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世界上的战略轰炸机差不多靠手指就能数过来,俄系的图-95、图-160、图-22,美系的B-1B、B-2、B-52以及英系的“火神”和C系的轰-6K“战神”和法国的“幻影IV”。

其中“火神”在前几年已经全部退役,成为了慈善机构拉款子的工具。这架悲催的战后轰炸机道尽了战略轰炸机的历史路途,从一时无两的宠儿到被防空导弹赶下神坛,尴尬而不堪大用的变回常规力量,历史的缩影早已让战略轰炸机交出了答卷——只能通过防区外打击能力,进行机动威慑。

哪怕是隐身轰炸机,它的威慑能力也不如一艘满载核弹的潜艇,载弹量太小、发射条件太苛刻、被拦截的几率非常大。上面提到的“火神”就遭遇了这方面的问题,在防空导弹崛起后,核武器实质已经不能进行轰炸机直接投放了,英国人不得已开发了火箭推进的惯性制导核弹充当防区外攻击方式,但仍然无法阻止“火神”走下神坛。

当然了,这与英国人对战略轰炸机的投入有关,他们之后还曾经谋求通过挂载美国AGM-87A“闪电”型空射弹道导弹令“火神”获得新生,“闪电”能让“火神”获得一机六弹的核武挂载以及1600公里的防区外打击能力。但英国人最后把精力转向了与美国的核潜艇潜射导弹合作,显然装满核武潜藏在水下的潜艇更得约翰牛的欢心,战略轰炸机就此被英国人放弃了。

美俄倒是都保持了一支相当数量的战略轰炸机大军,然而很显然战略核潜艇更受他们关心,俄罗斯即使在苏联解体后那样困难的时期仍然坚持开发了955型“北风之神”核潜艇。科技领先的美国雄心壮志更大,投入了巨额成本开发了第五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更大、更强、耗资也呈天文数字。

整个“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目前投入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预算,12艘潜艇建造预算960亿,单船造价平摊下来达到80亿,够造三四艘“弗吉尼亚”级了。要知道美国前两年计划的“2018重返月球”NASA的计划耗资也只有1040亿美元。

美俄都如此对战略核潜艇部队寄予厚望,是不是很能说明什么呢?敢问当今之世界,哪个大国把核潜艇的发展断了?无不是作为国防军工的前沿顶端在呵护;发展战略核潜艇,本身就是一种大国战略。伟人说的好:“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同为战略 核打击力量,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担负着威慑与核战报复的职责,然而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把哪些爷爷辈的轰炸机给淘汰了,它们最大的作用是政治上的而非军事上的,就犹如一门口径小、准头歪的巴黎大炮,虽然能打出超远射程,炮弹一旦落地反会遭大家嘲笑。“过分战略、毫无战术价值”就是它们的现实写照。

战略轰炸机唯一的好处就是它能让人明眼上看到,在和平时代这些高来高去的家伙很适合执行国家的战略威慑活动,说庸俗点就是“政治讹诈”。真沦落到要打核大战的地步,它们的后勤早已散碎、机场坑坑洼洼、制空权丢失、指挥系统一塌糊涂,能飞出去丢核弹才怪了。

冷战时代已经过去,战略轰炸机只能在战略上代表国家的一种“能力”,它更像电影里浑身绑满炸药还拎着俩煤气罐去人家酒席上“谈判”的流氓。比如绕个岛啦、穿个海峡啦、贴近放空识别区啦等等。双方真要翻脸,那还有什么防区内防区外的道道给你划线?

