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歼10战斗机,是我国全部自主研发的第1款国产战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款摆脱仿制苏式飞机的影子,全新自主研发制造的第1款战斗机。
歼十战机的研制工作,早就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我国科工人员立项研制。一直到了新世纪的2004年开始,歼十战斗机才正式列装服役于我国空军部队。到目前为止,我国军队所装备的歼10中型战斗机,全部都以陆地固定跑道起飞作战,并没有像传闻的那样发展成为我国航母编队的舰载机。
那么,作为我国第1款自主研发的歼10战机,为何没有机会成为我国航母的舰载机呢?实际上,在我国辽宁号航母舰上的歼15战斗机服役之前,我国各大军事媒体及网友,在当时都以为歼10战机或许会发展成为我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
不过,事与愿违,在辽宁号航空母舰服役我国海军之后,我国仿制俄罗斯苏33舰载重型战机的“歼15”战机,也紧接着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成功实施了起降训练。这也标志着我国第1款舰载战斗机,依然还是选择仿制国外成熟舰载机起步,在当时的歼10战机显然已经与舰载机二字毫无关系了。
终其原因,首先肯定是歼10战机的研发初衷不同,歼10舰载机首先作为一款中型战机,与我国海军向来所需的远航程、重载弹定位的重型战机毫无关系和严。最大起飞重量仅仅为20吨的歼10战机,其从陆地机场正常起飞的作战半径也就1000公里多一点。如果让歼10战机登上航母的话,由于我国航母使用的是活跃短距起飞,必定会将歼10本就弱势的载油载单量再削弱一层。本来就要面对广阔的海上疆域,甚至就是从陆地上正常起飞的歼10战机,其航程对于海上作战需求来说都显得太小短腿。更不必说从航母上起飞后,航程载弹被削弱后,其最大作战半径很可能都将达不到1000公里的歼10“舰载机”了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我国想要将歼10战机发展成为辽宁舰使用的舰载机,那必定只能选择最初型号的歼10A型战机。说到歼10a型战斗机,也不是咱们诋毁我国的国产装备,说实话歼10a战机甚至只能称之为二代半无限接近三代机罢了。
明着说吧,就是歼10a战机本来的各项性能就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真的将这一型号的歼10战机发展成为舰载机的话,一旦将之放到辽宁舰上,能不能真正正常使用还是一个问题。所以,还不如仿制一款国外已经成熟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来的实在。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前几天新闻播的歼15在执行训练任务期间,发动机故障,两台发动机中的一台熄火,飞行员沉着冷静,依靠另一台能工作的发动机,最后把战斗机安全的开了回来。
这要是歼10,不废了嘛......
歼10是单发战斗机,如果发动机出现故障,会彻底失去动力,也就坠毁了。而双发战斗机,坏了其中一台发动机,利用剩下的一台,还可以继续飞。保证安全着陆问题不大。两台一起都坏了,概率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前几年牺牲的女飞行员驾驶的就是歼10,也是因为发动机故障。驾驶的要是歼11,不也没事了嘛。
单发战斗机的安全性和双发战斗机比,差太多。尤其是发动机制造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双发设计显得比单发更为靠谱。美国发动机制造水平高,信心足,F35C舰载机采用的是单发,但未来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这都是未知。
歼10、F35A属于陆基战斗机,通常是在陆地战场上空打仗。如果发动机故障,空中熄火,飞行员跳伞是落到地面,搜救容易一些。舰载机是在海上打仗,飞机坠毁、飞行员跳伞是直接跳海里,搜救的难度要高出几十倍,晚去几分钟,人可能就没了。落在地面,飞行员野外生存几天问题不大。在海里,一个浪过来,容易把人卷到海底。深海通常很凉,也能很快的冻死人。
