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英国实力已经明显衰落,可为何仍要竭力保住马岛?

1982年,阿根廷因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生产总结急速下降的原因,此时阿根廷政府因为经济问题国内受到的舆论非常之大,决定通过发动一场展示胜利的“马岛战役”来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

1982年4月,阿根廷总统下令派兵全面占领马岛,“马岛战争”爆发。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绝对不会轻易的看着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

紧接着英国女王“撒切尔夫人”决定武力收复马岛,派遣了以3艘航母为核心的远征特混舰队,奔赴马岛实施武力收复。英国海军这支“特混舰队”开启了上万公里的远征作战,整个奔赴马岛期间,这支部队边进行海上航行,边进行海上实战演练。这也为之后英国海军成功收复马岛奠定了实战基础。最终,英国海军与损失16艘舰船、34架飞机以及255名士兵伤亡的代价,击毙击毁阿根廷方面11艘舰船、105架飞机和649名士兵的伤亡。

最终以岛上的阿根廷军队的无条件投降,英军全面获胜重新对“马岛”宣示主权。“马岛战争”的胜利对英国的影响不仅仅是,“马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险要,东西可遏守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交通航线,北上可取得美洲、南下可通往南极洲,对英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十分重要。

并且二战结束后,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不如往日。

“马岛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宣示了我“大英帝国”虽然没落,但尚还能一战!为之后英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1982年,英国实力已经明显衰落,可为何仍要竭力保住马岛?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面子啊。

马岛是个荒芜贫瘠的地方

要知道在二战结束之后,国力耗尽的英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衰退期,曾经称霸全球的海军收缩到本土,马岛原本作为海军锚地的战略意义已经没有了。同时,马岛又没有什么资源,就是一块温度低的荒原,植被只有草,动物只有羊,生产只有鱼,燃料只有靠挖泥炭,粮食全是外面运。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是为了解决政治危机而出兵占领马岛

阿根廷军政府就是看到这一点,认为马岛本身无足轻重,即使武力占领,英国最多也就是外交抗议。而当时阿根廷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因此而变得动荡不安起来,民众更是纷纷走上街头选择抗议。所以为了平息国内的政治危机,营造军政府是民族英雄的形象,就出兵了。

但是阿根廷没想过,英国好歹是前霸主啊,你这么一弄,英国人除了开战没有别的选择啊,都打脸了!所以当阿根廷人登上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英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感,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平时为了点屁事都吵得不可开交的议院全票通过:向阿根廷宣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是为了政治危机出兵收回马岛

而且此时的英国首相正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1979年,她以“劳工无需工作”作为竞选口号,赢得大选,但三年后,英国失业人数增加一倍,通货膨胀亦是惊人。 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跌至25%,是有民调以来支持率最低的首相。保守党的支持率更跌到18%。接下来的大选,保守党不是输赢问题,而是输得多难看的问题。那么撒切尔夫人如果想要有一个较好的处境,就需要一个政治掩护,助她扭转民意,继续第二个任期,马岛问题就是一个好机会。

所以,双方都是为了政治而发动战争,争夺一块没有价值的不毛之地。对于这场战争,有一个最精辟的总结:“两个秃子争一把梳子”。

1982年,英国实力已经明显衰落,可为何仍要竭力保住马岛?

直到现在,位于非洲与欧洲交界的直布罗陀海峡都是属于英国的领土,西班牙早在几百年前就抢回来,可是作为骨灰级帝国主义国家的西班牙也不敢对英国做什么,也就是口头上说说、时不时派艘舰艇去骚扰一下而已。而二战之后的英国的确元气大伤,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也已经落下帷幕,但是皇家海军还是有远征的实力,虽然大国打不过,但是对付一般的小国还是搓搓有余的,更何况阿根廷做的事情实在让英国人摸不开面子。

在战后由于遭受战争重创,英国无力为继曾经的殖民地,在亚洲、非洲的殖民地你自己闹独立就你独立吧,反正也管不了了,但是对于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是守在哪里的,并且阿根廷人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利用民族情绪发动战争并突袭俘虏岛上的英国人,这就让英国抹不开面子,再说了不仅仅是你阿根廷人有民族情绪,我英国人也是有民族情绪的,而且还不小(至少它想过在香港问题上动武)。所以为了规则,英国人必须要出面。

虽然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在整个自己制定的就国际规则还在沿用下,这个规则是不允许被打破,就像美元的经济地位一样,美国打伊拉克并不是平常所说的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是为了维持美元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所以为了美元美国不惜以战争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规则。而同样的,阿根廷收复马岛本应算是收复失地,但是阿根廷打马岛并不是从新书写规则,而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也就是说它并不具备那个实力。而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来维护自己的规则。于是就派出舰队远征马岛。

1982年,英国实力已经明显衰落,可为何仍要竭力保住马岛?

世界上现有的共识对国家的概念是西方殖民者大航海之后设计的。既各个主权国家相互承认。很多当时有原住民,但是既无力抗争殖民者又没被殖民者承认,跑马圈地,哪个殖民者先入为主。如今不少原住民独立立国。而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如果开了归还的先例,就不是马岛的问题,而是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重新定义。那可亏大的,不光英国自己,其他老牌殖民国家也不干。他们都有强占原住民领土问题,都不想归还。

1982年,英国实力已经明显衰落,可为何仍要竭力保住马岛?

第一:军事方面的原因,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胜于阿根廷,因此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并不惧怕对阿根廷动武,虽然1982年阿根廷攻入了马岛并且占领,但是英国政府却不惧怕,果断的远征马岛并且收复国土。

第二,论历史原因马岛并不属于阿根廷。英国说是英国人发现的,阿根廷说是葡萄牙人发现。

没有争议的是1690年,英国人斯特朗发现了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1764年法国人先来东岛定居,一年后英国佬在西岛建定居点。

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出兵占领西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西班牙语。

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832年英国占领马岛。英国从1833年实际控制到现在整整180多年了。

马岛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英国移民。

如果把持有180多年的领土给丢了, 这样的污点 是英国哪一个政党都不愿意承担的。

第三,当时的国际因素对英国有利。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是一个独裁而且反共的军人政权,与苏联的关系一般,也没有购买过苏联的武器。苏联在马岛争端中保持中立。

我们中国也保持中立。

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则团结一致,共同制裁阿根廷,保持了与英国的良好关系。

而美国其实一直偏袒英国。

所以在联合国五常当中没有一个支持阿根廷的。

第四,如果任由一个军事弱国以武力夺走英国控制的领土会极大地损害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声望,毕竟英国曾经是称霸过世界的日不落帝国,至今也是联合国五常之一。

第五,马岛及附近海域有丰田的油气资源,矿产开发经济潜力巨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