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得曹氏江山,是运气,还是实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当初被曹操刀架着被逼出山,忍气呑声受够了窝囊气。后来做曹丕的老师,帮助他击败了潜在对手曹植,差点让兄弟反目,自相残杀。司马懿一跃为顾命大臣,通过忍让丶复出,一举打败竟争对手曹爽,权归司马懿。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司马懿从此把持朝政,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凶残,诛灭夏侯氏九族,只有夏侯霸一人逃亡蜀汉。砍掉曹魏半边支柱,曹魏政权已成岌岌可危。
司马懿父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朝廷已成司马天下。只是司马昭说还要学曹操,让儿子将来收复东吴再做皇上。
曹操死后,司马懿熬过了曹丕七年之痒,朝中再无对手可与其抗衡。怪只怪曹操刀逼出山,曹丕用人昏庸,让司马懿时来运转,葬送了曹魏。
司马懿夺得曹氏江山,是运气,还是实力?
司马懿还不至于篡夺曹氏江山,不过他为司马氏夺江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司马懿能够成为西晋的奠基人,实力与运气缺一不可。司马懿的运气甚至还要超过他的实力。历史上有司马懿实力的人还是很多的,有司马懿运气的,真的很难找出第二个。
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大两岁,但是最初,司马懿一直不肯出山。直到赤壁之战那年,在曹操的淫威威逼下,司马懿还是乖乖地出山了,这时候司马懿已经快30岁了,诸葛亮在前一年也已经出山了。
司马懿是个士族大家,家庭背景很不一般。不过这个背景对于曹魏阵营,似乎算不了什么。曹魏多的就是士族。司马懿能够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士族之首,就是因为他的实力。
司马懿在曹操时期相当于是谋士,经常为曹操出谋划策。同时辅佐太子曹丕,表现突出,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丕在位期间,多次率兵征东吴,每次都是让司马懿留守后方。曹丕已经把司马懿当萧何在用,已经相当于曹操时期的荀彧了。
曹丕死前,曹叡继位,司马懿成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曹叡在位期间,又把司马懿当成韩信用,让他在外带兵,守卫疆土。司马懿击退了东吴的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了孟达,又来到西线,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蜀汉安宁后,司马懿又轻松平定了辽东。
司马懿的特点很鲜明,能屈能伸。遇到孟达、公孙渊这等不入流的对手,便出奇计快速灭了你。遇到诸葛亮这样的高手,便甘愿受辱,坚决不出,利用国力,慢慢陪你耗。
公元239年,曹叡也不行了。这时四大辅政大臣,也只剩下司马懿了。曹叡为曹芳留下司马懿和曹爽两大辅政大臣后便挂了。
这期间的司马懿可能还没有什么想法,还在踏踏实实地做事。前几年,司马懿和曹爽还能在一起工作,但随着曹爽的野心膨胀,排挤并逐渐架空了司马懿。最后司马懿只好装病,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公元249年,机会终于来了。曹爽兄弟带着曹芳去高平陵祭祀,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曹爽虽然手上还有皇帝和地方兵权这两大王牌,但是他对司马懿仍抱有幻想,选择了投降,结果全族被诛。从此司马懿开始掌控曹魏政权。
司马懿的野心或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激发了。毕竟已经爬到这个位置了,抓住了大权,谁也不可能再将大权让出去。能走到这个位置,手上沾的血不会少。将权力让出去,那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曹爽就是个例子。
司马懿能够成为曹魏权臣,他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玩政治还是玩军事,都是超一流的。司马懿除了有实力,运气也是非常的好。
在三国时期,能够活到70多岁,就是非常大的运气。寿命这东西,不是说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即使平时非常注重养生,也难以决定寿命。
司马懿在70岁的时候成功发动政变。如果司马懿只有69岁的寿命,就没有高平陵之变了。司马懿也会成为曹魏的一代能臣和忠臣。
司马懿除了自身长寿之外,他的几个对手不给力,也是他很大的运气。能压制司马懿的人,不是短命,便是草包。
曹丕比司马懿还要小8岁,结果226年就死了,40岁都没活到。不过他找了个好接班人,曹叡非常能干,继位后完美地压制住辅政大臣,掌握着实权。
曹叡也不争气,活不过司马懿。曹叡公元204年出生,239年就死了。他比司马懿小整整25岁。曹叡就算多活12年,也不到50岁,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那时就没司马懿什么事了。12年不但可以熬死司马懿,还可以培养个好的接班人。
但是曹叡真不是一般人,不注意养生,早早地把身体搞垮了。找来8岁的曹芳当继承人,留下曹爽和司马懿托孤,便挂了。结果这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比一个凶残,都在惦记着曹操留下的江山。
曹爽虽然能力不咋样,但他仍然成功地架空了司马懿,独揽大权。曹爽完全压制着司马懿。哪怕曹爽能够像诸葛瞻一样,也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了。司马懿能够政变成功,除了曹爽给了机会,更是因为曹爽平时胡作非为,连自己亲兄弟的劝谏都听不进去,把人都得罪完了,因此司马懿的政变能够获得很多大臣的支持。
曹丕、曹叡玩得过司马懿,但活不过司马懿。曹爽倒是年轻,但是玩不过司马懿。司马懿人生中的对手,不是短命鬼便是草包,自己还能够长寿,这个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
司马懿一辈子,看不出他有什么预谋要争权夺利,策划篡夺曹氏江山,他确实在尽心尽力地辅佐曹氏。否则以司马懿的能力和威望,不可能那么轻松就被曹爽给架空。但是曹爽专权乱搞,又没什么能力,司马懿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家族,都得出手。
司马懿论实力,完全有能力夺曹氏江山,要下手根本就不用等到70岁,但是司马懿最初似乎没有这样的野心。但是运气一而再,再而三地眷顾着他,要把曹氏江山送给他,他也就只能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司马懿夺得曹氏江山,是运气,还是实力?
