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首先要纠正的是汉武帝发布的并非《轮台罪己诏》,而是《轮台诏》,关于这则诏书的初衷,历史上也存在多种说法,甚至历史学家之间对《轮台诏》的地位也存在争议。

这则诏书受到争议的焦点在于汉武帝晚年发布这则诏书到底是为了忏悔过错,还是为了转变政策呢?但无论是哪个原因,都说明了汉武帝当时执政遇到了相当大的挫折。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享有崇高地位的,有一句不成文的顺口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说的就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这几位都是千古一帝的人物。

既然,汉武帝是如此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何会发表这则带有“知错反省”意味的诏书呢?下面咱们就来揭开这其中的迷雾。

汉武帝晚年内政不稳,父子结仇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汉王朝鲜有的勤奋上进的皇帝,在位55年,大兴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详细改革措施就不列举),取得了不错的政绩,甚至开创了“汉武盛世”的良好社会风貌。

要知道,整个汉王朝(西汉和东汉)存在约405年的时间,社会仅出现了六大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孝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汉武帝一个人就独占一席,足以说明刘彻傲人的治理才能。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汉武盛世到了汉武帝晚年却遭遇空前危机,几乎是全面开花,都出现了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巫蛊之祸”。堂堂千古一帝,汉武帝在晚年崇信巫术,以求长生不老这等不合常理的怪事。

所谓巫蛊,就是一种巫术,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这种骗人之语到了汉武帝那里成真了,专门启用宠臣江充全权调查巫蛊案。

江充这个心怀不轨的小人,利用汉武帝给予的权力,仗势欺人,诬陷无辜,甚至祸害太子。由于江充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就联合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逼的心善的太子起兵诛杀江充,江充反报信汉武帝太子起兵谋反,汉武帝信以为真,就派兵镇压太子。

太子刘据最终兵败自杀,太子的母亲卫子夫皇后也随之自杀,此事受株连的人已经达到上万人,“巫蛊之祸”成了汉武帝晚年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内政不稳的重大隐患,可事后汉武帝醒悟时,才知道自己逼死了儿子、和媳妇,专门建了一座“思子宫”怀念太子刘据。

汉武帝晚年经济不济,国库空虚

政治的不稳,必然造成经济的下行,汉武帝执政时期,几乎常年用兵作战,开疆拓土,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西击大宛、东攻朝鲜,再加上肆意挥霍,致使在早期积累的丰富国库用之殆尽。

战争是最能消耗国库的行为,然而汉武帝后期却施行繁重的徭役赋税,严苛的法令,出现了农民反抗运动,这些农民起义主要集中在河南的南阳、湖北的楚地、山东的齐地及河北的燕、赵之地最为剧烈。

《汉书·西域传》有记载:“民力屈,财力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无不说明了汉武帝后期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

汉武帝晚年国防不力,边疆受袭

社会经济危机之外,汉武帝晚年在巩固边防方面也遭遇重大失败。就在汉武帝发布《轮台诏》的前一年,汉武帝征和三年,即公元前90年,汉武帝刘彻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攻打匈奴前,李广利竟私自与丞相刘屈牦合谋立昌邑王刘髆(汉武帝第五子)为太子。

事情败露后,丞相被腰斩,李广利媳妇被逮捕,李广利担心自己大祸将至,一心想在战场上暴揍匈奴立战功,将功补过,谁知李广利太冒进,中了匈奴圈套兵败,投降匈奴,堂堂中华天朝的大将军却投降一个小部落,此事对汉武帝来说是奇耻大辱,损及军心。

《轮台诏》罪己诏的出炉

从以上事件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晚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做的不尽人意,甚至有把汉王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危险。或许正是基于认识到晚年犯下的错误,希望认真反省,扭转乾坤。

征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汉武帝刘彻正式发布《轮台诏》,又称“轮台诏令”。《汉书·西域传》中载有原文,其中主要内容是: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提案,以及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之事的悔恨之意,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但也要扩充军备,稳固国防。

