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孩子,上学的孩子,不要提书法,就是写字。没有经历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古人的“法”,只是写字,不是书法!孩子应该,而且必须写好字!写字,就是遵循汉字书写笔顺要求写字。而且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汉字,什么繁体异体字,不应该让孩子学。
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先生所提问题实质是学习书法从什么书体入手。真草隶篆,各有优点。对于小朋友来说,除去行草书不宜外,楷,篆隶书就是应该选择的书体。原则上,应该尊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具体一点①可以从楷入手,因为它技法完备,且是通行文字,比较识别和书写。可从唐楷扣魏碑两个方面选一。并选择端正的碑帖入手,个性很强的并不合适。可参考的是颜体《多宝培》魏碑《崔敬邕》等。②隶书,技法较丰富,上通篆,下启楷,又比较有古意,是一种学习书法的好书体。可选者如《礼器碑》《曹全碑》以端正规范为佳。③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这里仅以小篆为例,其字数也多。尽管笔法简单,但要求高,一笔不苟,难写难记难认,掌握用笔也是大难题。字帖可以选择邓石如《弟子职》或者杨沂孙《在昔篇》《说文解字序》。但也有不畏艰难,并有从大篆石鼓文入手者,如孙晓云之外公朱复勘,初学者何妨一试。清代就有主张从学篆入手者,且认为“学书不学篆,犹如儒生不读经也”,自有其时代性。今日小学生学书者,利用业余有限的时间,课外习书,以不影响学业为好,有利于提升兴趣,不提倡搞得太复杂,等日后兴趣能力大增,再发力不迟!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把兴趣杀死,若此,会耽误终身!
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越耒越多的“书法”老師让学生,初学书法选择篆隶书的提法,我认为是錯误的。在科学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事业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快㨗方便,应运而生。在字的书写过程中,腊板字是硬笔书写过度的基本笔法,是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唯一硬笔字帖。形成文从笔顺的写作习惯,达到书文并茂,才能以理解和认知,領悟书法艺术的价值意义。进一步学习,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方法问题。
一、观念问题思想指导行动,眼界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学习书法之处,我们就应该对书法有个清晰的认知,树立大书法观,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书法,学习书法,才能不走弯路,规避岔路,事半功倍。1、要明确学习书法、培养孩子的审美水平才是目的,而不是仅仅学写毛笔字目前很多家长,也包括很多书法爱好者,关于书法学习的观念出现了问题。他们还是从书法的实用性出发,认为书法应该“认识字”、“看得懂”、“好看”、“漂亮”。因为根深蒂固的书法要“治世之用”,所以固守着学书法要从楷书入手。
但是,书法早已经脱离了实用功能,我们学习书法,应该是本着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目的。青少年学习书法,甫一开始就应该使孩子们建立大书法观,从艺术的角度,通过书写学习,培养书法审美水平,达到技与艺、书与道的润物细无声的综合提高。
2、认知书法,树立大书法观一个格局不大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做出什么大事。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大书法观,只作井底之蛙,眼里只有楷书,即便经过刻苦训练,能写一首“好看”“漂亮”的毛笔字,最终却无关书法,这是误人子弟。
孩子们在学业负担如此繁重之下,花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来学习书法,老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指引一条相对正确的书法学习之路。
书法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老师要指引学书者打开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书法,学习书法,而不仅仅是“练习毛笔字”。
3、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杜绝“速成”书法学习,跟其它艺术的学习一样,都必须经历技术、技艺、艺术等三个阶段。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在初学阶段,必须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所谓“快即慢,慢即快。”就像人的站立、行走、跑步一样,必须遵重客观规律,任何想要“速成”者,终归会害人害己。
4、遵循书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系统的学习书法从理论上来讲,学习书法,篆、隶、草、楷、行,无论从哪种书体入手,都可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书法亦然。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也应该遵循书法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让孩子们全面系统的认识书法,学习书法,才能培养孩子们的书法审美趣味,提高艺术素养。而且,只要这样,才能学好书法,也才能在将来的高考中多一个选项,有了多年的学书准备,可以参加书法艺考。
5、与古为徒,向古人学习,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不二法门”。“取法乎上,尽得其中。”向古人学习,唯一的办法就是临习古人的经典法帖,从中学习古人的用笔方法、书写习惯、结字特点、章法布局、墨法特点等书写技巧,在提高书写技法书写水平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气息,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二、方法问题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只有方法正确,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前面说过,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书法亦然。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时,也应该遵循其发展规律。1、先易后难,由简入繁这里所指的难易繁简,是相对的。比如笔法,就拿篆、隶、楷三种书体来讲,篆书相对单一,比较简单,其点画相对来讲就是“一”字;隶书相对篆书要复杂,其点画有三种形态,如“大”字;再楷书,尤其唐楷,技法最复杂,如“永字八法”。
