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帝位实属荣幸,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也是历史唯一一位由南向北讨伐统一全国王朝的开创者。他一生最佩服汉高祖刘邦,一个是布衣小赖出生,一个是流浪和尚出身,都能逆袭上位,无不说明了朱元璋拥有众多过人之处,他能称帝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

遇伯乐:受郭子仪提拔

朱元璋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不好,赶上了元朝末年税收严重,瘟疫蝗灾频繁,穷的家里的亲人被活活饿死,甚至连买棺材的钱和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无奈之下,朱元璋投奔了皇觉寺当了和尚,仍然被老和尚们瞧不起,17岁的朱元璋只好当起了流浪和尚。

在当时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穷苦和尚竟然是隐藏的真龙天子。朱元璋走遍天南海北,无处可去,突然收到儿时兄弟汤和的来信,邀请其投奔郭子仪的红巾军,从投奔义军的这一刻起,便是朱元璋改变人生命运的开始。

投奔郭子仪的义军时,朱元璋才25岁,入军后,朱元璋作战勇猛、机智灵活,战功赫赫,很快得到首领郭子仪的认可,加官封赏,郭子仪还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于朱元璋,视朱元璋为身边最亲近的人。

朱元璋被伯乐郭子仪相中后,手里逐渐有了兵马,这是朱元璋走上帝王之位的第一步。但朱元璋并不骄兵,反而对军中兄弟关爱有加,有战利品分大家,有军功和大家伙一起分享,在军中有很大威望,得到了士兵的赞许。

重义气:有众兄弟拥戴

手握精兵的朱元璋,并不像其他拥有兵权的大将军那样骄横跋扈,高高在上,冷血死板,反而很重视兄弟情谊,把军中弟兄当做最亲近的人,以至于义军兄弟十分拥护朱元璋。

比如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结义兄弟汤和、徐达、常遇春、邓俞等人,在朱元璋坐大之后,紧紧围绕在朱元璋身边,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为壮大朱元璋势力立下不朽功勋。这完全不是靠一纸冰冷冷的命令,而是朱元璋与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自愿为朱元璋打江山。

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朱元璋的结义兄弟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为了给朱元璋赢得宝贵战略时间,率区区几万人马死守洪都,抵抗陈友谅的百万大军,明知寡不敌众,甚至可能随时战死,也主动请缨,这无不说明了朱元璋与军中兄弟的义气达到最高水平,置生死度外。

正是有了众兄弟甘愿为朱元璋卖命,深厚的兄弟情,帮助了朱元璋接连打掉军阀陈友谅和张士诚,一统南方义军,直取元朝政府,为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奠定了基础。

礼贤达:听谋士们谏言

朱元璋能顺利建国登帝位,除了常遇春这些武将打天下,还离不了像李善长、刘伯温这些文人谋士治天下。朱元璋在义军时期,就遇到了至少四位德高望重的谋士,最为关键的是朱元璋对谋士的态度不一般,以恩威并重的方式,把谋士收拢在自己手里。

朱元璋率义军平定滁州时,遇到了李善长,曾问:“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长答曰:“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

此后,李善长一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既有战争对策,又有地方治理之经验,电视剧《朱元璋》中提到,朱元璋对像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吕昶这样的人,专门建有礼贤馆优待文人贤士,这足以说明朱元璋的智慧。这些人也是帮朱元璋打下江山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像朱元璋这样布衣和尚出生的人,能当上万人之上的开国皇帝,既有偶然之处,又有必然之由,以上主要三点就是朱元璋能当上皇帝的主要因素,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家好,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朱元璋作为一个底层革命者,披荆斩棘历尽磨难,打垮了众多对手建立大明帝国,立下不世功勋,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是本身能力的体现!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成功呢?有何过人之处?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幼时的苦难铸造了坚韧的性格

老朱生在一个典型的无产阶级家庭,家里穷的叮当响,吃不饱穿不暖,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苦难!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了生活只好给地主家放牛,勉强混口饭吃。后来遇到饥荒和瘟疫,家里人差点死绝了,甚至连埋葬亲人的坟地都没有,真是惨到家了。这种严峻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倒他,反而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正是这种坚强意志支持他走到最后!

