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李密是贵族李弼之后,从小饱读,长有大志,但他为人总有投机成份,先是加入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成了通缉犯四处逃亡。
后来加入瓦岗寨,寨主翟让委以重任,视如股肱。可李密显露了野心,与翟让手下亲信大将矛盾日炽。李密先发制人杀了翟让,自树一帜。
翟让是一手打造瓦岗寨的豪杰,李密为了权欲杀了翟让,造成了瓦岗英雄分崩瓦解,曾经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山头就此不复存在,程咬金丶秦琼等都投奔了李世民,太原李渊一跃而起,崭露了头角。
李密佔居河南,先是和王世充联手,而后兵戎相向。李密兵败后,转投了李渊。说起来李密先祖李弼和李渊先祖李虎还有兄弟关系。但李密又不甘寂寞,借收抚山东为名,欲出关,自立为王。被唐将盛彦师所斩。
李密虽是恃才不羁,胸怀大志。但为人欠缺节操,为人臣子不能忠义,反覆无常。而欲自立门户,却缺少仁义,不善于拢络人心,以德服人,收纳天下英雄。
上不上,下不下,聪明反被聪明误!
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李密在历史上有人把他比为陈胜和项羽,说他始乱终逆,是大祸根,但李密出身关陇贵族,初为杨广重视,继而杨素与宇文述赏识认同,从牛角挂书可见此人的不凡。后来杨玄感起兵,因父亲时常称道李密,便请他为谋主,扰乱隋朝第一功从此开始,杨玄感败亡后,李密逃走,被瓦岗军逮住,本来要杀他,因他及时向翟让进言,得到采纳,又打败瓦岗克星张须陀,翟让大为佩服,推举李密为瓦岗主,自己屈居其下,自此,瓦岗声势大振,有翱然不可复制之势。
通过联结周围义军,取荥阳,袭破洛口仓,瓦岗军兵精粮足,李密便自称魏公又大封诸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开始围攻隋东都洛阳,李密成了瓦岗军之主后带领瓦岗军打了许多漂亮仗,偃师之战一锤定音,奠定义军霸主地位,《旧唐书》“世充袭仓城,密复破之。世充复移营洛北,造浮桥,悉众以击密,密与千余骑拒之,不利而退。世充因薄其城下,密简锐卒数百人以邀之,世充大溃,争趣浮桥,溺死者数万”。此战攻占偃师,这时李密拥兵三十余万,“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
然后,李密的进取重点便围绕攻打隋军重镇洛阳而展开,他不听柴孝和速速西进取关中的建议,也不领众家义军拥立他称帝的心意,“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并随使通表于密劝进”。杨玄感造反时,李密对他说取关中长安为中策,强攻洛阳为下策,而自己为主帅时,却在洛阳城下迁延日久,既不绕城西进,也不向其他方向发展,在洛阳与精锐隋军死磕,虽然隋军屡败,将领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坚城依然坚挺,待到宇文化及弑杀杨广西归,李密便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此期间,瓦岗义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翟让有英雄气让出主位,居瓦岗军第二位首领,却个性贪财,自恃功高多行不法,待到瓦岗军发展到气势如虹时,周围的人便劝翟让把权力拿回来,尤以王儒信和翟让哥哥翟宽为甚,翟宽见弟弟不听,还说,到时你不当皇帝也好,让你兄长我来当,并加紧谋划筹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事情被李密觉察,决定先下手为强,以设宴庆功为名邀请翟让一众旧人,在会上杀死翟让等人,单雄信求饶得免,徐世勣身受重伤被李密救下,随后,在翟让旧部要散去时,李密单骑前去抚慰,并让单雄信和徐世勣统领翟让旧部。
