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蒙古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在铁木真的时代有一百多个部落,有放牧的丶狩猎的丶当时也开始了农业共三部分。
蒙古处在金兵的压迫下,每隔三年就派兵抢掠。铁木真是贵族出身,长大后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被推举为大汗(史称成吉思汗)。为了反抗金兵,成吉思汗先斩断他的右翼附属国西夏。然后联宋抗金。在20年的征战中,最后7年西征。打败了横垮欧亚的大帝国花刺子模王国。几乎征服了欧洲。
成吉思汗及四子建立了蒙古和四个汗国。1259年忽必烈在兄长蒙可汗死后,开始了争夺大汗权位,与其弟阿里不哥展开了长年厮杀,于1271年打败了阿里不哥,正式宣布为蒙古大汗,并改国号大元,在1279年崖山之战中灭了南宋。其后南下统一中国。
其时四大汗国不承认忽必烈的帝位,全部脱离蒙古帝国。元朝此时与四大汗国分道扬镳。只是如今蒙古和中原的版图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在伊郎和阿富汗和中亚各国,都有说大汗后人,只是被异化了。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古铁骑,只是留在了传说中。但成吉思汗横扫740个部落的惊人成绩,被马克思丶孙中山丶拿破仑丶尼赫鲁丶麦克阿瑟等赞叹不巳。一生60多个大战,无一败绩,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辉煌奇迹。毛主席把他和秦皇汉武丶唐宗宋祖并列,一代天骄一一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成吉思汗建立的是大蒙古国,也叫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当时建立的大蒙古国疆域还不是很大,毕竟当时的金国,南宋还都尚在,但随着窝阔台,蒙哥的相继即位,他们四处扩张,最终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王朝,由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组成。
钦察汗国,1243年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结束西征后建立,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布哥因争夺汗位而发起战争,钦察汗国借此独立,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灭亡,其领地最后归入莫斯科公国。
察合台汗国,1222年由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1260年因大蒙古国内讧而成为独立汗国,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被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则于1639年被叶尔羌汗国所取代,而叶尔羌汗国则于1680年被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所灭。
窝阔台汗国,1225年由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建立,窝阔台继承蒙古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窝阔台汗国封地,1309年窝阔台汗国最后一任大汗归顺元朝,原窝阔台汗国的大半领地则被察合台汗国所吞并,窝阔台汗国就此灭亡。
伊利汗国,1256年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1335年阿布·赛义德汗死后,伊利汗国陷入内讧并分裂成几个国家,伊利汗国灭亡。
而除了以上四大汗国之外,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60年在内部政权的争夺中获胜,成为大蒙古国新一任的大汗,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四大汗国的独立,1271年,忽必烈增国号“大元”,自此大蒙古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中国。虽然四大汗国独立了,但在1304年他们再次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
1368年朱元璋灭元朝,元朝统治者逃往漠北,史称“北元”,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北伐取得“捕鱼耳海”大捷,而同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明朝则称其为“鞑靼”,北元灭亡后,包括黄金家族直系控制的鞑靼与原蒙古其他部落陷入互相攻伐的混乱之中,后鞑靼分裂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等部。
后来察哈尔部取得黄金家族中的最高统治地位,被蒙古各部所承认,然而随着东北后金政权的崛起,蒙古诸部逐渐向其依附。
皇太极即位后,于1632年发兵征讨察哈尔大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即林丹汗),林丹汗大败并逃往青海,两年后病死。
1635年,爱新觉罗·多尔衮与爱新觉罗·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了林丹汗剩下的部众,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献出降,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的版图,拥有黄金家族血脉的大蒙古国的汗位至此断绝,大蒙古国也终于落下了帷幕,成为历史。
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先纠正一个观点吧:元朝不是成吉思汗的,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是一个令东西方都为之胆寒的国家。与其说这是一个国家,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联盟。
为啥说这是一个军事联盟呢?因为蒙古人几乎个个都是骑兵,而且几乎一生都在马背上度过,可谓是全民皆兵。他们没有所谓的大本营,打到哪里,老婆孩子和牧场就带到哪里。
最关键的一点是,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这个集团还勉强能够维持团结。等到成吉思汗去世以后,这个军事联盟立刻便开始走向分裂了。没办法,盘子太大,不分是不可能的。那么大蒙古国分裂成了哪些国家呢?