公元249年正月,魏国皇帝曹芳到高平陵去祭拜他的父亲魏明帝曹叡,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都一起同行。这年已经70岁的司马懿乘此时机,控制京都。这就是高平陵事变,在诛杀掉曹爽三族后,司马懿集团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廷中的势力,司马氏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那么在曹操时期就十分活跃的谋臣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篡夺曹魏政权的道路,他的成功是运气太好还是实力的体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而我认为司马懿的夺权经历,运气有之,实力亦有之。
图 司马懿
曹魏出现的问题,曹氏衰弱、统治者早逝是司马懿夺权的运气之处。
曹氏逐渐衰弱曹魏宗室衰弱的原因,在各代曹氏掌权者的政策里就可以一探究竟。
- 曹操时期
早在211年,曹操就曾封自己的儿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食邑各五千户。而曹操执掌大权时期,他的诸子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带兵出征,地位崇高,活动也不受限制。由此可以看出早在曹操未成为魏王前,就分封诸子,已经在为夺取天下奠定基础。
- 曹丕时期
等到曹丕上台,就一改曹操时期对宗室的宽松政策,让宗室离开都城,交出权力。对宗室也是多加提防,甚至限制宗室在其封地的行政权、领兵权和人身自由。
此举有助于迅速稳定曹丕的地位,集权中央集权。曹魏之前分封宗室导致朝廷乱局的例子数不胜数,曹魏统治者选择这样的国策也是无可厚非。
当然此举也是有致命弱点的,曹魏宗室的衰弱,这就给了司马懿可趁之机。
曹魏统治者大多早逝曹操活了60多岁,在三国时期算是长寿的了,但他的继任者曹丕、曹叡却只活了39和35岁,而比曹丕还大8岁的司马懿却活了70多岁,曹丕去世司马懿47岁,曹叡去世司马懿60岁,甚至发动高平陵事变时,司马懿已经70岁。
可以说,是曹魏统治者的早逝再加上司马懿的长寿给了司马懿谋朝篡位的机会。
当然司马懿的夺权和他自己自身的努力和才智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他实力的体现。
司马懿的韬略在曹叡死后,曹魏大权落在宗室曹爽和司马懿手中,曹爽为首辅,司马懿为次辅,在曹氏集团把司马懿由太尉提升为太傅,表面上极尽荣宠,但实际上却夺走了司马懿的军权。面对曹爽成为曹魏第一权臣的既成事实,司马懿选择避其锋芒,一再隐忍,一方面助长曹爽的嚣张气焰,让曹爽得意忘形;另一方面在暗中积蓄实力、等待时机,以此麻痹曹爽。曹爽的种种不法之事,也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图 主少国疑 曹爽专权 司马氏等待时机
直到皇帝曹芳同曹爽一同前往高平陵祭拜,这就是司马懿等待多年的机会,他迅速入宫取得太后诛杀曹爽的诏令,一举诛杀曹爽三族,至此司马集团彻底取代了曹魏宗室的地位,掌控了曹魏的朝局,从249年到曹魏灭亡的265年的16年里,司马懿死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牢牢掌控朝局,再也没有给曹魏宗室任何机会。
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氏篡权的准备工作完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正式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图 西晋疆域
总结司马懿的篡位夺权成功,是运气和实力相得益彰的体现。
虽然后人们往往对司马施篡权夺权的行为多有微词,认为这是不仁道、不符合古代礼法的行为。但在曹魏内部衰弱(宗室权力弱小、主少国疑)外部司马氏崛起(司马懿的才智和多年的苦心经营和隐忍)的基础之上,司马氏代魏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这样的局面,成王败寇的封建时代里,没有谁对谁错、孰是孰非。
司马懿夺得曹氏江山,是运气,还是实力?
首先是实力、其次才是运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