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起谥号的时候,哪几个字中国人都很介意?

古代谥号主要是帝王丶诸侯丶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人的生平行为给褒奖或惩罚。溢号按性质可分三类。表扬性丶表同情,还有一个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戳无辜的曰后,好内远礼为炀。汉灵帝丶隋炀帝,被编入了批判性行列。末代皇帝通常的谥号,都不大妙。

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为历史上的大人物们(皇帝、皇后、大臣)盖棺定论,评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按照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奖或者同情,始于西周。

其实一开始,谥号是没有“恶谥”的,只有“美谥”、“平谥”,直到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从此出现了“恶谥”,来评价那些德不配位君主。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在谥法中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以便确定谥号时选择。

美谥:这一般都是宣扬有功勋的君主,比如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隋文帝,都是曾开创过盛世的贤德之君。又比如武,克定祸乱曰武、威彊敌德曰武,来表扬诸如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开拓疆土之君。还有康,安乐抚民曰康,由义而济曰景,昭德有劳曰昭等美谥,又称为上谥。

而其中,文武是最高的褒扬,其次是成、桓、昭、穆、景、明等字。

平谥:这一般都是同情类的谥号,譬如冲、殇、愍、哀、悼、思,这些都是表示同情,但是还有一定程度的贬意。

恶谥:这一般都是批评的意思。比如厉、灵、炀等,都含有否定的意思。而这些谥号,一般都是亡国之君,由于是新朝定谥,所以一般都会把自己宣扬的伟光正,而把前朝的末代皇帝给否定的一无是处,以便自己统治的需要,比如汉灵帝,隋炀帝等。

不过谥号,从唐朝之后,就已经被玩坏了,像李世民,最后加封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而到了明清年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雍正皇帝的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这时候都谥号已经沦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了,而为皇帝盖棺定论,则变成了庙号。

因此,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的几个字,肯定就是恶谥中的那几个了。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根据谥法规定,最差的谥号大概有以下几个:武、襄、庄、丁、灵、殇、炀、隐、悼、刺、愍、哀、幽、厉、躁、抗。具体涵义如下: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

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

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综上,最差的应该是“抗”。反观中国历史,似乎谥号为“抗”的,好像还真没有。

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介绍一个:灵。

看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灵公”“灵王”。

一是晋灵公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国君为晋灵公。《左传》如此形容他:

晋灵公不君。

什么意思?“不君”,就是“不干国君该干的事”。《左传》记载他: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第一件事:加重赋税,来给宫墙做壁画。

第二件事:用弹弓在台子上打人,让他们躲来躲去,以此为乐。

第三件事:厨师煮熊掌,没煮熟,杀了他让妇女用簸箕拖着尸体从朝堂上走过去——给大臣看。

接着,最好的大臣赵盾给他觐见,他装作知错的样子,但转头继续干这些事。于是赵盾反复觐见,于是他就派刺客去刺杀赵盾——但刺客不忍心,于是自杀了。接着,他又埋伏刀斧手想杀害赵盾,但赵盾又被一人救走。最后,赵盾的弟弟赵穿把晋灵公杀死了。

二是郑灵公

楚国人给他献了黿,他让人在鼎中烹煮,故意把下面的一个叫子公的人叫来而不给他吃。子公很生气“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于是郑灵公想杀了子公,但子公回头就找了一个叫子家的人,子家接着就把郑灵公杀死了。

三是陈灵公

为人荒淫无道。和孔宁、仪行父等都与夏姬有染。而且还把夏姬的内衣拿到朝廷上去玩游戏。有人进谏,他杀了进谏的人。

三人还到夏氏家里喝酒,喝到高兴了,陈灵公就给仪行父开玩笑说:“夏姬儿子夏徴舒,长得很像你啊。”

仪行父说:“也像你。”

然后,夏徴舒把他们都杀了。

四是楚灵王

《墨子·兼爱》记载,楚灵王“好士细腰”,于是:

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楚国的男子,都开始节食,以细腰为美,走路都要扶墙。没过多久,楚国的男人就失去了战斗力。不信看楚国出土的帛画:

出土的楚地帛画表明楚人的确好细腰

乘龙图

于是有了如下名句: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以上可供参考。

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谥号是皇帝死后,后人按照他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这一制度开始于西周时期,可以说皇帝的谥号是用来高度概括皇帝的生平和能力的。

那么我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几个字是什么呢?

