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伴君如伴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失落的汉帝暗中血字昭书,联络志士仁人结成反曹联盟,刘备丶马腾等已秘密加入。
血字昭书被曹操截获,曹操当即捉拿有关人员。刘备从此小心翼翼,表面上和关张一起
荷锄耕田,胸无大志。
曹操为刺探刘备真伪,请来共饮青梅酒。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否定天下无数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能成为天下英雄,只有你与我啊!
刘备心虚,闻之言大吃一惊,一双筷子落在地上。正巧天上一个惊雷,刘备趁机掩饰自己紧张和胆怯:好吓人的惊雷!
巧妙地瞒过曹操,后来刘备主动请缨,借了三千兵马扬长而去。
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醉翁之意不在酒,却要看人心之高低。后汉天下大乱,四方英雄逐鹿中原,曹操为了雄心霸业,即要广招人才,又要防患与未然,看你刘备有多大野心。当英雄我成全你,有野心杀头。
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讲一个故事吧,衣带诏事件爆发后,曹操拿着血淋淋的诏书,在许昌城大杀四方,而刘备,在徐州骗斩了车胄,宣布与曹操决裂,曹操不顾北方袁绍的威胁,一定要先出兵平了刘备,他对周围说:“刘备,人杰也,吾将生忧此人。今不击,必有后患。”
这是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以后的故事了,但从曹操对刘备的重视程度来看,着实让人汗颜。
当时二人论的都是谁呢?冲锋陷阵无敌的吕布奉先、汉贼董卓、十八路诸侯以及数不清的小军阀,在当时历史舞台上都可谓名噪一时。也有很多人打的曹操抛妻弃子、满地找牙。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到那时还在寄人篱下。
因此,面对曹操如此的言语,这分明是一道送命题啊!
画外音仿佛在说:看你想不想跟我干吧,我觉得你是个人才。不想干,估计你这样的英雄以后会是我的大敌!谁能不慌呢?
两个当世的人杰坐在一起,可谓是仙人打架,拼的是内力。
因此,“青梅煮酒”,煮的其实就是刘备,因为一念之差,一句话答错,都有可能送命,送了自己和关张的命。
其实这个问题放在现在很好理解,就是一种试探的方法。先夸奖你一顿,看你什么反应,如果你暴露出自己的傲气,或者隐藏在骨子里的那种霸王之气,那么很有可能今后你在这个环境中会很难受,随之而来的可能都是排挤。
【戰國君手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嫉贤妒能,人之常情。
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为何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会大惊失色,一失手连筷子都甩掉了!
其实刘备的这种表现非常容易理解:请问,假如换做是你,被别人一句话就戳穿了埋藏在心底里的秘密,你是否也会感到恐惧呢?
可别忘了在《三国演义》中,此时的刘备可是参加了以铲除曹操为目标的“衣带诏”小团体!假如这个不可告人的计划被曹操得知了,等待刘备的将会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因此刘备才会在参加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小团体后,便开始终日在园中种菜,试图通过这种办法化解掉曹操对他的猜疑和提防!
可是现在曹操竟然在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想而知,这会带给刘备多么强烈的刺激!
刘备当然会误以为,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了,狡诈的曹操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说不定曹操说完这句话后,立即就会翻脸,然后喊一句:“来人哪把刘备给我拿下!”这时候马上拥进了几个武士,把刘备五花大绑之后推出去给“咔嚓”了!
这种可怕的场景,当然会让刘备感到害怕啦,以至于把刘备连筷子都拿不住了!不过还好,接下来的事情说明曹操并没有发现刘备的阴谋!当刘备醒过神来,从容不迫地拾起筷子,嘴里念叨着:“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时,曹操笑着表示:大丈夫也害怕打雷吗?这表明这曹操只是在试探刘备的志向而已,根本没有杀害刘备的意思!
所以刘备的上述表现,只是他自己疑心生暗鬼!
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刘备出身皇族,虽然家境贫寒却胸怀大志,他以德服人,留下了仁德的美名;与之相对的,曹操是名臣之后,他从小就对掌握权势驾轻就熟,最终他统一北方,成为霸主。有趣的是,这两人曾经处在同一阵营,还由此发生了脍炙人口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靠曹操,曹操邀他赴宴,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罢大惊失色,只好借口害怕打雷搪塞。那么,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为何只是听了一句话就神色大变呢?