别说什么“隐身”能力或者“高速突防”,前者并不牢靠,拥有战略核对抗的大国无论对探测“隐身机”和隐身机作战详情都是讳莫如深,网上散步的消息可以说9成9都是战忽局们在工作,总之能反隐的国家不会到处说我能反隐如何反隐;有隐身机的国家也不会扛着隐身机到处吹嘘“哈!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隐身轰炸机见光死的前车之鉴是F-117,隐身能力并不能真的带动战略轰炸机革命。

高空或低空突防的高速轰炸机更尴尬,速度快不过导弹,硕大的反射信号让他们无处可逃,目前大部分高速轰炸机都转化为中程轰炸机,很显然美俄对这种看起来很嚣张的机型并没抱太大希望。

所以我们发现战略轰炸机们特别喜欢“上电视”。军情紧张时,那什么图95、B52这些老爷爷们各种乱蹿,它们是一种纯“威慑”的核力量,是“飞行的发射架”,但仅此而已,讲打击和报复,还得看核潜艇。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核潜艇更厉害。

威力:

以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例,它搭载了24枚三叉戟弹道导弹,每枚导弹的战斗部可以装10颗核弹头,每颗核弹头爆炸当量大约是50万吨TNT。1艘俄亥俄把导弹全打出去,是向敌人扔出去了240枚核弹。

轰炸机以最强的B2为例,它的两个旋转挂架可以挂16枚核炸弹。B2挂的核炸弹和三叉戟导弹上装的核弹头是一个级别的武器。B2轰炸机装备的核弹爆炸当量也在50万吨左右。严格的讲B2轰炸机应该和三叉戟导弹去比较,它俩是一个级别,搭载的核弹威力差不多,B2装16枚弹,三叉戟能装10枚,虽然B2装的更多,但两者没有本质的差距。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它是搭载三叉戟的平台,明显比B2高出一个级别,两者不应该直接比较。可以和战略核潜艇平级对比的,其实应该是起飞战略轰炸机的基地。

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差了一个数量级,差距非常大,在都是用核弹的情况下,1艘俄亥俄的威力是1架B2的15倍。

在使用的可行性上,核潜艇几乎不受限制,轰炸机则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核潜艇是万金油,适合所有大国(前提是你有能力研制、装备),轰炸机则不一定。

不论是中美俄还是英法,战略核潜艇只要有了,导弹装上,平时出海,潜伏在大洋深处,等到真打起来了,这些核潜艇都能把里面搭载的导弹打出去,然后导弹在大气层外飞1万公里,把核弹头扔到敌人的家里。

战略核潜艇可以藏在远洋,也可以藏在自己家内海、近海,自身安全有保障。而以目前的科技,人类根本无法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用战略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把核弹送到敌人的家里,这件事最起码以五大国的能力,还是手掐把拿的,很稳。

不受时间、地点、气候以及其他条件限制。

但轰炸机不行。

轰炸机是自己在大气层内飞1万公里,来到敌人的领空,然后再把核弹扔下去。

还以B2为例,它虽然是隐身飞机,但也终究只是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亚音速,自身体积很大,没有机动灵活可言。隐身飞机指的并不是真看不见,也不是雷达完全探测不到,而是隐身设计会大大缩短雷达的探测距离。500公里的距离上能探测到非隐身轰炸机,探测不到隐身轰炸机,但如果太近,譬如几十公里,或者有更好的反隐身雷达,这都能发现隐身轰炸机。B2这类的隐身轰炸机,一旦被雷达发现,导弹把它打下来,跟打靶机在难度上没什么区别。

弹道导弹无法拦截,隐身轰炸机可以被拦截。

如果说隐身轰炸机飞1万公里,这一路上,下面有很多敌方的雷达站、导弹基地、防空驱逐舰、预警机、战斗机,它半路被打下来的可能非常、非常大。反过来讲,如果这1万公里,下面全是自己人,全是自己的雷达站、导弹基地、驱逐舰和护航战斗机,那它就非常安全,可以把炸弹扔过去。

