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能繁母猪有前景吗?
今年养能繁母猪有前景吗?
养猪户养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润,是为了赚钱!然而当生猪价格出现了下滑,以及养猪成本过高的时候,他们自然会退出养猪这个行业,导致新一轮的生猪周期来临,出现生猪和猪肉价格恶性循环,过高或过低的局面出现。
所以来说,如何有效的缓解生猪价格的稳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毕竟,对于农民养殖户和中大型养猪场来说,当养猪出现赔钱的时候,他们会淘汰母猪以来止损。可是当大量的母猪被淘汰后,其猪肉价格又会重新上升到高价状态,给消费者们带来购买的压力。
因此,如何保证全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养猪户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对养猪户来说有一定的利润,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买便宜的猪肉。但是在猪肉市场作用因素下,也许在某一年的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养殖母猪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现象发生!
而进入2021年以后,由于市场作用因素,以及生猪的产能快速恢复下,无论是全国生猪价格,还是能繁母猪价格都有了较大的下滑。其中今日全国的生猪价格已经连续下跌15周,从17元一斤下滑到10元左右,而在生猪下滑的同时,全国的外三元能繁母猪也是从高价的5000~8000元一头,下滑到现在的不到4000元一头。
所以,在全国的能繁母猪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养殖户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就是在能繁母猪价格下滑的情况下,其购买母猪的养殖成本也是少了很多。可是我们从生猪价格的大格局来看,进入2021年,全国生猪价格却出现了低迷,进入了迭跌起伏的阶段,到现在始终在10元左右一斤持续徘徊。
而当2021年的生猪价格出现下滑时,即使养殖母猪的成本过低,但是其养猪并没有太大利润。而在工人工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对于养殖户来说自然是不利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进入2021年以后,今年养殖母猪能有前景吗?李子作为一名农村养殖人员,在这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今年养殖能繁母猪能赚钱吗?我以最实际的例子,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就在今天早上,我一养猪朋友给我打电话。朋友说,现在还有100来头300斤左右的肥猪要卖,9.5元一斤,并问我是否可以出手。而在电话中,朋友也暗示:“他这100来头生猪的价格,也是猪贩子给的高价,其它养猪户才卖9元一斤。”
虽然现在的猪价,相对于去年18~19元一斤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记得朋友在去年卖猪的时候,几百头的生猪高价格,让他也赚了个盆满瓢满。可是在生猪市场因素下,现在9元多的猪价,现在朋友也是不得不卖。因为现在他的猪已经300多斤了,如果再继续喂养,其粮食成本也是让他承受不起的。
虽然朋友的这100头育肥猪,是自己母猪繁殖的,但是在1.7元一斤粮食的高价格,还有兽药疫苗价格上涨,还有工人工资等成本等综合作用下:这9.5元一斤的育肥猪价格,已经在成本线上,如果养殖不好,还会有赔钱的可能。
所以,在我的建议下,朋友只好把自己手里的100多头育肥猪给卖了。虽然朋友的这一批生猪并不赚钱,但是也没有赔钱。而朋友在今年也打算,以缩小母猪的养殖数量,以辞退部分工人,降低猪饲料的成本,来度过今年的养猪危机。以便于新一轮的生猪周期来临的时候,再适宜的补栏母猪来赚钱。
而笔者也认为,朋友现在的做法也算是很明智的,毕竟在前两年的生猪高价下,现在“猪周期”的低谷也逐渐到来。而他也是多年的养猪老油子,和新养殖户相比,现在经验是比盲目更重要的。
但是在前两年,由于生猪价格的过高,致使在去年的时候,很多农村里都是新修的猪舍和正在建的猪舍。唉!而这波猪的风口已过,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通过上述朋友的卖猪事例来说,以现在10元一斤的生猪价格,现在无论是养殖生猪,还是母猪,养殖户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因此在养殖前途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老养殖户,新养殖户都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今年养殖能繁母猪有没有前景呢?李子在这里具体分析一下,以供大家来参考:
第一,在养猪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现在养殖户养猪已经没有了利润。
1,由于今年粮食的价格不断上涨,也是导致现在养殖母猪的成本不断增加。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现在的粮食价格:进入2021年以后,随着玉米大大豆的进口数量增加,使的4、5月份的粮食价格出现下跌。但是,在去年的全球蝗灾,以及疫情以及今年的粮食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因素下,现在生猪饲料的价格还是处于高位位置。