这次事故,是瓦岗军事业的重大转折,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内讧自乱阵脚,自此瓦岗众将离心离德,单雄信已怀有二心,在后来李密败于王世充时,即率部队全军投降可为明证,徐世勣的建议也得不到采纳,还被调离前线前往看守黎阳。而李密,杀翟让后对其旧部老人既用又防,一个佐证便是邙山大败后不去黎阳会合徐世勣,怕他趁机报复。另一个后果是不信老人,就必须有新血补充,快速提拔新人,使老人与新人又产生矛盾,乱上加乱。待到击败宇文化及军回师金墉城时,李密本人也志得意满,无视危机四伏,以骄兵疲兵面对狡诈的王世充,终于失败。
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原本是成功近在咫尺,但最终没能笑到最后。
李密有大才,善于出谋划策,但关键时候却不自信,时常自我否定以及自我矛盾。
从杨玄感到翟让,李密都亮点颇显,但当翟让辞位给李密后,李密则不堪大任。比如在根据地选择上,他看好长安,拒绝洛阳,但他一直在洛阳附近徘徊,准备拿下洛阳。属下建议他迅速拿下长安,进关中图发展,李密内心是赞成的,却迟迟不肯下决定,因为他担心属下大多是本地,不愿意追随他到长安,最终李密的迟疑成就了李渊,李渊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再比如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原本打算东山再起,但属下大多态度消极,李密也深受其影响,竟然说出“孤所持者众也,众既不愿,孤道穷矣”的话,随后要自杀,被拦阻后,李密投降李渊。
李密手下人才济济,但不会知人善用。主要体现在李密疑心极重,比如李密每次战斗都亲临前线,这不是他身先士卒,而是对他人的不放心。而且李密为人缺乏气度,在与王世充作战前,魏征给他出谋划策,却被李密笑为“老生常谈”。最后李密为人处理问题缺乏考虑,这便是翟让事件。
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隋末农民起义之中,李密确实是既有能力又有实力,统一天下的机会一度是最大的。他最终之所以会失败,除了关键时候的坏运气之外,他个人性格的局限性也是很大原因。
先来看看坏运气李密从进入瓦岗军之后,运气一直不错,老板翟让不仅保护他赏识他,还把自己的座位主动相让。接下来李密拿下洛阳外围大粮仓、打败张须陀、连败王世充,确实有他个人的才能在里边,但是也不能否认,李密这时候运气不错,所预料的事情都发生了,所安排的战略都对头。
就在李密一切顺利的时候,江都宫变发生了,隋朝将军司马德戡弑杀隋炀帝,然后推宇文化及上位,开始对中原地区进行反扑。而一时之间,洛阳城李密又拿不下来。真要等到宇文化及来了,自己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李密选择了和洛阳议和,先帮助洛阳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自己再翻回头把洛阳的王世充吃掉。
从这时候起,李密的坏运气就开始了。他先和宇文化及一番对话,发现对方是个草包,于是放心进兵。结果没想到隋朝的精兵战斗力很强,完全出乎李密的预料。结果他艰难地取胜之后,自己的士兵也变成了疲惫之师。
之后的事情就是对付王世充。李密一方虽然疲惫,但是瓦岗军的数量还是要超过王世充的。而且李密几次面对王世充,都把对方杀得丢盔卸甲,所以他有着极强的心理优势。结果又一次没想到,已经被逼入绝境的王世充居然如天神附体一般,竟然将李密给击败了!而且,这一败是彻底的失败,李密从此之后一蹶不振,直到后来被李渊所杀。
当然,坏运气只是表象,真正让李密一步一步走向败亡的,还是他性格中的缺点。
首先,李密看似强大,但是自己的实力却是非常单薄的。李密是隋朝的贵族,虽然因为帮助杨玄感而被通缉,但是名头相当大。后来他混得不好,投奔到瓦岗寨。瓦岗军的一些将领曾经提议杀掉李密,但是寨主翟让觉得李密有能力,不但没有加害,反倒非常地敬重他。翟让给了李密一个营的人马,让他自己带领,后来还直接把自己的寨主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这才成了雄霸一方的人物。可以看出,李密的发家之路,是建立在翟让对他的尊重上边的,瓦岗军内部对他的忠诚度并不高,甚至有反对他的苗头。
公元617年,为了彻底让瓦岗军臣服自己,李密和好友王伯当密谋杀掉了翟让。这一变故中,翟让的亲信徐世绩被砍伤,单雄信也受到了惊吓。李密虽然为了缓和矛盾,仍然重用徐世绩和单雄信。但是这二人的心到底向着谁,可是谁也不清楚的。而且,翟让一死,瓦岗军更加人心浮动。李密的地位看似稳固,但是却如同一个正在努力保持平衡的跷跷板,随时可能倾覆。
