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西方工业革命催发了海盗政治,掀起了一轮世界殖民主义,而大清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中国和广大亚非拉国家已是沦为被奴役的羔羊,等待着被宰割的命运。
对海盗来说,打开门户丶成为租界丶赔款割地已是板上钉钉。假如沒有鸦片战争,也会制造花片战争,都是一个借口,一个托词,甚至于莫须有的罪名,引发侵略战争,∵躲闪。
日本侵略者可以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而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甚至日本兵玩弄挨枪而强占东北全境。
大英帝国在全世界搞殖民地,佔领全印度,自然要想佔领中国。决不仅仅为虎门禁烟而报复。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驱使。
大清腐朽,成为列强活靶。中国肥肉,成为海盗盘中餐。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这问题问的大清帝国不进关应是成为世界列强。东北资源丰富,山青水秀,物产丰厚,东北人挣钱南方人花,这都是历史,大清帝国统治二百多年,尽三百年,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现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国泰民安,站在世界之林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感谢邀请。
我回答过一个关于明朝的类似问题。
问的是,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造反吗?这个问题读的人还挺多。今天的作答,同样用历史唯物论主义的观点分析。
一、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就是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用历史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先不论大清的统治者是否腐败,或者有多腐朽,其作为统治者,很清楚的看到了鸦片对自己统治的威胁。挑几个重点的说
1.鸦片,让清庭的白银大量外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清庭统治者们知道,没钱了,统治也就没啥实际意义了,如果不禁烟,反而尽情搜刮,暴乱就会在所难免。
所以,禁烟,势在必行。
这是贸易战,也是决定是否拥有统治的举措。
2.鸦片,让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虽然彼时,军队已经不是原来清军入关时的八旗子弟的概念。但军队终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如果放任鸦片泛滥,这支队伍不用别人打,自己就垮了。改朝换代已成必然。
3.鸦片,让更多有识之士,看到了清庭的腐朽
简单说,这是治理能力的极度弱化的表现。如果不去去外辱的锐气,派系以此为由的争斗,以及他们领导的民反,在所难免。
所以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上考虑,禁烟,都势在必行。
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经济利益,仗着坚船利炮,当然不会把奄奄一息的大清放在眼里。
二、如果没有鸦片战争
那也要考虑其他因素。
1.没有鸦片战争,也会有其他战争。因为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利益最大化。
2.大清已然是板上的肉,不过谁先切第一刀罢了。
3.统治者的观念
就算啥战争也没有,有清庭宗族大多数保守派在,改革就能顺利进行?
4.改革派的决心
当时的改革派,决心其实并不强。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一出事,跑得比谁都快。
所以,用历史唯物论分析,即便没有鸦片战争,清也必然灭亡。
因为它从上到下,都已腐烂了,气数尽了。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不可能,成为列强,应为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绝对不会成为列强,最终还是会被西方列强欺侮!即使不考虑外界环境,我想还是会走上被民众推翻的历史老路!
原因有一下几条:
1.行政无能
满洲宫廷对汉族官员所怀的疑虑及由此采取的相互钳制政策,损害了行政效率。道光朝的官场中形成了一种息事宁人、作表面文章和敷衍了事的倾向——凡事不要破坏现状。这些特征束缚了官员采取富有激情的行动和对挑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 这种状况并不让朝廷担 心,因为朝廷最关注的并非施行有活力的或至少是有效的管理,而是关注王朝的安全。采取大的决策不是行政官员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而是皇帝的特权,所以国家能够繁荣完全依赖于皇帝的能力高下。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但一旦最高首脑踟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乾隆之后,清朝不再有伟大的皇帝。
2.腐败普遍
