烧不充分,容易积累污垢,阻碍正常使用。更关键的是,美军没有配备相关的维护保养指南和工具,结果导致没过多久这些M16变得极为不可靠。不过最终美军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

而M16A2和M16A4至今还在美军中使用,M16A2主要用于训练,而M16A4还是美海军陆战队的主要武器之一。

美军的M16在越战中表现怎么样?

M16于64年大规模服役,67年就开始换装M16A1自动步枪。而历史上美军的加兰德,BAR,都打满二战全场,可见M16的可靠性确实存在问题。主要是采用了气吹自动,而导气管常被火药残渣堵住。

M16A1和M16本质上是一样的,增加了复进助推器,在机匣右侧后端增加了一个辅助闭锁装置,枪机辅助闭锁装置是出于因为某种原因在缓冲器弹簧不能使枪机成功复位而无法闭锁的情况下,可以手动完成枪机复位闭锁。可见M16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本质性的,通过改进完全可以提高可靠性。

实际上AR15早在61年就已经少量进入越南实验,南越军队的反馈基本正面,但是因为作战理念的差异,军方数次按住了斯通纳,不让进行军方测试,直到63年才停产M14。战场上美军扔了M14用AK47才是正常的,因为火力相差太大了。而第一代M16并没有经过严格测试就批量投入战场,可靠性问题由此凸显。

总结一下美帝的小口径步枪升级路线,方便喷。越战m14火力弱,吃亏——匆忙换小口径m16——可靠性差——升级擦枪工具,升级m16a1——m193不如比利时ss109——用比利时弹药——炸膛——加重枪管——反恐射程不足——换mk262重弹——炸膛——再加重枪管——陆军要换m855a1,陆战队怕炸膛,要换m318……终于还是觉得威力不足,准备换6.8口径。

现在的结果是:556口径,步枪,机枪,卡宾枪,陆军,陆战队,国民警卫队,各玩各的,一个口径十多种弹药。

美帝,掌握核心科技: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都多了换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