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加里宁格勒,一个让俄罗斯既高兴,又头疼的海外飞地。
我们看地图就可以得知,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地处欧洲的中心位置,而俄罗斯本土则处于东北欧区域,那么克里姆林宫就能把加里宁格勒视作一根楔子插进欧洲的“心脏”,作为俄罗斯与西方博弈的一个筹码。
毕竟加里宁格勒距离欧洲主要军事大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在两千公里的范围之内,只要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导弹系统,就能让北约在临近俄罗斯的东欧地区所精心打造的反导系统大打折扣,从而缓解北约东扩带给俄罗斯的战略压力。
由此可见,加里宁格勒州的地理位置对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俄罗斯要把波罗的海舰队总部设在该地的重要因素。
但也正是加里宁格勒的“飞地”地位,又给俄罗斯出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如何把军事武器装备等各种物资从俄罗斯本土运到飞地?!
如果走陆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所接壤的两个国家波兰和立陶宛,不仅是北约成员,而且还是欧洲地区最反俄的国家之一,从俄罗斯本土到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有且只有一条陆地通道,那就是从俄罗斯途径白罗斯、立陶宛到加里宁格勒州的天然气管道和铁道。
天然气管道负责俄罗斯本土和飞地之间的能源供应,铁道则负责俄罗斯本土与飞地之间的货运和客运。
可是现在俄罗斯与这两国的关系几乎到了要断交的地步,使得俄罗斯要想从陆地进入加里宁格勒变得非常困难。比如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曾一度切断俄罗斯本土到加里宁格勒州的铁路运输,别说是运货了,连客运都在禁令范围之内,还是在俄罗斯和欧盟强烈反对下,立陶宛才解除禁令。
基于波兰顽固的反俄情绪,更不可能允许让俄罗斯重新开辟通往飞地的通道。
所以,基于人道主义考量,现阶段俄罗斯与飞地之间的陆地联通仅限于两地人民往来和物资供应需求,至于说俄罗斯本土的武器装备想运到飞地,绝不会逃过立陶宛的眼睛,毕竟立陶宛铁路公司拥有对这条铁路的全部运营权,俄罗斯每年交过路费还不算,还需要接受立陶宛的海关检查。
如果陆地通道行不通,那么过境白罗斯——立陶宛或过境白罗斯——波兰的空中通道更行不通,波兰和立陶宛绝不会允许俄罗斯利用自己的领空来向飞地输送威胁自己的武器。
除非俄罗斯军机的飞行高度能达到大气层之外的高度,飞过领空高度所要求的35公里以上,这样就能超越波兰和立陶宛的领空主权声索范围,试问除了导弹和航空器之外,有哪个国家的飞机可以上升到这个高度?
恐怕没有一个。
因此,俄罗斯要运武器到加里宁格勒州只有一种路径,就是走海运。
在俄罗斯西北部圣彼得堡市附近有一个豁口,可直接通往波罗的海,出口位置就是芬兰湾,这是俄罗斯西部地区唯一的出海口。
俄罗斯通过芬兰湾——波罗的海路线,以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为掩护,调动大型运输舰,把俄罗斯本土的武器运到加里宁格勒,在加里宁格勒西部海岸登陆,实现该地的武器化部署。
但是俄罗斯这种武器运输方式并非绝对的安全,在和平时期尚能平安通行,一旦到了战时,也就是俄罗斯与北约国家或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发生冲突时,通往加里宁格勒州的海运通道就会有被阻断的风险,届时海陆空三大通道很有可能全部受阻。
因为俄罗斯西部所属的波罗的海沿岸区域要想进入波罗的海,必须先通过芬兰湾,而芬兰湾又被芬兰和爱沙尼亚两国牢牢卡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刚好在芬兰湾两岸沿海区域,两者的最近距离只有80公里左右。
一个是北约铁杆反俄国家爱沙尼亚,一个是准北约成员国的芬兰,一旦芬爱两国联手,在美欧北约扶持下建成一道隐形的“军事阻拦索”横在芬兰湾,俄罗斯就会被封在芬兰湾以内,休想再出波罗的海,除非俄罗斯动用核武器才能化解。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确实是他对付西方的一把利刃,但同时也存在不确定性,无法直接掌控加里宁格勒,物资运输受到诸多限制。
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这个问题令德国非常尴尬。
明明是德国的故土,甚至是德国的龙兴之地,但今天却让俄罗斯愁白了头。
今天的加里宁格勒,虽然位于俄罗斯的最西端,甚至可以说深入欧洲腹地,但却一度是俄罗斯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而造成这种尴尬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俄罗斯的飞地,在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之间,隔着波兰、立陶宛和白罗斯等国。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烂账。
在1946年加里宁格勒出现之前,这片土地的名字叫东普鲁士,最早被条顿骑士团借教宗名义统治,称东普鲁士,随后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领土。而东普鲁士也成为德国的龙兴之地,1871年德国统一后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部分。
1918年,德国战败,一战结束。为遏制德国东山再起,英法等国扶持波兰复国,并将原属德国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等地划归波兰,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飞地。
