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若有,那书法与学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凑个数吧!大家说明白了。不啰嗦了吧!

书法如果没有学问支撑,也就是汉字,如用木柴棒摆起来样的字,干巴巴枯枝败叶没有生命特质,仅仅是个可以表达清楚汉字本身意义的字而已。

书法是什么?

鄙愚以为:“书法就是在汉字本身之下,书法家遵循字法、笔法、墨法、纸法、章法诸法则,把自己独特的思想追求灵魂深处不可知的东西,以篆隶行草楷之任一体表达之。简言之,书法就是书法家以汉字表达自己灵魂深处不可知的轨迹。”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书法与学问是技与灵魂的关系,书法是技,而学问是灵魂。

书法只有技而沒学问,就等于沒有灵魂,一个沒有思想的书法,就如一个书匠;一个沒有灵魂的书法只是俗书。

如果书法与学问两者

孰轻孰重,当然是学问为重,书法为轻。就如书法是蓄水池,学问是水,如果只有蓄水池,而池中没有水,这叫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书法和学问,有直接关系;也有耳濡目染,"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日积月累熏陶的间接关联。

从书法本身来说,有文化底蕴写出的书法,温文尔雅,常说的有"书卷气"。谦谦君子之风。

有许多大学问家,本身不擅长书法,然而写出的字却耐看,又韵味 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有文化学问修养身心,写出的字,就会温润如玉,

相反,现在许多书法家的字,被称为丑书,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学问和书法脱节了,有创意,有想法,然而学问的功底亏欠 ,不足以支撑其书法艺术的创意。

吴玉如老先生比喻颇为恰当,引用孙过庭《书谱》里的话,称之为"鼓努为力",很形象。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捉襟见肘状态。

只是为了书法而书法,为了技巧而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再努力,最终难脱"俗气和匠气",再创新, 难免落入"丑书"的套路模式。再甚就是我们常说的"江湖体"。

从历史上来说,我们熟悉的许多大书法家,也都是有文化底蕴的学问文学家,文史家,如苏东坡,诗词歌赋俱佳,并由此创立了宋代"尚意"书风的艺术概念,王羲之的《兰亭序》,本身就是书法兼文采并茂的千古佳作。

黄庭坚也是一位大词人,宋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文学史上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从现代举例,启功先生,他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学方面的专家,一生著述颇丰。他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教书匠",桃李满天下。还是一位文史大家,文物鉴定专家。

还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老人,他也是教师出身,还做过民国时期的县长,他说自己三佳,首先是诗词最好,其次才是书法,第三是国画。

打个比方,书法和学问的关系,引用少林武功一句名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如果用书法来说事,除了笔法,结体,章法整体技巧外,学到一定程度,还是用学问修养来滋养。否则只是"花拳秀腿","鼓努为力""虚张声势"的浮躁之气。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书法与学问并无直接关系。从古至今的书法家有很多是靠磨炼般的努力而写一手好写σ少年时代,庄里、包括我爷爷整愚笨 ,同令人后来直接喊:″老愚″但我并不在乎,我的"愚笨″不爱与人交谈,不过是父母几年不在身边(从5岁~13岁)只有爷爷而且没笑容。从爷爷让我学李苦禅爷爷的画时,在小学一个老师的帮助下几经努力,我的书法:行、篆、隶……几个庄的老师都夸赞,回济南更离不开书缘,以后认识了张耀峰(中学书法、国画)老师及济南市几个知名书法家,通过学习各位老师的长补己之短,在朋友陈左黄等引导下参加了很多展览,而且济南历下书法协会是我与陈在主席台上首先发起的,当然,是陈老师抓住我上去的。

网友们,我还是那句话:书法与学问不成正比,但书法可以磨炼人的修养。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有关系。

但是,只是相对的关系。

说书法应该是重字轻文学。

说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与书法就不搭界了。

识字的人都能拿起笔来写两下子。

而文化人呢?又有哪一个人是不写字的呢?

况且,书法还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的呀。

你只所以有此一问,可能是被书法的"内卷"化弄烦了吧。

(内卷是一个新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历史上的书论本来就很乱,再加上现在的一些大师们,凭借着自己的位高权重,掌握着话语权,将书法说成了道。即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弄到了非常混乱的境地,使人烦不胜烦。

比如,说是写出来的字要有带有书卷气,要有文人气息。

这句话对不对呢?

也对,也不完全对。

写字是书法,雅俗多重天。

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回事,可是美感与质量则是千差万别的,其层次基本上就说不清楚了。

好?好到什么程度才能称的上好?

不好?不好到什么样子才称得上不好?

差别多了去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认知上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化呢?

在这个范围内里,这句话是对的,是有道理的。

若是进入创作状态,则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历史上有人将纸比作阵,笔比作枪,这一个比喻大家都是认可。

就是不知道细想过没有?

阵是什么?

枪是什么?

拿着枪到阵上去干什么?

拿着枪到阵上去摇头晃脑的搞什么"子曰诗云",谈什么"风花雪月"?

你?唉!不能说粗话。

我说你这不是去找死吗?

不说了。

这是江湖人写的江湖字,在这些破字里面很难看出什么狗屁的书卷气。

只要自己玩的高兴,管他什么禅意,书卷气。

书法与学问有关系吗?若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孰重孰轻?

谢谢邀请!师友们回答得都很好,我简单重复一下:书法与学问有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具体来说,只重视书法技法,忽视书法理念学养,书法就走不远,甚至迷航;反之,只注重书法学问修养,不加强书法技法实践,书法就不着地,就是空中楼阁。一己之见,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