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出生在北京,生活在北京半个世纪了。什么感觉呢?俩字:舒坦。

北京是五朝古都,又是我们新中国的首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令世界瞩目的一个城市这毋庸置疑。

首先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很多城市世界文化遗产不少但多数是同一类型。而北京的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却是不同类型的。

1明十三陵属于皇家陵寝建筑群类。

2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属于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类。

3天坛属于皇家祭祀建筑群类。

4故宫属于古代皇家宫殿住所建筑群类。

5颐和园属于皇家园林建筑群类。

(疫情中难得长廊就我一人好容易找到一个人帮我拍的)

6长城属于人类防御军事建筑群类。

7京杭大运河属于人类水利工程遗址类。

其次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

无论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馆,剧院等等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极大丰富了市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品位。我记忆里童年几乎每周休息日大半天爸爸都会带我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美术馆或者公园里度过。

最后生活方便。北京虽然大但各类交通设施全面,去哪里都非常方便。各大商场超市餐厅遍布各区各街道,市民出行购物休闲都很方便。

尽管北京有雾霾天气不算很好,每次从国外或者国内回京十次有八次天是灰蒙蒙的,但依然觉得很亲切很踏实,终于回家的感觉。我的最爱还是北京。生活在这里很舒坦很踏实也很开心倍感幸福。

(图片来自北京四季实拍)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以一般人的感觉来看,如下:

【一】城市大、人口多: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第二大城市,东西160公里长,南北176公里长,有常住人口2000多万,相当于甘肃全省的人口数量。所以你会觉得在北京哪里都是人气,干什么都要排队;上下班通勤距离2、30公里很正常,而这个距离在地方上往往跨市、跨县了,在北京你对空间、距离的感觉会变得麻木。

【二】机会多、竞争大

北京拥有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各类高科技、创新企业,工作机会很多,但同时也人才济济。上下班途中,无数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和你一起同乘一趟地铁;职场中,你会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业环境相对公平。

【三】开销大、成本高

北京住房、生活成本较高,养家糊口压力还是很大的,很多人一家多口挤在几十平的老破小中,幸福感较低。

【四】苦寒地、环境劣

北京属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边缘区,总体上属于一个较为苦寒之地,冬天风沙大、环境较为荒凉干燥,不如南方地区的绿树葱葱、温暖湿润。冬天晚上8点后,路上行人寥落稀疏,也不如南方冬天夜生活的繁华。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北京是共和国首都,是共和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有丰富资源的旅游圣地。

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交通便利,车水马龙,井然有序。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座座高楼绚丽多彩,美丽壮观。一条条街道灯火辉煌,华灯璀璨。

北京的人文之美,人文建设相对还是不错的,街道治理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各大公园风景优美。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有很多名胜古迹,举世闻名。并且大部分北京人还是懂礼貌,懂规矩的,老北京人见面打招呼都是“您”字当先。

北京有各种美食,各种特色小吃,可以说在北京可以吃遍全国,同时也是个高消费,寸土寸金的城市。

除了以上我所说的之外,好像其他的感觉不太明显。如今祖国进步突飞猛进,城乡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不仅仅是生活在首都,应该是只要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同样的幸福,祥和,同样的骄傲和自豪。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实话实说,我是从小天天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长大的,每一个小伙伴都心中向往美丽的北京!那是我们向往的天堂。

2015年时去北京看望女儿,第一次坐了十八个多小时的火车,站在北京站前广场!我的心无比的激动,北京!我终于看到了您!我儿时向往的圣地。

眼花缭乱了,也看到了许多外国人。街上人流车流,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聚集在北京!真的很美很壮观!这是我活了四十多年才第一次看到北京的感觉,非常震撼!

那次我在北京呆了半个月左右,老婆一次次电话催我回家,让我心烦!差点不想要她了,我还没玩够看够呢,我也羡慕生活在北京的人,他(她)们好有福气啊!我觉得老天不公平,凭什么我出生在偏远的山区?我想:这就命运的安排!

女儿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陪伴我,干脆就自己逛吧,连地铁、公交车都看不懂怎么做?我不比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强多少,一个人从早晨走到晚上,走的两条腿酸痛!已经都是半夜十一点多了,我还没有找到女儿的家。差点打110让警察叔叔送我回家,想想让人笑掉大牙,那次我女儿出差去了云南。

北京的夜色撩人,更让人眼光迷离恍惚!但是我明白自己已经在北京的夜晚迷失了方向,看哪里都差不多,后来总算找到了目标!走回百子弯女儿的住处,已经累的快散架,北京你让人喜欢让人愁啊!

我一个人早晨五点起床,然后在楼下吃点早餐!坐车去了朝阳公园玩了二天,然后又去了龙潭湖公园、陶然亭和北海公园,也去了牡丹园。每到一处让人留连往返难舍难离!后来在北京的弟弟陪我去了天安门广场!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太美丽壮观了。北京——我爱你!

