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同样是世界上有名的医院,美国的梅奥诊所,安德森肿瘤中心。都是医务人员多过病人,往往是几位医务人员接待一位病人,但国内有名的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瑞金医院、华西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等国内众多名牌医院,却往往是一位医务人员接待几十名患者。为什么会这样?
梅奥诊所
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国外顶级医院的收费高昂,一般万不得已是没有人去这些大医院看病,美国人有病一般是到价格实惠的社区医院看病。而中国不同,在统一医保收费下,到大医院看病成本,与其到基层医院看病支出相差不大,但因为大医院有着更好的设备,以及对各种复杂疾病的更丰富的诊治经验。在便宜有好货的情况,于是人们大病小病都纷纷去大医院找专家看了。于是就造成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
华西医院
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获得大的提高,现在有能力到大医院看病了。记得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困难,人们为了解决吃穿的基本需求,有病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下去才去医院看病。就算是到医院看病,也因为口袋没什么钱,往往也是去省钱的诊所或小医院看病,不到万不得已时,连到大医院看病的想法都不会有。
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小时候妈妈有风湿性心脏病,这是一种能够通过手术治愈的疾病,但就是因为家电实在是太穷,加上父母亲想让我们兄弟姐妹读上书,于是只好自己长期忍受着疾病痛苦。这也是让我们对父母的无私付出感到愧疚,也是我们长大以后,用心呵护父母健康与生活的动力源泉。
医院人满为患
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第三个原因,是现代人的健康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样是患病,苦过来的老人,可能会拖一拖,或者在家找些中草药熬来吃,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医院的。但现在的年轻人不同,只要得病,往往想到的是赶紧到医院去看病吃药,并且看病还要到他心中认为最好的医院去。不同的健康理念,养成了不同的就医习惯。由此一来,造成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也就不奇怪了。
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我在新疆自治区中医院,新疆医学院医院,北京第三医院看过病,感觉到这些大医院人多效益好,楼高设备齐全,枝术好,大医院都是挣钱的单位!
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这可能就是医疗市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如果医院一心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它工作的长远动机与目的应当是让病人越来越多好,这是越来越少好?
医疗是具有高技术的行业,医生的医德医技决定看病治病的质量效果。
治表治本,是否诚心实意为病人治好病完全取决于院方医者。医者如果有心让病人留下病根,以后不断反复就医应当是有能力和套路的。
利益决定立场、态度和动机。因此医疗制度与政策、规则必须让医者与患者的利益保持一致性。医者的经济利益应当与患者病者减少挂钩,而不是让患者病者越来越多。
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因为沒有严格执行分级治疗和转诊制度。
大城市的人打个喷啑都跑三甲,怎会不挤?而社区卫生院门前冷落,少有就诊者。如果,严格执行,由社区首诊,再转县转区转三甲,否则不入医保。你再看三甲医院会有多少人。[发怒]
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1重视健康的越来越多了。
2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医疗水平要求高了,不论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
3社区、基层医疗单位水平欠佳。
4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影响得病的多了,一些过去的老年病年轻化。
5寿命不断延长,但怕死的也多起了。
6需要重视的是,目前仍有许多因贫困看不起病的。
医院人满为患是为什么?
主要是如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客观上是人们的条件好了:
这里所说的条件好了,一是多数人都有医保了,有点病就想往医院跑了;二是现在生活条件相对好,出门就想坐车,骑自行车的都少了,运动量相对小多了;三是条件好了,生活习惯反倒坏了,玩手机,看电脑,打游戏,吃烧烤,只贪黑不起早;四是标准越来越高,你有个楼,我就得有个车,职场竞争激烈,房贷车贷,生存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主观上是医疗市场化了:
现在医疗市场化产业化的现象很明显,把医院医疗收入与医生个人利益挂钩,各种费用涨幅惊人,有的规定治疗期七天,半月出院再入院,小医院打回扣人情牌争拉患者,小病大治的现象严重。大医院借助技术优势搞网上宣传广告,甚至夸大疗效,不管什么病都全套的仪器检查,而且互相还不承认对方结果,去一个医院就要检查一遍,一次能解决也让你跑个三遍五遍。现在很多地方又增加一项48小时核酸,搞得哪儿都人满为患。
总之,认为医院人满为患,原因很多,但主要就是上述主客两个方面。简单地讲:客观上说是人们条件好了,有医保重视健康,当然,出门坐车在家玩手机运动量不够,职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食品安全方面等原因。
主观上说就是医疗的市场化,产业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医院收入和医生个人利益挂钩,势必让小医院想方设法拉患者小病大治,让大医院借助技术优势开展网络广告宣传战,加大了病患的流动性。尤其疫情需要核酸检查等因素的影响,让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更为突出。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