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在二战中德国出现过许多名将?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以及隆美尔,这些将领都为希特勒进攻占领的欧洲计划作出了贡献。说起德国名将,不得不提被盟军称为“沙漠之狐”的二战德军将领“隆美尔”。在1941年后隆美尔奉希特勒命令担任非洲军团总司令,全权指挥在北非的得意联军作战。
在隆美尔到来之前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被英军一度打得节节败退,意大利军只能消极防御等待救援。 隆美尔奉命到达北非之后,立刻命令部队实施对英军的空中侦察,准备对英军实施进攻计划,在隆美尔的作战意识里一向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为作战理念!隆美尔对英军实施空中侦察后,立刻部署作战计划,紧接着指挥他手下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无畏的穿插迂回在英军防线附近,做着最后的作战部署。这一仗打得英军速不及防、节节败退,也就是在一战后英军给了他“沙漠之狐”的绰号。隆美尔最著名的还是进攻法国“琵堡”的战斗,这一仗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在面对廖斯河防线所有桥梁被炸断、对岸的法军部署大量重炮不断对德军进行炮击的情况下,指挥德军强渡廖斯河防线。
最终在用了6个星期损失2000余人微小的代价下全线击败法军,俘虏了近10万法国军队。这一战后希特勒授予了隆美尔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隆美尔一生追随希特勒到处征战,是希特勒最早的崇拜支持者,为法西斯德国立下的赫赫战功。
不过,到1944年,希特勒被敌对势力行刺暗杀,虽然这次暗杀希特勒失败。但是这一次的暗杀隆美尔受到了波及,被认为是参与了此次暗杀希特勒计划。
1944年10月,希特勒逼迫隆美尔自杀,事后对外公布“隆美尔”死于疾病,并且还为其举行了国葬。 至此,这个为希特勒到处征战的将领,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了一生。❤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利害?
隆美尔的军事杰作,主要是在1940年到1943年。当德军战线向东延伸至埃及西沙漠时,战场沿地中海宽约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向纵深推进。此时,德军远离了补给基地,供应线拉长了。而英军补给线缩短了,战场力量逐渐有利于英军,于是英军沿地中海岸线反攻,制海权也由英军掌控,在英军上千架飞机、野战炮猛烈轰炸之下,一举摧毁了德军苦心经营了几个月之久的多可拉曼防线,德军遭到了重创!
当年9月,轴心国意大利军队也向东进攻,人多势众,气势汹汹,但不堪一击,驻守埃及的英军,以一当十,很快挫败了意大利军队攻势,并奋力反攻,俘获了意大利军队达十几万人!
希特勒一看自己及老朋友意大利军队,受重创,显颓势,赶忙命令心腹爱将隆美尔,带领一支装甲部队,横渡地中海,驰援北非,并统一指挥德、意军队对英作战,以图扭转战局!
隆美尔行伍出身,正当不惑之年。曾在1940年指挥一支德军装师,横扫法国北部而驰名,被欧美各国军界称之为装甲大师。这次隆美尔受命于北非战场,是在1941年2月,隆美尔立即率领德、意军队反攻,英军对于突然增援的德军,遂不及防,仓皇向西败退,德军沿北非绿色走廊向前猛推进1000公里,把英军赶回埃及的西沙漠地带,并反复恶战,七进七出,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英军慑于隆美尔诡计多端,善于捕捉战机,无奈奉送隆美尔"沙漠之狐"绰号!
1942年6月,隆美尔挥军一举夺战英军补给中心托卜鲁克,俘获英军4万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燃料。几天后又夺取了英军又一个补给中心马特鲁港,消灭英军1万人。德军的前锋部队一直向前推进,望远镜己能看到埃及金字塔大尖顶了。希特勒欣喜若狂,又向隆美尔赠送元帅节杖,又空运名贵白马。法西斯野心无限度的放大膨胀!
