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

指的是陕西终南山。这个南山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海南的鳌山,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我最近翻阅了一些书稿,认为南山指的是秦岭的终南山,终南山自古就有很多世外高人在此隐居修道,比如钟馗,文武财神,药王孙思邈,太上老君李耳,王重阳,陶渊明,吕洞宾等都在此隐居修炼过,李白王维曾在此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终南山环境清幽,遍布着奇石,古松,清泉,飞瀑,野果,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非常适合在此隐居修行,很多的隐居者远离红尘的纷扰和喧嚣,清心寡欲,读经著书,虽然生活清苦,但是他们的寿命普遍都很长,很多人活到100多岁。

后来人们就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来祝福老人,祝愿他们的福气就像东海一样,辽阔无边,并且像终南山得道的高人一样的长寿。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每逢老年人生日,我们总会说上一句长寿的祝福语。通俗点的就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文雅一点的,或者送长寿匾时就会加上后面三个字。全句为“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见得多,看得多,但从未认真思考过,南山到底在哪?题主此问让有书君真觉有点不好意思,不思考不精进说的就是我呀!

南山,字面意思是南面的山,中国南面的山多了去了,不过山都是高寿的,为什么不说北山,而说南山呢?

百度一下,原来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位于陕西西安。

“寿比南山”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此句话最早源于《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与周朝时其周宣王过生日有关。这首诗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抚养人召伯虎写的,诚挚的表达了对宣王及周朝的祝福。希望宣王健康长寿,周朝统治长长久久。

诗中所指南山,当时作为京都的西安,在其南边有一山叫终南山。一个人的寿命真与山齐寿,那真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大事。周宣王的老师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心中对宣王的喜欢和美好心愿。

其他地方也有南山,如三亚,也有一个南山,也有不老松。虽不是题中所指,但含义一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寿比南山与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有关

有一个在终南山修行的南极翁,在得道成仙之前,经常到山下一农户家化缘,这一农户男主人姓何,夫妻两口子都很善良,有求必应,有什么好吃的,还叫上他一起吃,或等他来一起吃。

一转眼,南极翁已在南山修行20年,与以前的修行加在一起,1000年时终于得道成了仙。

但他没有离去,因为在他心里放不下一件事,因为山下这位善良的农户没有孩子,是山下善良两口子的心病。

有一天,在打座时,他看到南方有霞光出现,掐指一算,有一个精灵出现了。

这个精灵是一个花菇,他喜出望外,就收了这个精灵,将这个精灵悄悄送入了山下女人的体内。然后告诉了山下农夫这个好消息,同时告诉他,“我要出去云游了,小女初长成时我会出现。”

十月怀胎,何家生了个漂亮、粉嘟嘟的女儿,生她时整个屋子花香四溢,就给女儿取了名叫何花。

何花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转眼间何花五岁了。

在何花五岁时,她爸爸生日那一天,何爸爸望着山上,想南极翁一走五年,说会见面的,怎么还没来呢?正在他想之际,南极翁出现了,这时何花恰好拿着一束花送给爸爸,并‘祝爸爸生日快乐!’

南极翁也很郑重地对何爸爸说了一句祝福,“福如山泉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从此以后这句祝福语就传了下来。时代久了,就演变成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南极仙翁收了何花为弟子,取名何仙姑,那是后话。

神仙不老,万寿无疆是历年来每个帝皇的梦想。终南山从周朝开始就成了长寿的象征,唐代诗人王维曾以终南山为题写诗一首,“大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让终南山的名气更为响亮。随着时代发展,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也成为了人们表达长寿愿望的祝福语。

无论是有史料记载的渊源,还是人们的口头传说,寿比南山都是美好的希冀,对于美好的事物总能代代相传,予以铭记,这或许就是寿比南山妇孺皆知的原因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这是祝寿的常用敬辞。“寿比南山”一词也是有其十分久远的历史渊源的。其出处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穀。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此诗文为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3年)时期,周宣王姬静的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宣王的祝福与寄托。殷切祝福宣王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如南山之永固,如松柏之常青。

既然是周宣王的近臣,当离不开西周的政治中心 ——“镐京”,即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因此此诗文的作者的活动区域,当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关中盆地,这片区域也是西周的畿辅重地。因此作者所言之南山,即为关中盆地南边的终南山。

《诗经》还有一篇关于终南山的诗文:

《国风·秦风·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亡!