第一批,四大汗国和元朝。大蒙古国先后进行过三次西征,分别在1219年,1235年和1253年。这3次西征大蒙古国的最高领袖,分别是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蒙哥汗。三次西征的军事统帅,分别是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
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带队,进行第一次蒙古西征。为啥要西征呢?表面来看,是因为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抢了蒙古的商队,实际上是成吉思汗在攻打大金国时,陷入了僵局,必须要从西边找到足够的补给,才能持续进攻大金国。
这次西征过程中,成吉思汗顺利地消灭了西辽和花剌子模国。
第一,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将西辽的故地,赏赐给了自己的二儿子察合台,察合台在这里建立了察合台汗国。该汗国的范围大致上在如今的新疆、西伯利亚、中亚的部分地区,面积大概有350万平方公里。
此外,成吉思汗还将咸海、里海等地的地盘,赏赐给了自己的长子术赤。这地方距离蒙古老家太远了。之所以给了长子术赤,是因为成吉思汗对这个儿子的血统存疑。眼不见心不烦,把他打发得远点儿。
第二,金帐汗国。成吉思汗去世以后,他的第四子托雷监国两年之久。此后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在忽里台大会上,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顺利继位,成为了大蒙古国的新任大汗。
公元1235年,窝阔台吩咐术赤的次子拔都,带领各宗长子进行第二次蒙古西征。这次西征过程中,拔都的军队先后灭掉了基辅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地的诸侯,威震整个欧洲。
这个时候,拔都将自己打下的地盘,连同父亲术赤得到的里海、咸海地区的封地一起,组建了庞大的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钦察汗国的地盘包括了俄罗斯西部、乌克兰、匈牙利、波兰、中亚的大部分地区,面积大概有650万平方公里。
第三,伊尔汗国。窝阔台为了稳住大位,或许将手握兵权的弟弟托雷给害死了。结果使得窝阔台家族和托雷家族成为了针锋相对的两大家族。
窝阔台汗去世以后,他儿子贵由汗继位。贵由汗和金帐汗国的可汗拔都矛盾非常深,索性带兵要去攻打金帐汗国。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得出,这个时候的大蒙古国已经走向分裂了。金帐汗国已经不用听从蒙古大汗的命令了。
结果贵由汗半路上就死了,拔都立刻抓住机会,带领10万大军东进,他可不是来造反的,而是大力支持托雷的长子蒙哥继承大汗的位置。
经过两次忽里台大会的折磨过后,蒙哥汗总算继位了。作为交换,拔都的金帐汗国当然也获得了绝对的自治权,基本脱离了大蒙古国的控制。
蒙哥汗为了稳住大位,让自己的弟弟们纷纷掌权。忽必烈负责漠南蒙古和汉地的事情,阿里不哥负责漠北蒙古,旭烈兀则负责西征。
公元1253年,蒙哥汗命令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蒙古西征。这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中东地区。也就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
旭烈兀作战勇猛,这些地盘基本都被他给攻克了。正当他准备攻打埃及的时候,蒙哥汗的死讯忽然传来了。
原来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钓鱼城时,不小心去世了。这个时候蒙古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下来,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旭烈兀立马带着大部队东归,打算争夺汗位。
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旭烈兀显然比忽必烈、阿里不哥更加没有竞争力,因此他最好的打算,就是拥兵自重,在已经打下的中东地盘上,建立自己的汗国。
结果很明显,忽必烈给出了自己的价码,不仅支持旭烈兀独立,而且将旭烈兀带去西征的所有将士,都划归旭烈兀所有,同时允诺,旭烈兀打下的所有地盘,都归旭烈兀所有。
这下旭烈兀算是满意了,二话不说就表示支持忽必烈。同时他在自己打下的地盘上,建立了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
伊尔汗国的地盘,大致上在如今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地,占地面积约有375万平方公里。
第四,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的后代们,在贵由汗死后,并没有继续担任蒙古大汗。这个位置被托雷家族给抢走了,他们那叫一个生气啊!发誓要和托雷家族斗到底。
不过很可惜的是,托雷家族比较狠,蒙哥汗上位以后,将窝阔台家族的精锐基本上都给收拾了。剩下一堆渣渣,压根翻不起大浪来。
但是,窝阔台有个叫海都的孙子,能力很强。他一直不服忽必烈的管辖,因此在1251年,拉拢一帮窝阔台旧部,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该汗国的位置,大致上在如今的新疆、中亚、俄罗斯的部分地区,由于面积不大,而且实力弱小,仅仅58年就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给瓜分了。
第五,元朝。这个大家太熟悉了,蒙哥汗继位以后,他的弟弟忽必烈负责掌管漠南蒙古和汉地的军事力量。说实话,忽必烈的权力有点儿太大了,这也一度引起了蒙哥汗的怀疑。
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回到漠南蒙古,于1260年,召开了一个小型忽里台大会,公然称汗。阿里不哥得知以后,连忙在1个月后在漠北蒙古称汗。这下大蒙古国就有2位大汗了。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交战了足足4年时间,最终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成为了大蒙古国唯一的大汗。可这个时候,忽必烈违背了大蒙古国通过贵族选举的方式继位的法则,因此几大汗国,再也不愿臣服于汗廷,忽必烈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朝。直到公元1279年,元朝才灭掉了南宋,完成了统一。元朝的版图大概有1372万平方公里,是大蒙古国各大分支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二、金帐汗国分裂成了一堆汗国。金帐汗国采取的是分封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稍微有点兵权的将领,都能占山为王。就以金帐汗国为例,当时只要达到万户以后,都可以成为一方诸侯。