英军在北非遭受重创的消息,震动了英伦三岛,首相丘吉尔调运勇猛善战、谨慎的蒙哥马利将军,指挥阿拉曼英军反攻,重创德军,几个月德军损失6万人及全部重装备,西撤1000多公里。不久另一支英美联军为呼应蒙哥马利的攻势,对德军发起攻击,最后彻底肃清消灭了北非轴心国部队。隆美尔在最后时刻,抛弃部队乘机逃离!
一年后,隆美尔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又卷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中,被迫自杀。终结了其法西斯的军旅人生!
谢谢!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非常厉害!不过,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的胜负是由战争中的双方共同决定的。隆美尔固然是一位罕见的机动战术大师,有着众所周知的“沙漠之狐”的称号,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法国和北非西部沙漠战场上盟军的愚钝,可以说,他们的拙劣表现部分程度上成就了隆美尔的赫赫战功。
(隆美尔著名彩照)
从1941年起,埃尔温·隆美尔声名鹊起,风头之健盖过德国众将。从步兵上校到陆军元帅,晋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他并不是出生于传统显赫的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也没有等级分明的德军总参谋部背景,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状况相当于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却成为二战中最为著名的德军将领,其中,除了他惊人的才干,还得益于希特勒的老谋深算,首先隆美尔的精明强干吸引了希特勒的注意,但是法国和北非战场上英联邦对手的刮目相看和敬畏心态更使其名声大噪,这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希特勒深知德国民众有着崇拜战争英雄的心理,于是他指示纳粹宣传部门将聚光灯聚集在一直和他关系亲密的“基友”隆美尔身上。即纳粹所谓的“阳光下的英雄”。
(希特勒右面是与希特勒处于“蜜月初期”的隆美尔,此时他还是希特勒的护卫长)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被希特勒亲自认命为国防军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的装甲师率先突破马斯河,直扑英吉利海峡,下一阶段中又突破法国的索姆河防线,直驱鲁昂附近的塞纳河地区,取得辉煌的战绩。在法国作战中,隆美尔创新的使用了多种战术,比如在面对敌人的坚固防守时,抢先敌人一步使用尽可能多的炮兵火力进行压制,而不用耗费时间进行精确瞄准,造成也许不精准但足够具有威慑力的火力覆盖,以掩护己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至敌人防守的腹地和后方,造成敌方心理上的崩溃,以此来瓦解敌方防线。在比如以他发明了一种机动方阵,在快速进攻中以坦克为核心,两侧为强大的机动炮兵给坦克以侧翼掩护,步兵和反坦克炮则紧跟坦克后面进行支援,确保坦克部队以最快机动的方式一击必胜••••••
(此图为隆美尔第七装甲师主力——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造的LT38轻型坦克)
这些都是以坦克为主的闪击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隆美尔继承发扬了英国人李德•哈特、JFC•富勒 法国人戴高乐以及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等人的战术理念,并进行了深度的改进发展,以下内容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此图为在法国战场与部下研究地图的隆美尔少将师长)
1941年初,希特勒排出一支小型装甲远征军去增援猪队友意大利对埃及的入侵,指挥官隆美尔迅速发现了英军部署十分分散,士气低落的弱点,指挥德意联军以其擅长的正面佯攻加侧翼迂回后方包围的方式,逼使下属用极快的速度将各地英军各个击破,一口一口地向东逐个吃掉互相无法增援的英军,并利用福斯卡车伪装的大量假坦克制造的巨大沙尘给英军造成大军压境的的假象,致使了英军内部的混乱,此“息兰尼加会战”中的狡猾大胆、神出鬼没,是其“沙漠之狐”称号之来源。
