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没有矛盾,中国的教育历来倡导学生以学为主,做一个德丶智丶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应试教育要让学生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素质教育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崇高社会主义信仰,做一个有道德丶有才华的好公民。
培养孩子丶教育孩子,不仅靠学校义务教育,还要靠家长正确引导和培养。有些家长注重文化教育和培养,忽视政治教育和关心,是不正确的。花费巨资学文化歌舞和兴趣,却忽视思想和理想的正确引导,光是送去西方学高中丶留学,而忽视爱国主义、信仰的正确树立,只能成为赚钱的工具,有的一去不复返。
合理地按排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让孩子和学生德丶智丶体全面发展,从小培养成爱国家的有才华的人,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谢谢系统邀请。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有关教育工作方面适应教育不同要求的教育问题。实际,诸多教育专家、学者有许多高见在先了,还有教育一线的前辈们也深有体会经验,我这里只能谈些粗浅的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对立矛盾,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相互促进统一的教育需求。
应试教育,是从历史朝代科举制度以来,经过不断推陈出新的演变,成为现行为选拔人才而应试,施行教育的一种教育制度;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经过教育改革的一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教育制度。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于:应试教育在不断强化应试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实际也孕育了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不断让学生长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知识增长,视野扩展,能力不断再提高。这样一来,素质教育就涵盖应试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也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学者的探讨、一线教育前辈的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发展。所以,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才能抱有扬弃的态度,扬其长处,克其弊端,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展而来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理论实践的结果。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什么是素质?
素质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系统结合。
素质的分类:主要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心理素质。这三类素质是有机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素质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既然素质分为三类,那么素质教育顺理成章的也就分为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三类。
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教师主要围绕成人与成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一句话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1、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2、做一个能承受挫折、压力的人。
3、做一个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的人。
4、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5、做一个有爱国心的人。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从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评价、课堂教学、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
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办学观、质量关,迈过素质教育的障碍。要做到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改革要立足三个方面:立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变课程单一性;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重视隐形课程。
拓宽学生视野,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把活动课程上起来,开发校本课程。
三是提高教师素质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有:提高师德素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搞好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开展素质教育的专题培训,提高教育艺术和教育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应试教育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全面评价教师和学生。
对教师的评价以量化评价和量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职业道德、能力水平、教学改革、使用现代技术能力、指导学生等维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劳动态度、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任何一套评价制度只有经过操作层面才能知道,哪些方面不好操作,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都需要智力和财力的投入。
五是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传授知识与启发思维相结合,坚持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坚持开发智力与导学相结合。
改变满堂灌的模式。
六是改善教育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要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要发挥主体地位,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提高素质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人的素质的形成需要成长的过程,才能看到开花结果。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没有矛盾,应试教育前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没有好的素质教育,哪来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但矛盾是主要的。
应试教育是一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以高考为指挥棒,你考啥教师教啥,学生学啥,哪科目占分高,哪科目就是重点。不考的科目靠边站。所以现在从小学到高中,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家长要考试成绩,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试成绩排名,要升学率排名。学校教育成了考试教育,音体美劳课全部成课程表上的摆设,全切掉。考完简单题,升高难度再考;及格率百分之百了,要求优秀率百分之百。考试分数越来越高,学生眼镜的厚度也越来越厚。
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砍掉了考试科目以外的课程,素质教育成了空头支票。
其实老百姓都明白,你素质再高,没有高文凭,人家也不会录用你。拿到高文凭再谈素质,也许不太晚。矛盾冲突一时还真不好解决。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没有直接矛盾,是一个有机体两个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应试教育”为了给高等学校输送人才,我国教育部门,以各种指标方式考察各学校教学质量,升学率是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检验教学质量和验收的标准。
这样“应试教育”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各学校为追求升学率,频繁对学生学业培训强化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习惯滔滔不绝满堂灌。学生跟随老师人云亦云。压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揮。家长为了一试定终身,过分要求子女追求分数,导致学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出发点教育,运用文化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社会化,个人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培养。
“素质教育”相对偏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以文化素质为导向、以心理素质为中介、最终以健康教育为主体,以全民提高身心素质,发展个性为共同目标的教育。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共同点培养国家需要合格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只有吸取“应试教育”优点,各种考试依然是一种手段。只是要在考试内容、形式、方法、指导思想上加以改进。
课堂上既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还要使知识伴随学生心理、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发揮个人潜能,多种特长发挥,培养良好品格。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十分迫切工作,它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品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
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基础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在此目标导向下,真正教育目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