也许是时间的问题!慢慢会坐几路几路公交车。最搞笑的是第一次坐地铁,买了票不知道坐那个方向的车?我出来进去共五次,拿着苹果电脑看了几次才看明白,第六次买票终于坐双井六号线到牡丹园下车。天呐!我也太笨蛋了吧。还有一次认识一个年轻的朋友!领着我坐地铁去别的公园玩!最后还是他把我送回来的,心里很感动。

再说说北京人给我的印象!北京人真的很好,每次都有人帮助我。北京人的话开始不太舒服,时间长了觉得很亲切!也认了几个大哥哥样的人,对我很不错。还有一次在陶然亭公园听一些老年人唱京戏!唱的非常棒!我拿着苹果电脑给他们录像!整整一个下午,我听得如醉如痴不愿离去。一个唱京剧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对我有点兴趣!走过来问我一些话,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他说是内蒙古乌兰浩特人,他听了很开心的样子!

通过老人简单的介绍,我才知道他年轻时曾经在我们的城市下乡插队,许多年过去了,他也老了,但心里深处怀念青春战斗过的地方。那天我们谈了很多,也知道我的情况!最后分别的时候,老人说我们留个电话吧,以后方便联系!

接触时间长了,发现老人很善良,热情似火,邀请我去他家看看,我不好意思去,自己一个外地人,还是别打扰人家了。有一次老人非要请我吃饭,我无奈的情况下答应他,吃的虽然简单一点,也是我的意思!老人直夸我好,懂事!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吃饭的时候老人竞然对我说:给我当干儿子吧。我愣住了,然后我说:这样合适吗?我们不是一个城市的人,我也不能总在北京呆下去,迟早都会离开这里啊!如果你真的想找个干儿子,可以在北京或身边找一个多好。老人有一些失望的样子看着我。

最后我还是离开了北京,回到家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低落!没有北京那种繁华喧闹的景象!感觉从天上掉到地上,差别很大。简直像一场梦!昨天我还在北京呢,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原点,真的有点不适应啊!直到晚上才睡醒来,打开手机一看,我的天呐!北京的老人给我发很多信息!一口一个儿子叫着,问我到家了吗?咋不回信息等一些话!让我很感动。这个老人真的很执着,我为了安慰他说:谢谢您老人家惦记着我,早晨十点多到家了,睡了一觉刚刚醒来,对不起,请原谅!老人说没事!就是想你这个儿子啦!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

我最终还是接受了老人的请求,答应做他的干儿子,老人很开心。就这样我们一直电话微信联系!彼此之间很快乐!大概一年多左右,突然没了他的消息!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很着急,电话打不通,几天之后我又去了北京!下车给老人打电话,最后还是打通了,让我高兴万分。我告诉他说:爸!我现在在北京,刚下车,想去看看您!一秒钟的迟疑?老人说:你别来了,我在医院住院,怕感染你。我追问很多但都没有回音!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了?我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就回来了。突然有一天老人打电话说:儿子,我已经好了,不知道你现在忙什么?最近我打算和你老妈一起去你们家玩玩、看看,方便吗?我思考一下说:真的吗?欢迎您们来,可以住宾馆,我安排。老人很高兴!

几天以后老人和他的老伴终于来了,一下火车一肚子的感慨!没想到几十年了,变化真大,这就是我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吗?内蒙古太美了,蓝天白云,如果没有你这个儿子,我怎么可能又来到这里啊!

老人和他的老伴在我们城市呆了十天,该去的地方也逛了,心情很好。但就是不愿意我们破费,弄得我很不高兴!有时候我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老人看出来我不高兴!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对我说:儿子,干爹不缺钱!也不能让你破费花钱!有你这份心就行啊!也是缘分让咱爷俩相识于北京!认识你这个儿子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我还是不开心,总觉得亏欠老人什么?然后我说:爸!如果我知道您们来了这个样子,我不该让您来。老人拍拍我肩膀说:行了行了,知道你这份心。相逢总是那么短暂,分别总是让人难舍难离!我们俩口子偷偷买了二张卧铺票!老人和他的老伴走了,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后来的日子里经常联系!我有许多想法!后来我换了手机,也没保留老人的电话!就让往事随风而逝吧,各自安好。

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地方,也是全世界人追求梦想的天堂!能够生活在北京!真的是幸福的梦想!自从女儿一九年从北京回来后,再也没去过,渐渐的也淡了。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不是北京“土著人”。但我也长期生活在北京。再说明白点,我是退休后到北京生活的。我们的“主业”是做家务,看孩子。也可以叫我们“老北漂”。所配四幅照片,是我拍的“北京小剪影”,希望读者能喜欢。

所以,我不生产,不劳动,我感觉不到北京的压力;

所以,我买菜做饭接送孩子,我感觉不到北京的节奏;

所以,我不当家,不掏自己的钱,只是花孩子们的钱,我感觉不到北京的物价有多高;

所以,我退休了,就等于是彻底失业了。我不想再就业,感觉不到北京的竞争。

我感觉的是,文化好,有公立博物馆,有私立博物馆,有文庙,有太庙,有历代帝王庙。

我感觉的是,教育好,有北,清,人,师。有特别好的中小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在参加各类校外培训班。

