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国学——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东西。国学的文明与当今世界相符否?传统文化都可以继承否?这个问题应该有有识之士解读。
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即使不能直接说,“国学班全部是骗局”,也可以这样下定义说,“绝大多数都是骗局”。至于哪些不是骗局,理论上也许存在,但是我没有发现。
最近又有一个叫王凤仪的人,号称“国学大师”,在高校开讲座,很是风光。他宣讲的“国学”,又到底有哪些精髓呢?有网友就翻看了他的演讲视频,原来这位大师在说什么:“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我倒是很想问问,这位大师自己有没有做到?我看见小区的垃圾箱没有管理,臭气熏天,我埋怨一下,给物管和环保单位打电话投诉,我就是“恶人”了吗?一个老老实实的人,走在大街上莫名其妙被流氓打了几记耳光,按照王先生的说法,是不应该怨恨别人的,还应该主动把另外一面的脸伸过去给他们继续打,这个就是大善人了?
这位王先生又说,“爱占便宜的是穷人”,“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是因为他们不爱占便宜”。呵呵,我知道香港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李老先生,利用他的权势,阻止推出廉价房计划。因为他是大地产商,如果这样推出,就会影响到他的商业利益。为此,他必须阻扰惠民工程,好继续维系他家族的商业垄断。呜呼,原来富人不占小便宜,那是占了大便宜了。不知道为什么王先生如此鄙夷占小便宜的穷人,却不谈谈那些占大便宜的富人?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他的“国学大讲堂”上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这样的课,也叫做“国学课”?
我还调查过,一些小孩子被迫参加了某些“国学班”,得了自闭症,整个家庭的命运都改变了。这些下次再谈。
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20世纪,随着中国改革浪潮的推进,与经济体系相应的政治、文化进入本土,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精神上的疏离感,且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西方经济节节败退,因此中国传统思想成了中国企业家维持自我的不二选择。大量的国学大师涌现,以管理学的角度解读各类古典著作,各大高校也设立天价国学班,更令企业家们趋之若鹜。
国学,是一个太过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原义为“国立大学”,明末时,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形成东学西渐,为了区别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才形成当下的国学概念的雏形。
国学当然是值得崇尚的,那是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即使某些内容不谐于当下的环境,也仍有其价值所在。
可国学有两难,一难在晦涩,文言语法与白话文不同,并常有一字多音、多意,字句难读,含义难解;二难在庞杂,经史子集,涵盖历史、文学、哲思、地理、书画、建筑……且古人事事都爱拿自然作比,天地为标,玄风难解。即使大学教授也少有能通读坟典,只是寻一方向,做些研究。因此就有人借着两难的阻碍,读一读《道德经》,翻翻《诗经》,吟诵几首诗词,便敢自称与国学沾边了。
自己不懂没关系,因为有人更加不懂。人有种奇怪的心理,即对不懂却听闻过的事物,易起敬意。所以国学代言人只需要披着国学的彩衣,在一群更加不懂的人的面前转个圈,告诉他们这是霓裳羽衣舞,也便完成了自我赋予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如王国维所说,世界上的学问 无非是科学、史学、文学,中国之学, 国外也有,外国的学问,中国亦有,“所异者, 广狭疏密耳”。“一学既兴 ,他学自从之,由此学问之 事 , 本无中西。”
我认为,过分强调并推崇本土国学、传统文化之流,不是目光狭隘,就是另有所图。
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国学是基础课,不应过火炒作。
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中华美德传统,传统文化,是精华的,当然得继承,发扬光大。但也有糟粕,比如儒家文化中的糟粕,中医药也是糟粕,历经千年检验,确认是糟粕,就得彻底摒弃。
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甚至中毒,厚古薄今,食古不化,抱残守缺的崇古情怀严重。比如当下,又兴国学热,又鼓吹恢复穿汉服,恢复繁体字,恢复私塾等等,诸如此类人,如果一旦形成一股潮流,势必阻碍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类人是民族的败类。
希望国学研究人秉持尊重历史,关爱子孙,与时俱进,筛选国学中的精华,让子孙传承。
当下,社会上出现的现象,鱼龙混杂,大多是骗局。
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不是一种骗局?
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的"国学"热,真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再度推销"国学"是江郎才尽,无创新意识,锢步自封,食古不化的表现?
明知"国学"已百无一用,回归不了道德,人性,良知,更化解不了社会上的戾气?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反其道而行之呢?这正是骗局的根本初心所在!
鉴于社会道德,人性,良知的严重沦陷,急待回归之时?有些砖家却拿着国家"奉禄"袖手空谈,无能力为国分忧,始终无有创新思想?
他们不去探索,经过"法治"回归道德,強化人们的道德观念,而热衷于墨守成规,老生常谈?借着忽悠腐朽传统的一点点儿东西,沽名钓誉,強刷自身价值的存在感,真令国人大失所望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