因此金帐汗国对地方的管辖,压根就不到位。时间长了以后,地方诸侯们纷纷做大做强,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金帐汗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蓝帐汗国和白帐汗国。
其中,蓝帐汗国是拔都的弟弟昔班建立的。他的封地主要在乌拉尔地区。当金帐汗国分裂以后,蓝帐汗国就形成了。
白帐汗国,是拔都的哥哥斡儿答所建。斡儿答是术赤的长子,但是他自认为能力比不上二弟拔都,所以就把管事权都交给了拔都。此后斡儿答便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地盘作为自己的封地,从而建立了白帐汗国。
除此之外,15世纪的时候,金帐汗国走向分裂,还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
其中克里米亚汗国战斗力强悍,他们凭借老大哥奥斯曼帝国相助,甚至灭掉了金帐汗国,成为了东欧强大的草原军团。一直到18世纪,克里米亚汗国才被沙俄所灭。
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最后慢慢发展最终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成吉思汗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崛起以后,建立了强极一时的蒙古帝国。但是这个帝国在他死后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很快就四分五裂了。
成吉思汗的元朝失败了,你知道他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在成吉思汗死后,他将汗位传给三子窝阔台,不过窝阔台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窝阔台手持成吉思汗遗诏,但是按照蒙古人的传统,通常是由幼子继承全部家产,所以有许多贵族仍旧支持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继位。这导致蒙古帝国汗位空缺长达三年时间,最后窝阔台在二哥察合台的支持下,最终继承汗位,成为大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
在窝阔台死后汗位传给了其长子贵由。但是贵由仅登基2两年就死了,在贵由死后,汗位落入了托雷长子蒙哥继承,从此蒙古大汗汗位落入托雷一系手中。
在蒙哥汗死后,由蒙古贵族组成的库里勒台大会推举蒙哥的七弟阿里不哥为大汗,而蒙哥四弟忽必烈拒绝承认这一结果,于是双方爆发大战。最后忽必烈获得胜利,击败了阿里不哥。
不过,虽然忽必烈获得了胜利,但其实忽必烈大汗称号是自封的,大多数蒙古贵族是不承认的。而阿里不哥的大汗之位是由库里勒台大会推举出来的,更具合法性。因此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带有一定的叛乱性质,即便是他最后获胜,却也导致了蒙古帝国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分裂。
此后忽必烈以中国为中心建立了大元帝国,而大蒙古帝国就此分裂成大元帝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又翻译称“伊尔汗国”)五个国家。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出来的五个国家,其中元帝国和伊尔汗国都是托雷系)
这五个国家中,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原本是窝阔台的封地,位于今天新疆北部和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1309年后来窝阔台汗国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联手瓜分了。从1225年建立到1309年灭亡,窝阔台汗国共存在84年。
第二个灭亡的则是位于西亚的伊尔汗国。
伊尔汗国位于西亚地区,领土包含了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区,是托雷第五子旭烈兀所建立的国家。其于1335年亡于内乱,立国仅79年。
第三个灭亡的国家是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是由术赤之子拔都所建立的国家。其版图覆盖大半个东欧,其统治中心位于今俄罗斯南部的萨莱。
不过金帐汗国对内施行的是分封制度,类似于中国的周朝。所以到了15世纪金帐汗国就分裂为,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这几个汗国都是术赤的后裔建立的,并且此时已经几乎完全独立,金帐汗国仅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
1480年,金帐汗国大汗阿合马出兵进攻莫斯科公国失败被杀,金帐汗国从此失去了对俄罗斯人的控制。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灭亡。
第四个灭亡的是大元帝国。
元末因吏治腐败,民族压迫严重,爆发了著名的红巾军起义。而此时元廷内部仍旧是内斗不断,导致元朝错过了镇压起义军的最佳时机。1368年,明军大将徐达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此后元朝的统治范围重新退回蒙古高原,但仍旧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1402年阿里不哥后裔鬼力赤杀死北元第七位大汗坤帖木儿,不再使用“大元”国号,大元帝国正式成为历史。不过大元的灭亡并不意味着大蒙古帝国的灭亡,只不过蒙古帝国不再使用大元国号罢了。
1635年,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击败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林丹汗之子额哲降清,献传国玉玺,大蒙古帝国宣告灭亡。
第五个灭亡的是察合台汗国,该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新疆大部和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
在建国之初,察合台汗国曾多次与元帝国发生战争,后来又与元朝合谋瓜分了窝阔台汗国。
1321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为"蒙兀儿斯坦",西部称为"马维兰纳儿",后人通称为“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
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正式灭亡。而东察合台汗国则于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所灭。
不过叶尔羌汗国君主也是察合台的后裔,只不过改了个国号。1680年叶尔羌汗国为准噶尔汗国所灭,察合台汗国正式灭亡。
虽然察合台汗国是五个国家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但察合台汗国并不是成吉思汗子孙所建立的政权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才是最后一个由成吉思汗子孙建立的国家,其于1783年被沙俄所灭。