而根据数据统计,现在国内玉米收购价普遍在2700元每吨左右,同时局部地区的玉米收购价甚至达到2800每吨以上。而现在进口大豆的价格在3600元每吨左右,局部地区的国内大豆价格也在3700元元一吨。而其它小麦,稻谷的价格在玉米和大豆的上涨综合因素下,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所以,在玉米等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下,现在的猪饲料的价格,也在3500~3600元左右一吨,基本上保持在1.7~1.8元一斤的价格上持续徘徊。在高价的猪饲料下,现在的猪粮比已经连续出现下滑,根据有关数据测算,现在的猪粮比已经在6.9:1。而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粮食价格比值在5.5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
而养猪人都懂得,现在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虽然现在的猪粮比在6.9:1,但是这不足以测算实际的农村养殖数据。而在疫病,工人工资费用,以及其它养殖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现在无论是养殖母猪还是小猪,在今年都没有了利润。
2,在今年母猪的高价格下,养殖户已经没有了太大利润。
就在一个月之前,我一养猪的朋友从某种猪场买来了几头外三元品种母猪。而这几头母猪的体重在150斤左右,但是这价格却在7000~8000元一头,看来着种母猪的价格是很高的。
而根据现在全国的母猪价格来看,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3780.00元/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3600.00元/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3500.00元/头,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3800.00元/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3500.00元/头左右。
显然,虽然现在的生猪价格已经滑落到低点,但是现在全国的母猪价格,还是在高位上,基本上在35元一斤左右。而如果养殖户此时购买母猪进行繁殖饲养的话,当前的养殖成本是非常高的,养殖风险更大。所以来说,现在进入养殖母猪这一行业,已经没有了太大利润。
3,在当前的生猪价格下,我们一起算一下,现在养殖能繁母猪的利润会有多少。
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的生猪价格,根据数据据统计,今日5月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0.5元/斤,较昨日下跌0.9元/斤。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范围内,具体来看,23个省市出现下跌,1个省市出现上涨,4个省市保持不变。
所以我们以能繁母猪的购买和饲养来算:一头100斤母猪的购买成本打约在4000元左右,而母猪的利用周期大约是有4~5年,淘汰母猪大概卖2000元左右,因此每年购买母猪的分担成本是500元。
而每年母猪所消耗的粮食成大约在8000元左右,其它成本在500元,所以每头母猪的养殖,购买总成本在9000元左右。
一头母猪每年产仔20头左右,分担一下每一只小猪的养殖成本大约是9000/20=450元一头。
按照每头育肥猪在260斤出卖,以10.5元一斤来算,那么一头育肥猪的总利润是:260斤*10.5元=2730元。
按照当前的粮食价格1.75元一斤,而人工费用,兽药疫苗费用和其它成本费用在200元一头左右,其料肉比是2.9:1来算,而母猪的养殖成本是:1.75*2.9*260斤+450元+200元=1969元。
因此来看,在养殖好的情况下,在当前的生猪价格下,养殖繁殖母猪,其每出栏一头育肥猪的利润大约是:2730元—1969元=730元。而这730元的利润,并没有包括养猪舍的投资成本,还有其他养猪设施的投资成本,如果加上这些,其每头猪的利润现在不足500元。
所以,以现在的生猪价格和母猪价格,以及当前的粮食价格下,现在每出栏一头生猪,其利润仅仅在500元,这对于众多养殖户来说,已经没有了利润的优势。
第二,由于今年“生猪周期的低谷”已经来临,生猪价格不断下滑也是肯定的,所以说现在养殖能繁母猪已经错过最佳时期。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在经过2年的时间后,其全国的生猪产能也得到了恢复性的上涨。因此来说,在2021年的生猪的产能得到恢复后,其现在生猪的“猪周期”已经来临。
而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统计来看,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增长27.7%。
而我们从2017年的生猪存栏数量来看,2017年全国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所以,我们从2021年一季度的生猪存栏数据和2017年的生猪存栏数据来分析,现在距离2017年的生猪存栏还有1730万头的差距,已经达到2017年生猪存栏量的96%。
那么,在2017年的生猪价格是多少呢,在6~7元一斤左右。所以来说,现在的生猪价格在10元左右,还有很大的下浮空间。因此,在2021年以及以后,全国的生猪产能快速恢复下,其以后的生猪价格恢复到2017年的水准也是肯定的,而现在养猪已经错过最佳时期。
综上来看:在通过上述分析下,现在的生猪价格已经下滑到养猪保本阶段,而现在的生猪产能已经陆续恢复到2017年的正常存栏量的96%。所以来说,现在如果养猪户在今年继续养殖能繁母猪的话,其养殖后期会有赔钱的可能。因此,我们农村养猪户,在今年养殖能繁母猪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才行。
今年养能繁母猪有前景吗?
今年养能繁母猪有前景吗?