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后,波兰再度亡国,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再度衔接。苏德战争出现逆转后,德军节节败退,苏军于1944年攻入东普鲁士,从此德国彻底失去该地。
而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秘密确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随后二战爆发,苏联也于9月17日入侵波兰东部。
苏德瓜分波兰后,纳粹德国调头向西横扫北欧西欧,苏联则成为纳粹德国的大后方。当时的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深知苏德战争不可避免,所以为了最终的决战,德国稳固西欧,苏联则不断向西推进,构筑所谓的“东方战线”。除吃掉波兰东部、在苏芬战争后夺走芬兰的萨拉、贝柴摩、卡累利阿地峡等地、强行割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外,苏军还在1940年3月强行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随后将三国并入苏联版图。
苏联的西扩,使得东普鲁士和苏联本土连为一体,二战结束后,为彻底压制德国,苏联将东普鲁士一分为三,其中北部的梅梅尔地区划入立陶宛,南部成为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中部的1.51万平方公里则被划入俄罗斯。为纪念1946年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此地便命名为加里宁格勒。
苏联时期,虽然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分离,但因为波罗的海三国和白罗斯同属苏联,所以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畅通无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白罗斯推进一体化,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虽分道扬镳但管制相对宽松。
不过随着俄罗斯与美国关系的再度恶化,尤其是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重新剑拔弩张,加里宁格勒也越来越悲剧。随着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和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从陆地进出加里宁格勒的道路虽未完全阻断,但却遭到了重重阻碍。
东欧地缘政治的剧变,不仅让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香港”的美梦破灭,更让加里宁格勒彻底孤悬海外。但这里又是俄罗斯断然不能放弃的地区,因为它不仅是插入欧洲腹地的匕首,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为数不多的不冻港,更是敲打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重锤。
所以苏联时代开始,就有意将加里宁格勒培养成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作为俄罗斯威慑欧洲的桥头堡,所以这里也一度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但问题在于当前的加里宁格勒在北约国家的包围下是真正的四面楚歌,虽然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强行驱逐了当地的德意志人,并迁入俄罗斯人、白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种族换血,不存在加里宁格勒脱离俄罗斯自立门户的问题,但没有运送武器的通道,加里宁格勒位置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在保持加里宁格勒威慑力之前,俄罗斯需要先解决武器运进去的问题。而在陆路不通的情况下,剩下的只剩下空运和海运。
今天的俄罗斯民航,可飞越立陶宛或波兰上空进出加里宁格勒。而对于运送武器的军机,因为有1992年签订并在2002年生效的《开放天空条约》,各签约国可按条约规定对彼此领土实施非武装空中侦查,这为俄罗斯空中运兵提供了可能。
但问题在于空中运输不仅运量小,更容易“透明化”,对于俄罗斯保持神秘性而言利大于弊,所以最好的方案当属水运,即从波罗的海东北的圣彼得堡出发,经过1000多公里的航行进入加里宁格勒。此举虽然速度慢,距离远,但最为安全。
所以,虽然宿敌林立,但加里宁格勒终归不是死路一条。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加里宁格勒属于俄罗斯的领土,现在成为一块孤立于俄罗斯广袤土地之外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过去的名字叫柯尼斯堡,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1945年前曾是德国文化中心之一。加里宁格勒划归俄罗斯(前苏联)时间并不长,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占领了这座城市,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划归俄罗斯。苏联在二战时期曾经占有了很多土地,当时的加里宁格勒和苏联国土是连成一个整体的,苏联解体后,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出去,因此,加里宁格勒就变成了一块飞地。
加里宁格勒被立陶宛和波兰隔开,立陶宛和波兰和俄罗斯的关系都知道,而且又都是欧盟成员国,并且是亲西方的,因此,俄罗斯通往加里宁格勒的陆上通道基本上是走不通了,铁路运输需要接受立陶宛的检查,想运武器装备基本上没门。