在诏书中,我们看到了汉武帝对此前行事的悔过,或许也可认定为是自己行为的罪过,也就相当于是《罪己诏》的一种形式了。通过这种方式再次振兴大汉王朝,早日度过难关。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首先,我们要关注一下汉武帝发布《轮台诏》的时间是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汉武帝最关心的问题是国家的发展和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因为他已经老了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在自己统治时期,终于扭转了对匈奴的颓势,靠的是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的忠勇,但战争的背后是大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和保证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体现。汉武帝不仅手中有锋利的宝剑,背后也有金钱物资作为大军的保障。但是多年征战,让“文景之治”积累的资本已经消耗殆尽,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大汉天下就会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是这涉及到国策问题,除了汉武帝本人外,没人能够改变,因为汉武帝这样强势的君主,权力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丞相不过是执行自己意志的人,大汉帝国的设计师一直是汉武帝本人。很多人认为《轮台诏》是汉武帝的罪己诏,我认为不尽然,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确立后续大汉王朝怎么发展的问题。《轮台诏》的具体内容有三个:第一否定了以兴利之臣为代表的桑弘羊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请求;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的事情表示悔恨:第三是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事情说了三个,但大方向是明确的,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恢复国力、休养生息,具体来讲可以用九个字来高度概括:“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是当前国家的要务。有人说汉武帝在《轮台诏》里面的说法是含糊的,也是矛盾的,但我认为是清晰的。对于否定桑弘羊等人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建议,是常年以来对外扩张政策的一次纠正,大汉帝国已经无法支撑无限制的对外扩充,能力已经无法继续托起“扬国威于四海”的愿望了,是该收手的时候了。仰望蓝天太久,该回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了,适可而止总好过消耗殆尽。对于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的事表示懊悔,不仅仅是说明自己用人不当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对于李广利、刘屈氂一干人员的清除,他们代表了支持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的一派势力。这伙人在“巫蛊之祸”中冲在了最前面,不过他们也仅仅是汉武帝的弃子,清除了太子等保守势力后,他们的末日也就到了。从后来这伙人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没有笑到最后,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汉武帝。已经至于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则是在不影响生产力恢复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汉武帝知道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忘记帝国之侧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还在蠢蠢欲动,不做好准备就没办法保住恢复社会生产力取得的成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一生中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大造宫室,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社会动荡。晚年又利令智昏,一是以"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造成卫皇后上吊自杀;二是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北伐匈奴,结果李广利作出了与匈奴玉石俱焚的疯狂之举,致使汉军惨败,损失惨重。

这两件大事使汉武帝深受其害和刺激,也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武帝昭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了《报桑弘羊等请屯田轮台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的"罪己诏"。在罪己诏中,汉武帝深刻陈述派李广利北伐匈奴的悔恨,否定了部分大臣和将领将战争继续升级的观点,并表达了当今最重要的政事是"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了安定生产的重要性。

轮台罪己诏的出台,标志着汉武帝治国策略从"尚武"转变为"守文"。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帝王下"罪己诏"的先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这个问题是目前秦汉史学界讨论颇多的一个问题,也有一定的争议。首先我要对题目作一个更正,历史上记载汉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在轮台发布了一通诏令我先把这通诏令称为《轮台诏》。我将从《轮台诏》发布前的背景和学者对《轮台诏》不同的态度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轮台诏》发布前的背景

要讨论《轮台诏》问题,我们得先了解汉武帝一朝发生的一些事情。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君主,极具雄才大略。他即位后解决了西汉以来的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对匈奴和岭南用兵,征服四方,经济上实行算缗、告缗令,推行盐铁官营,武帝一朝汉代疆域、国力达到鼎盛。但是武帝晚年崇信方士,任用小人,酿成巫蛊之祸,逼死了卫皇后和卫太子刘据;征和三年(前90)贰将军李广利北击匈奴,而朝廷内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密谋要立汉武帝第五子刘髆为太子,事情败露,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妻子被下狱。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后投降匈奴。

汉武帝像

《轮台诏》首见记载于《汉书·西域传》,兹简要录文于下:

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征和中,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上既悔远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故轮台……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
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大致意思是桑弘羊建议武帝在轮台以东屯田,设置军事亭障。但是汉武帝感于李广利兵败,不欲再起战事,所以当务之急是停止苛暴。

