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中的基洛夫空艇,实际军事性能怎么样?
“基洛夫飞艇”是著名游戏《红色警戒》中的强力兵种单位,虽然不能对空,但皮糙肉厚,对地轰炸能力堪称恐怖,是绝对的拆家利器。如果在对战时有一群基洛夫飞艇冲向对方基地,基本可以肝颤着宣布战局的胜负了。
然而,这个《红警2》的超级战斗单位,在现实生活中是从来不曾存在的。苏联并没有开发过什么“基洛夫”飞艇,也没有拿飞艇大规模参加军事轰炸任务的记录。实际上二战之前苏联人就非常注重注重飞艇的作战能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即便飞机已经开始取代飞艇,不少国家仍然会基于飞艇的实用性、载重量、以及经济性考虑,继续发展着这种充气巨人。沙俄购买了许多国外的飞艇,那个年代是飞艇的潮流时期。
苏联人在1920年在列宁格勒郊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个飞艇“红星号”,它其实是拆解来的法国飞艇。结果这艘飞艇表现的很糟糕,它在随后的试飞中被一阵大风扯破了。
就这样到了1924年,苏联的化工业工人们为祖国捐献了一艘飞艇,名为“莫斯科夫斯基·基米克-雷辛斯克”号(Moskovsky Khimik-rezinschik)。这架飞艇有10米直径和四十五米的长度,每小时航行62千米,能运载接近一吨的重量。后来这艘飞艇在一次列宁格勒驶往莫斯科的航行中,被沿途的城市卫兵当做敌艇打了下来。
修复后的“莫斯科夫斯基·基米克-雷辛斯克”,最终没有撑过去,1928年解体坠毁在列宁格勒。
1930年,苏联人又起飞了“共青团真理报”号飞艇,这艘艇风平浪静的运行到1934年,被一道闪电给焚毁了。
1932年,苏联制造了USSR-V2“斯莫尔尼”号,用作客运,这艘飞艇1933年因为发动机故障坠落过一次,然后在1935年又发生了被大风吹跑的险情,为了营救被撂在艇上的11个少先队员,飞艇指挥官Gudovantsev抓住飞艇的垂缆,硬是顺着爬上了飞艇,在120米高度启动并控制了飞艇,但耗了5个多小时飞艇才得以返回。Gudovantsev事后获得了红星勋章,但V2在1939年仍然被拆毁。
苏联人在30年代曾经有一波飞艇制造的高潮,他们的飞机航空业落后于西方,又处于被封锁中,所以寄希望于通过飞艇来完善航空轰炸任务,甚至某种程度上顶替战机。这个时期苏联利用合作关系,从法国、德国、美国方面派遣了不少人员,学习飞艇的制造技术。
也正是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商业飞艇,但他们实际都是幌子,苏联人的目的很明确——通过发展航空运载,凝结出适用于战争的飞艇。同时他们还拿飞艇进行打药、消防和空降兵、航空兵训练,以及通过巨型飞艇进行政治宣传活动。
1933年,USSR-V5起飞,然后很快就因为气囊缺陷,在噗噗噗的漏气声中完蛋了。苏联人随后建造了USSR-V7,但这艘艇很快也因为火灾被烧掉。
终于在1936年,苏联人开发出了USSR-V6飞艇“航空与化学工业促进会”号,这艘飞艇创造了150小时不着陆记录,但1938年它撞上了卡累利阿的一座山峰,艇上十几个乘员几乎死光。
1935年,在USSR-V7的基础上,改进出了V7bis,这艘艇后来发生了苏联最惨痛的飞艇事故,它因为燃料用尽迫降在基地外的水中,结果被大风吹上了电线引发燃烧。艇组放弃了飞艇跳水逃生,结果燃烧的飞艇翻滚着碾上岸边一片农场放羊娃的木棚,烧死了上百人。
1938年,USSR V-10号飞艇又出现问题,维护技工在维修时玩忽职守,没有取下排气阀的罩帽,结果艇身在空中发生破裂,造成6人遇难的惨剧。
二战苏联最后的大飞艇是USSR-V12,它又“胜利”号、“爱国者号”两艘。“胜利号”用了6个月的时间制造,但战争轮不到它上场,那些凶残的梅塞施密特毫无疑问可以将之撕成碎片。苏联人主要用它对航线上的沉船和水雷进行航拍工作。
1947年,“胜利号”不幸撞上电线,被闪着电火花的显露缠住,机组人员抛下大批压舱物,通过上升摆脱了危险,但骤然急升的飞艇被大气压涨破了,这回死了三个人。
以上几乎就是苏联飞艇在二战前后的表现,其实从这些事故我们可以看到,飞艇并非是个如传说那么“安全、稳固”的飞行器。相比《红警2》中那个皮糙肉厚画着鲨鱼牙的血牛,现实中的飞艇显然脆弱的多。
