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天是5月7日,在度过五一节假日后,人们已经开始正常的上班了。而猪价在5月份并没有和养猪户期盼的那样上涨,而是进入了“逢节必跌”状态。纵观全国的猪价来看,现在生猪价格已经持续11周连跌了。而这样的大肥猪价格也让养猪户很是担心,因为在以前喂养的小猪在5、6月份就要出栏了。那么在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的价格怎么样呢?李子来回答。

我们先看一下今日的生猪价格情况:

根据数据统计,今日5月7日,全国瘦肉型的生猪价格继续呈现“一片绿”的状态,为23跌3平0涨模式。就价格而言,今日的生猪价格在15.96元一斤,比昨日下跌0.07元一斤。而我们从全国28个省份统计范围来看,今日有有23个省市出现下跌,3个省市保持不变,有0个省市出现上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生猪最高的仍然是海南省,其目前价格为17.50~17.80元/斤,较昨日下跌0.06元。而全国最低价仍为黑龙江省,目前价格为14.2~14.6元/斤,较昨日下跌0.09元一斤。

那么在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的价格会怎样呢?笔者认为还是以稳中有跌为主的,这其中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第一,5、6月份的猪肉消费继续低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价的上涨。

5月1日的节假日并没有造成生猪的价格出现反弹,看来是这真是猪肉呈现消费低迷的原因了。虽然在进入5月、6月份以后,学生的陆续开学虽然能刺激猪肉的消费,但是在大环境面前,全国的猪肉需求并没有明显的上涨,这是因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5、6月份出现猪肉需求低迷:

1、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经济出现不振,现在各国都在控制疫情,对国外的经济又很大影响。而在国外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影响着国内的经济。在此之下一些人在消费猪肉的时候,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2、5、6月份天气过热也影响着猪肉的消费,由于进入五至六月份后,自然也是夏季了。而夏天,人们从热量高的猪肉消费逐渐向热量低的瓜果蔬菜发展,所以来说,这5、6月份自然是猪肉传统消费的淡季。因此来说,在上述两种原因下,五至六月份的猪肉消费依旧持续低迷,而大肥猪的价格自然也不是很高的。

第二,进口猪肉,以及生猪存栏量的增多,也给5、6月份的猪价上涨带来压力。

生猪存栏量增多:去年的5月份同期,由于全国生猪遭遇非洲猪瘟疫情,因此那时候的生猪存栏量比正常减少了1/3左右。但是随着猪瘟疫情在去年11月份的消失,还有地方养猪补贴等各种原因导致:人们又开始陆续恢复生猪的喂养。而现在的5、6月份,全国的生猪存栏量肯定是要增加不少的,而这可以根据2020年1~3月份,全国的生猪的存栏量增加了10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了300万头,可以作为参考。

进口猪肉的增多:由于国外猪肉价格便宜,而国内猪肉需求又持续增加,因此从进口猪肉也是平衡猪价的一个方法。根据海关显示,在今年3月份,全国的猪肉进口大约在39.1万吨,同比增长了207.3%,在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猪肉进口量在94.1万吨,同比增长184.5%。

因此来说,全国的生猪存栏量和进口猪肉在第一季度会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而第二季度的5~6月份,更会变得更多。

综上所述:

在上面两种因素,猪肉需求量的减少,还有进口猪肉和国产猪肉的增多等情况下:笔者认为在今年的五至六月份,出栏大肥猪价格并不十分看好,甚至会出现稳中有跌的情况。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目前连续2个多月的生猪价格连续走低,给养猪人带来沉重打击,也严重挫伤了养猪人的积极性,养猪前途堪忧,生猪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养猪风险加大。

现在养猪人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玉米向高价位发起猛烈“进攻”,仔猪价格居高不下,饲料价格节节攀升,行政和屠企配合默契打压生猪价格,生猪价格连连下跌2个多月,疫情导致人们消费低迷等不利因素。

那么,纵观很多不利因素,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会怎么样呢?总体看不乐观。

不乐观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经济下滑,人们消费动力不足,购买力下降。现在是生猪价格大跌,而猪肉价格小跌,肉价却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使人们难以接受,造成很多人买不起肉而少吃肉和不吃猪肉的局面。

不乐观的原因二是:行政和屠宰企业配合默契,不断打压猪肉价。春节过后,连续17次投放进口冻猪肉和屠企打压,使生猪价格连连下跌。目前看生猪价格在5.6月份前很难有起色。特别东北生猪价格比南方还低,五月份东北质量一般的生猪价格可能进入13元时代。

