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为何大师辈出,而现代却极少?原因是什么?
民国初期,正值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新旧对决必然会撞出灿烂火花,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夜梨花满天星。
五四新文化运动取代旧文化系统,犹如春秋时代百家争鸣丶百花齐放,诸子并驾齐驱,五四运动后,鲁迅创造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创造了第一首现代长诗"火凤凰",胡适创造了第一部现代文集,还有陈独秀丶李大钊的"新青年"杂志,毛泽东的新民学会和"湘江评论",尔后,国粹京剧舞台呈现梅兰芳丶周信芳两个大师,军事上产生了现代军事家蒋千里,教育上产生了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总之,不到二十年,民国各种大师都登上了历史舞台,各领风骚。他们开民国各个领域之先河,影响了几代人,奠定了现代文化和文明的基础。
在之后的社会中,由于社会处于一定制度和秩序后,就会按部就班丶有条不紊的继续下去。人才冒尖不会如五四运动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
纵观历史,在稳定的社会体制中,比如两汉王朝,人才都是处于人才链,稳步发展。而到了乱世,比如汉末三国,社会处在大动乱丶大动荡中,群雄奋起,诸侯奋战,就会涌现出人才大比拼,龙腾虎跃,英雄辈出,强者横空出世,名将层出不穷。而一旦三国归晋,社会又进入有序发展,埋没多少英雄好汉,伏虎藏龙,风平浪静。
有人说民国初期,犹如春秋时代,新旧文化踫撞,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多少英雄应运而生,异军突起,平步青云,傲视群雄。这是历史腾飞的必然产物,风云际会,才会英雄有用武之地,大师辈出,名人不断,强者扶摇直上。
近代中国被列强凌辱到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社会黑暗,林则徐才会呼喊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到了民国初年,中国正是依靠了五四运动重抖擞,在新文化运动的天公翻天覆地下不拘一格,才涌现了无数个民国大师。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