这种情况李密自己也清楚,于是他提拔刚刚投奔过来的程知节,重用从隋朝那里投降过来的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罗士信,并且大量的招募新队伍,就是要用新人来冲淡瓦岗军中的翟让气息。但是,李密毕竟不像西北的李渊一样,手下大将多是亲族,天生就有忠诚度。所以不管李密如何努力,谁都自己忠诚却始终拿不准。后来李密败给王世充,就是因为害怕翟让就部报复,宁可去投奔李渊也不敢收拢败军,不敢去找驻守黎阳仓的徐世绩。而实际上,徐世绩一直在忠心耿耿地等着李密到来。李密就是因为对自己人心里没底,才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这种没底的根源,还是因为李密没有完全忠于自己的班底。
其次,李密看似足智多谋,但是决断力有些问题。李密在给杨玄感当谋士的时候,曾经希望杨玄感舍弃防守森严的洛阳,或者去幽州争取挟持隋炀帝,或者西去长安打出根据地。后来杨玄感不听,导致自己兵败。等到了李密进攻洛阳时,柴孝和也提出分兵攻打长安的建议。但是李密也同样没有听,理由有一部分和杨玄感一样,都是认为部下不肯跟随自己入关。还有一个理由,是认为自己走后,手下诸将会互相争斗。说到底,他还是下不了决心,所以难以做出决断。想想日后的李世民围攻洛阳时,听说窦建德来增援,立即亲自领兵拦截,将围困洛阳的任务交给弟弟李元吉,这才促成了日后。二者的决断力高下立判,后来的结局自然也就如同云泥。
再次,李密连续胜利后不能保持冷静头脑,缺乏稳定性。在李密开始进攻洛阳时,曾经连续获得胜利,隋朝不得不让王世充来对付他。可是李密打王世充也是屡战屡胜,似乎随时可以彻底击败对手。后来面对宇文化及手下的隋朝骁果精骑,李密打得虽然艰难,但好歹也是取胜了。一系列的胜利,让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于是在继续对战王世充时,没能采用裴仁基、魏征提出的正确意见,坚持以疲惫之师和对方死磕,结果一战失败,李密输掉了所有,从此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行列。
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李密确实拥有雄才大略,但他犯了以下致命的错误,使他无法统一天下。
一、团队建设方面,他轻信谣言,轻易杀害仗义让位予己的瓦岗寨开山领袖翟让,在瓦岗军里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二、轻视对手,尽管王世充多次被李密打败,可其主力尚存,李密在打败宇文化及,自身力量遭到大损的情况下,轻易与王世充开战,开战前也不像以前一样仔细规划,导致大败。
三、没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虽然李密在为杨玄感谋划时,提出了取关中为上策,后来也有人建议李密立即西进夺取关中,作为根据地,可李密认为自己的将领都是本地人,远征关中担心人心失散。
四、识人不明,杀翟让时留下单雄信并委以重任,可在与王世充大战时,单雄信却不见踪影,最终率队投降王世充。失败后,又怀疑徐世绩而不敢前往,却投奔唐朝李渊。
五、分不清形势,在投靠李渊后,还认为自己是老大,对李渊给予的官职不满意,图谋东山再起,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在瓮中。
六、没有目标,在击败宇文化及后,志得意满、骄傲自满,不能够仔细研究形势,制定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更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满足于眼前的胜利,谁知失败立即降临。
七、看不清对手,李渊起兵太原,雄踞关中,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和能力,是李密夺取天下的强劲对手。可李密先是相信李渊的花言巧语,放任李渊做大,后来干脆投靠之,以求得栖身。
隋末大乱中,李密实力较强且有雄才大略,为何无法统一天下?
