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要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胃癌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由癌前病变进展而来的,所以,有胃癌前病变就完全有可能发展为胃癌。另外,存在胃癌的病因,也是有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的。哪么到底有哪些癌前病变与胃癌的病因呢?
1、胃癌的病因:- 饮食因素:食用霉变食物、咸菜、腌制烟薰食品及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危险性。食用含亚硝酸盐较高的食物。
- 环境因素: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了胃癌发生。
- 遗传因素:10%的胃癌病人有家庭史,具有胃癌家庭史者,基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浸润型胃癌有家庭发病倾向更显著。
- 不良习惯因素:吸烟、吸食鼻烟、肥胖、酗酒,等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
- 感染因素:是胃癌的致癌因素,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人类一类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 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及异形增生。
- 胃息肉。
- 残胃炎,一般于术后20年,并且毕2式发病高于毕1式约4倍。
- 胃溃疡。
- Menetrier病,15%与胃癌发生相关。
总之,胃癌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在Hp感染、不良环境与不健康饮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可由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所以,是否有上述胃癌高危因素,也就知道了是否未来有胃癌发病人可能。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我是一名胃癌患者,如果怀疑自己得胃癌,心存焦虑,那就去医院做一次胃镜检查,胃镜是最直观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清楚看到胃内部情况,假如有问题医生会进行取样活检,活检做病理是判断是否胃癌的金标准。如果有家族史,建议35岁以后每年进行胃镜筛查。
一般来说,很多人胃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小毛病,如果你经常感到胃部不适,不消化,腹胀,腹痛,比如饭前饭后不规律的疼痛,有黑便建议及时就诊。我起初也没有当回事,觉得自己年轻只是普通胃炎,做了无痛胃肠镜才发现的。
当然,如果胃部不适也没有必要过度紧张,除了就医做必要检查外,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第一,按时睡觉,避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少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饭后半小时后可散步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第三,避免久坐,适度运动,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选择散步,慢跑,骑单车等。第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这可能也是因人而异的吧。我在确诊此病之前3个月没有任何感觉,以前也从来没有胃病,没有吃过胃药。后感觉上左腹部在饥饿时会隐隐地不适,去职工医院看,服了奥美拉挫近一个月,感觉好些,但此症状并未消失,后去三甲医院做胃镜和CT,确诊胃腺癌III期。从有感觉到开刀切除,一共只有2个多月。真的无法预测,不放心去医院做个胃镜吧。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如果知道自己有患胃癌的可能,就可以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老刘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有没有胃癌的可能性。
通过家族史判断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所以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胃癌或者其他癌症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根据胃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来判断胃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有: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胃癌前病变主要有: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患这些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人比其他人得癌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根据胃癌的高危因素判断如果喜欢进食腌制的,熏制的食品,烧烤的食物,或者喜欢吃过烫、过刺激性的食物,都会引起胃黏膜的一些病变,因此患胃癌的可能性要也会增加。
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判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主要是通过抽血,检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幽门螺杆菌抗体,并结合年龄及性别等综合评分,就可以筛查出胃癌的中高危人群,也就是患胃癌的可能性。该系统包含五个变量,总分 0~23 分,分为三个等级:高危人群(17~23 分)、中危人群(12~16 分)、低危人群(0~11 分)。具体评分方法见下表。
老刘认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是判断有没有胃癌可能性相对科学的方法,建议大家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进行筛查。如果评分大于12分,就说明患胃癌的可能较大,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从专业医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算问题,因为有没有胃癌,实际上做一下胃镜检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至于自己猜来猜去,实际上并不准确。但是如果从患者的角度看,这个解决方法其实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虽然胃镜检查,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我们消化内科也建议40岁以上的患者,常规每年进行一次胃镜体检,学习日本的经验,来今早发现胃癌,但是胃镜检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患者对于胃镜的恐惧心理,这是阻碍很多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麻醉下胃镜检查来解决,实在无法进行麻醉胃镜检查,也可以尝试磁控胶囊胃镜,由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发明,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推广开。
2.胃镜检查的医生不足。这是国内大部分地区存在的现状。如果按照标准的日本经验,实际上很多人都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水平,这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再统计一下国内内镜医生和内镜数量,就会发现其实杯水车薪。
所以,能不能自己感觉到不适?这很显然是个问题,因为临床症状千千万,如果提炼出一个标准,郑医生尝试归纳一下:
1.不明原因消瘦,伴有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纳差、腹胀等。
2.持续大便隐血阳性,超过3次以上。
3.反复规律性腹痛,近期突然疼痛性质改变。
4.不明原因贫血。
5.腹部出现包块。
6.持续的腹胀,用药效果差。
当然上述的症状,肯定还有遗漏,也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辅助,但是自我感觉的话,还是症状最为直接。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癌的可能呢?这个问题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是指现在并没有得胃癌,想知道将来有没有可能得胃癌?还是指,想知道是不是已经得了胃癌?
如果是前者,那是指你得胃癌的风险大小问题。如果只是说将来有没有得胃癌的可能,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啊,你当然也有得胃癌的可能,这等于是废话。但这个可能性还是有高有低,比如,生长活在胃癌高发区的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当然得胃癌的风险概率较高。这些人不是说以后肯定会得胃癌,但风险较高。
如果是后者,也就是说,想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得了胃癌,这就涉及到早诊筛查的问题。你如果已经有明显的不舒服,当然要去医院检查,比如,有上腹痛,要去查清楚病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上腹痛,可能是一般的胃病或其他疾病,也可能是胃癌。如果你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会不会已经得上胃癌呢?当然有可能。胃癌并不是一定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要主动去做筛查,主要是做胃镜筛查,这样就基本可以知晓是不是得了胃癌。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这次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你还得继续定期随访检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