除此之外,帖木儿帝国、准噶尔帝国、莫卧儿帝国也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但这些国家君主并不是成吉思汗后裔。
总结:而继承了成吉思汗伟业的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并将大蒙古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这个王朝的结局我们也知道,最后被朱元璋灭掉了。从成吉思汗的这几个子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各自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但最终没能够逃脱灭亡的命运,这与他们游牧民族的本性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元朝是蒙古帝国的正朔的继承所在,四大汗国也伴随着元朝的建立而活跃于欧亚大陆之上。他们共同组成了人类历史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强大蒙古帝国。正如蒙古的兴起是建立在成吉思汗对蒙古骑兵的强化改造而来,而他们的衰弱也如他们的征服步伐的停止而逐渐暴露出他们统治的缺陷,灭亡也只在旦夕之间。
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的,除此之外,成吉思汗的后人还建立了四大汗国,但这些国家全部已经灰飞烟灭了。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在斡难河畔称帝,建立大蒙古帝国,之后数次发动西征,最远曾踏足东欧黑海,蒙古铁骑在他的领导下,一度令欧洲为之战栗,而在他六十六岁那年,病逝于兴兵灭夏途中,后世尊称其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死后,大蒙古帝国在他的子孙不断纷争中四分五裂,形成了几个疆域大小不同的国家,但这些国家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无一例外的都走向了灭亡。
元朝: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忽必烈能建立元朝,还要追溯到成吉思汗还活着的时候。
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以及四子托雷,而在他还活着的时候,曾指明将汗位传给三子窝阔台。
之所以选择窝阔台,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长子术赤和次子察合台一直是水火不容,为了将来政权稳定,成吉思汗干脆直接的将二人踢出了备选名单。
其二,是窝阔台在当时表现十分优异,不仅足智多谋,并且在治国才能上,要优于弟弟托雷,因此,成吉思汗经过几番权衡之后,最终决定将汗位传给窝阔台。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按照他的遗命,窝阔台理应继承汗位,但在当时却出了一个小插曲。
当时,大蒙古国的库里勒台制尚且存在,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部落议事会制度,按照其规定,汗位必须经过议会讨论决定后方才生效,因此,窝阔台单凭成吉思汗的遗命,还不能直接继承汗位。
而议会这一讨论,就足足讨论了两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国政由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监管,并且,不少守旧派也支持托雷继承汗位,双方相争不下,因此继承人问题才会拖这么长时间。
直到公元1229年,窝阔台在哥哥察合台的强力支持下,最终力排众议,登上的汗位,大蒙古帝国也开启了窝阔台时代。
到了公元1241年,窝阔台病逝,其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贵由是个短命的帝王,在位初期朝政被其母后乃马真氏长期把持,好不容易他亲政了,结果仅一年便病死在行军途中。
贵由一死,汗位再次空缺,·托雷的长子蒙哥历来战功显赫,因此,他在众多王公大臣以及其母亲唆鲁禾帖尼的支持下,最终公元1251年7月,登基称帝,成为大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
蒙哥登基后,正值蒙宋战争的关键时刻,因此,蒙哥也亲自带兵进攻南宋,但也因为如此,在公元1259年8月,蒙哥于钓鱼城下,被南宋将士射中,随后重伤而死。
由于蒙哥是暴毙而亡,因此继承人问题再一次被摆到桌面上,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就是蒙哥的四弟忽必烈和七弟阿里不哥。
两人经过近五年的激烈争夺后,最终忽必烈在蒙古诸王的拥护下,战胜阿里不哥,成为大蒙古帝国新的大汗。
从上述蒙古汗位的传递来看,自成吉思汗去世后,他一手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在汗位传承上,总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死后,汗位被托雷的儿子蒙哥夺走,这种争夺导致了成吉思汗的后人们一步步的四分五裂,最终各自出走,形成了一个个新的国家。
而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于公元1271年,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正式将国号改为“大元”,自此,大元帝国建立。
若是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忽必烈所建立的大元,已经和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相去甚远,由于成吉思汗儿子们的后人一一分家,因此,元朝只能算是大蒙古帝国其中的一部分。
元朝一共在中原统治了98年,在其后期,由于吏治腐败,导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因此也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而在众多起义军中,最终脱颖而出的,正是安徽凤阳的放牛娃朱元璋,是他结束了大元帝国的统治。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徐达率军北伐,并攻克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仓皇北逃,自此,元朝宣告灭亡。
不过,在元顺帝北逃后,依然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历史上对这一政权称作“北元”,北元共坚持了前后约有二十年,在朱元璋的不断打击下,最终公元1388年,最后一支北元主力被明军击溃,末代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次子地保奴则被明军擒获。
