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唐诗宋词,涌现了成百上千的大诗人和名诗,号称诗词王国也不为过。

唐宋乃至后世,文人之间吟诗唱和已是生活一部分。连皇帝丶状元宰相丶大将军丶女道士丶女寡妇都有可能是大诗人,在这样氛围之中,好诗俯拾皆是,大诗人随处可见,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浑成!

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替代了古文,文学上各方面都有了飞跃,比如散文丶小说丶历史演艺丶戏剧丶影视等蓬勃发展,诗词不再是独步天下,文人应酬不再全是吟诗唱和,诗词的氛围自然大逊往昔。

诗词也经新诗丶自由诗等改良,现代出现了许多散文诗丶长诗,有的也能风靡一时。但毕竟不似唐宋古诗短小精悍更让人容易记住。况且现代诗人,虽有佳作不断,却难得一见千古绝唱。都如一阵风吹来,又一阵风飘走。

从古代诗人影响力来说,现代诗人也大多相形见拙。曹操丶陶渊明丶李白丶杜甫丶岳飞丶文天祥丶乾隆皇帝等,个个演义精彩。

民国之后,诗人徐志摩丶顾城等人比起古人乃绣花针线丶雕虫小技。(当然,在红军时期也涌现将帅好诗,都是承继唐宋古风,亦可传颂千古)。

现在生活繁华远胜古代,青年丶文人学习的范畴,古人是望尘莫及。最优秀的才子不会把精力放在吟诗唱酬上,虽然也能偶尔作诗填词,毕竟是当业余副业。

余下诗词爱好者,或喜做长篇成散文朗诵,或钻研格律奈知音甚少,孤掌难鸣。说起来,心也满酸酸的,格律诗难见超群不凡,女诗人贾教授另辟捷径创造"尿诗"来一鸣惊人。诗坛上获奖者名不副实,让草莽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与远方已走了几千年,诗的春天还会远吗?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为什么现代没有大诗人?这个问题问得好!

很多人感叹这个社会在文化领域方面是否倒退了,为什么在诗词创作方面,文言文方面似乎很陌生,甚至看一首诗词,看一遍古文都很极力,甚至完全看不懂。

原因何在?主要表现在古文化的传承上,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文史,文学,文化,文字都在稍然中改变。从精炼的文学载体中进化到现在的白话文学,从甲骨文的繁体字到现在的简化汉字,这一一过程中,让现代人再用古文化来写一首诗或词难度之高,可想而知。现代人学的大都是现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基本与古文化载体脱节。所以,写起诗词来难度增加,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要想写,或写好一首诗词,实在是难。

但要成为大诗人,要求更高。做一个大诗人,格局完全不同,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必须要深入底层社会,更多的去体验生活,掌握民生大众的素材。高品位的象毛主席的诗词,气势磅礴。接地气的,发泄不满多于抒情的如李白、杜甫、苏轼等。慷慨陈词的有辛弃疾、岳飞之类。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时间,空间大多无瑕顾及去写所谓的诗词。说白了,象上面所述的,成为一个大诗人难于上青天。普通人要生活,务实才是生活出路。靠写那几首诗词换饭吃是不现实的,不靠谱。

林林总总,现代人很难诞生一个大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这种说法不对,现在诗人辈出,随手就一大把。如:“浅浅体”创始人贾浅浅,“摸奶诗”诗人李少君,“睡你诗”诗人余秀华,“尿尿诗”诗人刘傲夫,“结巴诗”诗人李昇夏,“梨花体”诗人赵丽华,“乌青体”诗人乌青等一大批很有名望的诗人,这些诗人的美诗影响深远,屡屡成为了文坛和诗坛的“热点和佳话”,还促使了大量诗人的诞生,使我们的诗文化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最佳状态,连李.杜诗人也羞于见面,无颜面对我们的众位“诗神”。所以现在没有著名诗人的论点是站不住脚,我们的论据应是现在是我们产生“著名诗人”最旺盛的年代,更是诗人辈出的美好年华。最后用易经《系辞上》的一句话作结束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因为古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吟诗就是高雅的爱好和社会风尚,现在人都忙于生计,有事无事都玩手机,接收大量无用的信息轰炸,能接受的信息要求越短越好,越直截了当越好,沉长的诗歌就和这个时代不合拍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为什么古代人没文化的多,那是因为穷上不起学。所以有文化的人不能写书,只能写诗。最主要的是会写诗能做官。

现在的诗人也不少,随然成名的少,但是单靠写诗活不了。同时会写诗也当不了官,这就影响了写诗人的积极性。

中国举办诗词大会,但是没有自己的作品,成了背诗大会。如果中国举办诗词大会,重奖作者一等奖一百万,二等奖六十万,三等奖三十万。肯定会出现许多诗词名人!

如果今日头条重奖写诗人,也会出现好作品,关健是钱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著名诗人,现在却没有了?

~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诗人,我认为时势造英雄,在当代社会,如果想成为英雄,必须有出类拔萃的地方。诗歌是真理,你必须要发现真理,给社会以帮助,指导人们认识社会。这里是说我们去发现,如果别人说的,我们再去说,就不能指导别人了,只能让别人来指导自己。真理是自身存在于事物当中的,从理性的角度,需要我们重新去发现,诗的生存主要取决于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真理,挖机真理。

艺术是哲学的基础,而诗在哲学中处于首要位置。诗,应该有生活的原创性,是真理首创者。

多年来,诗歌陈旧了,与现实脱节了,甚至与整个世界脱节了。诗歌发展到现在,诗的本质已经无数次地发生了改变,如果让诗歌来指导人们生活,已经没有这样的可能了。

诗的思想,是诗的梦想,而不是空想。有些人一辈子也写不出好诗,总想用诗歌去表达一种明确的思想,这种方式不是对诗歌的理解。恰恰是越说明,可能越表达不出。诗的内容不仅是诗的事实和思想倾向,他应该是诗本身,是语言本身,是语言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以及语言背后渗透出来的什么。而一些概念意义大于总体的诗性意义的诗作,正是大量平庸诗的特征。所以这样的诗歌,肯定不被人们接受。

诗不是自恋,也不是自虐,它应当是近于残酷的真实。在这世界之上,没有什么比虚伪更让人厌恶的了。将灵魂活生生地袒露在白纸之上,没有遮掩,没有装饰,这是诗存在的前提。欢乐是真的欢乐,痛楚是真的痛楚,悲哀是真的悲哀。有时候,一句朴素真切的话语至诚地呼唤出来,比一千个比喻加在一起更为动人。现在这样的诗人能有几个呢?

一些诗,如果读来没有鲜活的感觉,缺乏流溢着生命力的搏动的节奏,没有那种独特的体验加入,不能让语言最大限度地契合生活的本质状态,它是花,也是没有芳香的假花,是鸟,也是画在纸上的鸟,翩然欲飞而已,绝不会有拨动心弦的力量。这样诗歌当然没有力量。

“纯诗”作为诗人追寻的理想而存在着,真正的纯诗实际上并不存在。诗裸露其美妙的胴体是可爱的,但随着季节的变更,诗是否也要加一件衣裳?诚然,诗不是政治概念的翻译,不是道德、伦理的说教,但政治、伦理、道德观念与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会以另一种存在方式作用于诗。人的痛苦、压抑,活生生的人的社会现实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作为语言环境,也作为生命本体生存的一部分,融入诗行之中。需要诗人去表达,去发现真理,去挖掘真相,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但愿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诗人存在,为社会鼓与呼,为人民鼓与呼,成为真正的诗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