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当今英国人号称珅士,日本人讲究礼节,可古代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三叩九跪,握拳作揖,文必恭敬,少必拜老,师必供逢。
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颜回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西方普遍黑暗的中世纪,中国早就唐诗鼎盛丶书法飘逸,琴棋书乐一派欢欣鼓舞。日本人飞渡海洋来学唐文化,亦步亦趋!
到了元朝,意大利马克-波洛写了亲历经,轰动世界,中国是西方的黄金国。更不说汉唐宋明清了。
古人中华讲家教,讲族规,讲国法。对待外国友人彬彬有礼。有朋之远方来,不悦乐乎?
五常仁义礼智信,刻在了血脉中。
古人文字尚要精雕细刻,何况满嘴要之乎所以。
中国古人崇尚道德,讲究礼仪,文有夫子庙,武有关帝庙。言必行,行必果。言行无儿戏。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汉儿学的胡人语便向城头骂汉人,老而不死试为贼。三国演义中的陈琳骂了曹操祖宗三代,令人窒息解气,红楼梦中的贾府老头醉骂之言令人记億深刻,你们扒灰的扒灰,盗嫂的盗嫂,柳相云言贾府唯有这对石狮于是干净的,,,,,腰中偏偏货走遍天下不会饿。水浒中骂人之句奇多。古人骂人多以文骂,无一定的签偿力,被骂还在为其数钱。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古人肯定说脏话。一般读者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也许一方面是他们不喜欢阅读古文,读过的少数古文基本上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此类文章语言更典雅;另一方面是这些古文都是用较典雅的现代汉语翻译的,不易感受到脏。
其实,不仅普通文言文里有脏话,国学经典中的脏话也是屡见不鲜,连圣人孔子也是骂人高手,只是文人骂人有时不带“脏”字而已。
现略举数例供大家“欣赏”。
1、不死何俟!
意思是:“不去死还等什么呢?这句话出自《鄘风·相鼠》,原文如下: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可能是《诗经》中骂人最厉害的话了,据说孔子删诗三千只剩三百篇,大概很多的粗话、脏话都被删了。这一篇让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
2、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这句话出自《小雅·巧言》,此句骂人也是够狠了。
3、“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出自《论语》,大意是指人如果活的太老了,却没有死亡,这与做贼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主要是为了讽刺那些年老德差的人。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斗筲”就是饭桶、吃货的意思。就是骂有的人过于贪吃,还好吃懒做。此句大意是贪吃懒做的人,又怎么能够算的上是人呢?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侮也”。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大意是腐朽的木头是不可以在上面进行雕刻的,堆满了粪土的墙也不再能使它更加的脏了。主要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差劲到极点了。
5、大耳贼!焉敢如此!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
这是袁绍骂刘备的话,他大骂刘备,是因为关羽为曹操杀了他的大将颜良、文丑。这时刘备寄居在袁绍处。
此作品中还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等骂人的话。
6、竖子不足与谋!这句话出自《史记》,这是鸿门宴上范增骂项羽的话。
7、“咳,这个天杀的老忘八!”,这句话出自元施惠《幽闺记·天凑姻缘》,另有“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这句话
出自《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两句话中的忘八其实是王八。明人小说又谓之忘八,谓忘礼、义、廉、耻等八字。
8、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此句出自《三国志·吴志》
一般只知曹操的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这句脏话是紧随其后的。
原文《三国志·吴志》: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汉末群雄刘表,也是东汉的名士,“江夏八骏”之一,有三个儿子:刘琦、刘琮、刘修。
9、而母婢也!意思是:你妈是贱人!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赵策》,这是有名的“国骂”,而成为“国骂”是因为鲁迅的一篇文章《论她妈的》。