而逃走的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也没活多久,二人在逃至斡难河畔附近时,被当年落败于忽必烈的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抓获,遂即将二人杀害,汗位则由额勒伯克继承。
到了公元1399年,瓦剌四部的大领主鬼力赤因不满额勒伯克的调动,因此便起兵将其杀死,拥立傀儡大汗坤帖木儿登基,但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402年,鬼力赤又将坤帖木儿杀死,自己登基,并废除大元国号,改称鞑靼,自此,北元政权彻底宣告灭亡。
北元只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所建立的国家之一,而在它灭亡的同时,其他几个国家,同样也在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钦察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所建立的汗国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原本是成吉思汗在生前,赐给其长子术赤的封地,因此术赤在名义上,也是钦察汗国的第一任可汗,
最初,身为成吉思汗嫡长子的术赤,是最有希望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的,但由于他历来与弟弟察合台不合,因此就被成吉思汗所厌恶,故而失去了继承汗位的机会。
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术赤的身世问题,才让他出局的。
据说,术赤并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而是其母孛儿帖某次被成吉思汗的宿敌脱黑脱阿掳走,等救回来时,孛儿帖已经还有身孕,并且,术赤的名字在蒙语中,也是“客人”的意思,因此,术赤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一直是一个历史谜团。
当然,这件事成吉思汗本人肯定是讳莫如深,但不管怎么说,原本应该继承汗位的术赤却被踢出局则是真的,因此,这种说法并非完全不具有真实性。
同时,在成吉思汗晚年选择继承人时,术赤的二弟察合台不断拿术赤的身世来说事,也最终让成吉思汗放弃了术赤。
虽然没让术赤成为继承人,但成吉思汗对这个儿子真的相当不错,在公元1225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前一年,他将一片极大疆域赐给术赤当做封地。
这块封地,位于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面积极其广阔,但刚到封地的术赤,在当年就因病去世。
术赤去世后,汗位传给了长子拔都,拔都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正是由于他出色的才能,他的兄长斡儿答才甘愿放弃继承权,主动将弟弟拔都推到了汗位上。
而在拔都继位后,所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公开支持窝阔台为新的蒙古大汗。
前文讲过,在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病逝,临终前曾遗命将汗位传给三子窝阔台,但由于部落议会制度,因此窝阔台一时半会还不能继位。
在此期间,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隐隐有继承汗位的意思,蒙古贵族中,不少守旧派选择支持托雷,因此,作为窝阔台的兄长术赤的后人,拔都所代表的术赤一脉支持谁十分重要。
公元1227年,蒙古诸王在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伦河)召开议事大会,要在大会上决定出究竟由谁继承汗位,拔都带着父亲术赤一脉的诸王前去参加。
在大会上,拔都公开表示,支持窝阔台为大汗,因此,窝阔台也顺利地成功继位。
在此之后,拔都作为他这一代的诸王之首,在窝阔台的授意下,带兵进行了著名的“长子西征”,不仅将蒙古帝国的威名远播欧洲,也趁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汗国疆域再度扩大。
自公元1235年开始,拔都带领蒙古大军,先后攻克今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众多疆域,如俄罗斯梁赞、科罗木纳、莫斯科以及乌克兰的契尔尼果夫、基辅等,到了公元1240年,拔都已经打到了弗拉基米尔—沃伦(今乌克兰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
但拔都并没有停止大军前进的脚步,反而继续西征,在公元1241年春天,再次集合大军十二万,向匈牙利发动进攻,期间,一场经典的里格尼茨之战,将波兰击溃,让当时的欧洲诸国极为震惊。
与此同时,拔都派出的另外一支兵力,在攻克鲁丹、瓦剌丁诸城后,与拔都汇合在匈牙利的佩斯城下,在这里,拔都又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赛约河之战,歼灭匈牙利六万大军,最终将其攻克。
经过数场大战后,拔都原计划在秃纳河进行修整后再继续向上游进军,但在公元1242年,窝阔台病逝的消息传来,让拔都不得不改变了计划,大军也自此缓缓返程。
而在大军返程的过程中,再次传来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位的消息,这让向来与贵由不合的拔都萌生退意,不再继续东进,而是选择留下来,建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汗国。
由于多年征战,因此受拔都控制的疆域极大,他的选择也很多,最终,拔都决定在亦的勒河下游驻扎,并在附近的拔都萨莱(今俄罗斯谢利特连诺耶)定都,正式建立了坎察汗国。
钦察汗国建立后,得知该消息的贵由极为恼火,当初在举行推举大汗仪式时,拔都借故不参加,就已经让贵由对他怀恨在心,如今拔都又公然建立汗国,就更让贵由怒火中烧,因此,在贵由继位不久,就亲自带大军,前去征讨钦察汗国。
但大军还没摸到钦察汗国的边儿,贵由就病死在途中,贵由死后,曾有蒙古诸王推举拔都为新的大汗,但被拔都拒绝,并且,他表示托雷之子蒙哥才是合适的人选,在他的支持下,蒙哥顺利继位。
因拥立有功,蒙哥在继位后,赐予了拔都更大的权力,因此,拔都又将斡罗思、塔剌思及河中地区等地收入囊中,而钦察汗国也因此一跃成为当时蒙古汗国中领土最大的宗藩之国。
公元1256年,四十八岁的拔都去世,汗位传给了弟弟别儿哥,钦察汗国在他的手里,变得更加强大,他也是钦察汗国重要的统治者之一。
但到了公元1340之后,过于强大的钦察汗国内部出现了纷争,呈现出国中之国的现象,期间,汗位权力争夺激烈,在1357年到1380年期间,短短24年就换了20个大汗,种种因素导致钦察汗国逐渐走向衰败。
15世纪时,坎察汗国已经分裂成若干个独立王国,而钦察汗国中央能控制的疆域变得十分有限,同时连年不断的征战,让其实力大损。
公元1502年,末代钦察汗国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其疆域被合并,钦察汗国也自此灭亡。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建立的汗国在成吉思汗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中,就属察合台汗国的情况最为混乱。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得到封地后,与继承汗位的窝阔台关系最铁,因此就曾经发誓,蒙古汗位必须是窝阔台家族的人才能继承。