二,顺应趋势参加义军

在经历了那次瘟疫之后,小朱同志家人基本死光了,他也走投无路,因为已经找不到活路了,实在没办法,不得已去做了和尚。谁知道,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天天受欺负不说,也吃不饱饭,只能四处化缘。不过毕竟也能有口饭吃。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可能朱和尚就这么过下去了!但是历史注定不能没有朱元璋,当火爆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该老朱上场了!有一天,儿时的伙伴叫汤河的来找他参加义军。他本来没想好去不去,但是后来听说有人要举报他,在此情况下,干脆造反算求。就这样,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从此进入火热的战场,并逐步成长起来!

三,革命岁月使其快速成长

在参加义军之后,朱元璋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战争锻炼了自己,也使自己的眼光更加开阔!在战斗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初步组建了自己的战斗团队!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得到了快速成长!

四,人才的重要作用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可是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有人,有自己的团队!现在我们也时常感叹,人与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努力,总有人会脱颖而出。甚至不如你的有一天你忽然也发现比你强了。人比人气死人啊!当然了,朱同志的成功也非偶然,主要的一点就是会识人用人。早期的徐达、周德兴、郭英等铁杆功不可没。在当时的环境下,策略非常重用,李善长给他提了一条重用的策略!劝他要学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在浙西,奉行徽州谋事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当时纷乱的形势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避免了成为其他人攻击的目标!在逐步强大起来之后,有了足够的实力,在决战中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后!通过北伐,消灭元朝残余势力,最终建立了大明!

人们常说,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通过老朱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更不要抱怨,天上不会掉馅饼;要不断的自我反省,是人就会犯错误走错路,及时的反省,错了就要坚决的回头;人一定要努力,要不断的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不然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要善于用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要听取他人意见,做事不能武断!这些品质都是朱元璋取得天下的关键!

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朱元璋并非从小的理想就是当皇帝,他从家乡起兵时,只是想保全自己的小命,他分析,自己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自己“不嗜杀人,广布信义”,当然,他是指与陈友谅、张士诚相比而言。 当初朱、陈、张三足鼎立,怎么才能拔掉这两个眼中钉,朱元璋费了心思,他分析:陈友谅骄横,张士诚不仗义。虽然当时张士诚频频频挥拳挑衅,朱元璋还是没理他,掉头先攻打陈友谅,在鄱阳战役时,陈友谅多次向近在咫尺的张士诚部求助,均遭拒绝,为此,朱元璋一举拿下陈、张。事后朱元璋挺后怕,如果当时先攻打张士诚,依着陈友谅的性子,一定会倾部兵力前去相助,自己腹背受敌,没准儿历史也得改写。 朱元璋另外甚是自得的一笔是北定中原一役,当时元朝驻守中原的是三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朱元璋出其不意绕过他们的地盘掉转军旗向北进攻,一举将元大都燕京拿下,然后西征中原,三将中的二将感到穷途末路,未经战斗便被拿掉,另一将领宁死不肯屈服,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朱军才终获胜利。

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在历史各朝各代的皇帝中出身是最低的一位,他的父亲 母亲大哥 皆因瘟疫而死,他给地主家放过牛 当过和尚 要过饭,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是历经坎坷,但是就这么一位放牛娃 ,却用15年的时间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天下,不得不说 朱元璋胆识和谋略 ,确实非常过人。

朱元璋在要饭途中,碰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的出现 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就是朱元璋儿时的发小~汤和。汤河是朱元璋在要饭的途中碰到的,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汤和 告诉朱元璋 让他去参加郭子兴的队伍,朱元璋听从了汤河的建议去投奔郭子兴,其实朱元璋在要饭 这三年的时间里 已经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可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风餐露宿,虽然 到处漂泊,但是这段经历,却培养了朱元璋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比较开阔的眼界,这段经历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受用不尽。

朱元璋到达郭子兴那里以后,每次打仗都骁勇善战勇猛无敌,很快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郭子兴很是喜欢朱元璋,随即将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从此 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女婿 ,更是平步青云,渐渐的 官职越做越大,领的兵越来越多,有一年 朱元璋告诉郭子兴,要去自己的家乡 给郭子兴招兵买马,郭子兴一听高兴的不得了 马上应允,朱元璋办事能力也是真强,马上就在自己的家乡 给郭子清招来了800多人的队伍,郭子兴一看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就更对他加以重用。

