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节气到来之后,北半球白天时间逐渐变短,黑夜时间逐渐变长,同时,气温也逐渐降低,秋天凉爽的天气越来越明显,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
民间关于秋分流传着很多谚语,由于秋分过后,距离寒冷的冬天越来越近,所以,一些老人说,通过秋分当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当年冬天是否寒冷。那么,今年(2022年)冬天冷不冷?农谚会怎么说呢?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具体谚语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秋分降雨比较多,或者有雷电的话,那么当年冬天的雨雪天气不会很多。正常情况下,冬天出现降雨、降雪后,天气会比较寒冷,如果一整个冬天,没有出现降雨或降雪,相对来说温度不会很低,人们也就感觉到冬天不是很冷。
笔者生活在豫东,从记事开始,有下大雪的年份,一般都比较冷一些,不过,近几年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冬天降雪的时间少了,并且很深的大雪也少见了。以前冬天穿衣服需要穿好几层,如今冬天穿衣服,2-3层就够了。所以,从这句谚语判断今年冬天冷不冷,要看秋分当天是否打雷下雨。
“秋分出雾 ,三九前有雪”
这句谚语北方地区的朋友听到的比较多,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秋风当天有雾,那么当年在三九之前就会下雪。大家都知道,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三九、四九期间(数九),到了三九和四九之后,多地温度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
据观察,多地的降雪也会出现在三九之后,按照这句谚语的说法,三九之前就下雪了,延伸一下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秋分起雾了,那么当年下雪时间来得比较早,人们从感官上来说,当年的冬天会更加冷一些。所以,判断今年冬天冷不冷,还要看秋分当天是否起雾。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当天刮了西北风,那么当年冬天的雨雪天气就会多一些,上面已经提到,如果雨雪天气多,相对来说冬天就会冷一些,因此,如果到了秋分当天,当地刮了西北风,也就预示着当年冬天比较冷。
另外,还有一些地区说“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意思有类似之处,如果秋分当天刮了北风,那么当年腊月的时候降雨比较多,腊月时期正处于寒冷阶段,如果降雨较多,人们会感到比较冷。
通过上述谚语可以总结得出一些结论,今年冬天冷不冷,通过查看秋分当天的天气来预测,如果出现打雷下雨、起雾以及刮北方的情况,则预示着冬天比较冷,相反,如果没有出现上述天气,则可以预测冬天相对不是很寒冷。
但是,谚语毕竟是谚语,有一定的区域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说法,仅仅依靠几句谚语就判断今年冬天是否寒冷,显得不严谨。
笔者也查询了气象部门的相关预测,预计今年(2022年)冬天北方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发生寒冬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再加上今年三伏天期间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并且持续性较长,按照民间的说法,夏天有多热,冬天就会有多冷。
所以,大家要做好今年冬天比较寒冷的准备,如果要问冬天冷了好?还是不冷好?笔者个人观点,太冷太暖都不好,顺其自然就行。
以上内容只是民间的预测,具体天气如何,还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平分秋季,昼夜平分”,北京时间2022年9月23日9时03分31秒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秋分的“分”不仅平分了秋季(秋季90天的一半),而且还平分了昼夜,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我国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后太阳光线继续南移,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昼夜温差越来越大,农作物成熟得特别快 ,像棉花、烟叶、稻谷、玉米等秋收农作物都可以收获,农民不仅要忙着秋收,而且还要忙着秋耕和秋种,因此秋分是我国农民的大忙时节。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秋分时节突出一个“忙”字,对于农民来说一定要抓紧时间抢晴收割、抢晴翻耕土地,这样才能避免即将到手的农作物倒伏、发芽或者发霉,这样才能避免延误农事。农民对秋分很重视,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在我国上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我们老祖宗总结出很多实用的农谚,老人说“秋分当天的天气能预冷暖”,那么今年冬天很冷吗?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咋说。
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光和热越来越少,非常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增强。
秋分后下雨表示有冷空气入侵,当冷空气与南方正在消退的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形成雨,一次次的降雨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冷空气正在南下,就会使当地的气温一次次降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寒冷,大约十场秋雨过后人们就需要穿上棉衣来御寒了。
因此,如果秋分后一直都是晴天,那么秋天就会很热;反之,如果秋分后雨水很多或者出现连绵秋雨的现象,那么秋天就会明显感觉很冷(每一场秋雨都会从地面带走大量的热量),冬天也就会提前到来。
二、秋分西北风,正月雪堵门秋分后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北方冷空气的活动势力慢慢变强,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22℃以下,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
