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在三国历史中,一直都是吕布背叛别人,背后给别人一刀,但是到了公元196年的时候,跟随了多年的部将郝萌居然叛乱了,这此叛乱严重的动摇了吕布的军心,预示着横行一世的吕布灭亡的到来。我们一起仔细分析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
郝萌叛乱。郝萌叛乱这个事情发生在公元196年,也就是吕布拿下徐州,自称徐州牧后不久,在晚上睡得正香的时候,郝萌率兵突袭吕布,在高顺的及时救援之下,将反叛的郝萌斩首;这次叛乱就这样在惊吓中被平息,一切似乎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并不能够掩盖底下的暗涛汹涌,至少郝萌反叛给出了两个信息:
第一,吕布团队并不是铁板一块。
郝萌属于吕布的亲信,是吕布团队的核心力量,而郝萌被杀后,郝萌的部将曹性当场指控陈宫是幕后的主谋,由此可见吕布团队的核心力量和陈宫并不是一条心,这点和后来历史发展是相互印证的。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成与诸将宋宪、魏续等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成廉和魏续、宋宪等人将陈宫和高顺两人抓起来作为投名状投降曹操,而这几个部将都是吕布的亲信。从这点可以看出,吕布内部一直都是矛盾不断,无法做到统一,这样也是后来曹操围困下邳后,吕布无法打破包围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吕布并不相信高顺。
郝萌深夜突然袭击吕布后,第一个赶来支援的人不是其他亲信而是陷阵营的将领高顺,这事其实很奇怪,也是高顺将郝萌斩首后,用床把失去一条手臂的曹性带到吕布面前,以此来坐实吕布部下亲信反叛。
立此大功后的高顺不但得不到奖赏反而被吕布更加疏远了,连陷阵营管理权也被剥夺了,只剩下临时指挥权,由此可见,吕布并没有完全相信曹性对陈宫的指控,反而更加怀疑高顺的行为,这把原本就不相信高顺的行为更进一步了。
陈宫参与了这场叛乱了吗?郝萌叛乱被平息后,曹性当众对陈宫进行了指控,这点在《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很详细: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当吕布问曹性还有谁是同谋的时候,曹性指认陈宫是同谋,其实这事有些蹊跷:以陈宫的聪明才智,他当年在兖州一呼百应,几乎整个兖州都反叛了,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可见陈宫并不是一个非常鲁莽的谋士,而郝萌的反叛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极其简单而没有详细谋划的叛乱,而郝萌连自己的部将曹性都没有搞定,这样的叛乱怎么也不像是出自陈宫之手吧!
假设这次叛乱陈宫参与了指挥和策划,那么一定是先把高顺支开或者是干掉,然后把袁术引来再突然发起攻击,这才是陈宫的杰作。并非曹性说的外援是袁术,内应是陈宫;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计划,那么郝萌攻打吕布的时候,袁术应该兵临城下,陈宫应该率兵攻打吕布才对,但是真实的情况下,袁术兵不知道在哪里,而陈宫好端端的坐在那里啥也没有干。
由此可见,陈宫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这场叛乱中来,当初费了那么大的劲背叛曹操,现在又杀掉吕布去投奔袁术?以陈宫的眼光来看,连陈登都只知道袁术是冢中枯骨。陈宫不会不知道,此时杀掉吕布去投奔袁术无异自寻死路而已,所以陈宫定不会这样做的,当然也不会参与这场叛乱。
吕布为何不对陈宫追责呢?当曹性指控陈宫参与了这场叛乱后,吕布对于他的指控是充耳不闻,很多人看到陈宫面红耳赤。这点在《三国志》吕布传中有记载:
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大家都看到陈宫脸色有变化,但是吕布说陈宫是大将,不需要过问,这事就显得尤为蹊跷:身边大将参与了叛乱就就不用过问?按道理愈是身边人参与了,不是更应该一查到底吗?叛乱之事不是小事,涉及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居然被吕布一句是大将就敷衍过去了,由此可见吕布根本就不相信曹性说的话。
吕布有勇无谋,但是并不代表吕布很傻很天真,这种死无对证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指控也会相信。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让吕布不相信曹性的指控。
1. 吕布早就知道陈宫和自己亲信之间的矛盾。陈宫和吕布亲信之间的矛盾对于吕布来说应该是早有耳闻,甚至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吕布故意为之,或者根本就是故意纵容而无意调和;正因为有这些矛盾才导致他们之间互相攻击,互相告状,吕布早就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也就不会相信他的证词。这点在《三国志》吕布传中亦有记载:
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支持一方对付另外一方,导致大家互不相信,互相猜疑,最终导致失败。