恶谥的典型代表

夷:杀自己大舅哥的周夷王

所谓夷,就是形容这个君主通常会以杀戮的方式来立威,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周第九代王,周夷王。在周夷王在位的时候,周朝已经走向了衰弱,周夷王听信了纪国君主的谗言,把齐国的齐哀公扔到大锅里煮死了,同时齐哀公也是周夷王大舅哥,这样倒行逆施的行为让周王朝大失诸侯之心,西周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图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幽: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我们太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周幽王是周夷王的曾孙,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西周就亡在了他的手中,他的谥号是幽,意思就是说他祸乱纲纪、不明礼仪。

图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灵:宠信小人的汉灵帝

所谓灵,就是说这位君主总是以自己的本性做出判断,导致国家衰弱或者灭亡。而东汉灵帝在位时期,荒淫无度,极其宠信宦官,曾一日之内给十位宦官封为中常侍,导致宦官乱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东汉爆发了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

图 汉灵帝

炀:好大喜功的隋炀帝

和前边几位仁兄不同,隋炀帝杨广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凿运河,但他也是为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国力的皇帝,在他在位后期,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依然沉迷酒色,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而唐朝也豪不客气,给了他一个炀的谥号,以此表示他是位不守礼法、好大喜功的帝王。

图 隋炀帝

总结

历朝历代,昏庸的皇帝获得恶谥,还有很多,他们身居高位,不为国为民,只顾自己享乐,这样的皇帝获得恶谥,也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历朝历代,谥号最差的字有哪些?

谥号多用于古代帝王天子、诸侯、达官显要最早始于西周

恶谥主要有:戾、荒、厉,多为生前德行不怎样进而否定这个人,告诫子孙后代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如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复辟后给他的谥号就是戾,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个儿子朱檀因荒淫无度,其父在他死后赐恶谥荒,就是告诫朱家后人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 明代宗朱祁钰

先秦时谥号为一个字两个或三个字的如秦穆公和赵孝成王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谥号认为这有以下犯上无君父之礼故而废除。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设立大鸿胪机构这个组织机构是专门为帝王帝后、达官显要死后设谥号的组织,以刘恒为例,刘恒死后谥号为两个字实为孝文皇帝,史书上以汉文帝著称。

  • 汉文帝刘恒

随着时间推移达到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是谥号发展的时期与成熟成型时期,这一时期尊号的加长(帝王帝后生前时为了歌颂他们的德行与功劳所搞出来的美称)也影响死后的谥号,这时期一个两个字满足不了帝王虚荣心与无法阐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德行,于是谥号越来越长例如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相较于汉文帝刘恒的孝文皇帝,显得就很绕口了,这一时期开始由于谥号的加长,后世多用庙号称呼死后的皇帝(比如嘉靖皇帝朱厚熜,他死后是世宗庙号,一般称之为世宗章皇帝而章是他谥号中的一个)

  • 唐玄宗李隆基

而唐宋同时期的新罗和辽金等国受到中原王朝影响,他们也效仿中原王朝帝王为死后的帝王帝后加谥号以新罗王朝第31代国王金政明为例他死后谥号神文,故而史称神文大王

辽国开国奠基者耶律.阿保机则谥号为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 辽国开国奠基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国开国奠基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谥号为: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足有16个字之多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到了明清时代谥号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时期谥号的编制交由六部中的礼部处理,皇帝定夺,这一时期确定了皇帝死后谥号的字数,皇帝多为17字或29字,而为亲王1字,郡王2字(包括朝鲜国王),大臣2字。

如以下势力明成祖朱棣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朱棣半身像

兴献帝朱佑杬在亲王时期,其侄子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圈定礼部拟制谥号献,最初又为兴献亲王

  • 朱佑杬十二章团龙衮服全身像

当时朝鲜作为我们的附属国,又称李朝,统治者为郡王级别但是享受亲王待遇,以开国国王李成桂为例,他的谥号为明朝礼部拟定,永乐皇帝所赐谥号康献,属郡王谥号待遇,但是朝鲜内部谥号为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明显是僭越但是明朝官方奈何天高地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 朝鲜王朝开国者朝鲜国王李成桂

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胡濙他的谥号明英宗朱祁镇赐谥号忠安

  • 胡濙画像

清朝时期皇帝除了有汉家谥号外还有蒙古汗号等,清朝皇帝时期为28字(光绪)或23字或25字(努尔哈赤),和硕亲王1字,大臣2字,以清圣祖康熙为例,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成仁皇帝,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的谥为:忠

  •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之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兄,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之伯父

曾国藩的谥为:文正

  • 曾国藩晚清时代重臣之一,洋务派代表人之一

综合来看谥号随着时代的变迁字数从西周开始出现,到先秦的一到二再到明清十几二十几个之多,所富含的内容除了帝王的德行与功绩外,也有帝王肯定名臣的所作所为,也有用于批评和告诫后代不要重蹈覆辙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