不久以后 郭子兴战死,他的队伍马上归朱元璋管理,朱元璋更是如鱼得水,队伍是越做越大 人是越来越多,他灭了元,打败了和他有同样出身的陈友谅,于1368年在应天称帝 国号大明。

总结:朱元璋可以说将一副烂牌,打出了王炸 而且是连环炸,他的成功也不是偶然,是金子 到哪都能发光,俗话说乱世造就英雄,而朱元璋就是那个乱世里的英雄。

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根本没有办法让他吃饱饭。朱元璋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只好去帮别人家放牛。可是,后来发生了旱灾,朱元璋的父母亲都被饿死。孤苦伶仃的朱元璋只好去了寺庙当起了和尚。但是,每天还是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他饿的时候就去别人家里化斋。后来打战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家都吃不上饭了,朱元璋去化斋哪还化得到啊。那时正好兵荒,到处都在招兵买马。于是,朱元璋只好报名从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来没有想过从军的朱元璋在那个时代无可奈何做出这个决定。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城起义,而元朝军队将整个濠州城包围了,并放火把寺庙烧了。最后,朱元璋无可奈何,只能去投靠郭子兴。朱元璋投靠郭子兴之后,郭子兴看朱元璋长得还挺机灵便让他当了个小官。虽然朱元璋当上了小官,可是随时都要上场打战,随时也会命送黄泉。于是,他便每天苦读兵书,勤练兵法。后来,朱元璋也不断为郭子兴出谋划策,深得郭子兴的信赖。

但是好景不长,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日后定会有出息的,于是他便想让自己的干闺女嫁给朱元璋。郭子兴的干闺女可是除了名的丑陋,朱元璋觉得如果自己拒绝了郭子兴,郭子兴定会大发雷霆。最后,朱元璋只好忍辱负重,娶了郭子兴的干闺女——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郭子兴的手下越久,帮助郭子兴处理了大大小小的军中事物越多,郭子兴便越信任朱元璋。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也渐渐地建立了起来,并且朱元璋也有自己率领的军队,他军队的人数也不断在增加。后来,郭子兴病死了,由郭子兴的儿子郭子叙继承。然而,朱元璋很不服气成为郭子叙的手下。他便开始各处招兵买马,招揽更多武艺高强的人加入自己。但是,起义军中除了朱元璋这一军队之外,还有另外两大阵营。朱元璋本来想着和大家议和,一同建立一个全新的朝代。可是,另外分别以陈友谅和张士诚为首的起义军眼看着现在只要决出胜负,整个江山便可以在自己的麾下。朱元璋眼看自己的议和并没有什么作用,便与另外两支起义军决一死战。最后,朱元璋打败了实力雄厚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并消灭了元朝遗留下的叛军。

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小的牧童到每天要饭的小和尚再到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成功逆袭在于他不惧困难,他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当上皇帝。但是,当时的处境并没有轻易打败他,而是成功地逆袭了。历史把每个人推上舞台总是会有他存在的意义。

朱元璋是靠什么登上王位?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为生活所迫,为形势所逼!出身贫寒,在生活和战斗中得到锻炼,终成王者!

中国历史上正统王朝(大一统王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来皇帝只有两个:刘邦和朱元璋。

朱元璋极善用兵,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是战无不胜。客观而言,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在历代开国君主中,属于曹操、李世民一流,而在赵匡胤、皇太极之上。从明史记载来看,朱元璋的指挥能力堪称万能,从带领小股部队冲锋陷阵,到运筹帷幄、安坐指挥部遥控指挥,朱元璋能够适应几源乎任何指挥岗位,其用兵只能用【如神】来形容。

而在政治方面,朱元璋能将其治军的理念落实到治国方面,选拔贤能,由文臣拟定治国方略,再由朱元璋以强力推广之,形成了以军事强人为支撑的文人治国的领导班子,一改元朝以来军人治国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的状况。

可以说,从个人能力来说,朱元璋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属于佼佼者。至于其性格之凶残、猜疑、嗜杀,可以理解为其江湖出身的匪气使然,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每朝每代都有,但大都是以破坏者的身份不得好死;能做到开国君主创立一个朝代的,只有朱元璋一人。其才能之霸道,可见一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