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曹操在戏剧上是白脸奸雄。可真实情况是他
是不拘小节的大英雄。他特别重用忠义之人。
收张辽于吕军,拔乐进于小兵,厚关羽于土
山,放赵云于乱军,待皇叔如英雄。
在与袁绍相持一筹莫展时,听闻故交许攸拜
见,顾不得擦脚穿鞋,就赤脚奔出相迎。令
许大惊,这是学周公吐甫啊一一周公吐出饭
来迎贵客。
许攸问:粮草还有多少?
粮草充足可吃月余。
公可否实话实说?
嘿嘿,半月不少。
我是真心投奔,公竟待小儿般。
抱歉,抱歉,兵不厌诈。
多底多少?
阿攸啊,实不相瞒,曹操哭丧着脸道,至多三五日啊!
公莫忧,今日我助你一臂之力,可保主公无患。
当夜,曹操亲带伍千铁骑雪夜长奔,火烧了
袁绍粮库,一下打乱袁军士气大降。曹军数
路猛攻,以弱胜强,取得史上经典官渡大捷,
统一了北方。
曹操求贤如渴,不耻下士,有周公之风。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曹操与之对峙一个多月,箸高台往袁绍营中射箭,造霹雳车打石头,都没有打退袁绍。曹操军中粮草越来越少,兵卒疲惫不堪。曹操已经写信给荀彧打算退兵了。
荀彧来信给曹操,再坚持一下等时局有变。曹操自己都有些动摇了。这时,许攸知道曹操军中缺粮,给袁绍建议,派一枝人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不听非要先打曹操。这时袁绍收到审配的信说,许攸家人犯罪被抓了起来。袁绍大骂许攸。
许攸一怒之下,投靠曹操去了。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的忘乎所以,连鞋都没穿赤着脚,忘情的跑出来迎接。
曹操这不是作秀,他正处于无计可施的时候,差不多心理上到了崩溃的边缘。而许攸的到来,好比是一颗救命稻草,好比久旱逢甘露。这差不多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他们原来就是好友,再说,许攸从袁绍的营中来投靠,当然会有不少关于袁绍方面的军情。
曹操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称许攸是“我之子房”。这是曹操情之所至。事实证明,许攸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胜利成果。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小人物认为:曹操天性使然,并不非作秀!此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三十回:
时操……,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xian,光脚)足出迎,……,操先拜于地。
故事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和袁绍相持不下,加上没有粮草,搞的阿瞒很崩溃,正在猴急的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了,来投靠曹操,曹操一听自己的发小来了,比较着急,就光着脚丫子出来迎接许攸!有人把这个故事和戏曲中曹操奸贼的形象联系起来,认为曹操是在作秀!
曹操剧照
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对人才比较尊敬的人,在正史《三国志》记载,曹操为了得到天下人才,三次下诏书,广求贤士,后世人将曹操的求才诏书总结为“求才三令”。可见其对人才的渴求!
正史上,并没有记载曹操迎接许攸的细节,但是却记载了曹操听从了许攸的建议,袭击了乌巢,取得了官渡之战中关键之战,确保了后续官渡之战战局的扭转!
因此,这个问题回归到,以曹操本人的性格,来推测会不会因为许攸的到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光脚丫子往外跑?小人物在前文中已经申明了态度,曹操会的!
原因有三:
一是曹操的理想,驱使着他真心实意的爱人才!曹操在和自己儿时的小伙伴袁绍,在讨论理想的时候,袁绍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是组队伍、拉人马,征战四方,天下可定!但是曹操却不以为然,他的理想是:“聚集天下智仕,以道御制,天下可定!”
纵观曹操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尤其对人才的渴求,他不像袁绍,对待人才是虚情假意,而是全部出自真心实意,对于荀彧的到来,曹操来了一句“吾之子房!”,对于许褚“吾之樊哙!”,对于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尤其是郭嘉死后,更是“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这都是曹操真情实意的表露,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在等级制度严苛的东汉末年,曹操作为一个领导,不顾身份地位的差距,拉着郭嘉和自己一同坐车,这是对人才多大的褒奖?
他在自己的《蒿里行》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的事迹,一直是他向往和学习的对象,实际行动中,也是如此贯彻落实的!
二是许攸是一个有缺陷的大才,曹操喜欢他!许攸的能力是得到了曹操认可的,因为她俩人是有工作交集的,在曹操还是骠骑校尉的时候,许攸就和何顒、袁绍、荀攸一起搞事情,准备杀董卓,同时研究废立皇帝的事情,还问曹操参不参加,曹操认为这是以卵击石,所有没有参加!有如此胆识和决心的人,曹操是比较欣赏的!