不乐观的原因三是:5.6月份是猪肉销售淡季。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开工不足,餐饮、旅游等行业还不能真正走向正轨,中、小学开学日期尚未最后确定,5.6月份节日少等不利因素。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综上所述,5.6月份生猪价格不会大跌,也不会大涨,继续将在微跌微涨中进行。至于5.6月份大肥猪前景不会乐观,建议还是趁早出栏,生猪价格真正向好回暖,可能在8月份后开始抬头。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目前已经是5月份了,下图为目前各地的生猪价格,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目前的生猪价格依然处于大面积下跌的状态,而猪价整体上更是连续下跌了2个多月的时间,猪价也从18元/斤的均价一路下跌到了16元/斤。目前全国外三元均价为31.57元/公斤,价格较昨日下跌0.25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86元/公斤。

但是对于5、6月份的生猪价格,目前业内的观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一部分为挺价派,认为5月随着两会的召开,以及各地疫情高风险区域逐渐解除,生活也将会逐渐恢复正轨,猪肉消费也会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但是目前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的还是以母猪和小猪为主,可出栏生猪的数量并没有增加,所以5月份的生猪供应量依然是不足的。生猪供应没有增长点,猪肉消费又有明显的增长点,那么生猪价格将会迎来再一次的上涨。

另一部分为看衰派,认为5、6月份的生猪价格将会继续延续3、4月份的下跌走势,主要是因为根据往年的消费经验,虽然5、6月份逐渐走出了春节后消费低谷的影响,但是随着温度的上升猪肉的销量也并不会很高,而且5、6月份出栏的生猪多是去年11月和12月所生,那时候的温度相对不低,仔猪的成活率也比较高,也没有一些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另外考虑到我国从去年10月份就在不断恢复的产能,所以认为5月的生猪供应相比4月份会有所提升。

而猪肉消费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高考后的谢师宴、升学宴可能都没有办法正常举行,往年带动消费的很大一个因素也就没有了,即使各地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也会因为猪肉价格依然偏高猪肉消费而没有明显的改变。那么5、6月份的猪价想重启上涨就比较困难。

读者朋友,对于5、6月份的生猪价格走势,你有什么看法呢?笔者认为大概率会比4月份有所回升,但是受消费量的影响回升的力度并不会很大,预计6月底的生猪价格大概率会重新回归15元。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跌,跌,跌,五一假期刚刚过去,猪价就再次迎来了全线飘绿,这样的骚操作,确实惊呆了不少养猪户。本以为猪价已经连跌两个多月,随着市场猪肉报复性消费的利好来到,猪价会借助五一上涨的东风能够重回巅峰。没想到市场恢复有限,猪价不但没有随着热潮的来到,迎来太大的上涨,反而再次下跌,离进入十元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

探究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猪价之所以一度探底十元时代,主要还是因为消费不够给力,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如期来到。今年五一假期虽然较长,但是由于疫情和经济原因,和往年五一人山人海的出游行相比,今年的假期要冷清了许多。市场消费增长有限,猪肉消费不够给力,自然也就无法拉动猪价的回升。

如今随着五一长假的离去,猪价再次进入下跌态势,不免的让养猪户多了一些担心。要知道随着夏季的来到,气温的升高,猪肉消费淡季也会逐步来临。在进口猪肉和临储猪肉双重打击下,那么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难道真的要重新跌回十元时代吗?

截止到今天,根据生猪价格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天国内生猪价格迎来了全线飘绿,超过19个省份猪价出现下跌。特别是北方地区猪价跌势汹汹,其中价格最低的黑龙江地区,猪价已经跌至14.2元/斤,大有跌破14元关口的迹象。而今天跌幅最大的要属河南地区了,和昨日相比,单日跌幅超过0.5元,直接从15元时代,跌入了14元关口。

受北方猪价大跌的影响,猪源一向紧张的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今天也迎来大范围飘绿,江苏,安徽双双探底15元附近,重庆,四川跌至16元一斤。从目前来看,今天猪价跌幅还是比较大的,猪肉消费恢复有限,出栏生猪越来越多,猪价大跌过后还有可能会引来养猪户的抛售出现,由此可见,短期内猪价跌势还会进一步扩大。

那么,猪价真的要下跌无休止,重新跌回十元时代吗?对此,村里有经验的养殖户表示,猪价今年想要跌回十元一斤,估计是有点想多了。虽然猪价下跌回落是未来猪价的主旋律。但是生猪不是工业制品,产能复苏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上非洲猪瘟还没有完全结束,养殖风险依然存在,短期内猪价没有跌回十元时代的可能?具体原因如下:

生猪产能不断恢复是事实,但是猪肉供给紧缺也是不争的事实。受养猪高利润的刺激,以及国家对养猪扶持和补贴力度的加大。今年以来,养猪户补栏复养积极性较高,不少万头猪场拔地而起,国内生猪产能恢复增长进度较快。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国内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万头,同比增长3.5%,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了300万头,同比增长了9.8%。

生猪产能大幅增长,难道市场猪肉供给不紧缺了?当然不是,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全年猪肉消费在5000万吨以上。受去年非洲猪瘟的影响,今年生猪产能至少会减少30%左右,那么对应的猪肉缺口达到了将近1600万吨。也就是说,当前猪肉供给不但紧缺,而且缺口依然不小。