但这也引起了之后夺位成功的蒙哥不满,而在蒙古上位后,察合台已经病死,因此,蒙哥出于报复,就将察合台的封地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交给了拔都管辖。
这种强行划分的结果,把继承察合台之位的孙子哈喇旭烈气得够呛,就在他气呼呼地前去仅剩一半的封地继位时,走到半路连气带急就去世了。
哈喇旭烈死后,察合台汗国出现了权力真空,蒙哥本想在征服南宋后好好打理,但由于他意外去世,导致了察合台汗国成为了周围几个汗国眼中的肥肉。
当时,坎察汗国的别儿哥、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以及忽必烈,都想瓜分察合台汗国的疆域,最终,还是阿里不哥抢占先机,派出了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成功的统一了察合台汗国。
但阿鲁忽野心极大,在同意察合台汗国后,掉过头来又与阿里不哥闹翻,以至于阿里不哥与阿鲁忽展开了激烈的互掐。
而忽必烈趁此机会,派出了哈喇旭烈的孙子木八刺沙,顺利接管了察合台汗国。
但木八刺沙终归不是自己人,忽必烈对他也并不放心,因此,他又派出了哈喇旭烈的一个侄子八刺,采用“双巨头”模式,共同掌管察合台汗国。
此举让木八刺沙十分不满,转身投靠了伊尔汗国,结果正中忽必烈下怀,最终在忽必烈的猛烈攻势下,木八刺沙战死,察合台汗国成了八刺一个人的天下。
然而,八刺也不是省油的灯,在1269年,他偷偷地与窝阔台后裔以及拔都后裔达成和解,并共同商议对付忽必烈,但没等他有所行动,就被隔壁的伊尔汗国打的客死异乡。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几经易手,而初创者察合台的子孙们,也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互相厮杀,仅1326年到1346年,就先后有9个大汗上位,而且最恐怖的是,每一个大汗,都是靠着暗杀上位的。
如此动荡的局势,也让察合台汗国迅速衰败,到了1347年,察合台汗国完全分裂,成为了东西两个并列的汗国。
其中,西察合台汗国是一代不如一代,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争权夺位之中,到了1362年,由于巴鲁剌氏部的帖木儿介入,西察合台汗国逐渐被他掌控,在此之后,帖木儿不断开疆拓土,最终将西察合台汗国演变成帖木儿帝国,而西察合台汗国也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至于东察合台汗国,在母体察合台汗国分裂后,曾经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在1345年,一名叫做秃黑鲁帖木儿的青年继承了东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在他的带领下,东察合台汗国信仰一致 ,逐渐兴盛。
但在公元1618年,东察合台汗国出现宫廷内乱,在位的大汗被杀,自此又陷入了混乱当中,最终,在国内党派的争斗下,被噶尔部的噶尔丹带兵消灭,东察合台汗国宣告灭亡。
窝阔台汗国:窝阔台后人所建立的汗国窝阔台汗国建立的时间最晚,而其建立的原因也十分尴尬。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按照蒙古传统,窝阔台这一脉作为大汗,是没有封地的,因此,在他和他的儿子贵由在位期间,并不存在窝阔台汗国。
但贵由死后,蒙哥继位,窝阔台这一脉就面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没有封地。
之前,窝阔台活着的时候,曾将一小块位于凉州的封地赐给了自己的次子阔端,而在蒙哥上位后,出于家族道义,把窝阔台的其他子孙进行了分封,但封地一个比一个小,也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窝阔台一脉与托雷一脉一直不合。
其中,窝阔台的第五子海都,封地就在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在这里,他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壮大。
之所以他能壮大,与术赤的弟弟别儿哥有很大关系,当时别儿哥已经继承坎察汗国的汗位,他正全力压制察合台汗国,而对于海都主动向他示好,别儿哥十分满意,因此就没少支持海都。
就这样,海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趁着后来忽必烈争夺汗位之际,积极壮大自身,逐渐拥有了能与元朝对抗的实力。
自此,海都就不断的与忽必烈交战,甚至在忽必烈驾崩后,他侵吞元朝土地的行动也没有停顿,占据了天山以南的大片区域,同时,海都也和伊利汗国战争不断,没少侵占其土地。
也就是说,窝阔台汗国是由窝阔台的第五子海都一手创建的,并且,与其他汗国不同的是,窝阔台汗国的强大,完全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海都死后,汗位由其子察八儿继承,但实际上,当时的朝政是被权臣都哇控制,这就引起了海都的其他儿子不满,窝阔台汗国出现了各宗亲诸王的分裂。
但察八儿并没有在汗位上坐太久,因为窝阔台汗国的存在,对于元朝来说,始终是一个隐患,等到元朝将其他叛乱平定后,转过头来就开始对付窝阔台汗国。
最终,察八儿被元朝击溃,其部众也全部被俘虏,察八儿本人被降封为汝宁王,窝阔台汗国也就此覆灭。
伊尔汗国:成吉思汗的儿子托雷后代建立的汗国要说这成吉思汗后人所建立的几大汗国中,最没存在感的,就是伊尔汗国了。
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是由托雷的儿子旭烈兀建立的,之所以建立这个汗国,则是因为当时需要驻扎练兵,以便征服其他国家。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攻占了波斯东部,但由于忙着扩张,一直没有在这里设置相应的民政机构,而是由部分将士在这里采用粗放式管理。
到了1252年,已经继位的蒙哥派弟弟旭烈兀前往波斯镇守,并要求他在在波斯积极练兵,并继续进行扩张。
旭烈兀到达之后,发挥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先是消灭木剌夷国(其疆域位于今伊朗马赞德兰省),之后又杀掉末代哈里发,攻克巴格达,并在1259年,出兵叙利亚,占据了不少城池。
但在同年,旭烈兀得知蒙哥病逝在四川,便率兵退回波斯,准备返回故土,就在他启程之际,听闻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便决定不再东进,留在了波斯当地。
与此同时,旭烈兀派出使者,公开支持忽必烈上位,因为也算是有了拥立之功,在忽必烈登基后,为表示感谢,就将阿姆河以西的波斯国土赐给旭烈兀作为封地。
自此,旭烈兀所属的领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他设立宰相,并划分各省疆域,任命各省长官,开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但在政治立场上,旭烈兀本人以及他所建立的伊尔汗国,一直是元朝的拥趸,每次汗位更迭,都会向元朝朝廷报请,并得到批准后方才登基。
