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当阳桥上张飞虎啸,其实也就是另类空城计,只要过了张飞,就是一马平川,整个刘备集团就将扼杀在摇篮里。没有日后三顾茅庐和刘孙联盟,曹操就会取得赤壁大捷,直捣东吴。也许就没三国鼎立了。

偏偏当阳桥上的张飞,遏制住了曹操和众将领。张飞将仅剩下的不多兵士,命他们在不远外树林之中反复骑马来回奔驰,掀起了阵阵滚滚风尘,误导了曹操以为这里有大量兵埋伏,直等一声炮响,千军万马战犹酣。

随着张飞暴喝三声,夏侯杰战马惊得跳将起来,活活把他从马上摔死。众人以为张飞使出了什么夺命神器,竟纷纷掉头就逃,曹操也已制止不住,也只好一齐狂奔了。

等到奔出十多里,才被惊醒过来:会不会是虚张声势。然后才回马再回到当阳桥,只见桥已断开,无奈叹息。

张飞没有办法的办法兵行险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骗过了曹操,掩护了刘备全身而退。

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按三国演义来说的话,长坂坡之战赵云是独自一人拼杀百万曹军,七进七出,斩淳于琼,杀夏侯恩,抢青釭剑,杀晏明,败张郃,重挫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的联手,斩杀钟缙、钟绅兄弟的最后拦截,冲出曹军重重包围的,后面还有文聘率军追赶。

赵云刚逃出曹军包围,然后就到了长坂桥,张飞正好守在长坂桥上,赵云向张飞求救,由张飞断后,赵云冲过桥去寻找刘备了,才安然逃过曹军的追赶,赵云完全是靠个人能力冲出曹军包围的,不管张飞是否断后,赵云都能冲出包围,不同的是,有张飞断后,赵云逃得更容易些。

赵云单枪匹马面对百万曹军

百万大军都没能困住赵云,正是因为赵云的武艺高强,尽管赵云怀中还抱着刘备的儿子阿斗,但这丝毫不影响赵云的武力发挥,从三国演义来看,赵云就是这么轻松逃走的,与张飞无关,但是,这也只是三国演义了,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下面再来说说正史上的长坂坡之战是怎么样的?

正史中的长坂坡之战介绍得相当简单,只知道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手下的五千虎豹骑追上,然后就是双方激战,刘备方只有数千士兵和十几万老百姓,曹操这一方是五千虎豹骑骑兵,最终结果是刘备大败,士兵逃散,十几万百姓被曹操俘虏,连刘备的两个女儿都被曹纯俘虏了。

赵云护送刘备的妻子儿子

刘备逃走的时候,根本就顾不上自己的妻子和儿女,赵云当时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阿斗,但是正史上赵云并没有七进七出,甚至都没有和曹军交手,史书上只是说赵云护送刘备的妻子和儿子找到了被打散的刘备,而为刘备断后的就是张飞。

张飞是如何断后的?

这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不一样,三国演义中说张飞单骑立在桥上,桥东边的树林后面有飞扬起的尘土,似乎看上去有伏兵,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差不多就是和吕布平手的地步,再加上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过他三弟张飞能在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这让曹操和曹营诸将都对张飞感到恐惧,虽然曹营诸将都追到了长坂桥,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挑战张飞,一是怕张飞的武艺,二是怕张飞有埋伏,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据水断桥。

张飞据水断桥

但在正史上,则完全不同,正史中张飞是毁坏了长坂桥,率领20多骑兵在河的对面,数千曹军追到河边后发现没有桥,而张飞又在河对岸耀武扬威,曹军没有桥也过不去啊,就算能过去也不敢过去啊,张飞在当时可是三国两大万人敌之一,谁敢上前挑战张飞呢,况且曹军得先过河才行。

虽然曹军有可能会架桥过河,可是那样的话需要时间,况且张飞就立在河对岸,能让你安心架桥吗?当然不可能,张飞此行的任务就是断后,断后不仅仅是拆了桥就完事了,还要阻止曹军架桥过河追击,这才是张飞一直在河对岸的目的。

有人说,曹军为什么不用箭射张飞,然后再过桥呢?