俄罗斯和北约经常玩这游戏,俄国的轰炸机一出去,立即有北约的战斗机跟在身边。如果真开战,可以随时把它打下来。

B2轰炸机虽然很好,但结合实际情况,它其实只适合美国自己使用。

因为它可以用亚音速慢悠悠的飞1万公里,半路还能找个基地降落,加油、休息。每段路都有自己家或者盟友的战斗机护航,海面有驱逐舰支援。它这1万公里是很安全的,甚至可以在敌人的家门口找块基地降落,再装弹,然后利用隐身,从雷达探测的间隙突防进去,投弹,最后从另外一条路撤出,跑到另外一个基地降落。

换成其他国家用B2打美国,局面就变了。从出家门一直到美国家门,这1万公里风险激增。下面都是美国和北约的雷达站、导弹基地、宙斯盾舰和F22、F35。一旦被发现,自己还没有战斗机护航,那是必死无疑。

这时候,就知道:弹道导弹、核潜艇有多稥了。用东风41、巨浪2多简单?

战略轰炸机需要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盟友、远洋舰队的配合,战略核潜艇则完全不需要。

轰20迟迟不露面,也经常有人酸说B2多多强。其实以中国目前是实力打造一款比B2更好的飞机根本不是问题。飞翼布局,算高科技吗?现在的隐身材料比B2那个时代进步了多少?亚音速、航电,哪个是大问题?真正困扰中国战略轰炸机的就是这1万公里,有没有把握,单凭一项隐身就能飞过去。这才是真正难题,解决的难度要远远、远远高于当年开发原子弹。

再高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

速度:

用战略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30分钟-1个小时就能打中1万公里上的目标。用轰炸机飞1万公里,得几十个小时,这就没法算了,因为执行这种任务不能直线飞过去,还得规划航线。

如果是偏弱势的一方,用战略核潜艇,可以在1个小时之内,把几十枚导弹,几百颗核弹头扔到强势一方的家里。如果用战略轰炸机,需要几十架,飞24小时,被层层拦截,最后能成功投弹几架?又能安全回来几架?这都很不乐观。

战略核潜艇属于大家都适用。战略轰炸机则更适用于强势的一方。一款武器威力很大而且适用于所有人,另一款武器威力也很大,但只适合特定的人,那么这两款武器究竟谁更厉害?

美国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军事实力很强,基础好,所以他可以核武器、核潜艇、战略轰炸机、航母齐头并进的一起搞。但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没这条件,也只能做个取舍:原子弹,当掉裤子也要搞出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个大国想立住,核弹、导弹和核潜艇是必须要有的,刚需。不惜一切代价的搞,要最先拥有。从这也能看出来,到底谁厉害,谁重要。有了战略核潜艇以后,就没人敢把你往死路里逼了,自己的安全总能保证,然后,航母、战略轰炸机就可以按部就班、按照科学规律,慢慢来了。

中国的发展顺序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陆基弹道导弹这些东西要最先有,因为这些是根儿。有了这些以后才搞航母,但这就不着急了。航母有了基础以后才轮到战略轰炸机。因为航母舰队也是为轰炸机提供保护的重要一环,没有航母舰队,轰炸机还是出不去家门。

如果给美国一个重来的机会,让他选择,他也得走这条路,先装备战略核潜艇,最后搞战略轰炸机。

既然战略轰炸机适合强势一方,那中国未来的轰炸机怎么讲?很简单:

第一:中国不会一直处于弱势,会慢慢变强,虽然这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定会变强但又会很慢,轰炸机也是:一定会有,但也不会太快。从轰20迟迟不露面和轰6家族还在改上就能看出来。现在主要还是在为未来做铺垫。

第二:美国的强势指的是全球,在中国的家门口,在亚太这局部地区,美国就没那么强了。

搞中国的B2,亚音速飞1万公里,去轰炸美国本土,这不好说。但开发一款中程、隐身、超音速轰炸机,对付亚太地区、第一第二岛链、关岛夏威夷、日韩台以及印度这一片还是完全可以的。首先距离不是很远,4000公里之内,自己家的军舰、战机、火箭军能掩护,再加上隐身和超音速,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很强,在内陆起飞,扔完炸弹、导弹再自己直接飞回内陆,不存在亚音速B2飞1万公里的那些困难。