再比如结体,篆书,尤其小篆,线条相对平行等距、左右对称、上密下疏、空间风格均匀,都有很强的规律性。自篆书隶变后,隶书虽然总体字形呈扁方形,但已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横画多的字,也会呈长方形。尤其通过线条粗细走向的变化,隶书的空间分割变化已极为丰富多样。楷书虽然也有极强的规律性,但是正因如此,法度过于森严,所以并不适合初学。
虽然还有相当多的人仍奉古代科举余续,认为楷书最为实用。但是硬笔早已替代了毛笔,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书法早已失去了过去的实用功能,而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不断被继承发展,还何谈实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适合书法学习入门的书体,首选篆书。
2、先临墨迹,再习刻本书法的核心是笔法。
碑刻经过书家书丹,再由刻工凿刻,已经历过二次加工。而由于古代刻工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更遑论对于书法的认知,所以对结体、笔法的理解相当有限,所刻字迹已非墨迹,注定丢掉了墨迹太多的东西。所以,想让初学者自碑刻中还原墨迹中的笔法,谈何容易。
墨迹,尤其是时间越近的墨迹,则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观察到书家笔墨运行的轨迹。
经典楷书,几乎均为碑刻,汉隶魏碑更不必说。而现存于世的大量行草书墨迹本,根据第一条的推论,显然并不适合初学者首选。秦篆现存也是碑刻,且极少原石。所以,只有清篆是墨迹本,并且更具书写性。
3、先学静态,后追动态古人所谓的“真书”、“正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篆书、隶书、楷书。依据前两条“先易后难,由简入繁”、“先临墨迹,再习刻本”的原则,排除秦篆、隶书、楷书,所以初学书法,应该自清篆入手。
4、遵循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一定法度规范内,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是汉字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文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的发展演变,与文字的诞生、发展、演变息息相关,相得益彰,可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汉文字发展史。
汉文字自隶变为今文字体系后,秦篆及之前的古文字确实难以辨识,但是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要素却从未断裂,而是传承有序,汉字的结体规律也是一脉相承。
所以,学习书法,必须要同时学习文字学知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否则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在书写时还会闹出笑话。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习书法,从篆隶入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但容易上手,还能够增加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当然笔者建议还是应从篆书入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书法以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书法全面系统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打开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书法,学习书法,提升孩子们的书法审美水平,而不是一叶障目,坐井观天。同时,也给孩子们将来的高考多一个选项。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家长要自己清楚:让孩子学毛笔书法的意义所在?
1.如果是想培养书法家,那么,就一定从唐楷入手,循序渐进,有了一定基础,再去学篆书和隶书。毕竟篆隶还有一个文字读写障碍横在那里,而且笔法较之楷书相对机械死板,如果再学楷书行草,难免又要经历一次基本功训练。
古人也有主张小孩习字从篆书开始的,理由是,篆书笔画平直,字体方正,气质平和,可以帮助小朋友熟悉毛笔,从最简单的笔法入手。但此法未成主流。
2.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培养情操,从篆隶入手也无不可,且毛笔书法已无实用价值,是纯艺术性质,就像学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喜欢啥就学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性更强的篆隶也许对孩子吸引力更大。只要老师够水平,孩子肯学能坚持,练成个篆书或隶书大家也未必可知。
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这种让小朋友起手学习篆隶的现象确实存在,其中原因也比较多,具体说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篆隶用笔相对简单,容易上手我们学过书法的都知道,楷书笔法是非常丰富的,什么藏锋、露锋、中锋、侧锋、提按、顿挫等等。而隶篆相对来说就简单了许多。
篆书就一种笔法,就是中锋用笔,也没什么提按的变化,基本上是一根粗细相同的线条。而隶书比篆书虽然多了一点笔法,有了提按的变化,但跟楷书相比还是简单了许多。
小朋友学习书法,一开始往往都是控笔很难,写楷书对于他们来说确实难度较大,因此转而学习笔法相对简单的隶篆来说更加容易上手。
第二,学习篆隶容易出效果我们家孩子之前在学校上书法拓展课,老师教的就是隶书。后来我们认识了这个书法老师,就让孩子跟着这个老师周末去练书法,这个时候练的就是柳楷了。因为这个老师自己练的就是柳楷,所以柳楷比较有功底。
这是我们孩子临写的隶书
后来跟这个书法老师聊天的时候,他说为何让小孩子一开始练练隶书,是因为前面我说的比较容易上手,先让孩子练练笔性。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就是,孩子练练隶书容易出效果。小孩子写字本来就有一种“拙”的特质,而很多人喜欢隶书,也是因为隶书有一种“拙”的感觉。
只不过,小朋友的“拙”是天性,而隶书的“拙”则有一定的艺术成份,因此二者结合容易出效果。再说一般人,特别是家长也不懂书法,小孩子练上几个隶书拿回去,家长一看不错啊,这就行了,让家长觉得这个钱没白花就好。
而楷书的话,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比较多,即使没有进行过书法训练的普通人,也能看出个好坏来,因此有一点写不好,就容易被看出来。
我上次去图书馆看了一个书法展,也是某个培训机构教小朋友的一个展览,几乎都是隶书。
但是对于我的看法是,我家孩子练书法,我一定是让她从楷书入手。因为,学习楷书对于小朋友以后的学习、作业是会有帮助的,比较实用。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