我感觉的是,风景好,有故宫北海颐和园。有各种各样的著名和非著名的大小公园,你永远也逛不遍。

我感觉的是,美食好,全国八大菜系,各大小名吃,都可以在北京的街边碰到。就是小吃,尝一尝,也尝不完。

我感觉的是,安全好,什么时候出门,你就是三更半夜,都没有安全问题。

我感觉的是,交通好,地铁四通八达,公交无缝可至,票价便宜,出门,交通花费少,不打怵。

我感觉的是,人情好,邻里大多认识,来往比较多,特别是孩子们之间,甚至是幼儿园的同学,也经常互贺生日。

我感觉的是,防控好。北京再次出现“新发地疫情”后,实行分区防控,精准防控,一步到位。说什么时候“清零”,就什么时候真的“清零”。比火山地震还要难以捉摸的疫情,说控制,就控制住了。太神奇了!

所以,我在北京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你早!北京,你好!你真的是“一好百好”!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活在北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谈谈感受。

1 初次来到北京,首先体会到的,不是他的车水马龙,各种文物古迹,各种商业街,而是他的快节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走在路上,大家都是低着头急匆匆赶路,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做生意。早上无论多早坐地铁公交,还有比你更早的。晚上加班回来,地铁公交车上还有很多人。北京的生活节奏很快,确切说,是工作节奏很快。曾经在冬天查感染新冠人的足迹,成都的足迹是去了商场又去茶馆再去麻将馆,北京的足迹是下完班去培训又开滴滴,生活轨迹完全不同。所以很多人感到不适应,心情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地铁上很少有人交流,因为都比较累,在地铁上闭目养神的人很多。工作上繁忙,回到家又要处理家庭事务。周末同样闲不下来,要带孩子上各种补习班,麦当劳肯德基周末消费主力是家长和孩子,因为吃完饭,又要赶赴另一个补习班。或者周末仍然有许多人在加班,为了任务的完成。这也大概是北京生活的基本写照。

侧面也反映了,北京更注重你的工作实际,不大会关心你的社会关系,相对来说公平,毕竟是知识资本决定的工作成绩。工作需要你做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例如设计电路板设计程序设计结构等等。

2 在北京生活除了快节奏,剩下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恰恰只有节假日期间,但是节假日北京全国各地的人都会涌入。我的一个朋友清明假期打算去颐和园,路上花了5个小时来回,去了之后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停车位,还遇到因为停车位吵架的,所以就开回来了。曾经还有一位朋友,在五一的时候,开车上到四环,就堵死了,很害怕出不来,开了1个多小时到下一路口,返回家里。在北京生活,节假日能够去的地方很多,可能够到的地方很少。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去外地旅行,去外面同样人多。[捂脸]

3 北京可去玩的地方确实不少,故宫,颐和园,植物园香山,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圆明园,天坛,野生动物园,南海子公园,黑龙潭,桃源仙谷,雁栖湖,密云水库,十里画廊,十渡等等,如果挑一个人少的时候,带孩子去,仍然是不错的选择。

4 北京的人文建设相对不错。出租车司机不会忽悠你,多收你钱或者绕远路,而好多其他城市就不一定了。你向他们问路,他们会认真给你指导,其他的城市,会选择不理睬你,你买了东西他们才会告你。走在路上不小心碰到你,他们会说对不起。你帮助了他们,他们会说谢谢。在地铁扶梯,人们会自动留出左边道,在等地铁,人们会自觉在两边排队,等公交,会自动在公交地点排队。

5 北京的城市建设规范,城市环境干净,人们已经不会随便扔东西,公路及两旁都很干净整洁。北京的建筑大部分都很有特色,既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风格鲜明。

6 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鲜明,夏天三伏天也会比较热,冬天三九天会比较冷。但是夏天的热也比不上南方的热,南方武汉苏州上海成都,热是蒸桑拿的热,没有一丝丝凉风,北京至少晚上会有缕缕凉风,吹着很舒服。冬天会有几场雪,这也是南方看不到的。

7 北京的天气在经过14 15年雾霾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全年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的天数200多天,2020年达到了276天。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8 北京处于内蒙的南部,由于北方植树造林,种植大量沙蒿,引起大部分人鼻子不适,甚至有敏感性鼻炎,大部分人开始吃抗过敏性的药物,带口罩防护鼻子免受刺激。

9 北京的天气仍然偏干燥,虽然不属于中国的最北方,但相比较中原和南方,天气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湿度只有30%左右,这也是南方人来到北京不适应的地方。导致鼻子难受出血。很多家庭常备加湿器,车里有小型加湿器。

10 北京各个机构的办事效率很高,例如要迁移户口,身份证重新办理,办护照签证都是很快的。北京更注重效率,不会像有些城市卡拿要。

11 北京的医疗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曾经一个朋友的孩子出生食管狭窄,跑了地方多家医院都不敢做手术,但是在北京儿童医院属于微创手术,但是排队却排到半年之后。著名的医院就不一一列举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