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还有十几天阳春三月就要来了,此时农村的野地里遍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菜,有荠菜、白蒿、婆婆丁等等,而这些在农村的野地里虽然很普遍,但是却是城里人爱吃的东西。就在昨天的时候,城里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让我给他挖一些白蒿来吃。并说此时的白蒿是最好的,过了这一二十天就不好吃了,就成了野草了!

而说起白蒿,在农村人当然不陌生,但是说起茵陈,相信除了中医外,农村里知道的没有几个。但这茵陈就是白蒿啊,而农村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就是这种白蒿。那么三月的白蒿为啥值钱,但是到了五六月就不值钱了呢?李子来回答。

什么是茵陈、青蒿呢?

白蒿也叫做青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而青蒿长大后是很高的,一般在60~90厘米,大的也有一米多高的。而成熟后的青蒿像纺锤形,其分枝是比较多的,枝被是类白色的柔毛状。等到五月六月后青蒿因为成熟逐渐变干,变黑,这时候农民们就把青蒿采集回来,当柴火来烧。

而茵陈呢,则是白蒿的幼苗、嫩芽。一般农村里在三月份出芽,有的地方在2月份的时候出芽,因为气候不同导致白蒿出土的早。而白蒿嫩芽呈嫩白绿色,匍匐在野地里,纵棱比较明显。而这时候的白蒿是可以吃的,特别是它的茎叶特别的细嫩。而他主要分布在北方大部,特别是山东江苏地区,还是比较多的。

为什么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呢?

其实三月份的白蒿,就是茵陈还是一味中药的。而中医讲,茵陈是药用保健价值极高的一种中药材,它不仅起到清热解毒和保肝护肝的作用,而且可以用来泡茶喝,能够作为养生茶饮饮用。一些肝不好的人经常饮用是有好处的。

而朋友的孩子就是因为才出生不到一个月,有轻微的黄疸,因此就和我要茵陈,给他的孩子煮水喝。但是来说,再给孩子煮茵陈水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好医生采用,不可盲目自行炮制。所以来说,在这三月份,这白蒿的嫩芽还是一味中药呢,而它的中医名字就是茵陈。

但是过罢三月,到了五六月的时候,白蒿的药性逐渐散去,逐渐成了青蒿,而这时候的青蒿也就成了柴火,其药性没有也就不值钱了。所以也就有了“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火烧”之说。

三月的茵陈怎么吃呢?

其实在农村里,茵陈也有很多种吃法的,比如白蒿炒肉丝,白蒿炒鸡蛋,白蒿粥,白蒿茶等,其口味还是不错的。就拿白蒿炒肉这道菜来说吧:首先要把茵陈蒿嫩茎用水洗干净,然后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挤干水分备用。然后将猪肉洗净切丝,再将料酒,盐,酱油,葱花等放入碗内调成调味汁待用。

在炒时,锅内加油烧热,并放入肉丝炒至发白,然后倒入调味汁,待入味后再投入茵陈蒿再炒至入味出锅,出勺即成。而白蒿炒肉丝这道菜,具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等特点,是食补的好菜。而茵陈炒鸡蛋也是如此,所以来说,常吃茵陈还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的没错,在白蒿三月份的时候是一位中药,因此这时候吧茵陈是很值钱的,但是等到白蒿成熟了以后,就变成草了,而这时候的白蒿牛羊都不愿意吃了。这白蒿很神奇吧!其实农村里有很多奥妙等待发掘。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我们这里俗称白蒿,中药名称巜茵陈、或者陈蒿》,现在到清明的时候是最好的,清明后就不好了。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茵陈是一种植物,我们当地叫苦艾。也是一种中草药,三月份的时候它生长的很嫩,也有很多利用价值,可以食用,也可以泡茶喝。但是四月份它就生长的比较高了,不是很合适了,到了5.6月份就变得特别高大粗壮变老了,不能食用泡茶了,只能砍了晒干回去当柴火。我感觉这更是一种人生哲理,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跟人生也是一样的,人生要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不能让光阴虚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趁年轻多努力,不要老了一事无成!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说的是在我们农村田间地头常见的白蒿在不同时期的价值,三月份的嫩苗药用价值很高可以入药就是我们说的中药茵陈,越长大它的体内成分开始变化,越来越没利用价值只能拿来烧火做饭了!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每种植物各个生长时期不同,而本身的作用不同。特别是中草药,根茎叶各有各的作用,就算是茎不同时期功用也不一样,有一种叫芽胡,还有一种柴胡就是同一药草不同时期的称为。茵陈作为一种普通的草药,用途比较广泛,它指的是幼苗时期。就现在这个时间幼苗晒干后,对养肝护肝的功效。很受大众的青睐。

在农村的这个季节,茵陈早就出来一小蹲了,好多人到坡里不费多长时间就能搞到不少,回到家可以做菜吃,味道有点苦。从现在可以采收,晒干入药。每年的这个季节有部分妇女上岁数的人都会到坡里发个小财,贵的时候卖但四元多。

这东西开春就长,并且长的很快,到四月就窜杆了。已经没有什么药效了。只有牲口偶尔吃灵性半点儿,再往后生长就是讨人闲的东西了,烧火都不好用,

农村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为啥越长越不值钱?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杲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所以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对保证药材优质高产,保护和扩大药源以及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采割春季幼苗高6-10cm的“绵茵陈”,其药用价值最高。初夏,采摘叶类药物艾叶,赶在其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其药用成份含量极具丰盛。

所以等到六七月其优质成份都被其它部分分化吸收了,其药用价值也相对流失,所以就有“三月茵陈四月蒿,六月七月当柴烧”的说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