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公孙弘的花甲之年出仕,历经二十载,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相国。一是他福如东海,二是他寿比南山,三是告诉世人,活到老丶学到老,老当益壮!

每一个人,只要雄心尚在,千年铁树也开花。

姜太公耄耋之年,志在千里,渭水河旁,和周文王纵谈天下,后来辅佐周武王,兴周替商,名震八方。

老子收官之时,在函谷关挥笔一就《道德经》,传扬千古,更成了道家丶道教老鼻祖。

孔夫子五十四岁带子弟周游列国十四年,归来后,以58高龄带领子弟编辑"诗书",为周易做序,亲自撰写"春秋",到73岁谢世。孔夫子开创了儒家,影响至今。

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48岁和年青人一起远赴欧洲勤工俭学,寻求救国真理。

三国曹操有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春秋廉颇,七十尚能挽弓射雕;三国老黄忠,不服老,勇斩夏侯渊。

人老心莫衰,白发志不坠。

黄昏夕照明,迟暮洒余晖。

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公孙弘60岁出仕,验证了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公孙弘是什么原因年至花甲才崭露头角?何德何能一出道就做高官?

  • 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读书,长大后做狱警打工,挣钱养家。40岁后才发奋读书,属大器晚成型的。他天资聪颖,虽然成家立业了,但读书方面没输过谁,他学习《春秋》解释《春秋》篇章,朗朗上口,出口成章,在当时是无人能比。“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渊博,为人处世谦卑驯良,深得当地人称赞。
  • 汉武帝是一代明君,治国有方,广招贤士。听说公孙弘是有识之士且品德贤良,马上派人请进京来,稍加面试,提拔为博士。博士在中国古代指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人,是官名。公孙弘很能干,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

公孙弘平步青云,伴君共事。但他仍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穿粗布衣盖粗布被,吃素菜,不舍得肉食。这种做法貌似有点“装”,因此引起别人的嫉恨。他的同事汲黯看不惯他,上奏章弹劾公孙弘,汲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很多,但却穿粗布衣盖布被,这是欺君罔上。”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责备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 有一次,公孙弘病重,他认为自己无功受禄,不符合遵循当臣子的道理。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天下有才德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现在陛下亲行大孝,深谙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给与俸禄,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如今我的才质低劣,没有汗马之劳,陛下特意把我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德不配位,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武帝答复他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这是不变的道理。我幸运地继承皇位,害怕不能安宁,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

  • 你不幸得了霜露风寒之病,何必忧虑不愈,竟然上书要交回侯印,辞官归家,这样做就是害我无德呀!”于是,武帝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发病,终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所以公孙弘大器晚成,才能出众,贤良敦厚,勤劳节俭,老天不负有心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汉武帝慧眼识珠,宽厚仁慈,不负贤明。削爵除国,独尊儒术,实现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使百姓免遭战乱之殃,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愧为一代明君。

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谢邀!说明一句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也为今下的半百老人树立榜样。叫有志者,事竞成。也说明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事例,虽然少,但也能在当下社会中起到励志的作用。

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谢友邀,莫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你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是金子总发光。6o岁55岁退休有些浪费劳力享乐之嫌。6o岁脑力劳动者正是一生最成熟的时侯,用于管理最佳的时候。即使三日不睡也不会太累,稍微休息又可精力旺盛。且老人做事不会冒险。但早日退居二线非常可取,可吸取高知精英替补大面积文化较低的领导层。对于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低只会拖累国家发展。

公孙弘六十岁出仕,享禄二十载而以丞相位终,有什么启示?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宰相。他的人生经历可谓大气晚成。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的磨练,社会问题的广泛涉猎,让一位书生千击万磨,终成大业。这无论如何,对后人都是一种启迪和鞭策!

但时过境迁,对于当今社会的六十岁才入仕,哪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虽然如此,六十岁还能拼搏启始,固然有其历史的渊源,但不乏功名利禄的个人追求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无论任何时候,个人的前途永远都与国家民族发展息息相关。

再者,公孙弘一生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贞始终。但公孙弘的嫉妒狭隘的性格,即便是做了宰相,也难免落得个宰相肚里撑不了船的感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