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如果能在太空航行, 是否会用到雷达,会用什么样的雷达呢?
理论上说,雷达只是发射电磁波,太空中使用电磁波探测与地球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需要将现在雷达的上下探测转为360度的全向探测,与现在的第五代战机雷达差不多。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具备全视角度的射电望远镜。
不过,虽然电磁波好用,却不一定适用。
而且太空环境更广阔,受到的环境干扰会小很多,电磁波发射的范围和质量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只是利用大气层反射的天波雷达是没法用了。
如果雷达功率够大,电磁波能发射到极为遥远的地方,接受到的回波也将越来越缓慢和衰减。
假如这种宇宙航行伴随着敌人的危险,那么胡乱释放大功率电磁波很可能是一件不智的做法。这与战机在空中开启主动雷达,或者潜艇在海底开启主动声呐一样,探不探得到敌人两说,自己肯定会在对方的被动雷达上亮堂得犹如明灯。
所以宇宙航行应该与现代的潜艇作战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主动探测雷达不见得会大规模使用,被动侦测则一刻也不能怠慢。如果硬要使用雷达的话,采取发射“探针”的做法比直接释放雷达波更理智。
所谓“雷达探针”,其实就是间谍飞行器或无人机,飞船按照预设的宇宙航线将它们释放出去,然后以探针的球形探测半径释放雷达侦测。多台探针组合,可以形成对一定球形接触空间内的3D绘制,勾勒和监视空间内的天体,让飞船安全警惕的航行。
不过还是那句话,宇宙空间雷达很好用,但不一定时时刻刻都适用。配合计算机的天文级别观测不见得比电磁波雷达差多少,无论是哈勃那样的紫外/红外望远镜,还是光学望远镜,只要具备计算机自动分析和搜索能力,作用非常大。
现代有一项“态势感知技术”已经被美军广泛应用在F35战机上,通过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可以完全沉默的探测目标,探测出1280公里外的火箭,90公里外的战机。宇宙中红外波段的探测将会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杂波热噪等干扰远少于陆地,这种设备的发展型号可能会比雷达更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