张飞喝断长坂桥

这话说得很简单,张飞是一员猛将,曹军如果要射箭的话,张飞也不可能站在那里像个靶子一样给曹军射,况且张飞敢这么断后,当然也做好了准备,身上穿了铠甲,搞不好手中还有盾牌,再说了张飞当时是骑着马,可以快速移动,曹军一射箭张飞就会逃到射程之外。

古代的箭射得并不远,一般的弓箭也就是50米到100米左右的射程,弩箭会远一上点,但曹军是虎豹骑骑兵,应该只有弓箭没有弩箭,另外,当阳河有一定的宽度,可能有十几米宽,否则很窄的河也不用架桥,直接铺一根木头就能过河了,这个距离也能保证曹军没这么容易射中张飞的。

如果曹军要硬攻,光是凭张飞和20个骑兵以及一条河,肯定是拦不住数千曹军的,曹军之所以没有硬攻,最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改变了战略,原本曹操南下是追击刘备,是为了不让刘备到达江陵城,抢占江陵城的军事物资和人口的,现在曹操在长坂坡之战大败刘备,刘备已经改变了南下江陵城的目的,而是向东边的江夏郡逃去了。

曹操

既然刘备改变了战略,那么曹操也改变了战略,改为不再追击刘备,而是继续南下先夺取江陵城,江陵城也就今天湖北省的荆州市,这里是荆州南郡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是控制长江的咽喉,是整个荆州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可北上襄樊,南到交州,东至江东,西达益州,江陵是曹操统一天下的关键战略地。

所以曹操宁愿放弃攻打刘备也要南下江陵,免得会有风吹草动的,尽管张飞在当阳长坂桥为阻击曹军誓死奋战,但曹操没有强攻张飞的根本原因就是急着南下占领江陵城。

曹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曹操在长坂之战俘虏了之前跟随刘备的十几万百姓,这么多的人,曹操当时只有五千人,也不太好控制的,这些人口就是实力,刘备想要,曹操也想要,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百姓找个城池安顿下来,离当阳长坂最近的城池就是南郡的江陵城了,这也是曹操一心赶往江陵城的原因之一。

所以历史上的长坂之战,刘备、赵云等人能够轻松逃脱,是因为曹操改变了战略,要不然张飞再厉害,20几个人也抵不住曹操数千士兵的攻击啊,这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

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大家都知道,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赵云与关羽的水平都相差无几。两人都曾陷于曹军的层层包围之中,关羽为了两位嫂嫂的安全,被曹军困于小孤山,最后无奈提出降汉不降曹这一牵强附会的理由。大家知道,这时候,不论是曹操,刘备,还是袁绍等,都是汉献帝的子民,关羽更不用说了。既然如此,哪有什么降汉一说呢?归根结底,还是关羽无能力带两位嫂子突围。长板坡赵云的职责也是保护刘备的家人,结果也是无能力带刘备的夫人突出重围,结果,刘备的夫人(阿斗他妈)跳入枯井自杀,赵云将阿斗裹入怀中,乘乱突出重围。表面上看,好像赵云多么勇猛无敌,其实不然,只能说赵云侥幸脱身而已。没比较就没有伤害,大家还知道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赵云武艺再高,面对关羽张飞的联手攻击,肯定撑不过十数回合。但是,吕奉先在杀死数员征董联军大将的前提下,面对关张联手,仍丝毫不落下风,说明吕布武艺远在赵云之上。但是,吕布被曹操围困后,为了得到刘表的帮助渡过危机,背缚女儿欲杀出重围,但是,没有成功。而这时的曹军并不是巅峰时刻的曹军。即便如此,吕布仍无力杀出重围。长坂坡,如果曹操欲置赵云于死地,赵云早就升天了。所以,赵云就是侥幸脱身而已。

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如果没有张飞在当阳桥大吼,吓退曹兵,不仅仅赵云被捉,恐怕刘备也就被捉了。

刘备在当阳县被曹军追杀,这时候诸葛亮,关羽已经去江夏找刘琦求救兵,张飞保护刘备且战且走,看看追兵喊杀声远了才下马歇息,糜芳带着箭伤追上来,说赵云去投曹操去了,张飞大怒要去找到赵云一枪刺死,刘备不相信赵云会背叛自己,告诫张飞别错怪了赵云。张飞就带二十来个骑兵来到当阳桥。

张飞心里也发虚,因为曹操兵马太多,刘备这边没有多少人马,还都很疲惫了,一旦曹操率军追来,自己这二十几个人怎么能挡住,只要曹操冲过去,大哥刘备也就完了。他想了个办法,让二十几个骑兵在马尾巴上绑上树枝,在树林里来回驰骋,尘土飞扬,就好像埋伏了好多兵马,张飞嘱咐士兵不能停下来,然后自己立马横矛来到当阳桥上。

赵云和曹军厮杀,找不着刘备的家小了,他在想,要把主公家小,尤其是小主人阿斗丢了,自己有什么脸面去见主公刘备,于是他又拼命杀奔曹营,在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找到阿斗奔当阳桥逃来。赵云这一战斩杀曹操上将五十多名,血染征袍,曹将文聘在后边紧追不舍,三国演义这样描写,

赵云到得桥边,人困马乏,见张飞挺矛立于桥上,云大呼曰:翼德援我。

可见,这时候的赵云经过一场大战已经累坏了,那是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怎么能不累呢,如果张飞不挡住曹兵,赵云在继续战下去不累死也会被后边文聘带领的曹军捉住。