当然,古汉语里骂人的话更多地出现在各类小说中。
唐代的传奇和笔记小说里面有很多的粗口。如无赖、奴才、痴汉、虫狗、贼秃……这些后世常用的粗口基本出自唐传奇。明清时,白话小说就越来越多地记录了市井之间流传的粗口,其中很多逐渐演变成了今人熟知的骂人话。
总之,古汉语骂辞,可谓多彩多姿,源远流长。
通城二中 黎文
二0二0年元月十六日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古文中也有脏话。但一般不像白话文中说的哪样直白,。一般用比喻含蓄的水法表现。如苏小妹与秦少入洞房时那二人的对话,是借唐诗进行暗喻:
苏小妹借用唐诗:“花经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秦少游也借用唐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请墙来。”
《红楼梦》里,贾母让大家轮流作诗时,贾大就说了句很直白的(…………)脏话。古书中的脏话不但有’而且也很多,古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不足为怪。像“桃李杏梅之花何日开放?”“坡上青青草,涧下清清水”等等。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感谢邀请。
古人说不说“脏话”,关键在于很难定义什么是“脏话”。
如果,凡是以负面的、否定的、轻蔑的等等言辞,来形容或指代人和事,就可以算是“脏话”,那古人,是很有创造力的。
比如《尚书》中的《牧誓》,是周武王伐商纣的牧野之战的誓师辞。
里面说:“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共行天之罚”。
文中的“昏弃”,就是《周语》所说的“蔑弃”。“暴虐”,是残暴姿虐。“奸宄”,是奸诈邪恶。
这算是“脏话”么?
《尚书》的《大诰》,是“三监之乱”爆发后,周公为成王代拟的讨伐动员令。
文中,以“今蠢今翼”,来形容武庚等的暴乱,说像害虫蠕动、恶鸟飞扑。成语“蠢蠢欲动”的根儿,在这里。
这算是“脏话”吗?
如果上面举到的两个例子算“脏话”,这大概是中国典籍中最早的“脏话”了。因为,《尚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史籍,而且,后来被儒家作为经典崇奉。
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楼上已有高人讲了,他很轻蔑地说宰予,这个人白天睡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何诛?”宰予就像腐朽的木头无法雕琢,像粪土磊的破墙不能粉刷,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必要责备呢?
这算是“脏话”么?
他还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说,卫国大夫宁武子,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也显得聪明;政治混乱的时候,他就装傻。他这种聪明可以达到;他这种装傻,就很难做到了。
这是夸奖宁武子呢还是骂人的“脏话”?
孔子去见美女南子,徒弟子路不高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是他自己诅咒发誓,或许是撒谎,但算不算“脏话”?
孔子还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初开始做木偶、土偶陪葬的人,理应断子绝孙。
这算不算“脏话”?
至于“亚圣”孟子,可讨论的就更多。
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破坏仁爱的人称之贼;破坏道义的人称之残;二者都破坏的人称之一夫。
这能算“脏话”吗?
他还说:“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嬖人”,是受宠爱的男宠。
这是“脏话”么?
孟子亦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有是四端而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真也讲得咬牙切齿。
这算不算“脏话”呢?
《论语》、《孟子》,皆为《四书》经典。
由此可见,一是“脏话”难以界定;二是即便经典,也并非都是歌颂赞美、锦上添花的好话、“干净话”。第一,不能离开具体语境单纯看是不是“脏话”;第二,或许正是所谓“脏话”,才使汉语言丰富多彩、表达细腻、感情丰富。
尽管儒家历来“为尊者讳”,但完全去掉了“脏话”,只保留“干净话”,再好的思想,也会不完整。
祢衡当年,是大骂过曹操和刘表的。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也是痛快淋漓的奇文。
古人真的不说脏话吗?为什么感觉古文中没有脏话?
古人和现代人没什么大区别,说脏话也到处都有。可这些脏话,在惜墨如金的古人笔下,记录下的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第一文学讲究的是美,要留给后人的美的东西,不可能随意记下这些脏话。第二,古人能用的起笔墨纸砚的人,也不是普通的人家,古人之所以惜墨如金,也因纸贵有关,所以有成语“洛阳纸贵”之说。因此不可能记下乌七八糟的脏话,留给后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