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古代士大夫都是讲信诺的。最初曹操刺杀董卓不成,慌忙出逃,被关口卡住。陈宫为曹操侠义精神所打动,不仅放了曹操,还愿追随。路上曹操起疑心误杀了故友吕伯奢一家,还振振有词:宁可我杀天下人,不可天下人杀我。令正直的陈宫大失所望。后来转投西凉名将吕布,待之于厚遇。
士大夫受之国恩,当以国士相报。从此陈宫全心辅佐吕布。当时刘备还颠沛流里丶寄人篱下。
直到白门楼,曹操尽获吕布丶陈宫丶张辽等。曹操想起用陈宫:宫老弟,何以不搭我龙船而甘愿坐舢板?
吕布还乞求刘备:贤弟救我?
张辽怒叱:大丈夫死于疆场,何以乞求!
结果陈宫回答曹操:温侯虽不听吾言,逞匹夫之勇,今日落入汝手。但他为人刚直,从不滥杀无辜和女人小孩。不似你夺人妻女丶残杀孔融家小。而且待我小吏如国宾。我宁愿死于虎狼之口,不愿为虎狼驱使!
曹操转首对刘备丶关羽,叹气道:陈宫虽正直,可不识事务啊!只好成全他,厚葬他!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陈宫是一位野心家,是很有想法的人。他辅佐吕布是想借助吕布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刘备胸怀大志,比陈宫的想法还多,而且他也左右不了刘备。即便辅佐刘备成就了霸业,但也不是陈宫的最终理想。
根本而言,陈宫想成就的是自己,而不是想成就别人。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表奏曹操为东 郡太守,在此期间,陈宫出仕为官。
初平三年(192年),陈宫通过外交手段,得到济北相鲍照的支持,让曹操得到了兖州刺史的职位。这对于曹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曹操击败黄巾军得到了兖州,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由此,陈宫得到了曹操的极大信任和器重。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以陈宫为东郡守备。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令曹操出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几乎到了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认为陈宫“不识君”,这或许是说陈宫背弃曹操投奔吕布是不明智之举。像荀彧、郭嘉等人背弃袁绍而投奔了曹操,而陈宫却与之相反。
在豹眼看来,或许陈宫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并不仅仅满足做一个替别人出谋划策的谋士,永远为别人打工。其内心深处更希望成就自己的霸业,这从他辅佐吕布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部将郝萌发生了叛乱,意欲背叛吕布投靠袁术。吕布平定叛乱后询问还有谁是同谋,曹性说陈宫参与了此事。当时陈宫就坐在吕布身边,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很不自在。
吕布认为陈宫是大将,就没有追究其责任。
从这个事同样反映出陈宫辅佐吕布,并没有一心一意想帮助吕布成就大事,只是想依托吕布成就自己的事。
吕布的确英雄无比,但不可否认吕布确实是有勇无谋,这正是陈宫所看重的。
曹操煮酒论英雄,认为天下英雄就只有曹操与刘备。或许陈宫并不是像程昱所言“不识君”,反而也这么认为,刘备与曹操一样都是天下枭雄。如果在曹操、刘备手下混事,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想自己成就事业的话,恐怕永远没有机会。
如果是有野心的人,并不期望侍奉的主人有多么英明,只要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够了。说到底,吕布还真是陈宫最理想的主公。
或许陈宫的想法并没有大错,可惜的是陈宫并不具备左右天下的能力。
陈宫不愿意去伺候曹操,岂能屈身去伺候刘备?
当时的刘备并不比曹操混得好,无论在江湖的威望还是势力,刘备都不能与曹操相提并论。
这恐怕就是陈宫宁愿辅佐吕布,而不愿意辅佐刘备的原因吧。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陈宫不可能辅佐刘备。而且,他与吕布也不是辅臣与主公的关系。
历史上的陈宫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县令形象,他是兖州士族,在当地颇有地位。当年兖州刺史之位空缺(原兖州刺史刘岱在镇压黄巾军时意外战死),是陈宫力主让曹操接盘,并说服济北相鲍信,曹操这才捡了个大便宜,从一个寄生在袁绍麾下的小军阀一跃成为一州之主,开启了他的枭雄人生。曹操入主兖州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因为他是法家思维,看不惯士族的臭脾气,一生气就杀了兖州大士族边让,而这也使得他得罪了包括陈宫在内的一大票兖州士族。
在陈宫等人看来,曹操这是要过河拆桥。
所以当吕布被李傕、郭汜击败,率残部流浪到兖州后,以陈宫和张邈为代表的兖州士族立即就抛弃了曹操,转而支持吕布。试图以合伙人的身份与吕布合作,打败曹操。
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兗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三国志·张邈传》陈宫想跟吕布做合伙人。那么吕布是个什么心态呢?或者说,吕布是怎么看自己与兖州士族之间的关系呢?