在隋朝末年,由于北方地区叛乱,隋炀帝避居江都。但由于跟随隋炀帝南下的北方士卒思乡甚切,加上隋炀帝处置不当,在有心人的策动之下,隋炀帝在江都死于部下之手。整个隋朝的天下,在这个时候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彻底成为了一盘散沙。
而在当时的反隋势力当中,盘踞于现在河南安阳瓦岗寨的瓦岗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瓦岗寨离隋朝都城洛阳较近,而且号称数十万之众。在瓦岗军夺取洛阳回洛仓与黎阳仓之后,声威大震!在瓦岗寨被李密接手以后,瓦岗军实力强大,人数众多并且兵精粮足。但最终还是兵败降唐,在后来再次起兵反唐之后被杀,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李密此人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却没有成为夺得天下之人,是为必然!不管他的出身,还是才能,甚至是情商都不足以让他成为问鼎中原之辈。
瓦岗寨内乱直至崩溃,由李密而起李密在上瓦岗寨之前,声名并不显赫。算是隋朝大臣杨玄感的好朋友和北魏大将李弼的曾孙,而这些身份不仅不能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反而因为杨玄感的反隋事业锒铛入狱。李密为人机警,抽空子越狱逃离,正式成为隋朝的通缉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密走投无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于是,李密在三年后加入了瓦岗寨,开始为造反事业终身奋斗。因为出色的表现,李密获得了瓦岗寨寨主翟让的赏识。而李密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实力。多次击败北方隋军主力,南方精锐隋军北上,也难以击败瓦岗军。
翟让也非常大度地让出了寨主之位,让李密能够用更大的权力,带领兄弟们取胜。然而翟让的做法,让翟让亲信这些既得利益者们利益受损,所以他们怂恿翟让夺回权力!李密在获知这种情况后,没有想办法缓和矛盾,反而快刀斩乱麻,设计击杀翟让和其亲信。须知瓦岗寨能够起事反隋,翟让居功甚伟,也有很多瓦岗军是因为翟让才加入瓦岗的!
李密此举,直接让瓦岗军分成两派。虽然李密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瓦岗军因此陷入分裂,元气大伤,已经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可能!
瓦岗寨只有战争,没有建设,后继无力是必然瓦岗军在李密的带领下,多次大量杀伤隋军主力。更重要的是,瓦岗军雄踞中原,牵制了大量隋军,为其他反隋势力提供了生存空间。然而这也造成瓦岗寨压力极大,除了四处攻阀,别无可能。然而如果想要成就霸业,一片稳定的根据地是必须要有的!
瓦岗虽然占据中原之地,但也是四战之地。瓦岗寨在这样的条件下,青壮只能从事军事行业保卫山寨,农业建设和基础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但这样的话,山寨发展就会后继乏力,粮草缺乏只能出去抢的政权结构,稳定根本无从谈起!李密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放任瓦岗军在战争中逐渐被削弱,打散。
李密的人品不值得信赖李密在得到瓦岗军以前,对于寨主翟让非常尊敬。在翟让禅位之后,大权在我的感觉实在太好!让李密逐渐迷失自我,对于亲信建议翟让夺权的行为,李密直接对这个恩人痛下杀手,造成了瓦岗军事实的分裂,也让自己的人品被打上了问号。
在瓦岗寨后期,李密也不再体恤士卒。只有处罚没有赏赐,让大批人马离心离德,离开了瓦岗军,投向了敌对势力。到了最后,瓦岗军被彻底打散,李密不得已投向了唐军。李渊当时是很高兴的,毕竟李密盛名在外,他封李密为邢国公,还将表妹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就这些条件而言,李渊对李密是很够意思的!
然而,已经习惯大权在握的李密,已经无法回到居于人下的日子,他的野心在自己的刻意压制之下逐渐膨胀。终于在没有深思熟虑之下,骤然反唐,最后兵败被杀,成为了自己野心的牺牲品。这种降而复叛的行为,为当时天下之士所不齿。
结语:李密大才,当之无愧。这一点通过他和隋军多次作战行动,兵法娴熟,可见一斑。然而他的人品和情商却无法支撑他成为逐鹿中原的资本,纵然拥有瓦岗寨的优质资产,并占据了隋朝两大粮仓。却亲手造成瓦岗军的内乱,极大削弱的自身实力。而且李密一味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没有建设根据地的想法,只会让瓦岗寨越打越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密根本就没有可能统一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