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流行过一阵子诗歌。现在写诗看诗的人都少了许多,像是突然大家就不爱了。我想是不是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很物质,不在有对未来理想的憧憬,没有那么多感慨和情绪宣泄,大家累了。

最近20多年,诗歌确实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么轰动。但并非没有人写诗,只是关注的人少了而已。

为什么关注的人少了,这里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诗歌脱离了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掌握诗歌话语权的人与广大读者产生了撕裂,使诗歌成了少数人的狂欢,自然就少了轰动效应。

比如,作为国刊的《诗刊》,理应是诗歌的领军刊物。但主编李少君却写出这样所谓的诗歌:

《她让我摸摸乳房就走了》

每次,她让我摸摸乳房就走了

我在我手上散发的她的体香中

迷离恍惚,并且回味荡漾

我们很长时间才见一次面

一见面她就使劲掐我

让我对生活还保持着感觉

知道还有痛,还有伤心

她带我去酒吧,在包厢里

我唱歌,她跳艳舞

然后用手机拍下艳照再删除

......

有人说这东西太猥琐下作。我倒认为它不过是写实而已。恋人到一起作这些动作,没啥大惊小怪,只是把它写出来有必要么?

如果是普通作者也这么写,行么?有刊物给发表么?

再比如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她写的那些屎尿屁的东西:

这种东西,换作普通作者能发表么,能获奖么,能受到那么高的推祟和评价么。

而贾浅浅就可以写,就可以发表,就可以获奖。还可以成为大学教授。

对此,我倒是很赞成某位网友的评论:

为了出名面掉光

尽将污秽入诗行

本来都是人模样

非要去当屎壳郎

由此可见,当下并不是没有人写诗,而是普通人写诗没人搭理,有资源有权利的人莫名其妙的所谓的诗歌却大行其道,人民大众当然对其不感冒了。

所以,才出现了没人写诗了的错觉。

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中国是诗的国度,爱诗词曲,背诵古诗文,是大多数人读书人的爱好!

谁说近20年没什么人写诗了?只能是现在作品发表难,诗歌传送的渠道不多,很多人对新诗还缺乏共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者多,互相不服气者多,并且诗词曲按古律确实难写好,新诗又太自由,创作出雅俗共赏广为传送的优秀作品的确很难!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篇幅最短,最容易上口传诵,但要写好一首诗歌,实在太难!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诗词爱好者,不少人还如痴如醉,不能自已!

我从中小学时起,就一直是诗词爱好者,虽然上学期间,作文诗也曾被老师经常表扬,但如今我仍然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而已!我只是把写几句自娱自乐当成兴趣爱好,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就很满足了!

世界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模式也在发生巨变。文学作品创作样式也会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创新很发展。但无论如何,爱诗的基因永远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中。

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不是没有人写诗,而是写了诗没地方发表,因为诗刊之内的刊物只喜欢一些屎尿一类的诗,而且,还要有熟人介绍,门槛太高,真正的诗人进不去。好在有头条这个平台,多多少少能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网友的批判,那些屎尿诗恐怕还在诗坛里面泛滥呢。

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因为你是门外汉

因为诗人从来就没搁笔

因为诗人从没休息

因为,你的灵感绝不会挫折诗人的灵魂

哈哈哈,俺就是那个诗人😛😛😛

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写诗的人不少,喜欢写诗的人应该很多,只是引起轰动,传世诗篇不多。

各种因素影响,如今写出好诗不容易,也不易被发现认可。像上世纪汪国真诗很流行,但是,现在年轻人几乎都知道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对汪国真可能了解就少。

为什么感觉最近20多年没有什么人写诗了?

不是没有人写诗了,而是诗歌找不到正真的地位。例如一场大赛,不论诗的品质如何,赛得是投票千位,万位天文数字。如果一首诗失去了它的真实性,或者当商品去买卖,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