(1942年春的隆美大将)
接下来的18月中,隆美尔名声日隆,他成功利用炮坦协同的打法遏制了英军毫无战术协调可言的连续进攻,这也是英国极其属国军队几乎完全没有掌握机械化战争要领而得来的苦果,他们的战争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时代。更每当有人认为他隆美尔发起歼灭战时机不成熟时,他总能华丽转身,杀出了漂亮的回马枪,令传统的军事专家匪夷所思•••••
(1941年4月昔兰尼加战役中于沙漠地形奔驰的非洲军三号坦克,它是隆美尔的绝对主力)
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隆美尔精于机动战和敏锐判断敌人弱点的能力。但他绝非没有缺点,如对后勤重视程度不够等,尤其在战略、统筹大军的能力上,总是想要从敌人那里缴获物资,但也有如李德•哈特等权威作者认为隆美尔的战略观没有问题,只是他选择了高风险收益策略而已,笔者认为他确实因为没有总参谋部背景而缺乏战略上的训练,但他凭借勤奋和天赋迅速提高了自己。另外,隆美尔为了鼓舞士气和精准快速掌握战场信息,常常像营长那样身居一线指挥,造成后方指挥部的混乱,他身先士卒的领导风格也许会造成失去大局观的危机,但它实际上是德军战力的倍增器,今天世界上最为训练有素的军事力量,如以色列国防军、俄军、日本自卫队、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官培训中皆采取这种模式。
(北非战场上于要塞中防御的英军战斗序列下的英属澳大利亚自治领士兵,作为大英帝国和英王最为忠诚的子民之一,澳大利亚军队在北非的表现甚至远超英国军队,他们是唯一在昔兰尼加的一个港口城市挡住隆美尔进攻的部队)
假使希特勒和总参谋部能够对北非战场足以重视,隆美尔极有可能征服英殖民统治下的埃及并切断苏伊士运河,那等于切断了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英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攻入中东油田后还可以切断英美经印度穿过伊朗到达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物资补给线,那对同盟国将是巨大的打击,但他们的短视和意大利人的腐败导致了隆美尔不可能解决后勤不力的问题,而当隆美尔的部队终于大幅扩充并解决补给问题后,拥有巨大工业的美国介入了北非战场,美国的介入使德国再无获胜机会,可谓是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
(此为隆美尔在非洲最为著名的照片,帽檐上带着从英国人那里缴获的防风镜,可以看出隆美尔长相十分英俊)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隆美尔作战敢于冒险,其多个战果都是在赌博式的冒险中取得的,其实际指挥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并不是战神。
进攻法国的作战中,隆美尔快速推进的根本原因实际就是其贪功,想要显示自己一番,期间多次出现法军已经在其背后,但是依然坚持推进,远离后勤补给部队和其他友军。可以说此时一旦法军反应过来,其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过于冒进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最初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利比亚现有阵地,协助意大利作战。但是为了赢得战功,其多次违反命令出击,不过好在英军方面虽占据优势,但是指挥很成问题,于是隆美尔才得以在劣势下屡次击败英军,并取得了托布鲁克这样的大胜。但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巨大的实力差距,最终阿拉曼战役中德意军失败,而后隆美尔违反命令一直撤退,甚至还抛弃了的黎波里这个重镇(此时英军已经攻势不足,只需阻击就能轻易击退英军保住的黎波里),最终在突尼斯,陷入英美军两线夹击,非洲军最终覆灭。
而在西线,隆美尔最大的成就就是亲自设计了很多防御工事等,给盟军的登陆行动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但是在登陆点等问题上,其和其他将领同样判断失误。但是在后续的卡昂等作战中,还是有力的给了盟军当头一棒。
