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在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依靠其“闪电战”在短时间内就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甚至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全被德国颠覆了政权全境占领。而德国的陆上所有武器装备,几乎都是当时全世界最为先进,甚至还发明了许多颠覆当时很多国家传统作战理念的黑科技。

比如德国装甲部队在二战时期,装备最为著名的“虎式”坦克,“虎式坦克”在当时可是令盟国军队闻风丧胆。甚至有传闻称,当时盟国的坦克部队必须要以5倍以上的优势兵力,才敢正面的对战德军装甲部队的“虎式”坦克。

那么,在第2次世界大战当中,为什么德军可以依靠其装甲部队的闪击战,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大陆呢?

其实,德国当时对欧洲的侵略计划,早就在希特勒刚上台时就有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全面发展经济与军事。当时德军在对欧洲的侵略计划当中,稍微有点忌惮的就只有英、法两国,也可以说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整个欧洲的其他小国都不被德军放在眼里。

而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德国联合“苏方军队”共同吃掉了波兰,恰恰就是为了试探英、法两国的态度。如果英、法两国继续坐山观虎斗,那么德国当时的下一步动作就是占领整个欧洲。

而英、法两国在德军侵略波兰之后,所选择的对德“绥靖政策”,恰恰正好符合的德国当时侵略的野心。

之后德国紧接着灭掉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家,可以说德国在进攻这些国家时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在极短的时间这些欧洲小国只能选择投降。而德国在二战时能够以闪电战,所向披靡的占领的大半个欧洲,其原因还真就是欧洲大多都是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这些欧洲小国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国土面积太小、根本就没有多少战略纵深防守,一旦前方某个防线被德军突破,那么这些国家的军队根本就无路可退、无险可守。比如当时号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也仅仅在40天的时间内宣告战败投降。而法军当时面对德军进攻时,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号称世界第一的“马奇诺防线”。如果德军正面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先不说德军能不能够突破防线,反正德军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万万没有想到,德军却从“马奇诺”防线旁边真空区的“卢森堡”直插法国境内。要知道法国在当时的“马奇诺”防线,可是耗费了法军当时大部分的军费,所以法国军队当时的武器装备还真的没有德军强。没有了“马其诺”防线的防守,法国军队还真的没有能力正面对抗德军,所以当时法国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战败投降。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几乎是举国之力发展、经济、工业军事等,甚至德国当时的工业实力一度达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也可以说当时德国的整体军事实力可是优于欧洲大部分国家一大截。

另外,德国军队当时所使用的战术也是超乎想象, 比如那个时候的坦克、装甲车,其他国家都将这些装甲车辆当作于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而德国军队却是大量建造坦克,将坦克集中起来以装甲集团军的模式直扑敌人。可以想象,当时面对德军这样的“装甲洪流”,还真的没有多少个国家能够正面抵挡得住。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用一种厉害的战法所向披糜,横扫一切。

首先,欧洲大国除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外,欧洲大陆上的大国也就剩苏联和德国法国意大利了。

德国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合伙瓜分了波兰,就等于德国的东面成为了稳固的后方,希特勒德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举全国之力,向西一战。

笫二,欧洲力量对比的天秤偏向了德国。

德国和苏联结盟瓜分了波兰,在大战暴发前德国便吞并了捷克斯络伐克和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了法西斯阵营;这样就等于是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远征军要对付的是一倍以上的法西斯联军。

三,军事思想落后,法国英国的军事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时代,所以法国也将全部赌注压在了马其诺防线之上,剩余的一点机动兵力全部放到了荷兰和比利时。

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穿越阿登森林突然出现在英法联军背后,而意大利军队也从南部攻入法国时,留给英法联军的选择也只能是全线溃退,这也就显得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有多厉害了。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爆发之后,德国军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凭借着闪电战在整个西欧横行无阻。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第二陆军强国的波兰在闪电战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波兰和法国都只抵抗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被闪电战击败!

从1939年9月1日到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期间只有短短9个月时间。德国利用9个月时间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欧,取得了空前的战果。

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能够横扫整个西欧呢?