陆路走不通了,还有一个道路就是海运,俄罗斯虽然海岸线漫长,但通常被称为大陆国家,因为俄罗斯的出海口真不优秀,北面是北极地区,冰天雪地的,西面去加里宁格勒的出海口到是有,从圣彼得堡进入芬兰湾然后进入波罗的海,再前往加里宁格勒,这条航线可以运输武器装备到加里宁格勒。这条水上通道周边同样都是紧张与敌对关系,瑞典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均已加入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和北约,这也给俄罗斯的通航造成麻烦,不过,和平时期,还没人敢对俄罗斯商船拦截。
从水路运输货物或者是武器装备,具有1000多公里的航程,远不如从陆路运输方便快捷,因此,俄罗斯也曾经和立陶宛协商解决陆路运输问题。问题是立陶宛属于北约组织,而且又是欧盟成员国,还是申根国,欧盟申根国的边境是互通的,但它们在圈外设防,因此,欧盟和美国都不会同意。美国吸收波罗的海三国的目的就是对俄罗斯进行隔绝压缩,所以,俄罗斯的陆路运输走不通。不过空中通道是畅通的。俄罗斯为了应对美国在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布署导弹,在加里宁格勒布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俄罗斯的性格,目前还没人能阻止它通过海陆进入加里宁格勒。不过加里宁格勒的经济发展确实是受到了影响。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加里宁格勒周围虽说是别国领海,但是按照国际公约,这里作为港口又是俄罗斯领土,所以也有12海里的俄罗斯领海,俄罗斯舰船和飞机进入也是不受影响的。更何况在实力为王的原则下,所谓的领海领空只是文字性东西,能不能完全控制才是最主要的。试问,俄罗斯周边这些国家,有哪一个可以和俄罗斯相提并论?所以,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输送武器装备通过波罗的海的海空通道,那是最便捷的。
先说一下加里宁格勒从历史上来说,这里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德国、波兰的领土。不过说到领土问题,恐怕时至今日欧洲国家谁也说不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欧洲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都同属于基督文明圈,也就是说大伙儿在信仰上都是基本一致的。今天的欧洲行政区域划分也是上千年杀伐不休后的结果。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后划给苏联的。苏联解体后,这里就成为了俄罗斯的一块飞地。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加里宁格勒位于北约的心脏地带。俄罗斯可以利用这以地区将军事力量向北约腹地渗透,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一个战略支撑点。
再说一下俄罗斯如何向加里宁格勒输送武器装备。加里宁格勒因为远离俄罗斯本土,中间隔着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三个北约国家,俄罗斯如果从陆地向加里宁格勒输送武器装备,那势必遭到这三个国家的全力拦截。还有一点,加里宁格勒本身不算一块很大的地盘,不适合安置重兵集团,不然一开战,俄军重兵集团就会遭到北约强大的火力打击。
所以,加里宁格勒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就在于侦察和威慑两重属性,而不是作为进军北约的前进基地。是防御,而不是进攻。一旦开战,俄军可以利用加里宁格勒牵制、拖住北约大军,为本土的俄军主力行动赢得时间。
因此,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俄军部队多数是空天军作战飞机、防空导弹,陆军部队的陆基导弹以及海军舰艇还有就是雷达部队。为这些部队提供装备并不算太难的事情,2019年俄罗斯为卖给土耳其的S—400防空导弹就是用俄军的4架运输机输送过去的。虽说成本大一些,但是起到了快速、高效的作用。
眼下波罗的海虽说是北约的内海,但是俄罗斯空天军的飞机和海军舰艇时常出没,特别是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动不动就前出到了英国近海,谁能拦得住?有海空军强有力的护航,战略运输机、运输船横穿波罗的海,也就见怪不怪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包括北约范围内和俄罗斯接近的国家没有敢随便招惹俄罗斯,对于过境的俄罗斯飞机、舰船很多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说希腊和土耳其都是北约国家,俄罗斯在介入叙利亚战争期间,俄军就是取道这两个国家的领海领空过境的。
土耳其号称是北约第二大强国尚且和俄罗斯暧昧,几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又如何惹得起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加里宁格勒,原本是德国的一块领地,原名叫做科尼斯堡,由于在二战中战败,德国就把科尼斯堡割让给了苏联。
也就是说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国土时间还不长,而且当年的加里宁格勒其实并不是一块飞地(飞地:指的是一国领土并不与本土接壤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立宛陶,拉脱维耶,爱沙维亚)和白俄罗斯都是苏联的组成部分,所以当年的加里宁格勒始于苏联本土接壤的。
所以武器的运输当然也是走的陆运。
但是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苏联解体以后,加里宁格勒就被共划分归属于了俄罗斯,所以加里宁格勒就成为了俄罗斯的一块飞地。
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波罗斯海三国又都加入了北约,那么现在的俄罗斯是如何给加里宁格勒运输武器装备的呢?