文聘见张飞挡在桥上,怒目横眉,又见树林里尘土大起,怕中埋伏,停下了追击的脚步,曹操大队人马也赶了上来,见张飞这阵势都怕中计,不敢上前,曹操兵将,刚刚让赵云杀了一通,现在又看见这天神般的张飞,都犯嘀咕了,曹操曾经听关羽说过,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正犹豫不决,张飞施展狮吼功,大叫三声,曹操身边一个叫夏侯杰的不知道是犯了心脏病还是被吓破了胆,掉下马去了,曹操回马逃走,那些兵马见曹操跑了也都一窝蜂似的逃命去了。

总结:这一战曹操是被张飞吓败了,如果凭实力冲过当阳桥,张飞也挡不住,那么不仅赵云,刘备也被活捉了,可见是张飞大吼救了赵云和刘备等人。

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在刘备费尽千辛万苦请出诸葛亮后,立马表现出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尊重,但刘氏集团各位将军中有人并不太信任诸葛亮的实力,那就是关羽,张飞二人。他们显然不希望大哥将所有的希望交给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因为三人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多次奔走空门让两人极为憋屈。所以,在博望坡一战之后,两人依次刺激诸葛亮,想让他表演一下如何击退所谓的十万曹军,并且表示在这一次行动中愿意无条件配合。但诸葛亮并没有显示出两人所希望看到的担忧,反而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排兵布阵。

在赵云成功将夏侯惇引到博望坡,然后曹军后方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两边的芦苇越烧越旺,曹军即刻溃败,夏侯惇不得不命令撤退。这次胜利诸葛亮成功的让关羽,张飞二人信服了。在这之后,曹仁并不将刘备放在眼里,没有禀报曹操,就擅自带兵进攻刘备老巢—新野。而大军杀进去完全是一座空城,当曹仁反应过来中计后,四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士兵,想要率军突围的曹仁遭遇了大火的封锁,曹军再次吃瘪,这次消息已经瞒不住了,曹操准备亲自带兵来剿灭仅仅只有三千兵力的刘备,而当时曹操号称拥兵五十万!在这兵力的巨大悬殊下,就算有再完美的计策也是无法实行的,刘备不得不带着百姓和辎重撤离新野,但是这样行军速度被大大拖累,曹操的先锋部队已经追上来了。刘备等人仓促应战,但是还是大败,而二弟关羽及刘备妻儿均被俘虏。

刘备狼狈逃离,虽然赵云多次英勇杀进曹军救出了刘备的儿子,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止曹操对刘备的追杀。刘备逃过当阳桥后,曹操紧追不舍,身边充斥着大将,想要在这一刻将刘备诛杀至此。但张飞半路杀出,在刘备等人安全过桥后,先是派人寻找了许多巨大的木头并且将其绑在马身上,再命令士兵拆掉这唯一横跨在河水之间的木桥。刚刚拆完曹军就抵达了,曹操见到随河水漂走的当阳桥的碎片,命令士兵赶紧抓住,想要浮着木板渡河过去。在这时,张飞大吼一声,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上前与我一战,曹操见状,眯眼仔细观察河对面所叫战之人,被其气势所震撼,并且发现张飞后方扬起大量飞尘,怀疑有刘备方有援军赶到,于是不敢轻举妄动,张飞又是一吼,曹军将领人人感觉胆上一寒,没有再进一步进攻的愿望。张飞看着无人应答,便再吼一声,曹军所属有一人竟然直接被吓破了胆死了,可谓应声而死,曹操被吓得掉头就跑,正是吓退了曹军。当然这里也有是否有夸大的部分我们无从查证,但是张飞的勇猛是无疑的。

毫无疑问这次张翼德当阳桥一吼,不仅仅是吼出来了气势,也让刘氏集团成功的稳定下来,也算是为之后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调,如果说赵云长坂坡救少主是拯救了蜀国的未来希望,那张飞可谓是拯救刘备于生死之间。刘备在此之后远离曹操,屯兵修养,在诸葛亮的游说下与孙权订立条约,共同对抗北方兵多将广,占地辽阔的曹操,成功止住了颓势。如果说赤壁之战属于成功将天下三分的话,那如果没有当阳桥退敌也就没有了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了。

三足鼎立属实是各种巧合凑在了一起,要不然坐拥几十万兵力的曹操早就灭掉其余两国了!

如果没有张飞当阳桥大吼,赵云是不是被曹军捉住了?

曹操根本就不打算要赵云的命,他的目的是让他斩杀袁绍投奔过来的降将,有本事,战胜赵云,没本事混饭吃,本来就不信任,正好让他给突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