2. 陈宫的忠心让吕布不得不相信。陈宫的忠心是可以看得见,有铁一般的事实可以证实的。当初曹操讨伐徐州陶谦的时候,陈宫放弃了大好的荣华富贵反叛曹操,迎接吕布进驻兖州,差点让曹操成为丧家之犬,也差点让吕布在北方替代了曹操,这份功劳让吕布相信陈宫不会背叛他。
3.吕布自己造的孽自己知道。郝萌叛乱很快就平息了,郝萌部将曹性替代了郝萌原来的位置,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吕布一如既往的成为他们的主帅。其实这事之所以不再追究,因为事情的根源在于吕布那里,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
英雄记曰: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尔。”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吕布和曹操一样也是好人妻,但是曹操爱的是别人妻子,不会打身边人的主意;但是吕布相反,他喜欢部将的妻子,俗话还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吕布却喜欢吃窝边草,连身边最亲近的将领的妻子也不放过。
而这次逼反郝萌也应该是和吕布好人妻有关吧。
总而言之,郝萌这次造反确实和陈宫没有啥关系;根据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于造反这样株连家族的大罪,一旦被人说中心事,脸上的表情不应该是发红更应该是发白吧?如果发红只能说明他们之间平时互相攻讦惯了,这次只是惯例而已,那么发红也就正常了,因此不能作为陈宫叛乱的证据。
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郝萌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建安元年(196年)6月,在袁术的唆使下反叛了吕布,进攻当时吕布驻屯的下邳。
这场反叛可以说是投机取巧型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郝萌手里的军队人数不够,战力不足,人心不齐,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就听从了他人的怂恿。
可以说不智之极。
果不其然,郝萌发起的这场反叛三下五除二就被吕布麾下最重要的将领高顺平定。
郝萌其人,也被其手下曹性杀死。
一场平叛之后,肯定还是要追问,郝萌为何反叛?受谁指使?还有何同党?诸如此类的问题。
曹性回答,郝萌是受了袁术的蛊惑。
吕布又问曹性,还有什么同谋?
曹性直言,陈宫是同谋。
当时,陈宫刚好就坐在上座,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吕布手下的谋士,当即,气得面红耳赤。
据史书记载,吕布似乎对陈宫相当宽容,虽然有曹性当面指出了陈宫是郝萌的同盟,但是却并没有对陈宫采取任何的措施,甚至连问都没有问一声。
直接把这件事一笔带过了。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旁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史书里面说吕布之所以轻轻带过这件事,是因为陈宫当时是吕布麾下的大将,但我以为原因不仅在此。
1、吕布三面为敌,不宜再有内乱。看一下地图,当时吕布面朝大海,三面为敌,曹操、吕布还有袁术。
当时这一伙儿割据势力正在打生打死,势必要决出一个最终的胜利者。
不久前,应陈宫和张邈的邀请,共同对付曹操,冀望能够得到曹操手中的衮州,再图大事。
曹操仅剩下鄄城、东阿、范三个郡县的地盘,在夏侯渊的坚守下,曹操缓过气来,从徐州脱身撤兵,两方势力整整打来打去整整打了两年,最后以曹操的大获全胜为结局。
曹操与吕布结成死仇。
吕布亡命于徐州刘备处。刘备其实是不想接纳这个上门恶客的,然而,又不能当面打出去,只能忍了,也认了。
两面三刀的吕布果然没安分多久,之后就在袁术的蛊惑下,又有刘备的中郎将许耽为内应,一举拿下了下邳。大破张飞,还俘获了刘备的妻儿。
此时,刘备还在和袁术打生打死,没想到后院起火,军心大乱,被袁术打败,狼狈之下,又向吕布投降。
吕布收留了刘备,还把小沛这块地盘给了刘备,又封了刘备为豫州刺史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一时之间,两方还和平共处起来。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派军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同意了,于是有名的“辕门射戟”发生了,震慑袁术以及刘备两方将领,化干戈为和平让两方撤军。
说实话,看三国的时候,常常因为三国人物间的不按常理出牌而一脸懵逼。
你说刘备居然会向刚夺下自己城池的敌人求助和投降,而那个刚抄了人家后院的人居然也同意了,反过来又与蛊惑自己抄后院的那个人打起来。
看你们表演的我,根本没法入戏。
这之后,才是郝萌的反叛。
所以,当时吕布的处境确实也不太好,不说举世皆敌,至少周围没有一个能称得上盟友的,所以,不管从哪方面都暂时不可能动陈宫。
2、陈宫实力不凡。陈宫手里应该还有很多的兵力,从张邈那儿继承过来的。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记载: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当时,吕布这方的联军被曹操打败后,张邈就跟随着吕布大军撤退了,之后,张邈被其部下所杀,那么张邈手底下的军队为谁继承了呢?