正常来讲,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一定在开发,但进度不会太快,也很可能是先装备中程超音速隐身轰炸机,先保证家门口能发挥出作用,下一步才能追求更远的航程,这个时间段会非常漫长。

进度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太受限制。尤其是远程的,没有大量的海外基地、航母编队以及盟友的支撑,就算造出来了,也只能当中程轰炸机在家门口用。而大型远程轰炸机为了省油又都是亚音速,这在家门口用,面对高水平对手,又不太合适。中程超音速轰炸机更适合在家门口这一圈使用。

1万公里之外的美国,还得交给096战略核潜艇。

战略核潜艇属于国家的根本,没有不行。战略轰炸机属于锦上添花,有了它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但不是很紧迫,可以慢慢来......

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不是分工不同,而是骨干和补充的关系,正司机、副司机的关系。战略轰炸机能干的活,战略核潜艇都能干,哪怕是执行常规轰炸任务。俄亥俄也能发射战斧导弹......但战略核潜艇能干的活,战略轰炸机不一定能干:30分钟之内把几百颗核弹扔到敌人头顶......战略核潜艇可以弱对强、强对强的打,战略轰炸机只能是强对弱的打,一旦它变成弱势一方,就不灵了,连门都很难出去。

战略轰炸机是一款性价比超高的装备,虽然研制成本很高,但使用成本非常低。它把炸弹扔到敌人头顶靠的是燃油,这才几个钱。用导弹,是一次性的火箭把弹头扔过去,非常贵。B2一次投弹的量相当于15枚中程弹道导弹,同样扔30吨炸弹,B2烧的是一箱燃油,导弹用的是15支大火箭。用导弹确实是太贵了。

我个人其实是非常青睐轰炸机的,但这里面有个主次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先保证能打赢,不计代价,贵也得这么干。战略核潜艇就是这种思路的装备。在有了核潜艇以后,自己安全比较稳了,然后才能追求性价比,也就是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各有用途,不能相互替代。

战略轰炸机是最早的运载核武器的工具,它的垄断时代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末洲际导弹出现。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人们认为洲际导弹可以令战略轰炸机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已经出现的东西,想消灭它哪有那么容易!当然,战略轰炸机还是有用的,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组成之一,它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

战略核潜艇诞生于50年代末,它实际上就是将弹道导弹与核潜艇结合在一起,利用大洋的隐蔽性提升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如果说取消轰炸机的言论不绝于耳的话,那么,从来没有人说过不要战略核潜艇,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它甚至有取代洲际导弹的可能。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有一天核裁军真的向深度发展,要求核国家只能保留一种核力量,美国,法国完全可以舍弃其他而保留战略核潜艇。事实上,英国的核力量早就只剩下海基了。

既然题目问的是谁厉害,那我们还要回归正题。其实结论已经有了,那就是各有千秋。

首先,论生存能力,战略核潜艇完胜战略轰炸机。据说核潜艇在大洋深处生存概率可以达到90%,所以有核国家都把它作为二次打击力量。而战略轰炸机则很容易被摧毁在机场上。

其次,论威慑力,战略轰炸机完胜。核潜艇的特点是隐蔽,而威慑必须高调,别人看不到摸不着,那还威慑个啥?这方面战略轰炸机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随便出去逛一圈,就能得到各种花式解读。所以,想显示个什么姿态,战略轰炸机比核潜艇更合适。

第三,论威力,核潜艇完胜。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2潜射导弹,按每枚导弹携带八个弹头算,总共192枚弹头,全部打出去,一个中等国家完蛋了。B52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16枚巡航导弹,满打满算也就打16个目标,威力差距一目了然。

