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化能制造记忆,对于历史的期望往往和史实一样有力?
文化是人类的思想结晶,能传承丶能光大,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文化也是历史的承前启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离不开文化的宣扬丶总结和推广。
保护文化丶推进文化的发展,是人类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历史的公正评价和真实展现,离不开文化的记忆功能丶识辨功能和贮藏功能。
文化是历史的华丽外衣,历史是文化宝贵的心脏。文化推动了历史发展,历史发展又加快了文化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为什么说文化能制造记忆,对于历史的期望往往和史实一样有力?
历史本就是一种吋代的记录,历史文化自然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以过往历史的期望,都是那些痴迷于过去历史文化的砖家叫兽,想从过去的文化遗产中寻找到,所谓古人书中留下打开宇宙天地之间的秘密钥匙。
对历史文明我们要正确对待,历史文明遗失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能从探索研究当吋社会政治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来探索研发,而不是把以过吋的文化遗产,当做今教育教程列入教科书,把以过吋代的文化思想理念,当做今治理国家的理念,因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治理管理国家的主题思想理念,我们今天是法治社会,我们今天治国的主题思想理念就是,以法治国。
所以我们对历史的期望越高,就越受历史文化的束缚越多,就不能与时同进,就越跟不上吋代的发展。
为什么说文化能制造记忆,对于历史的期望往往和史实一样有力?
文化是用文字记录,表达出给世人学,看,记。历史上的劳动者就是创造了方便记忆的文字文化,古文字中都是用符号,像形字,所以生活需要文化,文化记录了生活,只有文字记忆人类才能有序生存。
为什么说文化能制造记忆,对于历史的期望往往和史实一样有力?
历史本来就是一种时代的记录,历史文化自然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以过往历史的期望,都是那些痴迷于过去历史文化的专家,想从过去的文化遗产中寻找到所谓古人书中留下打开宇宙天地之间的秘密钥匙。
对历史文明我们要正确对待,弃伪存真。
为什么说文化能制造记忆,对于历史的期望往往和史实一样有力?
这个问题其实蛮深刻的,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哲学性的命题,那就是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
近代欧洲掀起了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派,叫做新康德历史学派。这个历史学派认为,主观意识在历史叙述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位代表人物各有一句名言。克罗奇的名言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的名言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前者的意思是,历史虽然形式上是对过去事实的一种陈述,但受到叙述者本身历史时期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当时历史环境的一种映射,所以所谓的历史其实是不同历史阶段叙述者的历史的反应。简单来说写的虽然是历史,实际上更是现实。后者把这一句话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引申。历史叙述不仅仅是对当时现实的一种映射,而这种映射,本质上是对当时社会意识的一种映射。也就是说,垒层叠加的历史叙述实际上恰恰是不同时期社会思想变迁的一种长期反应,因此历史本质上就是思想史。
新康德学派的哲学基础显然可以追溯到康德,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倾向。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国内学者所认可。不过在90年代以后,在历史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新康德学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很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单纯的唯物质,并不能解释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心理意识尤其是社会心理意识,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就比较明了了。社会性的群体性心理倾向,一定会对事物形成特定的解读倾向,而这种倾向在记入历史以后,一定会对后世产生影响。对于历史的期望,实际上自然会改造历史。此类情况,在中国在西方都曾经出现过。所以确实存在着文化创造记忆的情况。
先举一个中国的例子。晋代的时候出土的竹书纪年,颠覆了长期以来对上古历史的叙述。被儒家视为虔诚的商代名臣伊尹其实是一个篡位的逆臣贼子,而被人称道的禅让制度背后实际上是囚禁。从我们当代人的理念角度来看,竹书记年的叙述可能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不过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学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思想观念,所以被人为的修饰了。在春秋笔法当中就有曲笔一说。实际上就是为尊者讳。虽然现在史学家对于两种说法各执一词,难以下定论,但是上古史料曾经被人精心修剪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西方也有同样的情况。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叙述当中,郑成功是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不过在荷兰人的笔下,郑成功却成了一个没有信誉,杀人如麻的暴君。而被郑成功处死的荷兰奸细一位神父,却被荷兰人视为圣人。中外史料存在着严重矛盾。不能说荷兰人的史料都是在撒谎,但其中撒谎的内容恐怕不在少数。在西方近代崛起的过程当中,涉及到海外征服的史料当中,西方人总是以一副文明人的面目出现而将被殖民对象描绘的野蛮嗜血。此类文献的可信度普遍不高。
历史学所叙述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时代的历史可以完完本本的重新复原,出现在现代人面前。在叙述的时候,始终是以历史学家的主观视角对历史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在这之后才能够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历史格局呈现给读者。在这个历史格局当中,就已经带有了历史学家自身的主观思考。那么这种思考当然是带个人喜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叙述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一定是存在偏差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可以做到真正客观。历史学家其实提供的是一种主观事实,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事实,客观事实只是在那一瞬间出现便再也无法重现。主观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模拟,至于模拟的准确度取决于历史材料的完整性和历史学家的个人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