鸦片战争前的几十年是非常腐败的,文武百官中收受贿赂、敲诈勒索和非法众敛的情形成为司空见惯之事,几乎是无处不有。京官公开接受地方官的『孝敬』,而后者则再从下属那里索取钱财。这些官员过着入不敷支的生活,许多人的豪华府第拥有家奴、家丁和轿夫,豢养一帮常住的清客,并接济自己的穷亲戚。他们的低薪俸无法承担 符合他们身分的开销:一品大员每年 180 两,九品小官每年 33 两,除非靠贿赂来贴补其薪俸。即使是赐予其薪俸 50 到 100 倍的『养廉费』也不能杜绝『压榨』行为,那些行为实际上已制度化了。比如,在征收地丁税时,每个地方都有一定的额度,超过这一额度的所有钱粮便被地方官据为已有。征收的税收几倍于额度的情形并非罕见之事。非法所征的负担主要落到了农民的身上,在收税人和地方士绅的催逼下,他们往往不得不交纳比核定税额多出 50%到 80%的现银和高达 250%的赋粮。一名只征收 10%附加税的官员会被认为是清官,这是没什么奇怪的。通常有这样的估计:『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
3.满人和旗人堕落
因为要符合作为征服者的身分,满族人无论其门第或社会地位如何,都是不准经商或务农的。他们雇用汉人耕种田地,从佃户那里获取地租收入。悠闲和寄生的生活培养了懒惰和放纵的习性。曾经是清朝开国时满清军队骨干的旗人 获得三倍于汉族兵丁的饷银,他们的特权地位及其必然的养尊处优,令其原有的尚武气质出现了惊人的退化, 到雍正朝时期 (1723-1735 年),他们已退化到不再能上阵打仗的地步了。他们不去习武,而是做一些赌博、听戏和斗鸡的放荡勾当,附带放一些高利贷和开典当营生。他们不仅不能履行保卫王朝的职责,甚至还成了社会的寄生虫,而且是数量极多的寄生虫:满军旗、蒙古军旗和汉军旗的旗人连同他们的家眷人数大约有 150 万。 军队中的腐败也骇人听闻,据说是乾隆帝私生子的满族将领福安康,故意拖延对金川叛匪的征讨,以便增加侵吞军费的机会。汉军绿营兵中的腐败也很严重,用于镇压白莲致起义(1796-1804 年) 的军饷大部分落入了统兵将佐的私囊。这场旷日持久和征讨规模 宏大的战事,正是军队腐败盛行和无能的见证。
4.财政窘迫
清初的统治者曾为帝国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康熙给后人留下了 800 万两,雍正留下了 2,400 万两,乾隆 留下了 7,000 万两。然而乾隆在位时,追求奢华的铺张浪费倾向已开始了。乾隆的『十全武功』耗费了国家 1.2 亿两,而嘉庆对白莲教和其它秘密会社长达九年的征讨则花费了 2 亿两。这些毫 无节制的军事开支,加上官场中的贿赂腐败,耗干了国库,导致 银价持续上涨。 乾隆朝(1736-1795 年)初年 1 两银值 700 文(铜 钱),嘉庆朝(1796-1820 年)时期则涨到了 1,300 或 1,400 文。到 1800 年,清帝国的经济基础已被严重损坏了。
5.人口压力
清代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耕地的增长,引起了生活水平的下降。1660 年中国的人口可能在 1 亿到 1.5 亿之间, 到 1800 年上升到了 3 亿。可耕地却没有相应地增长。1661 年时全国有 5.49 亿亩耕地,1812 年时仍只有 7.91 亿亩。因此耕地的增长不到 50%,而人口的增长却超过了 100%。背井离乡者、穷 人和失业者经常沦为盗匪,或加入到作乱的行列。
6.士人失责
受频繁的文字狱之威胁,学者们避开了政治而试图在古书堆中寻求庇护,造成学问与现实脱节。他们自夸为学问而学问,不再追求经世致用;经科举登第为官的人便在这样一种气氛中受训练。许多官员都是软弱之辈,并不希望做治国能臣。 1799 年,翰林院二品编修洪亮吉上奏皇帝,直陈士大夫道德沦落, 他列举一些尚书侍郎等高官向军机大臣和大学士磕头邀宠;一些士子为同样目的结交显贵的仆役;还有一些官员为获得皇帝的关注竟恬不知耻地贿赂宫中的随从和侍卫。知识分子的道德沦落到了这样一种程度, 无疑意味着他们已经忘记了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忘却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中国社会失去了真正的领袖, 一个必然的结论是,官场中普遍的道德沦落至少部分源于这种知识分子的玩忽懈怠。
所有这些征兆——行政的无能、知识分子的不负责任、普遍 的腐败、军队战斗力的衰退、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国库的空虚—都反映了所谓『王朝轮回』之现象的内部运作。确实,到 1800 年时,统治力量已盛极而衰,使国家暴露在内乱外祸的双重灾难面前,这是诸多王朝在其后期的典型特征。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怎么样?能否成为世界列强?
没有鸦片战争,清朝可能又出现了几个盛世了,规模完全可能超过康乾盛世,它们应该会印报纸、搞一些个高音喇叭、贴更大更高级的标语、人人都会高喊皇帝英明、高瞻远瞩、洞察秋毫……
官员深入学习儒家思想,个个仁、义、礼、智、信 ;老百姓思想纯洁,见到伟大皇帝就激动的要下跪,皇帝日夜想着为百姓谋福利,在某个生日呀、周年呀、里程碑点呀争取给草民发一斤奶糖或者肥皂或者独轮车什么的。大学都叫学堂或书院,人们只读圣贤书。圣人已经穷尽了人间发展道路被大清实践彻底证明清楚,人类终结比福山早多了,正跟着跟着皇帝奔向大同世界呢。外国人觉得大清不发达?那是只是中级阶段而已!未来,大清后劲儿足啊,体制银河系第一水准。
说到水,喜马拉雅山让大清皇帝彻夜难眠,能不能藏水疆用,能不能让塔里木变良田?
说到良田粮食,大清亩产达到了地球无敌,亩产三万斤就是个小儿科,二十万斤的论证工作一直在进行,闭关锁国那是不想让列强来抢劫,他们的臭思想腐化臣民灵魂,大同世界怎么实现?
相对论轮不到爱因斯坦,大清臣民都门儿清。看看那些没有儒家思想指引徘徊在地域门口的三分之二人类,大清臣民幸福笑着!脱离儒家真理你们就等着战争、流浪、游行示威、枪击事件、弹劾吧!
啥叫世界最强?思想武器。内圣外王,大清团结了一帮国家结伴前行,成为列强的对立面,保持了世界的多样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