吕布当时没得选,他又没地方去,现在有兖州这个现成的地方可去,他当然是屁颠屁颠的答应了,并主动配合陈宫、张邈等兖州本地实力派与曹操开战。
而从这就可以看出,陈宫并非是吕布的谋士,他们两个实际上是合伙人关系。
搞清了陈宫与吕布的关系,接下来再说陈宫为什么不投靠刘备,就很好理解了。
由于陈宫从没想过要投靠谁,他迎接曹操和吕布入主兖州,主动权至使至终也都掌握在他手上。所以事实上,是他选择了曹操和吕布,而不是曹操或吕布选择他。
刘备相比于曹操和吕布,名望不仅小,地位还很低,只是徐州刺史陶谦的客将。陈宫自然不可能让刘备这种小角色入主兖州了。去投靠刘备,在陈宫看来,更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来由于陶谦病死,刘备入主徐州,混的很好。而陈宫和吕布则因为被曹操打败,无家可归,都变成了流浪汉,混的很差,被迫投奔当年瞧不起的刘备,成了刘备的客将。这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陈、吕寄生在刘备麾下后,理论上说,陈宫这个时候是可以辅佐刘备的。但问题是,就如前面所说的,陈宫从来就没有想过给人打工,他昨天还是大老板,今天就沦落到要给人当打工仔的境遇,这种心理落差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和吕布投奔刘备后,他们想的并不是辅佐刘备,而是怎么反客为主,把徐州抢到手。
后来,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机,趁虚而入夺徐州,这其实并不是吕布的主意,而是陈宫与他的共谋。
当吕布独揽徐州大权后,这里又有个新问题来了:陈宫的位置该怎么摆?
两人还是合伙人关系吗?怎么可能!徐州对于吕布和陈宫而言,都是外乡,陈宫在徐州也是外地人,没有任何影响力。他怎么可能还像是在兖州那样,以本地大佬身份对吕布指手画脚呢?
那么,陈宫不是老大了,他能忍吗?他肯定是不能忍了。他就是想当老大,谁踩在他头上他都要把人扯下来。对于陈宫来说,联合吕布搞倒刘备,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标肯定不是跟谁混,因为跟谁混都不如自己当老大。只有自己当了大哥,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宫下一步计划肯定是把吕布拉下马,对吕布下手。
根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96年6月,也就是吕布刚刚拿下徐州那个时间点,他的部将郝萌就造反了。后来叛乱被平定,吕布亲自追查幕后黑手。结果查来查去,发现陈宫是幕后黑手之一,让陈宫和吕布都尴尬的要死。
后来吕布顾及大局,对这件事冷处理,不再深究。不过吕布因为这件事情,也就不太信任陈宫了。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后汉书》之后的几年,吕布和陈宫就像是关系破裂的两口子,得过且过。两人相互防着对方,但因为要对抗曹操,两人也离不开对方。这种别扭的关系一直到公元199年,曹操击破徐州后,把两人都杀了,才算是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没想杀陈宫,是陈宫自己一心求死。因为他觉得“耻为人下”,不愿意给曹操打工,被他羞辱。而从这就可以看出,陈宫的性格其实很自负,他这种人是不可能辅佐任何人的。即便辅佐对象是曹操和刘备这种一世枭雄。
总的来说吧。陈宫与吕布,实际上一直都是合作的关系,并非是辅佐关系。而由于陈宫想当老大,不稀罕给人当打工仔,他还曾一度想搞倒吕布。所以像他这种人,是绝对没有辅佐任何人的可能性的。
另外,陈宫的死敌只有一个,就是曹操。他的最大心愿也是搞死曹操,夺回兖州。吕布和刘备比起来,吕布更强,具备了跟曹操死磕的实力。而刘备连吕布都打不过,陈宫又怎么可能投靠这种弱者呢?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陈宫是东汉末年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角色,原本跟着曹操好好的,如果陈宫不反曹操,等到日后曹操封公晋王时,陈宫好歹也算个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可陈宫偏偏不识货,放着绩优股的曹操不要,就连刘备这样的潜力股也不选,就选了吕布这个垃圾股,陈宫的眼光真是有问题的。