最后,论通用性,战略轰炸机胜出。战略核潜艇只能用于核打击,而战略轰炸机可以核常兼备,美军的B52,B2,B1,都曾在局部战争中大显身手。

总之吧,如果不差钱,都有是最好的,如果实在要舍弃一个,我觉得还是保留战略核潜艇。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都是威力惊人的武器,是大国争霸世界的得力助手。

单纯从武器装备看,战略核潜艇的威力肯定比战略轰炸机大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联“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46000吨,搭载20枚P-39分导式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携10个20万吨当量分弹头,一艘核潜艇的总当量就达4000万吨。这还只是原子弹而已。

当“台风”核潜艇从北极水下55米攻击时,2次齐射就能发射所有导弹,半个小时就袭击全球大部分目标。

美国“俄亥俄”级也同样凶悍,水下排水量18750吨,有24个垂直导弹发射管,装备最大射程12000公里的“三叉戟‖”D-5型潜射弹道导弹。

D-5导弹可搭载8~14枚10万吨当量的分弹头,或8枚47.5万吨当量的W-88核弹头,一艘“俄亥俄”最大武器当量达9120万吨,能轻易摧毁一个国家。

反观战略轰炸机,不但体型小的多,吨位小的多,载弹量也小得多。最先进的美国B-2隐形轰炸机,最大载弹量不过22.6吨,能携带16枚AGM-129巡航导弹、或数十枚航空炸弹、集束炸弹等。使用核武器时,能携带16枚当量0.3~340千吨的B61型核炸弹。

所以单比武器弹药,战略核潜艇更厉害。

但威力大是一回事,能不能用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单比威力大,那苏联造一堆5000万吨当量的“沙皇炸弹”便天下无敌了。

对弱小国家来说,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都可怕,或许战略轰炸机更可怕。对世界大国来说,战略核潜艇更可怕。对方有一艘战略核潜艇,也能达成“恐怖平衡”,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不过,战略核潜艇的问题就在于威力太大,是引爆全球核武器的钥匙,以至于无人敢用!

而战略轰炸机,在实际中使用中更灵活,发挥作用更大。

1、武器配置灵活。既能带核武器,也能带常规武器,能在数小时内将武力投射到全球大部分地区。

2、对面目标、点目标杀伤力都很大。

现在防区外武器大量使用,远程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集束炸弹在战场上作用起来越大。

战略轰炸机携带大量弹药,对集群目标实施地毯轰炸,有效摧毁装甲集群。又能对固定掩体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定点清除,让敌方首领战战兢兢。

3、战略轰炸机能在空中长时间巡航,在防区外发射武器,对敌攻击。它减轻了战术攻击机的负担,减少它们因频繁穿越防空区而受到的损伤。

4、战略轰炸机还能搜集情报,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服务等。

比如苏联海军的图-95D,是从图-95战略轰炸机衍生来的电子情报侦察和目标指示机型。当反舰导弹对美国航母战斗群发起饱和攻击时,图-95D便在空中提供中继制导,作用重大。

5、战略轰炸机火力投送量惊人,对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区域战场敌人来说,能看到的威胁更可怕。就像小行星能毁天灭地,但我们也不会天天担心,毕竟真来了挡不住,眼不见心不烦。

所以深藏于海底的战略核潜艇虽然威力无比,但对战场士兵而言,远不如头顶上的炸弹可怕。当然,临空轰炸也要取得制空权之后。

就像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得尔·哈特所说:决定战役,甚至最小规模战斗胜负的因素,是使对手失去希望,而非生命。战略轰炸机正是给敌人制造巨大心理压力,让敌人绝望的武器。

二战中,盟军轰炸机群对德国、日本狂轰滥炸,摧毁其战争资源和潜力,有力的打击了纳粹士气。伊拉克战争中,大量轰炸也让军队士气涣散,不战而降。

这些都是战略核潜艇做不到的。就算“俄亥俄”级后4艘改成巡航导弹核潜艇,也难有这样的心理压力。毕竟看不到你,也就稀里糊涂无所谓了。相比远在天边的小行星,隔壁横行的老王更让人害怕不是?