关于煮酒论英雄的记载,《三国志》当属最权威的了,不过书里并没有关于“煮酒”这一活动的记载。史书记载,当时刘备投奔曹操,很受重用和优待,当时曹操独揽朝政,招致了汉献帝和皇亲们的不满,于是献帝将诛灭曹操的密诏用鲜血写在衣带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诏”。刘备当时本没有参加此事,但某一天曹操在和他一起吃饭时淡定地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当时刘备正在吃饭,听到此话后便“失匕箸”,也就是把小刀、筷子掉到了地上。至于掉落后发生的事,书上便没有记载了。关于后续,地方志《华阳国志》中倒是有着记录,上面说刘备把刀和筷子吓掉的同时,正好天上一声惊雷,于是刘备便为自己解释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此事过后,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正式领受了衣带诏。那么,从史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让从小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大惊失色,甚至把餐具吓掉的原因可能有着以下几点:首先,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曹操主动提出刘备与他是全天下唯二的英雄,对于刘备而言,这就是对他威胁的承认。
正所谓“金麟岂是池中物”,像刘备这样的豪杰,自然不可能长久寄人篱下。如今曹操承认刘备是英雄,表面上是在夸赞,实际上则是在说明自己心里清楚刘备终究会不受自己的控制。那么,对于曹操这样的枭雄,一个迟早不受自己控制、对自己威胁很大的人物,最好的处理办法当然是趁着其羽翼未丰将其除掉。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猜测曹操或许已经知道了衣带诏之事。历史上,刘备在与董承等人合作,想要共除曹操后不久,曹操便干脆利落地将董承等人抓捕并处死。可见,曹操有着强大的情报系统,且很可能在早些时候就对此事一清二楚。刘备最初虽然没有入伙,但从他很快找到董承合作可见,他对于此事是知情的。
如今,曹操对刘备说他是英雄,听到刘备耳中,或许就和“你好大的能耐”属于近义词,是在隐晦地表示他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认为自己意欲帮助献帝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想要对自己做出警告。
第三个原因,刘备可能是将曹操的称赞理解为了对自己的试探。身处乱世,诸侯们的最高愿望几乎都是一统天下,如今刘备暂时屈身于曹操之下,但心中的志向想必不会被安逸的生活磨削掉。曹操这时提起天下英雄,可能是想要测试刘备到底有多大的野心,是能够为自己所用,还是自己无法驾驭。
第四个原因令人“细思极恐”,那就是刘备此举全然是在演戏。上文已经说了,刘备从小就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等到煮酒论英雄一事发生的时候,他已年近四十,一个坚持隐藏感情四十年,又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仅因为一句话就吓掉筷子,实在有些夸张。
因此,或许刘备的举动是故意所为,目的是向曹操示弱。曹操见刘备心理素质不过关,以后对他的戒备心也就不会那么强,这才有了后来刘备借兵,曹操大方同意,前者却带兵反叛的故事。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为什么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大惊?
记得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当时大惊失色,勺、筷掉了一地。这段情节原本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曹操简短的一句话,直接挑明了两人的心思。也许是罗贯中觉得不过瘾,便效仿鸿门宴,特意单开一章《煮酒论英雄》来描写当时的场景。
不妨试想当时的场景,酒过三巡。曹操佯装有点小醉,眯着两眼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罢了!”这时,假如刘备一声不响,或是依旧在大吃大喝,曹操会怎么想?
曹操、刘备两人各怀鬼胎曹操早就看出刘备胸怀大志,如今只是凤凰落草,潜龙在渊,他日有机会,必然一飞冲天。况且曹操手下的几个谋士早就提醒他杀了刘备。不过,刘备当时虽然落魄,当时江湖名声不错。曹操为了收买天下豪杰的人心,故意留他一命,但是又不敢放他离去,于是便将其软禁在身边。
刘备呢,也知道曹操怀疑自己,便天天埋头打理自己的菜园子,也不结交朝廷官员,想让曹操忘了自己的存在,然后伺机逃走。
于是,这两人都使劲装,曹操装成礼贤下士、海纳百川之丞相,而刘备则佯为安逸于田园生活的小人。然而,曹操始终想知道刘备的内心想法,而刘备也想知道曹操又没有对自己已经放下戒备,好早点跑路。
青梅酒宴互探心思那天,当曹操派人来请刘备赴宴时,刘备欣然应允。两人都想通过这顿饭局,窥探对方的心思。
其实,罗贯中描写的那段情节还是很真实的,既然曹操认为袁绍不算英雄,可见两人之前确实是在把酒论英雄。刘备扯东扯西,将那几路诸侯说了个遍,实际是为曹操排黑名单呢。刘备心想,让曹阿瞒专心去和那些诸侯火拼,忘掉自己这个村夫,到时等我壮大后再坐收渔翁之利也不错。
然而,曹操很聪明,他今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试探刘备,无关他人。因此,无论刘备使出什么迷魂计,曹操就是不上当。除此之外,曹操还选了一个极好的时机,等刘备以为自己上当而放松警惕之时,突然直接将军,说刘备才是当世之英雄。
大惊失色是刘备的最好选择刘备被曹操杀了个措手不及,心里当然很慌张,本以为瞒过了曹阿瞒,没想到自己被曹阿瞒玩了。而此时,曹操说出了心里话,两眼死死便盯住刘备,刘备接下来的反映很可能决定其生死。罗贯中此时故意借用自然环境中的晴天霹雳来暗喻曹操此话语的杀伤力和刘备此时的心情。
如果刘备从容有余,那么曹操便会以为刘备这人太可怕了,胆识过人,不除掉将来必为自己的心腹之患。
反过来,如果刘备吓得惊慌失色,曹操却会认为其情有可原,虽然刘备可能有点小心思,然而终究畏惧自己,不敢贸然与自己为敌。
打个比方,考试的时候,老师发现小明在偷看课桌洞里的课本,老师跑到小明旁边,小明该如何做才有可能得到老师的原谅。是将课本塞回课桌洞,还是无视老师的存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早就预料到曹操今日可能会试探自己,当然心中已经准备好了应急方案。既然曹操突然发难,自己何不顺势而示弱呢?
因此,刘备扔筷子是人之常情,不扔则是不将曹操放在眼里的真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