可能也是因为民族特性不同,苏联人的大部分飞艇几乎就没有善终的,各种各样的事故让毛熊伤透了心。像大炸比“基洛夫”那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征在苏联军队里从来就没有过。
所以,想从实战中找到“基洛夫”的威力,恐怕是很难了,《红警》毕竟是个游戏而已,还是个不靠谱的冷战游戏。冷战时代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在拼命的发展带核弹的洲际弹道导弹与远程轰炸机,谁也不会指望一个慢悠悠的大气包能把氢弹丢到美国然后在爆炸前滚走。
不过说归说,老王还是要揭一下西方人的底子,毕竟毛熊是个被黑傻了的角色,傻大粗憨的飞艇,再挂上粗壮的外挂炸弹,配着尖牙利齿的红色涂装,怎么看怎么是个邪恶的反面角色。然而实质上二战大规模使用飞艇部队的恰恰是盟军。尤其是美国,他们生产了许多充氦气的硬式飞艇,搭载了强大的机关炮、火炮、深水炸弹等武器,专门用于航线的护航,对付那些无孔不入的德国狼群。
截止二战结束,美军已经生产装备了150艘这样的空中炮艇,他们总共飞行时长56万小时,跟随舰队航行,有力的担负起“反潜机”的角色。只要没有大批飞机和强大的防空火力影响,这些飞艇就是爹。1942年盟国运输船被狼群击沉454艘,到1934年,飞艇护航后,这个损失降低了七分之六。而整个二战这些飞艇只损失了一艘,德国U艇攻击飞艇护航的船队很难逃生,以至于德军下令:不准冒险攻击飞艇护航船队。
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也采用了大量的飞艇掩护,不过这种飞艇与护航飞艇是两码事,它们一部分属于军舰对岸炮校的观测飞艇,一部分属于“防空阻拦飞艇”,它通过系留的钢网阵列,搭建出阻止战机通场的空中隔离带。
尝到了甜头的美国开始愈发对飞艇重视起来,1960年2月美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举行了海上飞艇巡逻演习,通过飞艇不间断的巡逻交织成一张反潜大网。
不过不管是西方还是苏联,通过“基洛夫”那么巨大的飞艇作为主战装备已经是不可能了,飞艇如今的战术价值在于长时间滞空上,现代先进飞艇可以携带雷达和通信中继系统升往高空,持续性的完成区域侦测任务,甚至核潜艇的长波通信中继也不是问题。
不过显然西方小型化的“气球”比“基洛夫”这样的巨艇更令苏联恐慌,西方曾经在冷战的1956-1977这20年间,对苏联实施过疯狂的“气球攻略”,这些气球通过季风飘逸,数量大,目标小,上面搭载的侦察和干扰工具令苏军苦不堪言。
西方阵营除美国外,西德、法国、土耳其、瑞典、挪威、芬兰都曾经是“气球攻略”的释放地,每年平均释放600个气球,平均每天1.6个。这些气球大部分都是军用,少量是民用部门的宣传工具,它们能从挪威飘到明斯克,从汉堡飘到莫斯科,从土耳其飞到杜尚别。
苏联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来阻止这些气球,可惜收效甚微。它们高度11-14公里,速度200km/h,每一颗气球都得使用至少一个架次的截击机拦截。
1975年甚至有过16架截击机同追一颗气球的事件,苏联空军的米格21、雅克28、苏15采用机炮到导弹的各种方式攻击来袭的11个气球,结果只打掉了8个,平均消耗导弹1.4发,火箭弹26枚,炮弹112发,可谓是亏老鼻子了。
苏联人为什么如此恐惧呢?因为这些气球往往伴随着侦察机出现,起到鱼目混珠的作用,你的雷达全部开机搜寻它们忙得跳脚,那边的高空侦察机没准就暗度陈仓了。而且,苏联人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国防问题,假如美国人漂浮物挂的不是干扰和侦察装置,而是生化武器、核武器呢?
苏联专家统计过,一颗挂载500公斤VX毒剂的气球,可以污染几平方公里的地面,人畜无生,统统死绝。
所以,反过头来苏联人没有什么“基洛夫”,飞艇运用的也稀烂,倒是西方军队把飞艇、气球战术玩的贼溜。就算真有“基洛夫”,上面画的也不会是USSR而是NATO或者USA。
是不是很荒谬?美国通过游戏文化来传播别人的邪恶飞艇印象,自己却暗自拼命研发着“基洛夫”。也许现实中的基洛夫还里我们很远,但它的鬼影已经渗透进了比军事层面更高的舆论阵地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