战争,归根结底是利益分配,如果打鸡飞蛋打人类毁灭,威力再大又有什么意义。所以综合来说,战略核潜艇是镇国神器,要高高供着,而不是真拿出来用。而战略轰炸机是狼牙棒,可以抡得虎虎生威,让敌人屈服。

另外,战略核潜艇也很脆弱。

1、这种毁灭性武器,对方不可能放任它自行活动的。和平时期也会盯防,攻击核潜艇守在家门口,只要战略核潜艇出动便尾随跟踪。这种海底暗战,已在冷战时期上演了多次,多次发生两艇相撞的事故。

若战争爆发,攻击核潜艇二话不说,先干掉敌方战略核潜艇。

2、战略核潜艇在海洋中具有先天隐身优势,但也深受海洋限制,通信、情报均有诸多不便。

3、现在“战略轰炸机无用论”已流行多年,但美俄两国均没有放弃,反而有加大发展之势。

这一点很像当年的“航母无用论”。当时美国大肆宣扬航母无用,是海上的“铁棺材”,忽悠苏联走上潜艇、导弹为主的错误方向。

而美国回过手来大造“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全球争霸中占尽优势。等苏联回过神来,再想发展航空母舰为时已晚。

目前战略轰炸机是我国“三位一级”核威慑中最薄弱的一环,尽管轰-6的性能已飞速提高,但离我们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补齐短板,期待下一代轰-20揭开神秘面纱,让世界惊艳!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谁的地位更加重要吧,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在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中,战略核潜艇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环,而战略轰炸机在防空系统日益强大的今天,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开始式微,像在上个世纪二战时期用轰炸机投送核炸弹的打击方式在今天看来已经是行不通的了,尤其是对于拥有完善防空系统的国家来说,即使想使用战略轰炸机对他们进行核打击,也必须配套使用能在对方防区外发射的远程巡航(核)导弹,想要飞到对方领土内投送核弹跟找死没什么区别,还没到投弹区就会被对方给打下来!

而战略核潜艇则不同,其隐蔽性、生存性是海陆空三种核打击手段中最高的,毕竟海洋的面积那么大,而核潜艇又被称为“深海幽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战略核潜艇(SSBN)平时在茫茫大洋中执行战略值班任务的时候,除了潜艇上的官兵能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之外,世界上应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目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准确定位其他核大国战略核潜艇的具体位置,就更不用说战时的定点清除了,哪怕是对全球水文资料最了解的美国也做不到,而只要没有把握在第一时间干掉对方的战略核潜艇部队,一旦出现漏网之鱼,那么自己国家就要承受对方核反击的风险,至于导弹拦截系统,不好意思,凭借目前的科技想要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概率低到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的陆基拦截系统(GBI)也并没有媒体炒的那么厉害!

其实一旦核战争爆发,陆地上的目标会在第一时间遭受到毁灭性打击,除了那些现代化工业大城市之外,对方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机场同样会在第一时间遭到打击,所以,陆基发射井式洲际导弹和空基的战略轰炸机生存性其实是最低的,车载机动式洲际导弹的生存性反而更高,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导弹发射车平时会藏在哪个深山老林里,而且,战略轰炸机即使能够在战时起飞,仍然要飞到指定的发射位置才能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不说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前提是你得保证不被对方的航空兵给打下来,所以,战略轰炸机的价值其实就在于能够在对方的防区外使用远程巡航导弹进行打击(战机的航程加上巡航导弹的航程,从而达到洲际打击的效果,“大航程”是战略轰炸机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以及在和平时期核威慑力量的展示,举个例子,俄罗斯的“白天鹅”,时不时到日本附近飞几圈,就是一个很明显对日本的警告,毕竟,这种警告用轰炸机很合适,但是洲际导弹就不行了!