不得不说,隆美尔确实是个名将,但是这更多的是因为纳粹的宣传机器(隆美尔和纳粹关系很好),以及英美等国的宣传(宣传一个强大的对手才能显得自己更强)而使其声名显赫。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隆美尔的神话其实是盟军制造的,说他厉害其实还是有待推敲,原因之一是因为隆美尔没有去过东线,原因之二是他的对手仅仅是英国人,原因之三是因为他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这三个原因都很致命,因为就东线来说,简直是神仙打仗,苏德双方最精锐的部队云集于此,而英国人的主战场在非洲,至于在法国和希腊的表现,我就呵呵了,而且就兵力来说,英国人在非洲的实力是隆美尔的三倍,而隆美尔在非洲,最多只指挥过十万人。
而他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德国和英国双向选择的原因。
人们对隆美尔最熟悉的是他的绰号“沙漠之狐”。这个绰号是英国人给起的,从性质上讲应该是个褒义词,至于为什么这么叫我下面会讲,作为对手,能够这么称呼他,这说明相当地给他面子了,毕竟比他地位还要高出一大截的元帅凯特尔的外号是“会点头的猴子”。
隆美尔在德三非常的有地位,但是没啥权势,被波西米亚下士授予了元帅军衔,官至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在德国后期蹿升的元帅中,只有莫德尔勉强能和他有一拼。
说他有地位主要是和小胡子下士关系好,英国人为了显示自己水平不是那么次,也在极力地捧他,一个当了15年上尉并且没有混进德三军人引以为傲的参谋本部军官团的人居然年纪轻轻地当了元帅,还是最年轻的元帅,从上校到元帅只有5年,似乎有点违背常理,所以人们都嫉妒他。
如果在那个年代有“网红”这个概念的话,那么隆美尔无疑就是顶级流量的那种类型,有多么顶流呢?资历极其深厚的党卫军将领迪特里希曾经这样羡慕嫉妒恨地说道:他知道什么是战争?他只知道不停地被拍照和出现在德国的报刊杂志上。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坐在坦克上挥舞元帅权杖,高呼“我是非洲之王”。
所以顶级流量带来的效应就是他成了德国三大名将之一,这个头衔是谁封的不得而知,但是和曼施坦因以及古德里安比起来,隆美尔总有一种业余技术主播混进了职业选手行列的味道。
要知道,隆美尔的真正战争历程其实很短,主要是法国战役和非洲战场,这段时期是隆美尔的高光时期,这段时间德国媒体是这么评价隆美尔的:以其无与伦比的天才,在广袤的非洲大漠与大英帝国独自抗衡27个月。
从非洲回来后,到1943年夏季他就在法国开始度假修筑大西洋壁垒了,和地狱一般的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东线相比,隆美尔主要是在海滩上埋了419万颗地雷,以及怎样不动声色地把戈林和凯塞林两个元帅搞臭,捎带着继续给自己的榜一大哥希特勒同学吹枕头风。
面对德国第一容克贵族军官、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勒元帅在西线军事部署上对于隆美尔的质疑,希特勒说他不想作出与隆美尔意见相左的任何决定,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德国是多么的红极一时。而老元帅对于隆美尔的评价是:只配当个师长,不可能比这个更高了。他要是碰见胡宗南,不知道还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隆美尔网红流量最高的时候,德军上层毫无掩饰地显示出了自己的嫉妒之情,特别是上级霍特大将和克鲁格元帅。参谋本部首席容克哈尔德总参谋长更是大受刺激,直接说隆美尔在非洲根本不称职,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了,隆美尔元帅的一生到底还是传奇的,不然英国人不能那么毫无下限地捧他的臭脚。一辈子只辱过法并且在新手村里碾压英国人,到东线是啥样我们也不得而知,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战绩我们也没法定位,关于隆美尔是否能在东线成为草原之狼或者是高加索雄鹰这个问题,由于篇幅过长,有机会我再写一篇文章论证下。当然他肯定是个极其牛逼的技术主播,不然他不能在一战的时候就获得德军最高勋章蓝色马克斯,当时他带着一个山地营(营长给他的)俘虏了9000名敌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战果,虽然对手是意大利人。而他获得钻石骑士勋章是因为在非洲打败了英国人。