对于当时的欧洲各国来说,闪电战是一种全新的战法,也是一种全新的战术思想。

德国利用飞机、坦克的速度优势,奇袭欧洲各国。当时西欧各国的战术思想大多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当时法国还迷信于战争工事和阵地战,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波兰甚至还迷信骑兵战术的威力,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战术思想落后的西欧各国,自然难以适应。

德国依靠这个战术,打了西欧各国一个措手不及。当西欧各国反应过来之时,已经被德国击垮了,成为德国的手下败将。一个全新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蒙古骑兵,也就是因为一个战术革新,西征之时得以畅行无阻。

闪电战需要配合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需要先进的武器做为支撑,尤其需要飞机和坦克。

闪电战利用飞机、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的速度和火力优势,采用突袭的方式快速击溃敌人。德国发动战争之时,武器现对于西欧各国来说比较先进。德国的BF系统战斗机在当时首屈一指,德国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都是当时非常先进的坦克。德国除了先进的飞机、坦克这样的重型武器之外,单兵武器也非常先进。比如德国MP-40冲锋枪堪称当时最先进的冲锋枪。

先进的武器成为德军手中的大杀器,也是德军得以横扫欧洲的重要因素。相比较于德军的先进武器,波兰、法国的武器则相对比较落后。当德国的坦克冲入波兰军队之时,波兰却用战马与之对抗。法国的飞机、坦克、单兵步枪等武器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水平。

德国军队复仇心切!

希特勒还没有成为德国元首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复仇。希特勒上台之后,更是将国民经济军事化。德国实际上已经践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经济方针,为战争做准备。德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战争所需要的资源,而且决定通过干涉西班牙内战锻炼本国士兵,实验新式武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确。

一战之后德国人痛恨《凡尔赛和约》,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德国国内弥漫着强烈的复仇情绪。希特勒上台便是借助了这股复仇情绪。希特勒能够发动二战,也利用了这股复仇情绪。希特勒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准备,又利用了德国民众的急于复仇的情绪。正在势头上的德军自然多了几分战斗力。

英法等国的情况却正好和德国相反,一战过后英国、法国国内弥漫着严重的反战、厌战情绪。

英国和法国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采用绥靖政策,企图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为了满足德国的侵略胃口,英法两国牺牲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没有“感动”德国,反而养肥了德国,寒了盟友的心。比如德国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厂和精锐士兵,养肥了自己,有了发动战争的资本。英法的所作所为成功地疏远了苏联,也使得其他盟友不信任英法两国。法国建立的所谓安全体系已经名存实亡。

所以当德国大军突然发动进攻的时候,西欧各国一是没有多少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二是没有西欧各国基本上各自为战。比如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英法两队却是对德国宣而不战,出现了“静坐战”。当德国人消灭了其他国家之后,就只剩下英国和法国。英国的陆军力量不足,法国又难以自保,很快败下阵来。

欧洲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

欧洲险要的山脉相对来说比较少,平原较多。平坦的地形非常有利于德国坦克、战车等机械化部队展开。德国的先进坦克、战车等可以在整个西欧纵横驰骋,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德国机械化部队经过一些山区的时候,也会利用伞兵等兵种率先清楚障碍。

欧洲西部的总体面积并不大,当时还分布着不少国家。

西欧各国中除了英国和法国,其他国家的实力都比较弱小。波兰虽然陆军人数比较多,但是武器过于落后。丹麦、荷兰、比利时、挪威、卢森堡的力量都过于弱小,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法国实力强大,但是武器装备落后,国家没有斗志。英国的实力也非常强大,但是陆军力量过于薄弱。

西欧各国的整体实力相当较弱,也为德国闪电战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得德国的闪电战发挥了最大功效。

德国依靠闪电战在二战初期占据了一定优势,也获得了不错的战果。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依靠闪电战也取得了一些的战果。德国发动的战争,毕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最终也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德军兵败莫斯科之后,也基本上标志着闪电战破产。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德国以有心算无心,战争准备更加充分

1933 至 1939 年间, 德国的军费总开支共计 900 亿马克 ,占同期国家支出总额的6成以上。疯狂扩军备战中 ,消耗掉了全部资金 ,黄金外汇极其短缺 ,国家债务超过 600 亿马克。

德国凭借一波疯狂扩军备战,使军事实力暂时超过了其他强国。

到 1938 年, 德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 ,铝的产量为英法两国总和的2倍多,军火生产的总产量可能比英法两国合起来的产量最少超过1倍 。

西欧面积狭小

西欧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国家,国土面积就巴掌大块地方。德国的坦克几个突击就能将其打个对穿。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这九个月间,德军迅速击败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一时间德国军队,以及“闪电战”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而对上当时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面对这样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度,德国的闪电战就不那么好使了。“闪电战”一道闪电劈下去,将将才能劈到莫斯科,就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而苏联则还有巨大的战略纵深存在,可以和德国继续打下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进攻西欧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

德国地处中欧,欧洲十字路口, 西面是美、英 、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东面则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具有联盟性的世界大战中, 它的最大弱点是可能在两线面对强 敌的共同夹击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就是德国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使德国暂时安定了东线,不必陷入两线作战的危机中。这使得德国进攻西欧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两次世界大战,西欧都是主战场,德国在这里和英法打的非常激烈,波澜壮阔。西线战争名气很大,影响也很大,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西欧是个小战场。