我认为是陈宫。
所以陈宫在吕布手下应该是半独立的状态。
吕布一时之间对他也无从下手。
3、陈宫的谋略使不出这么粗暴的反叛计划。陈宫的谋略在三国早期也是非常知名的。
当年,张邈作为曹操能够托付家人的友人,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下,也能参与到反叛中来。
而且在陈宫的谋划下,一度打得曹操差点全盘皆输——如果不是有一个夏侯渊坚守的话。
《三国志》: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太祖引军还,与布战于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余日。以陈宫的脑子能想出郝萌这种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含量的反叛来?
我相信吕布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的首领也是有自己的判断的。
这也是他“不问”陈宫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认为郝萌可能确实是受到了袁术的怂恿,而且可能还得到了袁术的某些许诺。毕竟袁术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当年吕布也是受到了袁术的引诱,袁术许诺送给缺衣少粮的吕布20万斛粮食,如果还需要武器装备的话,也尽管开口,多少你说了算。
吕布听到了后,大喜过望,有了这些装备,就有了争地盘的底气,这才有了后面的抄刘备后院的做法。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将军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书大喜,遂造下邳。然而,袁术就是袁术,口头支票开了一张又一张。眼看刘备和吕布反目成仇,那答应给的粮食物资立刻翻脸不认,吕布上当受骗,气急之下,又从袁术大军下收留了刘备,并且还给地给官职。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布又恚术运粮不复至,乃具车马迎备,以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布自号徐州牧。(影视剧中曹操与陈宫最后的对话)
曹性之所以胡乱攀扯出陈宫,只是为了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罢了。
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兴平元年(194年),趁曹操东征徐州,陈宫背叛,迎吕布入兖州,差点就夺取了曹操的基业。第二年,吕布败走徐州,建安元年(196年),又趁着刘备与袁术大战之际,夺取徐州。
也是这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吕布的部将郝萌造反,杀入吕布府中,吓的吕布“科头袒衣”从厕所爬出,逃到高顺大营,十分狼狈。高顺领兵平乱,曹性斩郝萌一手,高顺将其斩首。叛乱平息后,吕布问反正的曹性,得知是袁术的阴谋,郝萌是被袁术收买,而同谋者就有陈宫。这是当着陈宫的面问的,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到陈宫面红耳赤。但吕布没有再追究,只是安抚了曹性就作罢。
那么为什么吕布不去追究陈宫的责任呢?
