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在农耕时代都是佃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劳动的,无田的就为地主丶富农打工的。在新社会,中国农村进行了第一次改革,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劳动方式。从最初合作社到整个乡村的生产队,在每家分配到的一亩三分地全部统一起来,共同劳动。平时就以工分计算,到年底一起分红。

农村生产队平时没有薪水,只有工分,实行共同劳动丶共同分配的新型农业生产。而一年的工分最后很多不是以货币结算,而是用大米丶西瓜等庄稼物来分配。

当年楼上阿胖到东北,每年春节探亲回来,都是手提肩扛大包小包,打开后都是瓜果之类。有一年他高兴地说他的同学在某地是个壮劳力,拿到了生产队最高工分,当了劳模。

农村当时为了解决很多老弱病残的家庭,走共同解放丶共同耕耘的集体化生产,也是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要选择团队方式,用人多力量大来克服和解决许多家庭的困难。

当这种模式束搏了年青人走向诗与远方的时候,随着生产队的消失,这种挣工分也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农民兄弟外出打工拿薪水,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

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就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生产队设正副队长各一名,妇女队长一名,会计一名,出纳一名,队委二名。

生产队对每个参加劳动的成员评定基本工分。一般男人全劳力的一天记10分工分,差点的有9.5分、9分、8分工分。妇女全劳力评8分工分,差点的有7.5分、7分工分;老人和小人在6分到3分工分之间。

技术工、特殊工种和有的能计件得工分的由队长与队委讨论决定。

早工、中工和晚工各计二成工。

早上队长负责在生产队黑板上派工。上下工时间由队长统一指挥。

晚饭后社员带上劳动卡集中队室,由会计记工分,生产队有日记账,社员有劳动卡,每日工分都有记录,做的什么活,得分多少,详详细细。劳动卡不准涂改。每月由会计小结公布,社员可对账查看有無错误。

六月底由会计结出各人所得工分,按户合计工分,和全队总工分数。再计算上半年总收入多少钱,(实物按价计费)各项支出多少,实际收入多少,再去除必要提留,大概每个工分平均多少钱,造分配方案,经大队审核批准后公布上半年预分工分单价。然后按每户总工分收入减去所领实物及借支现金,是余还是超支列表公布。开始半年预分,(其实是预支的,不是正式报酬。)

下半年年终分配方案的产生过程与上半年相同,只是年终分配方案才是正式分配方案。因为上半年的只是预分,也就是预支的。下半年的才是决分方案,也就是当年正式报酬。因为每年收支不一样,报酬也各年不同。各队更是差距很大。

这就是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凭工分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我六二年五月三十日开始参加劳动,初评基本分为八分,后来升为九分。但因为我们没技术的人做定额工的多,我还兼任出纳,我的工分属于最多的几人中之一,几个单日得分冠军都是我得的。因为我们平时不用去借钱,又都是劳动力所以我家也是分红最多的人家。队里也有人多劳少年年超支的人家,队里的家底其实很多是空的,被超支的人家借用了,直到分队也就不了了之。

注:下面年轻的照片是生产队劳动时的六三年十一月照的。老的那张是当前照的,相差五十八年。那扁担是劳动时用得最多也是仅存的一条,还是我父亲传下的,已上百年。

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我没在过农村在,但也知道一些。因为我有一些知青朋友,青年农民朋友。

农民在生产队干活,强劳力挣满分一一十个工分。其依此八六五四的类推。

每人挣的工分年底计算分红。每年每个工分的含金量是不同的,年程好,风调雨顺的就高些。

有集体副业收入的,有队办工厂的地方收入就高的多。往往每十分都高于一元,不错了。在单位工作月工资当时也就三四十元。

如单靠买公余粮,产量又低的地方就惨了。每十个工分有的只有一两毛钱。

这样的情况下,粮食往往不够吃。但可吃返销粮,但往往是买返销粮的钱都要东挪西凑。

那个年代特不容易,人口剧增一一从五O年的四亿多到76年猛增到九亿。

这些新增人口多是在能吃饭不能干活的年龄段。

还有国家的工业,教育,国防,科技都要用钱,用粮。再加上天灾人禍(主要是强加于我们头上的战爭和东西方的完全封锁)。

所以挣工分那年代过的很苦。但正因为那时的苦,才挣下了这份幸福的家业,你说对吗!