伊尔汗国存在期间,最大的敌人就是拔都建立的坎察汗国,当时拔都已经去世,其弟弟别儿哥是大汗,双方为了争夺阿塞拜疆,时不时的就会发动战争。
但从整体上来说,伊尔汗国还算是比较平静的,虽说在1295年,出现了短暂的内乱,但很快被平定,并且,这次内乱还让中兴之主合赞得以上位,在他的带领下,伊尔汗国日渐繁荣,史称“合赞中兴”。
不过,在之后,伊尔汗国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并且,在其王朝末期,由于实力大减,被一直觊觎的坎察汗国趁虚而入,不仅侵占疆土,还操纵汗位更迭,最终造成了伊尔汗国国内的贵族纷纷自立,其中,蒙古贵族哈桑自立为汗。
哈桑死后,其子兀洼思迁都大不里士,不再沿用伊尔汗国称号,改为札剌亦儿王朝,该王朝在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综上所述,成吉思汗的后人一共建立了五个政权,其中元朝是继承于大蒙古帝国,而其他四大汗国,分别是术赤的儿子拔都建立的坎察汗国、察合台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的后人海都建立的窝阔台汗国,以及托雷的儿子建立的伊尔汗国,这些汗国随着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内乱等各种原因,最终都走向了灭亡。
成吉思汗的后人建立了几个国家吗?现在还存在吗?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并没有衰落,反而继续走上扩张的道路。
传到忽必烈手中时,“大蒙古国”的版图达到巅峰,横跨欧亚大陆,包括现在的中亚,东亚,西亚,东欧,最西到达莫斯科,与波兰接壤,最南到印度河,最北达到北极圈。
如果不是遇到了台风,说不定忽必烈把日本也收入囊中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蒙古国”已经分裂为四大汗国和元帝国。虽然忽必烈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兼元帝国皇帝,但是,实际上,四大汗国各行其事,已经处于独立状态。
这种分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忽必烈继位后才开始分裂的。实际上,从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承大汗之位开始,分裂就已经开始了。
每一次分裂,都是因为继承人问题而产生。
首先来介绍一下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实际上,他不止四个儿子,只是因为这四个儿子是由正妻所生,为嫡子,而且他们家族分别建立了四大汗国,因此知名度高一些。
长子术赤。当年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帖结婚的时候,遇到了敌人的袭击,妻子被人抢走,回来后就生下了术赤。因此,术赤的身份一直遭受质疑,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二子察合台。他一直看不惯自己的大哥术赤,坚持认为他不是成吉思汗的种,为此当着成吉思汗的面,和术赤动手打架,因此,他的家族一直和术赤家族不合。
三子窝阔台。这个人的特点就是“稳”,论军事能力,他不如拖雷,论作战经验,他不如术赤。但是,就是因为二哥察合台和大哥术赤不合,察合台坚决不让成吉思汗立术赤为继承人,而且表示,自己也不当继承人,让老三当,窝阔台才幸运的当了大汗。
四子拖雷。他是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中军事素质最高的,一度掌握了80%的兵力。他的家族也最鼎盛,出了4个大汗,分别是蒙哥,阿里不哥,忽必烈,旭烈兀。
1226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虽然他指定了三子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但是,根据蒙古人的传统,大汗必须经过推举产生,因此,成吉思汗死后,由四子拖雷监国了2年。
1229年,在斡难河召开的“忽里台大会”上,窝阔台被推举为新一任大汗。
窝阔台上台后,搞了第二次西征,这一次,他要求各个王公家族的长子必须参加,也被称为“长子西征”。西征军的首领,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
西征途中,拔都听到窝阔台去世的消息,急忙往回走,准备参加大汗之位的竞争,但是,被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给抢占了先机,先一步登上大汗之位。
术赤家族和窝阔台家族本来就不对付,拔都一气之下,留在了自己的封地不回去了,建立了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
1251年,贵由去世,大汗之位发生转移,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了汗位。
由于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与拖雷家族不对付,因此,当蒙哥当上大汗之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在自己的封地独立,建立窝阔台汗国。
察合台家族也在自己的封地独立,建立察合台汗国。
1252年,蒙哥命令自己的弟弟旭烈兀进行西征,进攻今天的阿富汗、伊朗等地区。
1259年,蒙哥去世,“忽里台大会”推举拖雷七子阿里不哥为新任大汗。忽必烈不服,起兵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此时,西征途中的旭烈兀听说了四哥和七第之间的争夺,他无意回去争夺,就在伊朗建立“伊尔汗国”。
1264年,忽必烈战胜了阿里不哥,灭了南宋,建立了元帝国,并自称为“蒙古大汗”。
但是,忽必烈的大汗之位,并没有经过“忽里台大会”的推举和承认,因此,不具有法统性,也不被蒙古王公们承认,“蒙古大汗”已经名存实亡。
至此,“大蒙古国”彻底分裂为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以及忽必烈的元帝国。
钦察汗国钦察汗国,主要包括今天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广阔的西伯利亚。
当时战斗的民族还没有形成,他们还在蒙古人统治之下。因为地域广阔,钦察汗国中有蒙古人,突厥人。钦察人,哈喇子摸人,土库曼人,保加尔人,成分非常复杂。
钦察汗国从建立之初就沿用了分封制,因此,在钦察汗国内部,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汗国。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拔都的哥哥斡尔答,后来发展成白帐汗国,拔都的弟弟昔班,后来发展成青帐汗国。
类似于周朝的分封制一样,这些诸侯国慢慢的也变的强大起来,开始和钦察汗国平起平坐,而钦察汗国所能管辖的面积越来越小。最终,由白帐汗国家族取代了拔都家族,成为钦察汗国的统治者。
几乎和周朝的命运是一模一样的。
1472年,钦察汗国与莫斯科公国发生战争,以钦察汗国的失败而告终。
1480年,钦察汗国联合立陶宛公国,对莫斯科公国再次发动进攻,结果,立陶宛人放了钦察汗国的鸽子,他们根本就没有出兵,钦察汗国被迫撤兵。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摆脱了蒙古的统治。
