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五常席位,成为世界大国争相夺取的香饽饽,可谓是一“常”难求。
尤其是日本,早在上世纪1980年代仗着自己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竟然恬不知耻地公开提出“入常”,甚至在后来与德国、印度、巴西这三个想入常的国家组成“四国入常联盟”,打算以抱团的方式集体冲进联合国安理会。
然而,入常之路对他们四个国家来说,变得遥不可及,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国家能顺利获得五常席位。
日本和印度最感到憋屈,几乎每届美国1号人物都会高调表态支持印度和日本入常,但都是打嘴炮,口惠而实不至,美国没有一次主动为了支持印日两国入常而付诸有效实际行动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印度、日本、德国、巴西四个国家争取了这么长时间,联合国安理会就是不接纳它们呢?
其实,这是由联合国的自身原则、大国的利益平衡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我们知道联合国安理会成立的背景,就是在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基础上,才诞生了5个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在二战时期,中国、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是盟友,属于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一员,合力击败了法西斯轴心国。
想入常的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法西斯战败国,至今都有美国的军事驻扎,犹如被占领一般,有什么资格加入五常呢?!
再说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常要想扩员,不是什么国家想入圈就能入圈的,有三道坎必须全部过关,缺一项都不行。
第一道坎是原则同意。五常国家在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受到联合国宪章保护,而联合国宪章又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四国入常联盟”要想挤进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圈子,必须修改联合国宪章。
大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宪章几乎没有怎么大动过,更没有因为安理会扩员而变动,哪个想入常的国家能确保联合国193个正式成员国都同意修改联合国宪章呢?这是个原则问题,是为了某些国家的私人利益而变动的联合国宪章,想必支持的国家寥寥无几,那么联合国宪章的修改进程就无法展开。
第二道坎是五常同意。鉴于五常自成立起就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有另外的国家想加入五常,都必须得到五常国的一致同意才行。我们别看现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都支持印度加入五常,美国支持日本加入五常,试问有哪个是真心的呢?至于德国和巴西,受支持的国家就更少了。
对于五常国家来说,一票否决权是自身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形式,一旦拥有否决权的国家多了,那么后入常的国家就能对老五常国形成掣肘,我就不信美国、英国、法国那几个霸道国家会允许日本这样的小弟跟自己分享权力;尤其是俄罗斯,在日本极端反俄的背景下,一定会对日本入常一票否到底,他想入常,没门!
第三道坎是非洲同意。非洲地区没有一个国家在五常的圈子里,但是却对新入常的国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加入五常,都必须联合国193个成员三分之二多数同意票才可以,而非洲地区有54个联合国会员。
这就意味着没有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同意,新入常国很难获得三分之二的赞成票,那么入常就彻底没戏。可现在日本、巴西、印度、德国四个国家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声望普遍较低,早在“入常四国联盟”刚成立初期推动入常改革时,就被非盟否决过一次,非洲的不满在于常任理事国有太多的西方代表,而非洲地区却没有一个,肯定会加以阻止“入常四国联盟”。
所以说,印度、日本、德国、巴西这四个“入常联盟”想在21世纪入常,很大程度上是看不到了,既是因为他们的入常动了现有五常的奶酪,搁谁谁都不同意别人在自己碗里分食儿,也是因为“入常四国联盟”没有广泛代表性,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是强者上庸者下的地方,国力强不代表就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其实在印度、日本和德国之外,还有好几个想要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比如巴西,比如南非。但是,无论是谁,在目前的条件下,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梦醒后,心碎无痕。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几点因素必须要考虑:
1、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战胜国的象征,是二战的象征,不容置疑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作为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联合国成为继国联后又一个国际性组织,和国联不同,联合国覆盖范围更广,对成员国的约束力更大,因此更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和国联的大会一致原则不同,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这里的大国,就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即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这五个国家是二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法国虽然亡国,但是为了制约苏联,罗斯福坚持让法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我们可以看出,这五个国家在二战期间都是同盟国阵营,且二战前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所以,二战期间的非同盟国阵营国家,比如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资格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印度虽然不是法西斯国家,但是在二战期间,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不是独立主权的国家,因此印度不具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
五大国地位不是成员国选出来的,而是在二战中奠定的,所以在二战中不属于同盟国或者不存在的国家,即使今天实力再强,也是不可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因为联合国作为二战胜利的成果,所以不容置疑!
2、一山不容多虎,5个常任理事国都不希望安理会俱乐部太挤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发展道路各异,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但是在阻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容这件事上,五大国达成了一致。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最重要的权力就是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这就和静夜史在先前文章中提到的观点一样,即:
联合国想办成一件事,需要五大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缺一不可。而阻止这件事的办成,一个常任理事国就够了!
当然,很多时候唱白脸的,不止一个!
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国力较强,有入常的实力。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历史的宿怨,导致这些国家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比如作为美国的小弟,美国支持日本入常,但是日本和我国有东海争端,历史积怨太深。日本和俄罗斯有北方四岛争端,所以我国和俄罗斯都不会支持日本入常;
关于印度入常的问题,美国和俄罗斯都是支持的,但是作为我国的邻国,我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在欧洲,德国经济稳居第一,但是在入常这个问题上,法国第一个不同意,不要说什么法德友谊,在利益面前都不好使。
至于巴西入常,我国和英法俄都没有异议,但是作为美洲霸主的美国有话要说。
当然,我国也有诉求,那就是印度要入常,要和巴西南非捆绑入常。
所以,想要达成一致太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国都开启了耍人模式,比如美国严重支持日本和印度入常,虽然美国直到两国肯定入不了常,但是因为演得太逼真,所以赢得了日本和印度的极大好感。
同样,俄罗斯也喜欢向德国和印度卖人情,反正你入不了。
所以最后就是,谁也入不了常。
一票否决的俱乐部太挤,谁也不想再加个人进来!
