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规模使用陶瓷兵器是否可行,为何没有王朝使用?
我说三个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做武器的方面。
一是产量问题,陶瓷烧窑出来温度,湿度都会有影响,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人家开窑的视频,并不是说放进去一百个杯子就能得到一百个成品,开窑以后有的瓷器直接就是裂开了,有的带着气泡或者小颗粒瑕疵影响使用,只有不到一半的良品率。即使是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也无法保证烧出来的陶瓷百分百是良品。
而打铁的刀良品率就高很多,一个师傅找几个大头兵或者农户打下手,就可以开炉打铁,徒弟跟着学几个月就能自己上手锻打,即使是徒弟技术不行刀没有打造好,也可以扔火里从新融化再次锻造一个新的钢刀。
还有,陶瓷做成形状以后需要放阴凉处晾干,不是直接做好就可以进窑火烧的。
而钢刀就不用等这么久,打造成形在淬火硬化,然后磨刀开刃,当天做好就能立刻上阵杀敌。等你陶瓷风干这几天的时间,钢刀就可以打造出很多成品了。
再说天气的影响,如果是连日阴雨,或者冬天下雪的时候,都会影响烧瓷,而打铁就可以正常操作,不会受温度湿度的影响。
所以说产量这方面的优势,钢刀碾压陶瓷刀的产量,打仗的时候你不可能跟敌人商量,说我们的陶瓷刀要三年才能弄好,你们部队先撤退回去,三年后等我们这边部队有十万把刀了再来打仗吧?
第二个方面是材料重复利用率,钢铁铜等金属要优于陶瓷。
陶瓷没有烧好的情况,原材料就浪费了无法重复着利用。而金属材料可以融化了重复利用。
缴获敌人的刀枪剑戟,自己部队用坏了磨损严重的旧武器,甚至还有城里老百姓的锄头菜刀铁链铁锅等物品都可以融化了制成我军训练常使用的刀斧子长矛等兵器。可以快速补充我军战斗中损失的兵器。
第三个方面,可靠性不好,陶瓷刀比较脆,不耐揍。
你可以买个陶瓷刀用几天比较一下,钢刀削砍都可以,陶瓷刀只能切水果蔬菜,没办法劈砍。
如果交战中敌人军队里有人用钢鞭,锏,金瓜铜锤,斧子一类的重武器,碰一下你的陶瓷刀就崩碎裂开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和敌军拼杀,你手里的陶瓷刀碎裂断成了碎瓷片,敌军用的武器长一米,你的碎瓷片只有十厘米。你打不到对方而他轻松虐你。所以你说的碎瓷片也锋利也能用来杀敌,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敌人可不会傻到亲自送脖子过来给你割。
敌人观察到你的兵器有弱点,肯定也会用针对你的武器,十八般兵器很多都是互相克制的,懂得对方的缺点并针对性的选择我方将领出战才是重点,并没有如你所想的锋利又不会生锈成本低完美的兵器。
刀剑比较轻快不能破甲,那就应该换唐陌刀,钢鞭,锏,锤,斧子一类的重武器,而不是找个陶瓷刀
古代大规模使用陶瓷兵器是否可行,为何没有王朝使用?
首先要理解硬度与强度的概念。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强度是指材料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力学性能。材料力学中强度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陶瓷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及抗剪强度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陶瓷的确硬度很高,其莫氏硬度为6.5—9.0,普通钢的莫氏硬度是4—5,但这只能表示钢不能在陶瓷表面留下划痕,不能代表陶瓷强度高。作为生活常识,钢尺是很容易打碎陶瓷或玻璃的(玻璃硬度与陶瓷不分上下)。 正是由于陶瓷抗拉及抗剪强度低,制作成刀剑太容易断裂,因此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会使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