舰载机坠毁、飞行员跳伞,后果比陆基战斗机严重的多。所以舰载机在安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
歼10这种单发战斗机,空军敢用,海军可不敢。美国的F35C已经开始装备,如果未来几年因为发动机故障,掉海里两架,再死俩人,它麻烦就大了。
仅单发安全性这一点,就足以让歼10永远不可能成为舰载机。而且未来中国也不可能出现F35C那类的单发隐身舰载机,F35B更是想都不用想。只能是双发。陆基战斗机是在机场起飞,跑道很长,飞机有足够的滑行距离,能保证升力。舰载机是在航母上起飞,跑道很短,这需要战斗机有足够的爆发力,加速非常猛,才能保证飞起来。而歼10这种单发飞机推力弱,它想满载从航母上起飞,那得从舰尾一直滑行到舰首,太浪费空间。双发的歼15推力大,只用三分之一的甲板就够了。多出来的空间留着给其他飞机排队。
单发战机推力弱,需要更长的跑道,会大大影响战斗机出动的效率。
美国的航母带弹射器,中国的航母是滑跃起飞,美国起飞12架超级大黄蜂,中国起飞4架歼15,换了歼10就只能起飞1架了。
歼10是单发中型机,正常来讲作战半径应该在1000公里之内,这得是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如果改装成舰载机,机身加强、机翼折叠、加装尾勾,一套下来,会增加吨级别的死重,同时减少载油量。以歼10的体量,改装成舰载机,正常的作战半径应该在800公里之内。
双发重型的歼15作战半径应该在1200公里,比歼10多出一半。作战半径长,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打击对手,也可以在空中巡航更长的时间。歼15能控制3700平方公里的空域,舰载版歼10只能控制2500平方公里,差距很大。两架歼15能干的活,3架歼10也不行,作战半径短,靠数量有时候也弥补不了。
就对手而言,不算隐身的F35,只看超级大黄蜂和阵风,这两款舰载机也是中型机,但都是双发。速度、机动能力肯定比歼10强出很大一截。人家发动机本来就强,还安了两台。其他方面,雷达、武器、飞控、电子设备,超级大黄蜂和阵风也不比歼10弱。用双发重型的歼15和超级大黄蜂、阵风还可以比较比较,单发的歼10肯定比不了。
拿歼10做舰载机只能打印度的米格29K,优势还不太明显,有,但不大。歼15完全可以碾压了。
中国的舰载机只能是歼15这类的双发重型机,双发中型(大黄蜂、阵风)、单发中型(歼10)、单发轻型(枭龙、光辉)这类战机都不可能出现在中国航母上面。米格29K、歼31这类的双发小飞机,更是不可能。
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歼10为什么没有为舰载机?
我国从60年代就开始了对航母的研制规划,特别是在舰载机上研究的更多。最开始想用歼7、歼8,但是这几款飞机都是采用的是单项发动机。
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歼10的诞生,我国又考虑用该机当舰载机,歼10虽然说是3代机,但是歼10一是进气道是腹部设计,在海上飞行不安全。二是歼10飞机的发动机也是单发。而全球航母上的舰载机都是双发,双发飞机安全基数高,因为是常在海上起降执行任务,不同于陆地上起降的飞机遇到故障随时能迫降,因此没有选择歼10做为航母舰载机。
后来我国军工科研人员发现俄罗斯的苏33是双发,很适合当航母舰载机,因当时俄罗斯把苏33定的价格太高,我们只好从乌克兰进口了一架苏33,回国后仿照该机不久就研制出了歼15航母舰载机,从此我国就把歼15定为了航母的舰载机。
综合上述是我国为啥不把歼10做为航母舰载机的主要因素。
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歼-10曾经也是一个候选对象,至于它没能成为舰载机,最普遍的说法就是采用单发安全系数低。确实翻开目前全球主力舰载机都是双发,好处是在漫漫大海中单发故障失效,还可以利用剩余另一台做可控飞行。至少可以安装返回航母,如果换成单发战斗机,只要在海上出现故障只有弹射跳海的命。
不过每个国家发展航母及配套装备,要根据国情具体分析,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双发高性能战斗机可供选择。我国航母发展规划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707、891以及048三个方案,对应舰载机的选择从歼-6、歼-7、歼-8到研制中的歼-13等都有,注意看它们基本都是单发布局,这是无奈的选择。