关于陈宫反叛曹操的原因历来就是认为曹操杀了边让以及部分兖州名士,陈宫愤而反叛曹操迎立吕布,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然不是陈宫仗义报仇,而是兖州背后的权力争夺。从陈宫后来的行为就能看出:陈宫是一个权力欲强烈的人,从他一反曹操,整个兖州仅三城忠于曹操其余皆反就能看出,曹操其实是没有得到当地士族豪强的支持。
东汉末年的地方势力基本掌握在士族豪强手中,大多数崛起的势力都选择与士族豪强合作,比如袁绍和刘表,一个靠士族支持拿下河北四州,一个靠豪强支持拿下整个荆州。
所以陈宫背叛曹操的最终目的是:依靠兖州本土士族豪强获得政治权力,或者说兖人治兖,陈宫就是兖州东郡人。
既然是陈宫有政治权力欲望,所以他不希望有人来分享他的权力,陈宫说动张邈加入,迎立吕布加入的根本原因是用他们来对曹操,但是陈宫不希望他们很强,陈宫只是利用张邈和吕布,利用完之后就会抛弃,然后由自己掌权。
吕布正好符合陈宫要求,吕布有勇无谋,胸无大志,三叛其主,既无忠试,又无谋略,只有勇力,恐怕整个三国最符合陈宫条件的人。
陈宫为何不选刘备辅佐呢? 事实上陈宫首次见刘备也是被曹操打败赶出兖州来到徐州时,当时的刘备是徐州牧,陶谦去世后将徐州让给刘备,或者徐州的士族豪强选择刘备为他们的代言人—徐州牧。
落魄的陈宫和吕布被曹操打败求援刘备时,刘备好心收留了他们,可陈宫和吕布趁刘备与袁术在前线开战时偷袭了刘备的后方,这叫什么?这叫恩将仇报。
一山不容二虎,徐州之主只能有一个,原来是刘备,后来被陈宫和吕布抢了,刘备没了徐州,又转过头来投靠了吕布,刘备这种操作可算是厚黑无敌了,但为了生存,刘备就敢不顾脸面投降吕布。 这个时候陈宫的地位好歹比刘备要高得多吧,再怎么说陈宫是吕布的合作伙伴,而刘备是吕布的附庸,陈宫可能投靠刘备吗?
当然不可能。 之后刘备和吕布又闹翻了,吕布派人攻打刘备,刘备打不赢就投靠曹操了,彻底成为陈宫和吕布的敌人,陈宫就更不可能投靠刘备了。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辅佐有勇无谋的吕布,不愿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陈宫与刘备相识那会,从吕布偷袭徐州开始,刘备地位就开始一落千丈,而吕布偷袭徐州之前,陈宫和吕布就是投靠刘备的,只不过后来他们叛变了,夺了刘备的徐州。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选主公是一门学问。
一方面,这个主公能给你满意的待遇;另一方面,这个主公必须有前途,你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待遇你看诸葛亮回绝张昭的聘用邀请时怎么说的?“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当时孙权的势力远远超过刘备,跟着孙权肯定比跟着刘备成功希望大。可是在孙权那里,他的地位肯定比不过在刘备那的地位。
即使孙权能“尽亮”,他也无法给诸葛亮满意的地位。孙权那里,人才济济,重臣一大堆。就算不看才能,也有好几个人是无法超越的。
比如张昭,本地士族,托孤老臣,在东吴颇有威望;
周瑜,通家之好,散尽家财助孙策起兵,后来孙策死了又带兵回来奔丧、给孙权撑腰。
一个有地位,一个有情份(当然能力也高)。只要他俩活着,后来人怎么也越不过去。
所以诸葛亮和东吴没有可能,他不能给出诸葛亮满意的待遇。
前途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许多人都和袁绍暗通款曲,私通的信有一大箱子。
这也就是曹操,换个人可能都得炸毛。
曹操知人用人,难道不如袁绍吗?只不过是袁绍势力大,跟袁绍更有前途一些。
所以曹操烧了这些信,因为形势变了。北方已定,大势已定,从前因为形式想走的人不会再起外心了。与其追究责任,不如就此罢休。
我们再看看刘备和吕布的区别。待遇方面,无论是出于对他智力的尊崇,还是对他势力的妥协。吕布都得捧着陈宫,连陈宫和袁术的勾结被发现了,吕布也不能发落他。
- 在待遇方面,吕布不弱于别人。
- 在前途方面,吕布当时的势力、声望更不弱于刘备。
所以,陈宫选择吕布,是很正常的。
陈宫为什么辅助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文人相轻,智者也一样!
既生瑜,何生亮。那是周郎的悲哀!
陈宫掐算到了,能助刘备成事的不是自己,还是日后的诸葛亮!如此说来陈宫好像高于诸葛了?其實也不是,如果作者一定要把陈宫写活了,让他与村夫谋谋面,也倒是可以虚构出一些新鲜的故事来……
早安吉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