德国的西边,西欧只有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大国,而西班牙又是他的盟友。所谓的西欧,其实也只是一个法国。剩下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都是非常小的国家,城市级别。而法国的本土面积只有55万平方公里,小于青海省,在中国的省里面只能排第5。德国在二战爆发前的领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小于云南省,在中国的省里只能排第9。

当年的英法德是世界先进国家,经济、工业、军事实力非常强,但就土地面积而言,西欧的世界大战其实只是省级规模的会战。跨过法德边境就到了法国首都巴黎,很近。而且在战争中,也不用占领法国全省,只要打下他的首都,他就投降了。然后再打到敦刻尔克,英国远征军就跑了。所以决定西线胜负的地盘只有半个省。

三两场战役,打下一个首都、半个省,西线的胜负就决出来了。打下来法国首都,占领半个法国,剩下的半个法国投降。顺路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西班牙战友出来迎接,所谓的西欧其实就这么大。

冷战时期苏联号称半个月占领欧洲也是一个道理。

当年苏联占领了半个德国,它想占领欧洲也只需要打下来另一半的德国和半个法国,加一起是一个省。打下西德,跨过边境继续进攻巴黎,打下巴黎,法国再投降,然后苏军再向敦刻尔克进发,把美军英军赶下海,剩下的地区也就跟着投降了。

德国横扫西欧,苏联占领欧洲,听着很玄乎,其实就是半个省到一个省的战争。所以当年苏联也没有吹牛,他完全有那个实力,用500万装甲洪流迅速推平1个省......

从边境到巴黎,300公里,德军打到敦刻尔克也不过500-600公里。而德军在半路,没到巴黎、没到敦刻尔克的时候,法国就决定投降了。所谓的西欧战场,起关键作用的,只不过是现在你在高速上开2-3个小时车的那么大一块地区。半个省的战争都有点夸大了。

法国是先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错,有着发达的公路、铁路。然后德军又是开着坦克、装甲车、摩托车来的。他这个环境非常的适合打闪电战,而闪电战压根也就是德国为法国量身定制的。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穿过了山区,攻克了色当防线,直接就上法国的公路了,然后在公路上一通狂飙,再加上咱们上面说的,这片战场本来就不大,所以德军很快就绕到法军主力的背后,逼近首都,法国一下子就崩盘了。

德军的闪电战就跟咏春一样,在狭小的空间里,小拳头贼快,非常管用。

德军迅速横扫西欧的原因也就是他在东线战败的原因。

东线战场纵深太长,长出10几倍。他的咏春短拳就不行了。西线是省级战役,东线才是国级的战争。苏联和法国比还是落后,道路建设非常差。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只能在泥浆里艰难前行,根本不能像在法国那样,在公路上快速开进。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到占领巴黎,用了1个月零5天。而德军打到莫斯科城下用了4个半月。如果德军也能像打法国那样,1个月打到莫斯科,那也就轻松打下来了。最后,德军离打下莫斯科也只差一点,如果他能用3个月的时间打到莫斯科,依旧能实现占领。问题是他用了4个半月才来到。而这4个半月就是苏联人准备防御的时间。

德军用了4个半月才打到莫斯科,主要原因就是路太远,道太差。还去基辅绕了个圈......

一战时期的法军打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奉行的政策是:对攻。以进攻对抗德军的进攻。拿人往里填,就是不断向德军反击。最终挡住了德军。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战术呢?因为输不起。地盘太小,没有战略纵深,输一场战役就是亡国。没有撤退可言。

二战也不能单纯的讲法国太菜,因为他还是受先天制约。边境上一个色当没堵住德军,就完了。他国家没有回旋的余地。而苏联国土面积大,输10次、20次他都能缓过来。法国和德国是在电梯里打,一招就死。德国和苏联是在操场上打,苏联在地上滚了20分钟,把德国遛没劲了。

区分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的大纵深作战很容易:

大纵深是长拳。

闪电战是短打。

特点完全不同。

在二战史上,为什么德国的闪电战可以基本横扫西欧?