下图是歼-7改舰载机方案,采用机肋进气以腾出机头空间安装航电设备,机翼在三分之二处设置折叠机构,外形也从三角翼改为梯形翼。同时加大强度能够挂载大型油箱,以及重型反舰导弹等,三片式风挡也改为整体圆弧风挡。
歼-7改舰载机
单发设计其实和现在上舰用的“山鹰”舰载教练机一样,两者都源自一个原型——歼-7,因此在技术上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当年还以歼-13边条翼正常布局,歼-9鸭式布局进行了上舰预研,基于现有技术实力和装备进行上舰预研,其实对于现实来说不是难事。
歼-13舰载机
不过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瓦良格号的引进开启了新时代航母建造计划,参考库兹涅佐夫号以及当时引进的苏-27战斗机。在获得大量使用经验后,自然觉得双发大平台战斗力更强悍,于是在从乌克兰引进苏-33原型机基础上打造歼-15舰载机。
很显然,歼-15超大航程以及巨大的载弹量,对于采用滑跃起飞航母的我军来说更实用。毕竟多带弹药上飞可以执行更多任务,而且基于苏-27的原型基础很好,至少在当时来说战斗力属于我军最强机型。于是单发歼-10完成没了上舰可能,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有“山鹰”和“猎鹰”能上舰,不过都是做为教练机使用空战要求不高。
歼-10舰载机
歼-15战斗机
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首先,歼15舰载机早在2009年就提前研制成功了,就等航母下水了。
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到2012年才服役。也就是说,歼15独守空房了3年。而且,歼15是源自于歼-11B,比歼10战斗机更先进。我国的航母战斗群建设已经落后于西方几十年了,现在要快步跟上,肯定要给航母尽可能的配备最先进的武器。所以,真就没必要让98年上线的歼10上航母了。
等歼20成熟以后,未来应该用歼20的舰载版上航母。
其次,歼10各项技术指标严重落后。
单发的硬伤,让歼10的安全性和动力航程都不行。单发舰载机在海上出问题,基本上就没救了。陆地上还好说,跳伞还能救。海上救援难度太大,掉海里基本上就牺牲了。航母的目的就是将战线往外推,短腿的歼10会让我国航母作战半径缩小。而且,歼10的前起落架在进气口下方,真是没法加强了,不适合在航母上起降。
最后,没有歼11、没有歼15,那就歼10上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歼10为什么没有成为舰载机?
歼10没能成为舰载机,是自设计之初就基本可以确定的,在确定舰载机的时候舰10也只会是劣后的备选项。究其原因,可以做如下分析。
第一,歼10是为空军定制的机型,没有舰载的设计元素。歼10从设计定型到试飞装备,都是空军的专属机型,主要执行的是对地打击、空中截击等任务,并非空优战机,空中格斗性能不是很突出,改造成舰载机需要做出比较大的设计调整,破费周折。
第二,歼10下进气道设计不适合舰载起降。由于存在下进气道设计,占据了很大的机腹空间,对于舰载起降是一个很大的阻碍,这其实是阻碍歼10成为舰载机的最大原因。F16由于采用了同样的下进气道设计,所以也并未进入美国海军的法眼。
第三,单发战机的稳定性、载弹量、航程等存在明显缺陷。舰载战机除了F35,都选择了双发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双发战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单发战机的载重有限,载弹量和航程就存在明显局限。加上依靠滑跃起飞,歼10上舰的作战半径与载弹量不过比鹞鹰略强,与现役主流舰载机比较毫无优势可言。
总而言之,歼10从设计之初就注定了不会成为舰载机,结合歼10本身的机体设计,就更加不可能成为舰载机,后面从媒体到个人的讨论不过是一种猜想,热情大于可能,不到万不得已,歼10不会成为舰载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