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这个还用细说吗?工人为什么挣工资,商人们摆摊设点干什么?事业单位的人整天上班工作又是为什么?以其说是为国家在作贡献,还不如说是为了能每月挣钱养家糊口。

无论是按月发薪的工人、商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还是农民都得要挣钱过日子。不过其中农民,由于经济实体的不同,不可能按月薪制的单位一样按天拿钱和按月发薪。如果按月取薪,谁来发,每月发多少,能有条件按天和按月发吗?因此只能是一年四季结束以后,按每一个人出工的多少来进行决算分红,平时按出工的多少来进行财物的分配。

出工的多少用什么来计算呢?人们于是就采取按每个劳力出工的情况给每人每日记上工分,以便平时的财物分配以及年终时、按整个经济收入的多少除以一年劳动付出了多工分计算出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按每I0分计算,10个工分值多少钱就是一个生产队的劳动价值。

总之,对于社员的集体劳动只能用工分来计算每个人付出的多少。给每个社员评工分要经过队委会进行评议,一般男劳动力每日是10分,女劳动力是8分,劳动力弱的无论是男是女都要低于10分和8分,比如刚参加劳动的中学生工分还要打折,相当于成年人的一半左右。

计工分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在生产队时人们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集体化是养懒汉,出工不出力,甚至很主观的定性叫作吃大锅饭,对毛泽东时代进行无底线不求实际的攻击和污蔑,作为当时的农村劳动,如果不用记工分的办法,还有其他更恰当的办法吗?

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我是过来人,这个问题我有资格答,上世纪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正式走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行政基层县以下分三级,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生产队是最底层单位,是独立核算单位,生产队拥有山林,田地,农具,生畜等,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员共同劳动共同生产,一切劳动成果收获归生产以集体所有,到年终所获得粮食现金分配给各农户,那么凭什么依据进行分配呢,这就回到了问题的主题,劳动工分,劳动工分社员视为粮食视为现金,工分多分的粮和现金就多,所以平时每个社员十分看重劳动工分,社员每天出工由记工员核对记上工分,工分一般以十分制为准,也就是一个全劳力每天记十分,开早班或晚班可增加两分,一个全劳力一天开了早晚班加上白天工作时间可记十四分,每年每个劳动者都要集体评定一次底分,这是根据各人劳动能力技术态度来评定,青壮年社员一般底分是十分,妇女一般评六到八分,少年视情况评定底分,评底分是和谐进行的,首先自报然后集体评定,那时社员觉悟高都自谦,所以评底分不是难事。到年终记工员把全队男女老少的工分总计好,交会计,会计又把各户的工分总结起来,进行年终分配,全队粮食总产量除去上交国家的,留足种子,除去五保户用粮,剩下的按〈人六劳四〉进行分配,也就是全队百分六十的粮食按人头平均分,百分之四十按劳动工分分,这种分配方案即照顾了人多劳少户,也激励了劳强户,大家都乐意认可,至于现金除去生产队留用的来年生产成本和公益金公积金后,全部按劳动工分分配,所以劳动工分非常重要,设置这种记工的办法非常好,总有人说那个时代养懒汉,社员没积极性,那是有人故意抹黑那个年代,或者没经过不知道说的!

从前农民挣工分是怎么回事?

农民挣工分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特殊产物,其实就是一种无效劳动。

那时农民手里啥都没有,土地是集体的,牲畜,劳动工具都是集体的。农民要按时出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学习的无产阶级的工作方式。因为无产阶级没有私有财产,参加集体劳动,其结果是团结性强,革命最彻底。而农民呢,是私有生产者,个体劳动,私心重。把农民集中起来劳动,既防止资本主义思想产生,又培养农民的集体观念。对于吃饱吃不饱饭是另一回事,先解决农民思想改造问题才是主要的。

工分就是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凭证,说白了就相当于现在工作单位的签到制。那时,农活主要在春、夏、秋。早晨要趁凉快出工,大约干两个小时回家吃早饭,再出工。一天共五泮,早晨一泮,中午、下午各两泮。壮劳力一泮2分,老人孩子一泮1分。

因为生产队啥工矿副业也没有,生产的粮食除了交公粮还不够吃的。所以挣工分多除了多分点粮食,基本没多大用,所以我说是无效劳动。各生产小队是自负盈亏的,工分再多,生产小队没有钱,工分也是一文不值。农民穷就穷在这种工分制上。我记得我所在的生产小队特别穷,光棍儿也特别多,连续多年没见生产队按工分分钱,一年换一任队长也没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