一、陈宫对吕布有恩。当初吕布逃离长安,又接连从袁术、袁绍处离开,可谓十分狼狈,不得已投奔张杨,寄人篱下,十分不好受。是陈宫联络吕布,奉其为主,占据兖州大部,成为一方独立势力。因此,陈宫对吕布有恩。
二、陈宫是吕布手下第一谋士,位高权重,掌握重权,吕布需要陈宫为他出谋划策。同时,陈宫是兖州名士,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不把所谓的名士放在眼里,大肆杀戮,陈宫联系一批世族背叛曹操,支持吕布,所以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吕布也需要通过陈宫来联系世族,不能擅动。可见,吕布已经能从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仅凭自己的喜好。
三、吕布未必相信陈宫参与其中。陈宫“面赤”可能是因为阴谋泄露而无地自容,但也可能是因为受到诬陷一时无法证明。因为陈宫“智迟”,也就是反应慢,骤然听闻自己背叛,不知道该说什么,急切之下才面红耳赤。自始至终陈宫也没有承认自己参与其中,所以吕布也可能是不相信陈宫参与其中。
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陈宫不仅是吕布手下的首席谋士,也曾经是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不仅吕布的家底是陈宫给的,曹操的家底也是陈宫给的,由此可见陈宫的重要性。
陈宫刚正不阿,足智多谋。公元192年,陈宫用外交手段为曹操收取兖州,为曹操集团拿下第一个根据地,为曹操争霸天下奠定基础。
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亲与弟弟被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杀害,曹操为了报仇大举进攻徐州,而陈宫留守兖州。
在进攻徐州的过程中,曹操大肆屠杀无辜老百姓,几十万人被杀,泗水河都被无数人的尸体堵塞不流。
曹操又进攻山东安徽一带,所过之处大肆屠杀,鸡犬不留。
公元194年四月,曹操再次进攻徐州,所过之处又大肆屠杀。
曹操还杀害了德高望重的名士边让全家三百多人。
曹操滥杀无辜的暴行激起很多正直人士的愤怒。
刚正不阿的陈宫当然不能再为曹操这样一个杀人魔王卖命,于是陈宫带着曹操留守东郡的人马,与曹操的好友张邈张超兄弟等人迎吕布进入兖州。
首席谋士陈宫对曹操反戈一击,让曹操后院起火,曹操集团几乎失去了根据地,曹操一度甚至准备投奔袁绍。
但陈宫等人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注定是悲剧的命运,吕布在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打垮曹操,反而最终被曹操打垮,张邈投奔袁术被部下杀害,张超留守雍丘也被曹操屠城。
如果陈宫张邈等人当时不是选择吕布而是选择刘备,结局也许会不一样。最终被曹操打败的吕布陈宫等还是投奔了刘备。
刘备收留了吕布,吕布却勾结袁术对刘备反戈一击,夺了刘备的徐州。
汉献帝也想投奔占据徐州的吕布,可吕布因为粮食不够只能向汉献帝谢罪,汉献帝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及平陶侯,吕布集团错过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公元196年袁术派兵大举进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集团。
郝萌叛乱就是在辕门射戟之后不久发生的,袁术派人劝说郝萌反叛吕布。
吕布带着貂蝉等家属逃往高顺大营,高顺打退了郝萌,郝萌部下曹性与高顺一起杀了郝萌。
吕布问曹性同谋还有谁?曹性回答说陈宫同谋。陈宫脸色发红,但吕布并没有追究。
事实上说陈宫是郝萌同谋很可能是袁术集团的反间计,好在吕布并没有中计。
陈宫张邈等人放弃曹操选择吕布绝对是昏招,曹操虽然残暴好杀,但仍然是当时的唯一选择。
要么选择曹操意味着胜利与罪恶,要么选择吕布等意味着失败与死亡,这就是东汉末年陈宫张邈等优秀知识分子面临的两难选择。
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因为陈宫是吕布麾下的首席谋士兼第一大将,真正的一人之下。甚至与其说陈宫是吕布的属下,其实陈宫和吕布更像是合作关系。
陈宫是兖州名士,人脉极广。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陈宫在曹操麾下时,地位极高,甚至超过了后来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王佐荀彧。兴平元年,由于曹操杀死了陈宫的数位名士挚友,所以陈宫趁其领兵征伐陶谦时留守东郡守备,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
在陈宫的振臂一呼之下,曹操在兖州的大半个地盘群起响应,可想而知当时陈宫的威望当时有多高。
当时的吕布为天下诸侯所不容,四处奔波流浪,是陈宫接纳了他,给了他地盘和兵马。可以说吕布大部分的家当都是陈宫给的,其中必然有不少陈宫的部属。一旦贸然处置陈宫,势必造成两方火拼,疲于内乱。
总结一下,原因有三:
一、陈宫对吕布有大恩。
二、陈宫有大才能,不舍得杀。
三、杀陈宫容易引起更大规模内乱。
吕布得知陈宫参与策划了郝萌叛乱后,为何不肯对陈宫追责?
吕布深深知道陈宫和高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