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会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如霍去病,郭嘉,岳飞,纳兰性德等?

历史风云人物无数。一般盖棺论定。

早逝的风云人物,或许因祸得福,或许死后被扒棺材。因此才有"周公流言时,王莾勤政日"的感慨。

周公要是早逝,被诬陷野心夺权的流言蜚语所击杀。王莾要是早逝,早年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事迹将被千古传颂。

无论英雄还是狗熊,在死后一般都会得到公正评判。李斯为相助秦王一统天下,居功之伟,但秦王病逝后助纣为虐,虽被赵高腰斩,也逃脱不了乱秦分裂的滔天罪行。

岳飞冤死风波亭,但后来新皇帝就给他评了反。

一个名将重臣,不管有什么样的作为,有过多么大的功劳,但内心是否真正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历史和人民将会做出公正评判。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手遮天。

中国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丶宋太祖"烛光斧影“丶"冯云祥船上火灾"等,终将待历史学家一一解密。

历史人物会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如霍去病,郭嘉,岳飞,纳兰性德等?

我认为历史人物并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离世,导致历史进程发生改变,使得后人越发的怀念和诸多感慨,并给与其较高评价。本文我想重点介绍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三国志》郭嘉传中,陈寿评价郭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曹操则对郭嘉评价甚多,初见郭嘉时,便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当曹操在赤壁为孙刘联军所败时,更是发出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感叹。后世唐玄宗李隆基称赞他说“孝文之得魏尚,虏不足忧;太祖之见郭嘉,知成吾事”。在官渡之战中,大家都知道是许攸献计,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大军的粮草,最后战胜袁绍。其实,郭嘉在曹操灭袁绍的过程中,是有巨大贡献的。下文详细说明,郭嘉是如何在灭袁绍过程中大放异彩的。

十胜论 官渡大战前,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敌我双方态势,明确提出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当时的曹操实力还非常弱小,而北方的袁绍却是兵强马壮;郭嘉的言论,极大地稳定了军心,为之后的大胜奠定了基础。毛主席曾评价“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十胜十败原文: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离间计 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在河北影响力深远,因此曹操决定是时候彻底收复河北。当时袁绍三子袁谭袁熙袁尚各占一州。曹操首战袁谭,由于袁谭的反复无常,投降之后又反叛,最终为曹操斩杀。袁尚袁熙两兄弟不敌曹操,便向北投奔公孙瓒去了。此时,众人都向曹操建议“趁势进军,一举荡平”。唯独郭嘉提出了不同看法“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建议曹操假装要撤兵南下攻击刘表,使得袁熙袁尚兄弟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最终以公孙瓒献二袁首级收场。

曹操灭袁绍之后,基本实现了北方一统。可惜曹操北征乌桓时,郭嘉病逝。赤壁大战之后,曹操更是痛哭着说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我们可以想象,若郭嘉不死,赤壁之战将比罗贯中润色过的演义故事更加精彩。郭嘉不愧是三国时的鬼才谋士。

历史人物会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如霍去病,郭嘉,岳飞,纳兰性德等?

我觉得正好相反,是因为这些人太牛,所以招的事多,小人算计,或是操心多,所以早早去世。

历史人物会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如霍去病,郭嘉,岳飞,纳兰性德等?

首先,霍去病不会,写史书的司马迁和他家有仇,没有把他的功绩完全埋没在历史中就算好的了。就算如此,在对他的描述中也隐藏了很多私货。

其次,郭嘉也不会,写史书的人与他已经隔了两个王朝,没有什么利益牵扯。

再次,岳飞是有可能的,因为对他的盖棺定论来自于同一朝代,有一定的政治考量。再加上,后来有两个王朝都是异族王朝,在他的身上被寄托了很多人民的期望。

最后,纳兰性德的地位根本就是文青们炒作起来的,在历史书上并没有对他有多大在意。

历史人物会不会因为早逝或非正常死亡而过誉?如霍去病,郭嘉,岳飞,纳兰性德等?

当然会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人和其他事物的发展都有相同的规律,都会盛极而衰。而这些人死在他们人生的上升期,肯定会赢得不少赞誉,因为人们都相信他们不死的话成就会更高。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假如王莽死的早,他也会是千古流芳的贤臣。

二、假如这些人不早死,一般会有两个结果,一是顺从现实,变成一个世俗之辈,这样才能收敛锋芒保存自己;第二种结果便是受人嫉妒,最终不容于世,不得已完成蜕变。有可能成为刘裕、杨坚之类的人。至于纳兰,也有可能变成一介文臣,就如江淹一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