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一些农村俗语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在对待农村俗语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着敬畏之心,用辩证的方法进行解读。当读懂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古人们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这句农村俗语:“送人一头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改如何去做这件事。

生活中往往有这么一种人,而且这种人还不再少数。当他生活很困难了,一些善良人看到后就起了怜悯,给予他很大的帮助。由于人心都是肉长的,因此这位仁兄对帮助过他的人心存感激。然而当这位善良的人在帮助这位仁兄第二次后,这人的心理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善良人帮助自己是应当的。

但是在第三次后,这人的心理变化就更大了,认为这善良人是亏欠自己的。如果第四次没有帮助他,这位仁兄必定心存怨恨,就把这位善良的人看做仇人,到处中伤这位善良的人。而这种人往往凸显了一个心理,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应当的,不存在感激之说,如果那人不帮助他,他甚至把人家看成仇人,活脱脱的呈现了一个“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在现代来看也是比比皆是。

我以前有一位朋友,我们是在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平时也相处的不错。但是在有一天,这位朋友突然辞去了工作,去干传销了(事后我才知道)。

在过了大约两个月后,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感觉明显不对,说是跟我借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然后就挂了。我当时心里一惊,过了一分钟后,就给他回了电话,原来是他进入了“传销窝”了,身上的钱都被别人给搜刮干净了,而身边的人正逼着他到处找钱呢。。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我让他这么这么办,让他尽快的脱离了身边的人,然后给我回回电话。后面的事情比较顺利,我把一些钱打过去,就这样把他捞回来了。他回来后,对我心存感激,我们的关系也是更近了一步,就以兄弟相称。

但是自从我帮助过他以后,他也时不时的跟我借钱,而借钱也不算多,每次在5000~10000元左右吧。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比较守信的,而钱也是有了就还的。可是在经过多次后,又跟我开口借钱,我因为手头紧没有借给他,但是他却发生了变化,认为我不配做兄弟,我们当时就吵了起来。从此以后,我们从朋友做到了陌生人。

从上面的故事上可以看出,即是是再好的朋友,你帮助他多了,他非但没有心存感激,还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来说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是没有错的。

总上来说

我们也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也知道做人要讲义气。所以有些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会伸出手来拉一把。但是在倾囊相助久了,有的人也是变味了,会觉得这事情上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我们也是不理解。毕竟“及时雨”宋江的够黑学我们做不到,可能是“救急不救贫”的事情我们善良的人还没有研究透吧!因此来说,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也要好好的去研究。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我们先举个例子。著名爱国人士;林则徐,有一段铭言,“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干什么。”林则徐先生就将人间的温暖与恩仇,分析的淋漓尽致。林则徐先生的子孙,也就是他的后辈,就是给后辈一座金山,再给一座银山,他们都有用完的时侯。

有了大量的财富,只能养成他们不劳而获的坏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思进取。他们会交结社会上的狐朋狗友,欺压乡里,危害社会。

那么后辈“没钱沒世”又怎样办?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上有老、下有小。正当年迈苍苍的父母,需要你赡养的时候,幼儿、小女抚养时。你还能靠别人给你那一斗米,过日子吗?你不挣钱养家,努力工作奋斗挣钱养家。别说;年迈苍苍的二老,幼儿、小女,就你自己早都饿死了。

农村还有谚语;“饥了给一口,强如给一斗”。饥饿的时侯,给人一口能救人一命。你给强世富人一斗米,人家连看都不看,你那一斗米。

我党的大众方针是;“脱贫致富”,为什么不是“养贫致富”?“脱贫致富”国家扶贫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通过你的勤劳,才能致富。如果是“养贫致富”那有个完吗?

所以说;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他不符合逻辑!要看你送的是什么样的人,知恩之人不会成仇,不知恩的人,你送再多也不知恩。但是不知恩的人,必竞是极少数人。不知恩的人,他认为你应该给他,因为你富有。那作贼的人,也是偷富不偷穷。但是,这话也不是绝对的。也是因人而异。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宁帮穷人一口,不帮富人一斗。意思是,帮穷人一口,他会感恩你一辈子。你帮富人一斗,他根本就不悄一顾,他认为,是他家里的一滴水。等你一出门,也许他就将米喂了鸡!

综上;

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因人而异,相对而论。才符合客观事实。谢邀!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中国有句老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意思是告诫人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时刻铭记别人对你的帮助。但又有这样一句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这句话初看上去很令人费解,怎么帮助越多反而会成了仇人了呢?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倘若一个人在危难之中,落魄之时,你给他一顿饭的帮助,使他活了下来,那么,这顿饭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作为那个被救的人,也会感恩医生,以图后报。

韩信当年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泼皮那里受了胯下之辱,正是英雄气短之时。这时,是淮水边那个漂母救济他,给他饭吃,一饭之恩,感天动地。韩信铭记在心,后来以千金相赠。

明星孙俪曾经资助一个男孩,一直持续到这个男孩上大学。后来,男孩用孙俪资助他的钱买手机,谈恋爱,外出旅游,俨然富家子。孙俪得知后,心灰意冷,停止了对他的资助。孰料,这个男孩非但没有感激孙俪,而是对孙俪进行恶意中伤。白白资助一场,后来反目成仇了。

歌手丛飞,在22年里,资助儿童180名,总额超过300万。可是就在丛飞病重住院期间,受他资助的那些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甚至还有人打电话来催钱:“你为什么不给我的孩子打钱,你不是说好了吗?”

从这三个故事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你帮助他,他非但没有感恩之心,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欲壑难平,本来是拿别人的东西,倒头来却认为是应该的。朋友,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欢迎一起交流。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谢邀!农村俗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有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斗和担是什么概念,这两个都是过去农村量粮食数量的工具,一升5斤,十升一斗,十斗是一石(担)。

农村俗话都是具有哲理性的语言,这句"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的俗话哲理性极强。如果单纯从字面上分析,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送人的米多了反而不好呢?这有两层含义:

一是救急不救穷。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家都不敢挂没事牌。特别是在过去,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如果谁的家里出现了病人,或者遇到天灾人祸,可以说立马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能伸出援手,送上一斗米,他会千恩万谢,终身难忘,你理所应当的成为恩人。

二是帮困不帮懒。无论到什么时候,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穷富差别,但穷的原因不一样,人只要有志气,因天灾人祸遇到困难,他会穷则思变,你如果在艰苦创业时助他一臂之力,他一定会知恩图报的。

因懒而穷的就不一样了,这种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既使有饭给他吃,也改变不了他懒惰的本性,反而让其觉得东西来的容易,不知道珍惜,你给他一斗,他想着还会给他一担,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端碗吃肉,放碗骂娘。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农村俗语“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为什么?

中国老一辈人有句古话:“送人一斗米是嗯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一般帮朋友的忙,在他困难时救助他,他会永远感激你,但是帮助的太多了,他会永远不会满足,还会依赖你,惰性就会产生。对于好朋友,自己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往往结果和你一起的是不一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