3、外围国家各怀鬼胎,加入常任理事国之后不利于国际稳定
安理会入常看似简单,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席位这么简单,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仅是获得了一票否决权,还意味着自身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普遍承认,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核国家。
核武器的威力,地球人都知道!
但是,横在眼前的障碍虽然不多,但是个个都是天堑,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想要入常,简直比登天还难。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问题,联合国宪章里没有规定。所以,通过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三分之二的票数来修改联合国宪章,应该是个好办法。
但是现实问题是:联合国成员国高达193个,除了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互投,剩下的国家凭什么就支持你入常呢?我还想入常呢!
所以,这些国家需要“会来事”,比如出钱贿赂啊,以投资的方式给好处啊都是可以的。比如日本支援蒙古,在非洲修铁路等,都是这些国家的套路。
但是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想让三分之二的国家支持你,先要看看自己的钱包够不够。
很明显是不够的!
其实这不光是钱的事,因为世界上不只是日本和德国有钱,五大常任理事国也有钱啊,比如它日本给你多少?我给双倍,看谁耗得过谁!
这就非常无耻了,但毕竟这是个文明社会,很多事情不能靠打架解决!因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也不让!
要说国家实在点还好,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白眼狼,拿钱不办事,比如阿尔巴尼亚,这就相当尴尬,或者说刚刚用钱铺好了路,反手就被对手给颠覆了政权,真是有苦说不出。
最关键是,当下抱团的日本、德国和印度,也是各怀鬼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联盟。
所以入常的事,还是等下一次世界大战再说吧。不过因为五大核大国的存在,想打起来真的很难!
最后说一下日本,日本曾经向安理会提出废除我国的一票否决权,结果被我国一票否决!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所谓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包括美、俄、英、法和中国,这五个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联合国的初创国。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德国和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又对二战负有直接责任,而安理会旨在防止战争的发生。这两个国家在联合国初创时自然不会在常任理事国之列。但是经过战后多年的发展,日本和德国在经济上突发猛进,具备了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主观意愿,又因为联合国的经费是按照各会员国的GDP缴纳的,日本德国为联合国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多出钱却说不上话自然让日本德国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都四出活动希望能进入常任理事国,但这两国想要如常都绝非易事。
日本对二战的认罪态度消极,尤其是在参拜靖国神社和“慰安妇”问题上,一再伤害周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又和中俄韩等国有领土争端,想要入常必定会遭到围追堵截。而德国尽管在二战问题上认罪态度良好,在战后国际事务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和英法同在欧洲,又关系密切,若德国入常必定让非洲和南美的国家难以接受。
而印度尽管以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自居,为入常上蹿下跳,但是由于联合国初创时印度才摆脱英殖民地的尴尬处境,虽人口多却底子薄,近些年除了在地区冲突时上上新闻外,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明显无足轻重,想入常也并不容易。
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因为常任理事国相当于超级VIP,拥有的很多特权,而且常任理事国数量越少,越能彰显本国的地位,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
首先说一下联合国的由来,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就是1942年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一词,二战期间,26个国家的承诺将继续对轴心国的战争。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在一战之后成立,宗旨是为了制止侵略战争,但是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导致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的侵略盛行。
二战之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国,所以联合国是反法西斯胜利的成果之一。 德国日本是当年的轴心国,如果它们成为常任理事国,政治意义上将会陷入危机。轴心国都能成为常任理事国,普通国家凭什么不可以?何况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根本不可能为广大国家所接受。 另外,德国日本是战败国,处于安全考虑,这两个国家都有美国驻军,只是美国的小弟,美国怎么可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至于印度,虽然志气不小,但是国力还不足以强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程度。
对于常任理事国而言,五个都嫌多,少了任何一个,自己说话的分量都会更重,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让其他人加入。 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不符合本国利益的提案一票否决,完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相反别人还要求着你。 常任理事国还可以合法拥有核武器,好处简直太多,所以不可能让其他国家加入。
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提问中少说了一个国家。因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国家有四个,通常被称为“入常四国联盟”,他们是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
那么为说他们是“入常四国联盟”呢?这是因为这四国想要入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一个国家的入常资格被否决,那么其他三国也同样没戏。原因在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扩充,是涵盖在联合国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下。而且至今为止,联大改革和常任理事国的改革还都存在极大的争议性。
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通过外交游说,都拥有各自的支持资源圈子,但是这些资源圈子大多数是不能相互覆盖和交叉的。同时也都无法在现有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间获得一致支持。有分析甚至指出,现有的五常国家恐怕没有一个愿意与新成员分享权利。
印度和英国为例,从两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上来说,理论上英国应该是印度入常的拥趸。但是印度国际问题专家就公开发表观点称,虽然美国愿意支持我们的入常诉求,但是英国不会允许自己曾经的殖民地国家在联合国与自己拥有相同的权利地位。而其他三国也同样面临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改变需要时间和时机。如果对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四国的入常之路做评价的话,努力是必须的和等待是无奈的。
印度、日本和德国为什么成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是二战之后的最高国际组织,德国、日本又是二战的战败国,理所当然的不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才独立建国,所以,印度不可能没建国就加入联合国,更别谈什么常任理事国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