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
商鞅变法的核心价目标就是富国和强兵,这个规定是有益于国家收税和增兵的
那个时候父子兄弟们都住一块儿去了,收税是以户为单位的,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老头两个儿子的话一块儿住就是相当于一个户口,只收黎老头一户的税务
如果说让黎老头他们分家过日子,那就是把一户拆开成三户,秦国官吏就可以收三份的税。这样就可以增加国家的农业税收入
除了赋税会相应的增加,古代徭役制度也是按户籍搞的,比如说大王需要修陵墓,修长城,修河堤之类的。你家里面需要出一个人力去服徭役,还是以前面说的黎老头家为例子,俩个儿子商量着来,一个去服徭役一个在家务农就可以了
商鞅变法分家以后,拆三户那么他们家两兄弟,还有老头一户都要去出力,理论上来说国家可以调用的民夫也是加倍了
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地方上的管理人员有操作空间可以变通一下,不会让六七十岁的黎老头去修长城,但是没有白给的,黎老头还是需要交一些钱粮抵数
到征兵打仗的时候,原本黎老头家俩儿子商量着去就可以了,分户以后两个儿子都需要去服兵役,那么,国家可以使用的兵力就增加了
事实上,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并不是非常顺利一直打胜仗的,秦国军队也有好几次打败战的时候,但是秦国有这个强大的动员能力,一旦出现前方战事吃紧的情况,马上可以组织起来一堆新兵,退伍老兵一块儿奔赴战场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
二个原因;
一是秦国靠近夷狄,保留了夷狄的风俗。革除“举家男女同室居住”的风习,有利于健康与人口的繁衍,消除氏族封闭通婚,顺带着消除地方宗族武装势力。
第二个,也是最核心的,增强国力。将成年男子分离出去,就增加了丁赋,无论是兵源还是财源都是一种提高。
当然丁税改革也是商鞅改革的核心。
在商鞅之前,税赋是根据土地主人拥有土地多少来征收。而当时采取的是一种“封君制”,即君王将某片地封给某位王子或者功臣,这位封君有义务向君王交税,税的多少就是他封了多少土地。
但是很多年过去了,“井田制”衰败,国人都不耕封君的公田,直接跑到其它地方去开田,如此拥有小块土地的平民日益增多,拥有大量土地的封主越来越少。尤其是秦
国,已经没有了封地制。按照土地征税就很难,且商鞅又规定土地是可以买卖的,这样以土地为标准,极难找到相应土地的主人。
所以干脆就真的收户口税,这就必然消灭大户口,父子混居在一起的情况必须消灭。
这样就有二个影响;其一,官府分的田给你,收的是定量的税,如果你去开新田,这个田是不收税;其二,一些不想劳作的人,就是寄生在其它地主家庭,也必须交税。
这就是逼得百姓去耕地,实现:“禄厚而税多,食口重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
所以有人评价说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只有二种职业——国之大事,唯耕与战:人之大事,唯杀与操。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
另立门户,增加家庭,鼓励生育,增加人口,那时候人口就是国力,人多力量大!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
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西周未年秦国因在周王迁都洛邑时有大功,所以周平王把关中之地封给秦国,只是此时关中地区多次遭到少数民族犬戎的骚扰。经过秦国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秦穆公时终于大败犬戎称霸关中,不过秦人虽然尚武但是却由于连年的战争让大片土地荒废。而当时其他各国变法的重点都是废除奴隶主的特权将土地和人力集中到国家的手中,商鞅用行政手段让父子兄弟分居,对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是很有利的。这一政策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他这么做对秦国而言,意义何在?
说白了就是让你们给他当垫脚石,谁当皇帝,无非还是1日三餐,亡国,只不过是你的主子下台了,换一个新主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