隆美尔成为网红遭人嫉妒其实是多方面原因的。首先他有着极其敏锐的战争嗅觉,用打游戏的行话来说就是意识极强,比如法国战役前夕他刚当上装甲师师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坦克,当被告知只要大胆使用就好的时候,他就把闪电战坦克战玩的炉火纯青了。其次当然是有贵人相助了,这个是有军功作为支撑的,所以纳粹党棍和元首才成为了他的粉丝,大老粗们出身的纳粹党棍当然看不上傲慢的参谋本部军官团,他们牛逼轰轰不知所云,而集个人主义、领导魅力、忠诚实干于一身的隆美尔就成了他们有意培养的“羽化战神”,反正是本来就是要鄙视普鲁士贵族和参谋本部军官团的,不用白不用,况且隆美尔还长得这么帅。最后就是猪对手英国人的友情赞助了,反正大英帝国病入膏肓,连欧陆战场都没资格进去只能在非洲找存在感,当苏联硬抗200万德军的时候,英国人在北非被3个师的德国人打的找不到北,而自负的英国人不得不吹嘘隆美尔好给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来背书,所以战后英国人一口气写了五本书来赞美隆美尔,并且厚颜无耻地把认为二战是由西线战场来决胜的,而不是东方的平安格勒,呸,斯大林格勒。所以为什么蒙哥马利子爵成了英国元帅,因为他打败了德国战神隆美尔,而不是在荷兰把英国伞兵扔在了德国装甲师的头上。
其实上面最后一个原因最为重要,因为打败隆美尔总有一种胜之不武的味道,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本来就没多少料,况且对手中还有一个曾经被他俘虏了9000人的意大利人,我倒是并不是跟着网上的段子来黑意大利人,但确实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和英国比还是太弱小了,况且补给线还那么长。我们都知道排倒数第二的选手成为倒数第一是因为倒数第一拉稀了没考试,但是让他考试了,并且说他带病坚持考试,那么这个脸才有可能从地上捡起来戴着才感觉舒服些,英国就是这么干的,况且瞧瞧英国在一战前都和什么人在打仗,除了在克里米亚和欧陆强国群殴俄国就是在拿破仑得痔疮(这事我还专门求证过,可惜都是健康方面的文章)时候拿下了滑铁卢,打败隆美尔也是这么回事,不得不说,英国人把握时机的功夫真是世界级的宗师。
扯远了。
很多人不喜欢隆美尔原因在于他的目光短浅,这个诟病从我第一次知道隆美尔开始一直伴随到现在,目光短浅说明成为不了一名战略家,所以这也是我至今不承认(当然了没什么用)隆美尔是德军三大名将之一的原因。所以红男爵的堂弟,空军元帅,另外一个里希特霍芬说隆美尔缺乏全局观念,仅从陆军狭隘的眼光出发。还有人嘲讽他缺乏参谋本部所必需的一些训练,言外之意是他根本不够格。当然了,这些话出自于容克军官的口中,我多少被他们的话语所左右了,但是从盟军在意大利和诺曼底这两处地点登陆,多少还是让我认为我还得坚持自己的看法。
虽然隆美尔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是人品方面却始终毫无污点,即便是小胡子的宠将他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人格独立,要不然西方媒体也不能毫无理由地把他当成典型来宣传,对于凯塞林的不满也只是在日记和信件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并且其中透露出一种淡然,虽然他也想搞臭他,但是作为这个政治斗争,倒是也能理解。
关于隆美尔的一个谎言是他受过高等的军事理论熏陶,其实这个本身就错了,如果他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什么建树,那么就是他在一所军校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校长,出了一些专著,而且,他还是训练的好手。这段经历也是德国旧派军人总是鄙视他的原因之一,这个鄙视犹如印度种姓制度一般的让人所唾弃:他从来没有进过德军总参谋部的军官团,不是德军所谓的“圈里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曼施坦因和龙德施泰勒这样的人会总是端着一种架子。不光高级将领这样,下级军官也是这样,比如作为一个无名小卒的西格弗里德.克纳佩(好像是这个名字)在他的回忆录里更是到处凡尔赛他是一名总参勤务少校(这本回忆录恶心的让人读不下去)。所以隆美尔的伟大之处,便是打破了参谋本部的那种桎梏,打仗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这种打法简直可以让总参谋部出身的保卢斯无地自容。
还有就是关于隆美尔的另一则谣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我就是看多了网络段子以为是隆美尔说的,让我激动的不能自己,因为我打各种即时战略游戏全都是用的这句话作为指导方针,并且百战百胜。后来才知道我被忽悠了,隆美尔没说过这句话,据说是战争理论泰斗克劳塞威茨说的,总之不是隆美尔说的就对了,隆美尔的名言是:进攻!进攻!进攻!