另一方面,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对肉食消费会有所减少。但是生猪进入夏季,生长速度也会减缓。何况,消费减少并不代表不吃猪肉了。猪肉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重要食材,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的角色。尽管目前猪肉价格较高,但是猪肉消费仍是市场主流。随着五月份中小院校的陆续开学,各大食堂的开始营业,以及经济逐步恢复的前提下,势必会再次拉升市场猪肉的消费数量。在生猪供给紧缺前提下,说不定随着市场猪肉消费的增长,还能再次拉动猪肉的上涨出现。

综上所述,随着猪价再次大面积飘绿的出现,也让五六月份的猪价走势多了一些不确定性。不少人希望猪价能够借机回到十元时代,不过就目前的行情来看,恐怕这个愿望不太容易实现。不过,随着生猪产能的陆续恢复,猪价下跌是大势所趋,未来猪价也会逐步回落,对于补栏扩充,养猪户们也要更加的理性看待。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进入5月份以后,猪价仍然低迷,5月7日更是全面加速下跌,全国主产区生猪出栏均价15.6元/斤,生猪价格最高地区广东均价17元/斤,最低地区为黑龙江均价14..1元/公斤。其中东北部分地区跌破14元/斤。

由于需求恢复缓慢,但猪肉供应在增加,屠宰企业压价力度很大,导致肥猪价格上升乏力,预计5月上半月猪价振荡探底,均价跌破15元/斤的概率不大,价格区间13-16元/斤的概率较大。下半月,由于猪肉需求有所恢复,牛猪进一步出清,加上养猪人惜售,猪肉价格振荡上升的概率较大,价格区间15-17元/斤可能性比较大。

6月份肥猪行情将走强,原因是猪肉需求进一步恢复,新冠肺炎疫情利空因素大幅减弱,但由于进入天气转热影响消费,所以养猪人不要对6月份行情有太高的期望,超过18元/斤的难度较大,价格空间在16-18元/斤概率较大。

对养猪人的两个建议:第一,猪价连续下跌11周,但不要恐慌性抛售,目前的价格利润还有1500元/头,着什么急。第二,要抓住6月份猪价反弹的时机,果断出栏,避免捂栏。

今年五至六月份大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年五六月份肥猪价格怎么样?

今天已经是5月7号了,假期过完,人们都开始上班了。

全国生猪价格在五一期间并不给力,除了中间两天有部分省市短暂上涨外,大部分还是以下跌为主的。

对于五六月份出栏育肥猪的价格,我感觉还是会继续下跌,当然了,即使下跌,猪价要想跌到十元以下是不可能的,大概率生猪价格在12~15元/斤左右。

我们看一下今天的全国生猪价格。

全国没有一个省份猪价上涨,猪价持平的省份也只有三个,分别是江西,广西,陕西,剩下的其他省份,猪价全部是下跌的。

现在的全国最高价是海南,价格区间是17.5~17.8元/斤,和高峰时候一斤23元已经是拉开了5元的差距。

北方华北,东北地区的生猪最低价已经到了14元/斤左右,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最低价在14.2~14.4元/斤之间。

为什么生猪价格和去年高峰期相比差距了这么多呢?总结起来就是一升一落,即生猪存栏量上升,猪肉消费需求下落。
  • 生猪存栏量上升

自从生猪价格在去年下半年起飞之后,虽然有非瘟的风险,但是面对养猪行业百年难遇的好价格,不管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养殖场都下大力气补栏上猪。

全国的生猪存栏量也在跌到低谷后开始慢慢回升,截止到今年上个季度末,生猪存栏32120万头,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381万头,增长9.8%。

能繁母猪的继续增长,预示着下半年生猪存栏的稳定恢复,到今年下半年,除非有大的变化,生猪价格肯定是随着存栏量的继续上升而缓慢下跌的。

  • 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减弱。

春节以来,各单位工厂复工时间延后,中小学高校等暂缓开学,直到四月份才陆续恢复正常。

就算进入五月份,全国各地的各大高校大部分还没有开学,初高中也只是毕业班开学了,对于猪肉消费需求的减弱是不可避免的事。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而在2019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今年“五一”的旅游收入大约是去年同期40%,当然了,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跨省游以及出境游没有开放也是收入减少的原因。

但是从中就可以看出,整体的消费需求都在下降,不光是猪肉,包括衣食住行等其他方面也在下降。

总结

五六月份,随着生猪存栏的上升以及当前消费需求的低迷情况来看,育肥猪的出栏价格要想上涨估计是不可能的,大概率会在12~15元/斤之间。而作为养殖户也不要压栏,育肥猪体重达标之后出栏即可。

我是农村养殖新鲜事,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您的点赞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