许攸剧照
虽然许攸的人品,贪而不治,是他的毛病,但是对于曹操来讲,这不是问题,在曹操后来的求才三令中,求逸才令,便说的就是许攸这样的人,道德有些问题,够不上东汉末期的人才标准,但是本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因此,不存在曹操对他有偏见!
三是曹操的肚量足够大,不拘小节!三国时期的名士,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论世之奸雄”,曹操听了之后,是大笑!对于袁绍主簿陈琳把曹操的祖宗十八代全部问候了一遍,丑事写了一箩筐,曹操看完之后,没有骂娘,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写文章的是谁?”可见曹操的肚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还说了一句“袁绍不会用这样的人才啊!”表现出的是惋惜!
在小节上,不拘泥于世俗,表现得比较洒脱,三国的杠精祢衡,搞的击鼓骂曹,搞的曹操灰头土脸,但是曹操没有因为面子杀他,这是个肚量和气度,让人佩服。
祢衡剧照
综上所述:光着脚丫子跑,曹操天性使然,必然会干,这个毋庸置疑,也相信曹操干的出来!绝对不是作秀!以上是小人物的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许攸因为审配把许攸在邺城的家给抄了,而且还受到袁绍的猜忌,使得许攸最后投奔曹操,而这个时候曹操听闻许攸来投,是赤脚出来相迎。
同样的在《三国志·武帝纪》中也写到,曹操听闻许攸来投,“跣出迎之”。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曹瞒传: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那么为什么当时的曹操会如此煽情,对许攸如此礼遇?
要知道曹操是个多疑之人,而当时政治两军交战的对峙阶段,突然有一个敌方的谋士还是自己的老相识,说要来投奔你,为什么曹操会毫不怀疑地相信许攸?此外,当时曹操身边的人对许攸是有所怀疑的。但是曹操对于许攸说的没有一丝怀疑,甚至以身犯险。
说实话会让一个多疑的曹操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曹操军的困境。
曹操的困境。曹操不像袁绍那样家大业大,一直以来,曹操都为粮草的问题而头疼,早早地实施了屯田令,才使得粮草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曹操周边的对手太多,连年征战,几乎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更是加重了负担。
到了与袁绍大战的时候,曹操因为要防备各个方向上的对手,仅仅只能率领一两万人面对袁绍的十一二万人,能够在前期有不小的斩获纯属不易。小规模战斗结束后,再是两军的对峙阶段。曹操虽然兵力少,但还是遭遇粮草不继的情况,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情况。
而这个时候许攸的到来,说要来投靠曹操,从曹操军的角度来说,你觉得许攸曹操军的目的有几个可能:
真的投靠曹操;
袁绍设计,让许攸诈降。
要知道袁绍军当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多,粮草丰足,还居高临下,在这个时候说让许攸来使用诈降计,这个说出来我也不信。因此,曹操对许攸的投靠毫不怀疑。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觽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这就是当时曹操军与袁绍军所面对的境地的差距。曹操军与袁绍军的境地的对比,让曹操完全相信许攸。
结语至于说赤足这种情况,我觉得完全是恰如其会,对曹操来说仅仅是自己没穿鞋跑出来接待老朋友,对许攸这种前来投靠的人心中就会认为曹操是极其看重自己。
我们认为曹操当时是作秀,收买人心也好,还是其他别的原因。但是结果是一致的,即便曹操慢吞吞收拾好自己的着装,再来接见许攸,许攸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爽的地方。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就是要帮助曹操拿下袁绍的命脉之所,战胜袁绍。如果当时曹操真的没有赤足来见许攸,难道许攸就不会说出袁绍的屯粮之所?要知道许攸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我更认为曹操会赤足来见是一个真性情的流露,对可以见到很长时间没见的老朋友感到高兴,也许会有收买人心的目的,但是同时也真的是曹操当时所面对的困境实在太大,而许攸的到来是一种雪中送炭。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官渡之战,曹操赤脚迎许攸绝对不是作秀。因为作秀也得看场合,时间,地点,情况……等。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袁绍兴兵七十万进发官渡,以数倍于曹操的兵力,目的是想一举剿灭曹操……袁绍来势汹汹,对曹操而言还是压力山大的。
曹操兵力远不及袁绍,有信心迎战袁绍依仗的是自己的精兵强将给的底气。因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曹操开始时只起兵七万迎敌。
不过因兵力悬殊过大……曹操初战失利,失败后退至官渡。
自曹操退守官渡,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因为粮草快没有了,曹操考虑着放弃官渡退回许昌,正在纠结,举棋不定之时……
"得知袁绍帐下谋士许攸来至曹营投奔自己……此刻人已来到帐前。"
不管是真是假,正在床上歇息的曹操自然就来不及细想——迫切见许攸之心……使曹操有些慌乱,好似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只顾全身心地努力抓住,来不及穿鞋,因此,曹操赤脚去迎许攸是可以理解的事,自然不是作秀了。
如果有人认为是作秀,那么认为作秀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懂得人性心理的人,不但如此,还是一个胡乱猜想,疑心很重的人,也是一个逻辑混乱没有正确思维导向的人。
试想一下,曹操也是人,不是仙,在困境面前时的焦虑感受……跟平常人几乎差不多,不会有什么差异。
如果,这时突然有一个人到来,而且是意料之外的人,并且有可能帮助自己脱离困境,解除焦虑,知道有这样好事的瞬间,人有异常行为是很正常的——比如:兴奋,甚至手舞足蹈,手忙脚乱等表现……
曹操赤着脚迎许攸,如果说是作秀,想都不要往那方面想——在这种突发性的情况下……就算曹操是一个很狡猾的奸雄也不会想到去作秀这回事。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赤脚迎许攸?真的是作秀吗?