“秋分西北风,正月雪堵门”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秋分节气这天刮比较冷的西北方,那么预示着正月会下大雪,也表明春节期间雨雪可能会比较多。“雪堵门”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表明雪下得特别大。
农村还有句农谚叫“秋分北风冬酷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刮北风,那么冬天就会很冷,雨雪天气就会很多,这也间接表明是冷冬。
三、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雨雪不会多这句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秋分这天降雨并且打雷,那么就预示着冬天雨雪会很少,这也间接表明是暖冬。
冬天天气暖和人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却不利于农业生产。冬天天气暖和不仅容易引发干旱,而且还容易导致害虫滋生,越冬的害虫如果没有被冻死,那么明年的虫害就会很严重。
四、秋分露重,冬天多霜一般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就会形成露水,并且昼夜温差越大对应的露水就越多、露水就越重。“秋分露水重”说的就是秋分这天的露水很多,这也直接说明秋分这天白天是晴天,夜晚少云(地面散热会更加快)。
因此老话“秋分露水重,冬天多霜”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是晴天(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无云),那么冬天早上的霜会很大,冬天会以晴朗为主(冬天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辐射冷却,就容易形成霜)。
五、热至秋分,冷至春分秋分是严格意义上秋天的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春分是严格意义上春天的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这两个节气太阳都直射赤道。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的天气很炎热,那么到了春分节气就会很冷,这也直接表明有“倒春寒”发生。
总结,农谚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这些农谚就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但是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我们不能单凭某一天的天气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今年冬天冷不冷?根据专家的判断,今年很可能会发生拉尼娜现象,是冷冬的概率很大!
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问: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冬天冷不冷,不是秋分节这一天的天气决定的,是根据一整个秋天的雨水量大小,土地的潮湿程度而决定的。
科学中说,"蒸发带走热量″,你身上是干的,你就觉不出凉来,你洗完澡后或身上泼了水,你就觉得很凉,那就是你身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走了,你才感觉出凉爽,人热了就会出汗,汗水一蒸发,就不热了,那也是蒸发带走了热量。
秋天的雨水量大,土地上饱含了水份,到冬天土壤还很潮湿,水份蒸发量就大,太阳照射给地上的热量被水份蒸发带走了很多,就会很冷的。
如果秋天雨水量少,到冬天土地也很干旱,蒸发量就小,带走的热量也少,就应该是个暖冬。
今年秋旱,雨水量少,土地很干燥,如果秋分以后也没有多少雨下,今年冬天就会是大旱,没有水气蒸发,冬天应该就不会太冷。
看秋分这天的天气,老人们说,"秋分晴,一冬凌,秋分阴,一冬温″,这说法跟蒸发又相反了。应该是秋天雨水量大到秋分就是晴天,秋天雨水量小到秋分就会阴天。明天就是秋分,咱们看看它到底是晴还是阴吧。
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不用讲了,肯定冷,因为今年夏天、秋天很热,且雨水少!
你可能以为我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事实上我告诉你,这两者之间确实是存在联系的。
今年夏天、秋天很热,且雨水较少,所以,地球的表面就会比较干燥。我们都知道,有水分蒸发才会带走热量,今年地球表面干燥,那么水分带走热量就少,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今年冬天冷的概率不是很大,那么湿冷也就不会存在了。我们都知道,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湿冷才是真正的冷。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现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多,即使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碳中和、碳达峰,那也只是抑制了温室效应的进程而已,并不能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
因此,综上所说,今年冬天大概率不会很冷。
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民间有俗语说“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雨雪不会多”。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秋分这天,遇到了多雨的天气,并且还伴随着雷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雨天气。而秋分的雷雨天气,则预示着,今年冬天的雨雪不会太多。
民间还有“秋分有响雷,冬至雪满天”的说法,就是在说,如果秋分时节有雷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冬至天也有雪。
老人说“冷不冷,就看秋分当天的天气”,今年冬天很冷吗?
天气的事丶是多变化、谁也说不准[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