在1939~1945年的二战史上,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了西欧。在纳粹的铁蹄之下,西欧各国都是战战兢兢;无论是西欧的弱国还是强国,都不能当德国的闪电一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第一点是德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原因第二点是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的强烈影响及民族生存危机感的逼迫,原因第三点是经济危机削弱了英法的实力及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原因第四点是被压抑的德国资本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性。在以上四点原因的综合影响下,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逞强于二战的开始。基本上来说,德国的横扫西欧的闪电战也意味着不可持久;无论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强大的资本力量都不可能持久使用。

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二战中德国以闪电战横扫西欧的各点原因。

第1点:德国在二战中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的最直观的原因是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德国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是其重工业的强大,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希特勒上台以后,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危机,不仅大力的发展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还急速的扩大了在一战后被限制的军队规模。大规模的工业与高素质的人才的结合,推动了德国军队的强大。

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还表现在其军事理论的变革,尤其是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被接受和推广。等德国的大规模装甲集团在西欧横冲直撞的时候,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仍然使用的是一战时期的战略战术。战略战术的不合理会导致力量使用的不合理,而力量使用的不合理必然表现为战争中的失败。1939年的波兰以受持长矛的骑兵对战德国的坦克就是军事理论远远落后于德国的表现。

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更表现在德国具有更强的进攻欲望,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则采取了防守的策略。法国执行防守策略的表现就是修筑了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的修建不仅使法国军事力量只能被动的防守,更严重的是意味着法国军事力量失去了进攻精神。失去进攻精神的西欧必然会被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打败。

第2点:德国在二战中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的社会原因是德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和民族生存危机感。

德国建立和统一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战争的过程,德国在战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然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在一战战败后不断失去。尤其是当德国被其老对手法国一次次欺压的时候,德国人民认为这是法国对其一次次的羞辱。经过20年的酝酿,德国为了恢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的民族复仇情绪达到了顶点。

在德国人看来,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才能宣泄德国人民的民族付出情绪,在二战中德国只有通过强力的军事手段打败西欧,尤其是打败法国,才能恢复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际上,德国从一战战败到二战开始的20年间是德国社会压抑发展的一个时期。长期的压抑必然导致强烈的反弹,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就是对长期压力的强力反弹。

1929年以后,德国也陷入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这使得在一战后饱受压迫的德国经济陷入了灾难的深渊,这意味着德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下降。一战战败后的民族压迫和经济危机下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德国社会变得比较悲观,甚至这种悲观的社会意识演变成了民族生存的危机意识。在生存危机的压迫下,德国表现为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的威胁力量。

第3点:德国在二战中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的外在原因是陷入经济危机的英法的国家实力的衰弱和绥靖政策的实施。

如果德国的敌人足够强大,那么德国不可能很西欧。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证明了西欧各国的实力的削弱,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势力的削弱。二战前,英国和法国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然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却使英国和法国陷入了强烈的衰退之中,导致本已力量不足的英国和法国更加显得无力。力量削弱的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在德国的闪电战面前必然毫无反抗之力。

英法经济的衰退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还使得英法的军事力量衰退;英法的经济衰退不仅影响了其国内的发展,还影响了当时世界秩序的发展。英法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国际上实行了绥靖政策。简单说,就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保护英法的利益。具体一点说,就是通过对德国的妥协换得德国不侵犯其利益。然而,事与愿违。英法的绥靖政策让希特勒认识到了英法的软弱和其军事力量的强大。也就是说,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和德国的横扫。

英法实力的衰弱和对弱小国家的出卖使得原本依附于英法的国家转换了阵营,使得德国的力量不断的增强。获得更多国家支持的德国才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

第4点:德国在二战中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德国资本的强烈的对外扩张性。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为政治服务;说到底,战争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

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最根本的原因都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军事为政治服务,政治为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基础。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后的德国,变成了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扩展到社会的各层面并控制了社会。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工业强国;这意味着德国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然而,当时的原料和市场都已经被英国和法国瓜分殆尽,这就迫使德国必须以武力的方式进行原料和市场的掠夺,德国资本走上了武力扩张的道路。一战的战败,使德国资本的扩张性被压制住。然而,德国资本被压制的越久,其扩张的反弹性也就越强烈。被压制了20年之久的德国资本,其强烈的反弹表现为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

资本是贪婪的,德国资本也是贪婪的;资本不会停止扩张,德国也不会停止其闪电战——除非德国被打败。二战前,德国资本陷入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之中,这意味着德国资本不进行扩张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所以,德国又一次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市场的掠夺,德国资本又一次以战争为手段进行扩张。最终的结果是,德国资本的扩张以闪电战的方式横扫西欧,德国资本的扩张又以闪电般的速度败退。

综上所述,德国在二战中横扫西欧实际上是德国资本利用了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进行了闪电式的生存扩张。最终,德国资本的扩张因为损害了世界人民的利益而最终失败。世界不应该以闪电般的速度扩张,世界应该以闪电般的速度进行经济建设和和平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