因此,从海基核力量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也能猜出来,战略核潜艇起到的威慑力是远远大于战略轰炸机的,而且,不过战略轰炸机除了能构成空基核力量之外,在常规军事冲突中同样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战略核潜艇比不上的,毕竟战略核潜艇其实象征意义(威慑作用)远大于实际意义,可能从潜艇诞生之日起,到期退役拆解的那天,都不会真正在战争中被使用,因为一旦使用了战略核潜艇,那么久意味着核战争已经爆发了!

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哪个威力更大?哪个更具威胁性?

毫不犹豫地上结论,肯定是战略核潜艇威力大,基本没有探讨的余地。核潜艇是仅次于航母作战群之外最有威胁性的军事单位。诸如英国和俄罗斯等有核国家,虽然航母不是非常成熟和强势,但是凭借先进的核潜艇,就具备了较高的全球军事话语权。说白了,英俄等国,都是靠核潜艇在撑腰和壮胆子。

论威力 核潜艇数倍于轰炸机

我们就以美国的现役武器为例吧。

当前美国现役最完备的战略轰炸机就是有着悠久技术历史,相当成熟的B-2隐形轰炸机,代号叫“幽灵”。是诺斯罗普、波音和麻省一同为美国提供的战略轰炸机。从威力上看,B-2可以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换算成战斧的话可以带24枚左右,至多可能达到30枚。(战斧没有空军版)。但是我们为了好比较这么算。

而如果以美国当前的弗吉尼亚或是俄亥俄级潜艇为例,先拿第四代的俄亥俄级比较,通用公司为美国提供的俄亥俄级,是美国第四代的主力,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淘汰和改装的状态,数据显示,一部分改装的俄亥俄级,就是将原先的24个“三叉戟”发射管改装为22个“多发套装”发射组合,而每组多发套装在改装之后能射7枚战斧,同样我们换算一下,一艘俄亥俄级能够搭载的是154枚战斧!

更不用说升级版的哥伦比亚级和未来新型的弗吉尼亚级,设计理念是一艘潜艇抹平一个国家,载弹量和威力还在提升。

也就是说,一艘俄亥俄和一架B-2,同时发射战斧攻击,假设以同样的发射速度和单位时间数量,一艘战略核潜艇能够抵上4架到5架左右的战略轰炸机威力。

战略轰炸机:酷炫但是烧钱的装备

战略轰炸机使用起来酷炫和威猛,可能精确度和及时性高一些,但是就是一个字,烧钱。

不知奥巴马是嘲讽还是为了刷记录,在自己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天,批准了对利比亚使用空中轰炸的任务,出动了两架B2,但是就最后的杀伤比来说,杀死一个敌人,用了100万美金!的成本!

为啥呢?首先是飞机维护要钱,空中加油要钱,空地导弹比其他的要贵,机场起降要准备,长距离作战还需要战斗机保护。所以当军事行动区域有驱逐舰一般是用驱逐舰发起行动,或是军事基地起降战斗机与中型轰炸机组合行动。

有人说,核潜艇好为啥不用核潜艇攻击呢?答,因为战略核潜艇的武器载量,打完就得回基地补充,且核潜艇的定位类似狙击手,上浮发射巡航导弹意义不大,同时还会暴露自己,万一旁边有躲着的敌对核潜艇,人家躲着三发鱼雷就能报销你,可能被击沉了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远程轰炸机的优势

虽然远程轰炸机烧钱且麻烦,但是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反应速度快,选择点灵活。有的国家将自己的轰炸机战略比喻为“空中长剑”是很有道理的。就比如如果对日作战,俄罗斯的远程轰炸机在自己的境内起飞,飞到自己边境附近,或是飞到盟友领空,就可以打击到日本本土,随意攻击,想打哪打哪,想打什么打什么,且对方的防空力量够不着,只能被动挨打,或是忙于拦截。这种地理类型的作战,出动军舰,反而危险,出动战略轰炸机,就是手拿把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