其实,现代化的运输不过三条路线,海、陆、空。
陆运行不通了,那自然就只有海运和空运了,俄罗斯在圣彼得堡也是有一个海港的。
俄罗斯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民族对于海港是有着天然的向往的,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的扩张就是以寻求出海口为目标的,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彼得大帝,就曾说过,俄罗斯的盟友只有两个,陆军和海军。这也是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崇尚力量的原因。
加里宁格勒地处飞地周围又是别国领海,俄国是怎么运武器进去的?
走海路!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位于欧洲的飞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0万,基本上都是俄罗斯人。
(图中红色的区域就是加里宁格勒州)
加里宁格勒州原本是德国的地盘,在二战之前,该地区是德国的东普鲁士,是德意志帝国起家的地方。
当然,在最初的时候东普鲁士是波兰和立陶宛联盟的地盘,后来被条顿骑士团占领,逐渐演变普鲁士王国。到1871年,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导下,德意志完成统一。
不过由于一战的战败,德国割让西普鲁士给波兰,只保留了东普鲁士。
但是在二战末期,东普鲁士被苏军占领,当地的德国人被苏军屠杀和驱逐,此地在战后也被一分为二,南部归属波兰,成为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里省,北部则成为苏联领土。
1946年,苏联在这里设州,并以刚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加里宁的名字命名,称加里宁格勒州,首付加里宁格勒,划归给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到1990年,为了换取战胜国同意两德统一,西德政府宣布正式放弃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领土要求,至此加里宁格勒州的归属已经彻底没有了争议。
1991年苏联解体,加里宁格勒州被俄罗斯继承。但是由于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加里宁格勒州变成了一块飞地,不再与俄罗斯本土连接。
(加里宁格勒州北边是立陶宛,南边是波兰,西邻波罗的海)
从战略角度来讲,加里宁格勒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其面积不大,但却是俄罗斯插进欧洲的一个楔子,俄罗斯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尤其是驻扎了大量导弹部队,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德国、瑞典、丹麦、波兰等国的安全。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道尔”-M2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
(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的S-400防空导弹)
如今驻防在加里宁格勒州的导弹部队已经成为俄罗斯与北约讨价还价的筹码,不过由于立陶宛和波兰的分隔,加里宁格勒无法和俄罗斯本土接壤。
而且立陶宛和波兰与俄罗斯关系恶劣,从来不允许俄罗斯军用运输机过境,俄罗斯只能通过海路向加里宁格勒运输武器。
(加里宁格勒西面就是波罗的海,俄罗斯可以通过公海向加里宁格勒运送武器)
不仅是军事领域,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的陆路民间往来也不被允许。
时至今日,除了民航客机可以从俄罗斯本土直达加里宁格勒以外,想开车从莫斯科前往加里宁格勒也是不可能的,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始终不同意俄罗斯公民过境,俄罗斯则多次要求立拉两国和欧盟开放边境。
对此欧盟认俄罗斯政府太双标,因为俄罗斯一直视加里宁格勒为军事禁区,入境政策时宽时严,欧盟公民想入境加里宁格勒并不容易。
既然俄罗斯不想让欧盟公民入境,那么欧盟也不可能接受俄罗斯的过境要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