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如果在逆势中狙杀敌军一名高级将领,会给战局带来什么影响?
这需要从军队的构成上进行区分,不同的军队,高级将领的存在方式不一样,对部队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样是高级将领,狙杀一位总司令与狙杀一位后勤主管的后果是不同的,前者关系到战略决策的走向,后者被替换掉并不影响大局。
例如车臣杜达耶夫的部队,在杜达耶夫领导下多年难以围剿,车臣危机不断出现。但俄军利用手机信号捕捉将其炸死后,其部下的抵抗与军心迅速开始涣散,车臣叛军问题相当于被解决了一大半。
再假如盟军能够在非洲战场上想办法弄死沙漠之狐隆美尔,那么那只善于打闪电战的非洲军团可能将失去自己的风格,换上来的另一位将领是比隆美尔做的好还是做得差,大家都只能靠猜测了。
再比如张自忠殉国之战,他当时已经是局势危如累卵,亲自带兵冲锋陷阵了,最后连自己的卫队都派了上去,身边只剩下高参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个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继续指挥的可能性,连周围的部队在哪,战况进行的如何都不知道。
现代战争中,由于信息化程度较高,战场资讯、通讯一目了然,所以几乎不存在古代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决策作战的并非一级指挥官和统率,而是背靠着更大的国家决策和战争资源上,哪怕是司令官,也只是整体机构上的一颗螺丝钉。
虽然个人的指挥风格多有不同,但能提供给个人发挥的空间有限。战略方针要上报给上级机关,战术战法要经参谋部拟定;尽管总司令或总指挥是这支军队的最高领导,但他的地位更像企业的CEO,如封建军队的那种“一言堂”已经很少见了。
过去你能杀掉诸葛亮,让刘禅再也拆不来塔,但今天你弄死个王司徒,我大魏难道就打不来仗么?
所以狙击手靠杀死一位总指挥翻盘是别想了,顶多造成短期的混乱,甚至连混乱都不会有。一支成熟的部队,在演习中往往都知道分划出多个指挥所做备份,你就算招来导弹将一个指挥所连同全部指战员轰成粉末,剩下的备份依然会按照条件接手指挥权。
何况部队还有分级制度,上级机关遭受到破坏,自动会按照战前的规划,让预先定好的下级指挥机关接手。真实的战争中这些情况被预计得比狙击手斩首要残酷得多。
再者,现代军队的战略计划都是拟定好的,然后交由参谋机关进行整理和分配战术。这其中包括出现问题的各级备选方案和临机处置方案。参谋们的计划可能比各位的脑洞还要大。仗一打起来,其实能让指挥官再动手的地方已经没有了,你杀了他整个战局依然会不起一丝涟漪的继续下去。
甚至连你这狙击手要杀指挥官,杀了指挥官己方如何处理,可能都在参谋们的计划里,到时候就算狙击手杀成功,无非是指挥部电令指示:“有狙击手在XX附近活动,请附近xxx旅配合总部进行清缴。”
不过呢,换个角度来看问题,许多高级将领在军政界地位不凡,拥有的政治能量和战略决策权非常大,这反过来能影响到整个军队乃至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方法,所以狙击手如果能杀掉他,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这种影响产生的变化要等待发酵需要的时间可不短,想让眼前一场已经发动的战局产生变化怕是不可能。而长远来看,放弃掉一位你熟悉的老对手,选择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对手,这样一定就好么?
就如同朝鲜战争的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前者贵为五星上将,战功赫赫,在杜鲁门面前都是听调不听宣的人物,然而他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反倒是后来上台的李奇微成了最难啃的硬碴子,带给了我军不少意外。
总而言之,狙击手虽然是个很牛的角色,但他的作用性在现代战争中被夸大了。现代战火凌乱的战场,随时天上就会落下几颗带着温压弹头的导弹,或者几架带着集束炸弹超速破防的轰炸机,要么就是无孔不入的无人机打击,将军们一样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军队怎么会不为胜利留条后路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