2.学术界对《轮台诏》不同的看法。有学者称这个诏书为《轮台诏》,有学者称之为《轮台罪己诏》。

为何学者对《轮台诏》产生不同的分歧。原因在于对史料的解读不同,称之为《轮台罪己诏》的一方认为这通诏令意味着汉武帝对自己以往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感到悔恨,诏令发布标志着武帝将治国路线由“尚功”调整为“守文”。这类学者将这通“哀痛之诏”的具体原因归结到了巫蛊之祸和轮台诏之前西域的开边背景。

巫蛊之祸,巫蛊指的是当时的一种巫术,在木偶人上写字诅咒他人,被诅咒者将蒙受灾难。征和二年(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被人告发巫蛊诅咒武帝,公孙贺下狱,牵连甚众。武帝命令江充彻查此事,江充与卫太子有矛盾,于是诬陷太子与此事有关。卫太子害怕,起兵诛杀江充,后被武帝镇压,卫皇后和卫太子自杀。

这个事情为何会逼到父子反目,其实汉武帝早就说过太子性格不像自己。武帝雄才大略,开边扩土,而太子性格仁恕温谨,敦重好静。在治理国家上武帝任用酷吏,大兴军事,太子则任用儒生,重在守文。武帝对卫太子心存一定的不满,但是又认为太子的性格能守天下,所以异常矛盾。卫皇后和太子死后,武帝又十分悔恨,修建“思子宫”,在太子被害地方作“归来望思之台”,时常想念太子。

称之为《轮台诏》的学者认为汉武帝的诏令只是调整在西域的军事行动,是司马光夸大了诏令的历史意义。这类学者指出,将《轮台诏》的背景归因于巫蛊之祸,是受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意塑造汉武帝光明伟大形象的影响。《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的事迹时采用了小说《汉武故事》,史料来源不可轻信,且司马光为了给宋代皇帝构造一个君主榜样,所以他构建了汉武帝贤明圣德,知道悔过光辉形象。这类学者认为《轮台诏》只是源于对李广利开边失败所进行的军事收缩调整。

他们遍查汉代文献,特别是《盐铁论》等重要史书,没有发现汉武帝在晚年将重武政策转变为守文政策,政策的转变要到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会议结果将盐铁官营的规模缩小,主张对匈奴采取温和的政策,恢复国家经济。

总而言之,学界对这个问题颇有争议,但是要问汉武帝为何要发布《罪己诏》?我的看法是悔恨,当然对于这个悔恨可以理解为对过往穷兵黩武政策的悔恨,也可以理解为对征和年间暂时失利的悔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田余庆先生《秦汉魏晋史探微》和辛德勇先生《制造汉武帝》。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统治前期开疆扩土、统一思想、首开丝绸之路,让大汉远播于世界,成就了一个鼎盛的大汉王朝,但在汉武帝晚年犯下了许多大错,成为自己一生的诟病。

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完全可以说是君临天下。

汉武帝晚年犯下了许多的错误,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他首下“罪己诏”,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过错与愧疚,这一点历史上能做到的皇帝,很少很少!

汉武帝执政后期也许汉武大帝骄傲了,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千秋万世为我独尊。很难想象像汉武帝这样英明睿智的人,怎么会相信巫蛊之术,相信江湖流氓江充之言,相信太子用巫术木头人作祟,意图杀害自己。太子感觉不妙杀死江充,然后向汉武帝解释,然江充同伙提前报告太子造反,于是汉武帝派大军围剿太子,太子无奈出走皇宫。之后被围地方,自尽!卫皇后知道太子自尽,无比悲痛与无奈,也一并自杀身亡。巫蛊之祸牵连之人甚多,但随着卫皇后的死,汉武帝渐渐觉醒。

汉武帝接受忠臣纳谏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且在晚年还是去妻子还有孩子,人生大悲也,面对太子和皇后之死,感到愧疚和悲伤,于是向天下发布《轮台罪己诏》,坦承自己的过失!

汉武帝为何要发布《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的罪己诏很大程度是因为错杀太子 等一批太子党包括很多厉害人物……

对于战争,汉武治没有怕过,对于后来,继承人问题看到了很多未来战略问题……

最后不得已而为之,杀他的皇后,立最小儿子当皇帝,人性不管是帝王,的逃不过,错误,但很可能一个小细节处理不好后果非常严重!

包括秦始皇,最后没有杀赵高,最后所以布局,功亏一篑!

个人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