由此可知当时关中盆地区域的民众对终南山还是有不少的了解的,对于其物产等均有一些认识。“有条有梅”,当然也会看到南山上的青松。秦岭山地至今仍有松柏等物种,在历史时期当然也不会罕见。进而由南山的岿然巍峨和松柏的四季常青作为对人寿长久和国运永祚的祝福,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华山松柏——笔者拍摄于华山南峰附近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南山与寿二者产生关联,是因《诗经·终南》而来。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顔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这里是说君子有纪有堂。纪、堂,就是杞、棠,比喻君子的统治,可以长盛不衰。这种长盛不衰,是以寿考为条件的。

另外,《小雅·信南山》中出现了“南山”“寿考万年”“万寿无疆”等词;《小雅·天保》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小雅·南山有台》则说:“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所以,南山和长寿就联系到一起了。

但是,南山在诗歌中只是一个文学形象的抽象存在,不是具体的某个山。

不过,人们不满足于南山没有实体存在,所以附会的事情一直忙个不停。

有把南山解读为终南山的;也有解读为南岳的(当然,南岳在古代也发生过迁移,即从霍山改到今天衡阳的衡山;还有把它解释为昆仑山的南山;甚至有把它解释为泰山支脉(牛山、曹县南山、烟台龙口南山)。

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恰恰也说明了古人在这个问题上并不纠结。南山就是诗文作者所在地南边那座山,仅仅只是文学意象。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也即狭义的秦岭。

“寿比南山”这一名句,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而之承”。这《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南山,无疑指的是终南山。西周的都城镐京,位于关中腹地,南对的就是终南山(大秦岭的主段),高古的终南山,是周人心目中凌云的南山。

终南山,又称中南山、周南山、南山,关中的老年人,至今称秦岭为南山。万古终南山,以巍峨峻拔的雄姿,永恒不可动摇的庄严,似为守护关中平原的巨人。终南山境界深远,雄伟壮观。秦岭的主段在陕西,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秦国领地,故称秦岭。狭义的秦岭,指陕西境内的终南山。秦岭为天下龙脊,是华夏文明的脉线,青山秀水映照西周、秦、汉、唐王朝的辉煌业绩。

造化钟神秀,秦岭青未了。秦岭搀天之长,秀峙于神州南北之间,绵延数万平方公里,大山连峰壮观奇丽,展示大自然的雄奇,充满力度和博大的美!自然之鬼斧,天地之神功,造就秦岭,千峰攒聚,丛山交迭,巅峦逶迤,雄伟壮阔,气度恢弘。万古秦岭博大的风采,令人神驰,神姿仙态,茫茫林海,清澈溪流,天造地设的大美境界,享有“天下第一福地”和“关中后花园”等称誉。古来隐者居留,楼观台等古刹依旧,万古终南山,是渭水两岸民众心中的永恒。

“寿比南山”一词中的“南山”是指哪里?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话想必您不会陌生,每当我们向老人祝寿的时候,这就是华丽实用的祝寿金句。您知道我们整天挂在嘴边儿的南山,它到底是哪一座山吗?

关于南山的典故,首次出现在《诗经》当中,《诗经》可是先秦时期的作品,《诗经·小雅·天保》中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你看这祝福长寿就好像日月一样恒久不变,然后也像松柏一样万年长青,因此后来就把这两句合并成了寿比南山不老松。其实不光是我们,历代的专家学者,他们也很有争议,到底南山是哪一座山?

诗句大意是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诗经·小雅·天保》是首臣子祝颂君王的诗。

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山脉都有南山称号,如南岳衡山也被人们称作南山,而且被誉为长寿之山。在海南还有一个地方叫南山,每年呢,也会请许多百岁老人前来相聚,举办长寿文化节。但在历史文献中,南山有明确特指在现代汉语词典终南山一词,指的就是秦岭山脉中的终南山,寿比南山这个词首次出现于《诗经.小雅》,小雅是周王室的礼乐,那时西周首都是镐京,大致在今天的西安市南郊,紧贴秦岭山,南山当然指的也是终南山。

陕西秦岭终南山,它是佛道孝文化的发祥地,又名太乙山。《诗经》是先秦文学,产生于周代,其中《诗经》中的“雅”特指的是周朝丰镐二都(皆在今西安市)的音乐,所以《诗经》中的南山特指的就是周都丰镐以南的终南山。

终南山的名称由来,也是因为此山处在祖国之中,都城之南,所以得名“终南山”,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有“仙都”和“天下福地”美誉,道家将其视为文化圣地。

值得注意的是,寿比南山后一句中的“不老松”,在终南山的确有一颗老松树,它已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的树皮如龙鳞、又分泌红色的树汁,所以又名龙血树,该树生长十分缓慢,几十年才开一次花,几百年才成材,所以十分珍贵。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古城长安(西安)之南,“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道教名山。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终南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2009年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秦岭终南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