所以为什么隆美尔能够成为非洲之王,除了积极的打运动战之外,就是战术灵活多变,碰上花岗岩脑袋的英国人,更是放大了隆美尔的战争魅力,没啥不叫隆美尔“沙漠之虎”或者是“戈壁雄狮”呢,大概就是年轻人不讲武德,狡猾狡猾滴,像狐狸一样,其实还有点贬损的意思。
生命末期的隆美尔的除了在西线埋地雷打树桩外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了,而且官迷心窍,居然还想当西线总司令。当然他并没闲着,还不时地给东线将领们撒一把恋爱狗粮,比如D-day那天他在家里给媳妇过生日,但是他这次是错了,除了盟军登陆那天他在家里并且兵力布置错误,所以虾米了。再加上他的参谋长在政变这件事上和他眉目传情,导致榜一大哥直接给他销号了。当然了,榜一大哥时不时地还是会怀念他,毕竟他曾经用精湛的SOLO操作给他带来快乐。
最后,说两句话。一段是隆美尔自杀前和副官说的话:我与刺杀时间毫无关系。我一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祖国效力,请将我的问候转至斯努比亚人民,尤其是我终生挚爱的山地老兵们。一段是金主榜一大哥给说的:隆美尔元帅,他的名字将永远与北非的英勇战斗联系在一起。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把战火燃遍了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德军不但武器装备精良,还有些出色的军事人才,比如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便是德国的三大名将。其中隆美尔在非洲战场率领德军更是把英军打得闻风丧胆。
二战初,隆美尔任第七装甲师师长。该师在对法国战役中成为“魔鬼之师”。
1940年,德国伙伴意大利的军队侵占了英国的地盘北非。半年之后英军转入反攻,将意大利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意大利的10个师被英军歼灭。
希特勒见北非战局对德国不利,于是派隆美尔率军去非洲援助意大利军队。果然不到两个月,隆美尔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因此,北非战场是隆美尔成名的战场,此后,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到达北非后,详细分析了战场形势,做了战略部署。他让意大利军严守提波里坦尼亚防线,一来可阻止英军继续深入,二来可为德空军发动闪电空袭攻势提供战争空间。可是意大利军队因刚刚吃了败战,士气低落。而隆美尔2个师的增援部队又还没到达,手里只有一个团,兵力明显不足。
隆美尔令意大利军队去炸毁英军本海齐港,但遭到意大利军反对,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信心,何况兵力这么少。但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意大利军队服从了命令,炸掉了英军港口,取得了战绩,也使隆美尔取得了意大利军队的信赖,从而接管了意大利军队的指挥权。
之后,隆美尔得知英军趁德军增援主力未到,欲将第七装甲师撤至埃及进行休整。英军认为德军兵力少,不可能采取贸然袭击行动。但是隆美尔胆大心细,反其道而行之,整合手中所有兵力,出其不意地向英军发起突然袭击。
英军撤退到阿吉打比亚地区,隆美尔又乘胜追击,英军又撤退至梅尔沙隘道,又受到隆美尔进攻,就这样,隆美尔在几天里把阵地向前推进了200多英里,而英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从此战事可以看出,隆美尔采取不遵循守旧,使敌军摸不着套路的指挥思想,能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并充分利用气候,地形,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从那以后,隆美尔留下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隆美尔精于战术,在北非战场上把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隆美尔虽然是德军纳粹将领,但是他反对种族屠杀和灭绝行为,他也没有参与屠杀等暴行,所以他的军事才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可,丘吉尔也评价隆美尔是个伟大的将军。难怪二战时,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战场把日军打得大败的孙立人将军,被世人称为东方的“隆美尔”。
期待您的关注!请赐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