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朝代对妇女的贞操最看重,对三从四德的标准最高?

这个当然是清朝。

没有哪个朝代对人的禁锢超过清朝,也没有哪个王朝的封建集权制度达到清朝那样的地步。清朝完美的达成了“人民愚化”、“皇权集中”、“制度稳定”的三要素,做得比哪个王朝都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的封建统治才如此顽固,对人的迫害和扼杀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女性作为封建等级制度中最受压迫的一环,在清朝已经被迫害得无以复加。

贞操向来是旧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之一,中国式的封建禁锢比起欧式的宗教禁锢也是不遑多让。尤其注意的是,清朝人已经完全接受了“程朱理学”,通过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观念,妇女还想不要贞操?

比较有意思的是,满清本是个奴隶社会都不够格的部族群体,他们落后的制度本该在中华几千年沉淀的传统上撞得粉粹,结果偏偏遇到了通过过度解读儒家思想而发展的理学概念。

朱熹这套思想无疑抓住了儒家学说中对统治权的控制,而没有如先辈学说那样不断与法家及黄老学说争什么外王内圣还是外圣内王或者无为而治。它直接踹开了一切有用的没用的学说,只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并独自塑造了一套更禁锢人的,“完美”的封建阶梯管理方法。

有人说《理学》近似于《古兰经》,这是有道理的。它们都通过了一个神祗,为人们树立了一整套囊括全部人生的规范。失却了这些规范就是“不道德”,就是忤逆,就是不容于世。妇女在这套制度里面,不幸沦为底层中的底层。

为什么说满清对上这套制度有意思呢?因为程朱理学这种压抑人性到极端的制度与满清的统治需求竟然出奇的契合,简直是无缝衔接。一个需要奴隶主式的金字塔山巅,一个需要你认同我这个学说可以治理天下,一拍即合。

或许说也不完全是朱子学说的错,有可能儒家学说本就是极度适合奴隶社会的,只是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儒家始终得不到解脱的机会。在程朱理学与满清部族奴隶制的亲密配合下,女人的贞操是重中之重,是道德,是必须被严格看好的东西。

所以清朝的女性也是最不幸的,什么《女戒》、《女训》那是禁锢文化女性的,修牌坊、立贞洁碑那是锁死普通百姓的。在彻底的“夫权”、“男权”控制下,整个中国的女性群体在清朝已经彻底完了,彻底的沦为奴隶。

所以你再也看不到看不到那些提着花灯,缠着纱罗在柳荫中谈笑清歌的盛唐女子;看不到又能从军杀敌,又能吟诗作对,博得天下风姿的大宋女子。只有胸脯平平,个子矮小,腿部被包成猪蹄子一样,满脸麻木懵然蹲在漆黑小屋里的清朝女人。

这个时候你与她们说贞操?她们被人摸一下手就是丢了贞操,她们被人看到一缕皮肤就是丢了贞操,她们踏出这条门槛就是失去贞操,甚至她们与男人站在同一片空气里也会失了贞操。这已经远远超过三从四德的标准了,可那时的人口口声声说这就是三从四德。

这事儿还真非我杜撰,直到民国时这些东西仍在毒害女性,有人弄了个游泳池,男女隔着老远在池子里泡了下,就被社会上的老学究抨击到丧权辱国的地步。如果像唐代鱼玄机那样,自己跑去搞个庙快活着,在清代估计会让人浸猪笼。

大家可以看看清代的服装,浑身紧包,额头缠上,不露除脸以外一丝肌肤。这与阿富汗那些布袋子已经没有区别了,只是多了些中国式的狡猾,但永远压不住的是基于“贞操”的对女人的禁锢。

无怪乎清朝会亡呢,女性阶级被灭杀了,只留下了繁殖的工具,那么孩子还有希望呢?这个民族再过一万年都没有希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