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您还满意现在住的房子吗?
答:不满意。早就不满意高房鸽子笼了。
我是从四川小县城走出来80后,县城里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我娘家住的是四层的厂区家属楼。当年求学到了天津,工作到了西安并在此定居。初见了天津和西安的高楼,我很兴奋,感觉大气上档次。
2008年秋天结婚,公婆买了西安中学附近的楼,给我们准备了婚房,三室一厅,一梯三户,房子在16层,第一次住得那么高,我兴奋又满足,南北通透,感觉视野很开阔,好奈斯!
住了两三年,高楼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
1对电梯过分依赖。有时候停电,爬楼梯能把人累个半死。
2隔音差。邻居两口子夫妻关系不好,吵架干仗,骂爹骂娘骂祖宗,哭呀闹呀全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
3 用水难。因为楼层高,水流忽大忽小,有时候无法正常使用。
特别这几年疫情发生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被感染的高风险都是人口密度大的小区,正是因为人多,才更容易相互交叉传播,人越多危险因素更大。
未来的好房子在哪里?
1城市多层楼房以及独门独院。户数越少越好。
2 农村自建房。以前农民争着进城,这几年疫情爆发后,才发现农村是天堂。不愁吃喝,只要有地,至少饿不死人。而生活在大城市的高楼,背负着高额的房贷,一年半载不工作,就可能面临全家挨饿和居无定所的危机。
所以现在只有一个心愿,趁年轻努力赚米,再买一套心仪的好房子,将来退休后可以安享晚年。
疫情后,您还满意现在住的房子吗?
其实疫情发生前我就对密密麻麻的高楼不满意。
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都知道,香港淘大花园就是因为高密度居住造成整栋楼都被传染了,高密度居住环境最怕疫情爆发,那对高楼是灾难性的。真正更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独立院户的,户与户之间有足够能避免密切接触的距离。现在也证实了全国一盘棋的高密度居住规划是一个大大的败笔,尤其增加了抗疫难度,这也是抗疫持续了三年依然抗疫形势不容乐观、困扰着居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因素。高密度居住环境不仅噪音大,而且极易相互干扰,自由度差,随时随地都让人有一种资源稀缺的感觉。
从全世界的主流居住形式来看,独栋分散居住是主流,特别是发达国家至少是以分散居住为主流居住方式。所以如果土地的卖方市场不是垄断的,那现有的高密度住宅绝大多数都将被独立院户型的住宅代替掉,那时候高密度住宅房价将会实现马云预言的“房价如葱”!
疫情后,您还满意现在住的房子吗?
没有什么满不满意,住了几十年了,虽然房子老旧些,但面积也有一百多平米,屋里有我和老公女儿一家三口满满温馨的回忆,家里的点点滴滴都是我和老公辛苦攒钱买的,我们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那个年代工资都不高,双方父母也没帮衬,全靠我们省吃俭用把家尽量布置得漂亮些,不管疫情前或疫情后,如果有选择,给我个再好条件好的住房,我也不会离开我和老公建立起来的家。
疫情后,您还满意现在住的房子吗?
特别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