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水浒传杨志,你会怎么押送生辰纲?

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杨志,无疑是张冠李戴,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所以,分析杨志,只能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中,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选择。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由我来押运生辰纲,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吸取以往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

要知道,梁中书送给他老丈人蔡太师的生辰寿礼是一年一次的,上一年的生辰纲已经被人劫走,并且至今没有破案。

那么,上一年的生辰纲是怎么押送的,是公开押运还是秘密进行,是武装押运还是化妆进行。是在何时,何地,被采用哪种方式劫走的。虽然没有破案,但过程还是能查清的。

只要把这些了解清楚,就会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力避重蹈覆辙。

第二,既不大张旗鼓,也不昼行夜宿

按照梁中书的安排,准备十辆太平车,装满金银财宝,每辆车各插一面黄旗,上书“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再各安排一个监军,由杨志带队押送。

这个方案,等于是一个车队,大张旗鼓地公开押送。却被杨志当即否决。

杨志的方案是,不用车辆,把金银财宝装在十副担子里,由十名健壮的军士扮作挑夫,假扮成做生意的样子,担子里装的都是普通货物,最大限度地避免招摇。

然后专挑白天赶路,夜晚一律休息,使劫匪不易下手。

按理说,杨志的主意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点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正是因为晁盖等人掌握了他的规律,才在光天化日之下劫取了生辰纲。

如果我是杨志,则把梁中书和杨志的方案折中一下:

1、仍然采用十辆太平车,但不插黄旗,更不书写生辰纲字样。押车人员一律打扮成生意人,让外人只以为是做买卖的团队。

其实晁盖等七人就是假扮成贩枣子的客商,在那个年代是很常见的事。

2、既不昼行夜宿,也不夜行昼宿。而是采用灵活多便的方式,根据天气状况随机应变,今天白天走,明天晚上走,每天都是临时决定,包括行走的路线也临时确定。

这样,使劫匪无法得知行走的时间和路线,进而无从下手。

三、前有侦查,后有护卫

1、每到一地,要求当地官府派出人员先行探路,根据探察情况决定行走路线。

一旦上路,后面要有人马随行。一旦出现问题,后面的队伍可随时接应。

凭梁中书和蔡太师的权威,各地官员都巴不得巴结献媚,想办到这些易如反掌。

2、十辆太平车之外,另有一辆车子专门装有当天所需的食物和饮用水。每天自行补充,中午不吃用商家和任何外界的食物和饮水。

总结:

如此一来,优点如下:

1、使用太平车,减轻了人力负担。

2、行程灵活多变,使劫匪无从掌握规律。

3、保证了信息畅通,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4、当天中途的食物和饮用水自备,杜绝了意外情况发生。

这样,即便晁盖等七人假扮贩枣子的客商,就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