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李白是唐代诗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白一醉诗百篇,说的是李白好酒量,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才思滚滚。酒助诗兴,诗随酒狂。飘飘欲仙!

李白好酒,并不等于是酒鬼。所谓酒鬼,就是嗜酒如命,并且以酒为最大爱好,眼里丶心中都只有酒。除了酒,再也没其他正当爱好。

李白最大的才华是唐诗,是大诗人,是诗仙。他是以诗为毕生的最大爱好和创作事业。

一切酒鬼都会沉醉在酒精之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今日有酒今日醉,醉成烂泥如烂尸。

而许多人是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更有青梅煮酒论英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人以酒会友丶酬友,其乐融融。也留下了无数美酒史诗。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武松三碗过岗击猛虎…

同样历史上也有酒池肉林般纸醉金迷丶声色犬马,夜夜笙歌狂舞,葬送天下。

酒是美食,既能助兴,亦能乱兴,关键是把握到度,适可而止。有人狂饮滥食,过度超量,才会醉成烂泥。因此才常误事丶误人。张飞就是喝酒喝成断头鬼。

生活中,有同事戏说人家酒量大丶爱喝酒的人为"酒鬼"。当年某区食品站副站长就是顿顿要有酒,人称他"热水瓶"丶酒鬼都是一种戏说。玩笑归玩笑,人家业务上是一把好手。

真正酒鬼是除了酒什么都不在意的人,连健康和生命最后也送掉的人。某人整天和单位一班狐朋狗友喝酒,喝到即将退休的那一天,在屋子里脑溢血走了,才六十差一天。(也天有不测,那天前妻带大的女儿路过敲门,忘带了钥匙,折返再来时,父女已阴阳两重天)。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丶名将壮士,也喜欢酒,一日无酒不成席,甚至顿顿美酒。但酒是生活佐品,不可太贪,不可滥饮,适度活血,以酒会友,点到为止。才是上佳饮法。

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头剃光了就能成为和尚吗?!

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因为诗与酒息息相关,所以说李白,就不能抛开他的诗歌成就不谈。更不能因为其写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就断定他是一酒鬼。

  常言借酒浇愁。但酒在诗歌中,更多的是一个解脱纷扰、麻醉灵魂、逃脱痛苦的抒情媒介和某种醉生梦死、以酒助兴、酣畅豪情的特定生活内容。李白将酒放到了诗歌意象、甚至某种境界的高度,借杯中之浊物,浇块垒之不平。

  事实是,诗歌的呈现与生活的本来面目还是有差别的。李白好酒不假,有时喝得烂醉如泥、天子呼来不上船也未尝没有。但更多时刻,李白是清醒的。生活和诗一定保持了这种醉与醒的高度一致。这种沉醉与清醒在形式上更是对立而统一的,只是一种难得糊涂的痛饮与智慧的痛苦的短暂麻醉罢了。

  在潦倒与狂放中,诗歌实现了个体心灵的某种自由与释放。

  这种外醉内醒、外狂内静,其实是诗人们最喜欢的中国文化传统:含蓄。正如历代知识分子们选择的内儒外道、内儒外佛一样,这其实是文人们喜欢的一种理想的人设:风流蕴藉。

 李白借酒打通诗歌、世界、人生的任督二脉,并将一个阴晴圆缺的形而上月亮置顶。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店家,再来一壶高粱.......

·

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说李白是诗随酒狂,飘飘欲仙我信。但说李白是酒鬼,醉后出百篇恐怕是酒商们的广告词,李白不惧权贵的豪放性格才是他真正的伟大之处。

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李白是写诗高手,写的诗中带酒的字眼很多,误以为醉酒斗,技压群芳。

若现实生活中酒喝醉了,真能灵感喷涌,佳作产生?

李白巧妙的应用了酒文化在诗歌中展现,是大手笔的帅气。

真认为酒后,特别大醉以后写诗,不防自己豪饮提笔。李白作名篇,自己写篇日记拭拭。

抛开诗的成就不说,生活中的李白就是一酒鬼,你认同吗?

不认同。

李白是酒仙不是酒鬼。“仙"与“鬼"有何区别呢?很简单,可以看看现实生活中酗酒且酪酊大醉的酒鬼俯仰可见比比皆是,或寻衅滋亊,掀桌子踢板凳,或口吐狂言撒泼混闹,更有酒壮怂人胆,将平曰不敢启齿的积怨借酒疯抛……因酒丧德之丑态实不能一一列举。唯独没有看见过饮酒高歌,赋诗填词;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之狂客雅土。好了!无须赘述,李白者乃风流洒脱,天马行空之酒仙,奈何以酒鬼污之!

笔者曾在头条发表鹧鸪天《太白楼》一词,借提问列下,与条友分享。

鹧鸪天《太白楼》

太白楼上忆酒仙,

天子呼来不上船。

借得瑶台云一片,

径入灵霄宫中眠。

五花马,千金裘,

狂歌百篇酒一斗。

花间举杯常向月,

至今未消万古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