我认为今年养能繁母猪没有前景,现在已经进入猪周期的“大量养殖能繁母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养猪人大量淘汰屠宰母猪”阶段,仔猪将逐渐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价格持续下降,在这个阶段养能繁母猪有没有什么前景的,养殖风险非常大,别人忙着淘汰,你匆忙进入,这真是现代版的“围城”。为什么今年不适宜养殖能繁母猪,你继续耐心往下看就会明白了为什么这个阶段不适宜养能繁母猪。
这次猪周期是由非洲猪瘟所引起的,2018年年底一场罕见的非洲猪瘟席卷我国大部分省区,对生猪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2019年八月份后国内各个地方的猪肉价格集中暴涨,我们这里从每斤7元左右一下暴涨到45元左右。猪肉价格的暴涨带动了牛、羊肉的涨价,三种肉的销售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远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危害最严重的是造成能繁母猪的存栏数大幅度减少,现在能繁母猪通常在产4胎后就要陆续淘汰,淘汰率每年达到20%以上,2019年8月由于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加上正常的淘汰,2019年能繁母猪的缺口就达到近一半。母猪是发展肥猪生产的基础,母猪缺乏就会造成育肥仔猪缺乏,使肥猪出栏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造成2020年农贸市场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在我们这里农贸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每斤在25元以上徘徊。
能繁母猪缺口大,造成仔猪价格暴涨,在2020年春节后的补栏季节,一头断奶仔猪销售价格曾经超过2500元,今年春节购买接槽仔猪季节,由于新跨界投资养猪的企业便宜的母猪还没有到产仔时间,而现在的养殖企业大多数是采取“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养殖合同以及签署,公司缺乏仔猪,只能到生产商抢购仔猪,造成今年的仔猪价格暴涨,有的地方一头断奶仔猪销售价格超过2000元,平均价格都超过1500元。去年是养猪的红利时期,也就是肥猪、仔猪价格最高的年份,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养一头能繁母猪年收入超过2万元。这么高的利润吸引了大量企业跨界投资养猪。同时各个地方出台养猪的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大养其猪。建养猪场最高补助500万。中央预算内投资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中央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最低不少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购买生猪生产农机装备实行购置补贴等。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这些养猪优惠政策促进了跨界投资养殖企业和农村散养户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不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农村散养户在养猪开始时都是先培育母猪,现在大多数养殖场都是采取自己繁殖自己育肥的方式,现在能繁母猪基本以及完全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养殖数量。各个养殖场都是实行自繁自养,都是有计划的,专门养殖繁殖母猪生产仔猪的养殖场是非常少,而且仔猪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没有保障的。
现在已经进入了猪周期的下降时期,处于扩大养殖能繁母猪阶段。"猪周期"的循环轨是由于疫病流行造成生猪养殖数量大量减少,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上涨,同时由于能繁母猪大量减少,造成仔猪价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仔猪的缺乏又促进人们扩大养殖能繁母猪,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市场肥猪供应大增,引起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紧接着仔猪价格暴跌,造成养殖户大量淘汰屠宰母猪,又造成肥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再次上涨,第二次猪周期产生。
现在猪周期处于扩大养殖能繁母猪阶段,由于仔猪价格暴涨,养猪人就扩大母猪的养殖数量,抢购风过后,仔猪价格出现了下降,现在市场上仔猪价格最低的每斤销售价格以及降至30元,国内各个地方的仔猪价格不一样,有高有低,高的仍然每斤价格在80元左右。一旦新投资养猪的企业和农村培育的母猪产仔后,仔猪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仔猪就会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就进入了养殖户大量淘汰屠宰母猪的时期,仔猪价格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价格水平,每头就是百元左右。养殖能繁母猪的红利时期已经逐渐结束,1500元以上一头的仔猪将成为历史,养猪利润趋于正常水平,这次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培育母猪时间是比较长的,通常小型早熟品种的初配年龄在8—9月龄,大型品种及杂种母猪要在9—10月龄,母猪配种后怀孕期需要114天左右,然后在28天左右断奶,如果今年开始培育到销售仔猪获得收入时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那个时间仔猪价格恰好处于最低价格,风险特别大,甚至可能出现仔猪无人问津的状况。因此,现在是不适宜培育母猪的时间,最好的时间是仔猪快断奶时已经越过了淘汰屠宰母猪阶段,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有短有长,如果把握住,选择最佳养殖时间开始培养母猪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通常情况下是在有养猪人开始淘汰屠宰母猪的时间开始培养新母猪,经过大约一年左右漫长的过渡期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猪周期,在仔猪缺乏、价格高的时间生产和销售仔猪,养能繁母猪就可以获得高额的养殖利润。
今年养能繁母猪有前景吗?
只要能产得多,死的的少,长得快,绝对有前景,价格不用担心,就怕出不来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