1502年,钦察汗国被克里米亚汗国所灭。
但是,克里米亚汗国,也是钦察汗国的一个诸侯国,因此,钦察汗国并没有真正的灭亡,只是统治集团,已经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此时,莫斯科公国崛起,在沙皇伊凡四世的带领下,他们不断蚕食原钦察汗国的地盘。
1783年,克里米亚汗国被沙俄吞并,钦察汗国彻底结果。
他是四大汗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疆域最广,实力最强的一个汗国。
窝阔台汗国窝阔台家族挺窝囊,原本是黄金家族的正统继承人,忽里台大会上,蒙古王公们都宣誓效忠窝阔台家族,永远推举窝阔台家族的后人为大汗。
但是,最终却沦为了四大汗国中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诸侯”。
因为窝阔台和儿子贵由,都是蒙古大汗,大蒙古国的最高统治者,因此,他们没有自己的封地,后来窝阔台汗国能够建立,是凭借着当年窝阔台分封给另外一个儿子阔端的一小块儿地方。
窝阔台汗国,包括今天的新疆部分地区和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
1251年,贵由去世,拖雷长子蒙哥继承蒙古大汗的位置,窝阔台家族强烈反对,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与蒙哥对抗。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四大汗国之间也打成了一锅粥。
海都地盘最小,但是,他受到了钦察汗国的支持,和察合台汗国单挑。
察合台当时的大汗是阿鲁忽,这个人是个两面派,一开始在阿里不哥的支持下,当上了察合台大汗,后来又投靠了忽必烈。
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之后,就着手开始收拾窝阔台汗国。
最终,在忽必烈和察合台汗国的双重夹击之下,窝阔台汗国被灭,土地被两家所瓜分,窝阔台汗国的“高管”们也都跳槽到了察合台汗国。
从1251年建国,到1309年被灭,总共立国58年,是四大汗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
察合台汗国这个汗国的分支最多,有人去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有人留在新疆发展,形成了准葛尔汗国,与康熙大帝硬刚。
察合台汗国,包括今天的新疆部分地区,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蒙哥去世后,察合台汗国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三方势力的争夺地,分别是忽必烈,阿里不哥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
察合台汗国,一度被窝阔台汗国所控制,但是,在忽必烈的帮助下,察合台汗国最终吞并了窝阔台汗国。
1320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
1370年,察合台汗国的女婿,帖木儿发生叛乱,最终推翻了察合台汗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至此,汗国虽然存在,但是统治者已经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1501年,乌兹别克人南下,推翻了帖木儿汗国的统治,趁此机会,察合台后裔,在新疆一带建立了叶尔羌汗国。
1680年,叶尔羌汗国被准葛尔所灭,后来准葛尔被康熙皇帝所灭,建立新疆。
帖木儿汗国被灭的时候,他的一支后裔,巴布尔,跑到了现在的印度,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统治了印度300多年。
1858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变成了英属印度。
伊尔汗国1259年,蒙哥的六弟旭烈兀,带兵西征,攻打了伊朗,三次入侵叙利亚。
在听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以后,旭烈兀决定不再回去,就在伊朗建立了伊尔汗国。
伊尔汗国,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巴基斯坦等西南亚国家。
因为旭烈兀支持四哥忽必烈,因此,伊尔汗国和元帝国的关系非常不错,忽必烈也承认了伊尔汗国的存在,还亲自派使臣册封。
1295年,合赞继位为大汗,他在位期间,让伊尔汗国发展到最鼎盛时期。
1335年,伊尔汗国开始分裂,分裂为东西波斯,阿富汗斯坦,土耳其楚帮王朝等。
14世纪,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元帝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
虽然忽必烈积极吸收汉文化,建立一套汉化的统治方法,但是,整个元朝时代,社会阶层非常明显,蒙古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拥有无穷的优越该,而汉人处于社会的最底端,几乎与奴隶无异。
元朝唯一的成就就是疆域无限扩大,北部一直打到西伯利亚,包括整个朝鲜半岛都收入版图。
但是在南下和东进的途中受到了阻碍,南下越南,印度等地时候,因为潮湿的丛林环境,让元军止步不前,东进日本的时候,因为台风影响,止步不前。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的明朝。但是,蒙古政权仍然没有灭亡。
他们逃回了蒙古高原,仿佛一阵风一样,从蒙古来,又回到蒙古,好像是到中原地区玩了一把一样,但是给中原人民却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明朝时期,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分,鞑靼被公认为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后裔。
明朝末年,鞑靼分裂为科尔沁部,喀尔喀部,察哈尔部等。其中,察哈尔部被公认为黄金家族后人。
1635年,多尔衮带兵灭了林丹汗,把察哈尔并入后金版图。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至此灭亡。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虽然建立了四大汗国和蒙元帝国,成为历史上疆域最广的一个帝国,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迅速被当地同化。
蒙古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传承,唯一的传承就是“征伐与杀戮”。
因此,他们到达征服地之后,都会被当地的文化和文明所同化。四大汗国,基本都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元朝,接受了中原文化。
也许,这也是蒙古帝国可以征服广阔地域,但是始终无法统治当地的原因。有文化传承,才有立国的根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