导读: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基本属于没有立场的墙头草角色。有点才能但是情商低下,甚至不如后来的主簿杨修。终其一生,许攸功绩也仅仅是在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中得以闪现。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也是因为在袁绍处不得重用才叛逃的。而曹操赤脚迎许攸确实有作秀的成分,其次就是确实需要来自袁绍处的许攸给予指点和帮助。而许攸在官渡之战后屡屡持功而骄(就这么一件功劳吹几年可见其人品),最终被曹操斩杀。所以曹操和许攸虽然是发小,但是赤脚迎许攸还是为了解决危机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许攸其人
许攸和曹操、袁绍都是发小,史书记载“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许攸不是一个安分之人,曾经打算联络冀州刺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不用说,还是出自利益的考量。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许攸已经成为袁绍的谋士。
当袁绍已经成长为北方霸主不听田丰建议趁这曹操攻伐刘备的机会偷袭曹操,结果坐失良机。在曹操平定刘备后袁绍这才打算攻伐曹操,这就是官渡之战的由来。官渡之战爆发后,许攸曾经建议袁绍凭借优势兵力进行分兵。一面与曹操主力在官渡对峙;另一方面派出大军从侧翼奇袭许都。如此曹操必败,不得不说许攸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可惜没有被袁绍采纳。
许攸夜入曹营的历史背景许攸本来是袁绍的谋士,为何夜入曹营呢?原来有两个理由:第一许攸和曹操是发小有旧交,且自己奇袭许昌的建议没被重视。让他有不得志的感觉,打算改换门庭。其二、袁绍的队伍中也难出头,文有田丰武有审配。恰逢自己家人犯罪被审配捉拿下狱。这就让早有改换门庭的许攸坚定了入曹的决心,而袁绍大营的布置就是自己的晋身之资。所以许攸的人品就连袁术都看不过去,评价是“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一看时机不对,许攸毫不犹豫立刻连夜逃到曹营卖主求荣。曹操正在上火,自己的地盘虽然不小但是非常贫瘠。况且治下兖州、豫州、徐州三州都是经过黄巾军和军阀的反复蹂躏,人口稀少出产不丰。况且官渡对峙时不但军队数量和袁绍又很大的差距,就是粮草都供给不上。正当曹操唉声叹气的时候听闻许攸的到来,激动的连鞋都没穿就迎接出来。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因为曹操对许攸很了解,也知道许攸到来的目的。所以曹操着急了解袁绍的内情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充分的作秀。让许攸看到自己的诚心,然后才能从许攸口中把消息掏出来。要不说曹操是乱世枭雄呢?其实许攸也没有别的选择,除了曹操他也不知道投奔谁?因为曹操还是发小,自己的情报只能卖给曹操。许攸一看曹操已经做足了架势,也就不在隐瞒痛快的说了出来。
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曹操这才派精兵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结果就是张郃、高览投降;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获胜结束,也为将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攸的下场应该说许攸的智商还可以,但是操守和情商有硬伤。既然已经出卖了袁绍,索性就卖到底。许攸在曹操攻占袁氏冀州的时候献计决漳河之水,完成了对于袁氏的强劲一击(你看着背主之人多狠,一点愧疚的心思都没有)。
此战过后许攸就开始飘飘然,以曹操的恩人自居。他又不像杨修只是耍个小聪明,他是不知大小。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许攸说破大天也是个谋士。即使和曹操私交再好,那也该有尊卑之分。而且不分场合,经常居功自傲让曹操下不来台。甚至在公开场合就敢叫这曹操的小名说:“阿满,如果没有我你怎么能拿下冀州呢”。这等嚣张比雍正时期的年羹尧还要过分,这种人怎么可能有好下场。
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谋士持才傲物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没有尊卑君臣之礼就是大罪了。况且曹操虽然胸怀天下,那也是对郭嘉之类既有能力又有知进退的谋臣所留。所以许攸的下场只有一死。也许荀彧对他的评价最为客观:贪而不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